中美首份8000字長文解析:可實現意識打字、心靈控制的腦機接口到底...

2020-11-2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谷密探」(ID:guigudiyixian),36氪經授權發布。矽谷密探於2015年9月成立於加州矽谷聖馬特奧市,是一個專注全球創新,矽谷科技創投的新媒體。幫助全球華人提升創新力,成為最優質的全球創新知識分享驅動者。

如果說當今什麼技術最接近科幻,那麼一定是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的研究已經實現了意識打字(1分鐘之內平均輸入39個字母),還實現了心靈控制,比如人類控制小鼠行為,讓其完成複雜任務。還實現了一部分的意識上傳,甚至讓人懷疑意志是否自由。 

未來甚至有望實現部分喪失的感知能力再此獲得,比如視覺;還可以將非人類感知能力轉變為人類感知能力,這其實是非常逆天的,比如對於超聲波的感知能力(就像從蝙蝠身上獲取這個能力一樣),再比如感知磁場等,就像擁有了超能力! 

腦機接口作為一種全新的控制和交流方式,還可以應用到更廣闊的腦機融合領域,就是所謂的矽基生物和碳基生物的融合,打造超強人類,讓人腦進一步自然延伸。

腦機接口的發展對腦電的機理、腦認知、腦康復、信號處理、模式識別、晶片技術、計算技術等各個領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們也會大大加深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 

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多學科融合的努力,腦機接口必將逐步應用於現實,造福人類。

矽谷Live(服務號:guigumitanv)聯合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科學家及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打造中美首份腦機接口行業分析長文,深度解構腦機接口領域技術路線,描繪腦機接口商業化趨勢及學科地圖,預見前所未見。

延續本文的,還有中美首次腦機接口系列課程。哈佛腦科學、腦機接口實戰專家跨境布道,勢必將為腦機接口從業者及愛好者帶來獨具洞察的實踐經驗。(見文末或關注矽谷Live服務號guigumitanv)

腦機接口的定義  

首先,什麼是腦機接口? 

(圖片來源:www.engineering.com)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它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

在該定義中,

「腦」意指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而並非僅僅是「mind」(抽象的心智)。

「機」意指任何處理或計算的設備,其形式可以從簡單電路到矽晶片到外部設備和輪椅。

「接口」 = 「用於信息交換的中介物」。

「腦機接口」的定義=「腦」+機「+」接口」。

即,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創建的用於信息交換的連接通路。

腦機接口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領域,核心的學科涉及認知科學、神經工程、神經科學等。

腦機接口技術知識:實現步驟與其分析  

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

(圖片來源:www.engineering.com)

1.信息採集

腦機接口的劃分形式一般也是看信息採集方式為主的,通常被分為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腦外)。 

侵入式:此類腦機接口通常直接植入到大腦的灰質,因而所獲取的神經信號質量比較高。但其缺點是容易引發免疫反應和愈傷組織(疤),進而導致信號質量的衰退甚至消失.。 

侵入式獲取的信號是直接的神經信號。 

部分侵入式:接口一般植入到顱腔內,但是位於灰質外,其空間解析度不如侵入式腦機接口,但是優於非侵入式。其另一優點是引發免疫反應和愈傷組織的機率較小,主要基於皮層腦電圖(ECoG)進行信息分析。 

非侵入式:不進入大腦,像帽子一樣方便佩戴於人體,但由於顱骨對信號的衰減作用和對神經元發出的電磁波的分散和模糊效應,記錄到信號的解析度並不高,很難確定發出信號的腦區或者相關的單個神經元的放電。 

典型的系統有腦電圖(EGG),腦電圖是有潛力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主要信息分析技術之一,這主要是因為該技術良好的時間解析度、易用性、便攜性和相對低廉的價格。

(腦電圖設備 圖片來源:www.engineering.com)

但是,腦電圖技術的一個問題是它對噪聲的敏感;另一個使用EEG作為腦機接口的現實障礙是用戶在工作之前要進行大量的訓練。

2.信息分析

收集好了足夠多的信息後,就要進行信號的解碼和再編碼以處理幹擾。腦電信號採集過程中的幹擾有很多,如工頻幹擾、眼動偽跡、環境中的其他電磁幹擾等。

分析模型是信息解碼環節的關鍵,根據採集方式的不同,一般會有腦電圖(EGG),皮層腦電圖(ECoG)等模型可以協助分析。

信號處理、分析及特徵提取的方法包括去噪濾波、P300信號分析、小波分析+奇異值分解等。 

3.再編碼

將分析後的信息進行編碼,如何編碼取決於希望做成的事情。比如控制機械臂拿起咖啡杯給自己喝咖啡,就需要編碼成機械臂的運動信號,在複雜三維環境中準確控制物體的移動軌跡及力量控制都非常的複雜。

但編碼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這也是腦機接口可以幾乎和任何工科學科去結合的原因。最複雜的情況包括輸出到其他生物體上,比如小白鼠身上,控制它的行為方式。 

4.反饋

獲得環境反饋信息後再作用於大腦也非常複雜。人類通過感知能力感受環境並且傳遞給大腦進行反饋,感知包括視覺、觸覺、聽覺。

腦機接口實現這一步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包括多模態感知的混合解析也是難點,因為反饋給大腦的過程可能不兼容。

腦機接口歷史重要裡程碑   

1924年,德國精神病學家Hans Berger發現了EEG。 

1969年,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利用猴子進行腦電生物反饋的研究。 

1990年代,Nicolelis完成對老鼠運動腦電波的初步研究後,在夜猴內實現了能夠提取皮層運動神經元的信號來控制機器人手臂的實驗。 

1999年,哈佛大學的Garrett Stanley試圖解碼貓的丘腦外側膝狀體內的神經元放電信息來重建視覺圖像。 

2000年後,Donoghue小組實現恆河猴對計算機屏幕上的光標的運動控制來追蹤視覺目標,其中猴子不需要運動肢體。 

2009美國南加州大學的Theodore Berger小組研製出能夠模擬海馬體功能的神經晶片。該小組的這種神經晶片植入大鼠腦內,使其稱為第一種高級腦功能假體。 

2012年巴西世界盃——機器戰甲,身著機器戰甲的截肢殘疾者,憑藉腦機接口和機械外骨骼開出了一球。

2014年,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通過網絡傳輸腦電信號實現直接腦對腦交流。 

2016年12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Bin He與他的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突破,讓普通人在沒有植入大腦電極的情況下,只憑藉「意念」,在複雜的三維空間內實現物體控制,包括操縱機器臂抓取、放置物體和控制飛行器飛行。該研究成果有望幫助上百萬的殘疾人和神經性疾病患者。 

2017年2月,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KrishnaShenoy和神經外科教授JaimieHenderson發表論文宣布他們成功讓三名受試癱瘓者通過簡單的想像精準地控制電腦屏幕的光標,這三名癱瘓患者成功通過想像在電腦屏幕上輸入了他們想說的話,其中一名患者可以在1分鐘之內平均輸入39個字母。

腦機接口的挑戰  

腦機接口的摩爾定律:

根據上圖表,以平均7.4年才能使可同時記錄的神經元數量翻倍的速度計算,要達到同時記錄100萬個神經元需要等到2100年,而要記錄人腦中的所有神經元(50~100億個),則要等到2225年。 

因此,腦機接口如何解決帶寬問題成為了學術研究突破的關鍵點。埃隆·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就是在致力於加速這一難題的攻克。

腦機接口也是一門複雜的交叉學科,這種交叉學科一般都會有兩種挑戰,一種是工程上的挑戰,另一種是理論上的挑戰。 

理論研究都在努力解決這兩個問題中的一個或兩個: 

1)如何從大腦中獲取正確的信息? 

2)如何將正確的信息發送到大腦?

第一個是「從腦到機」,捕獲大腦的輸出——記錄神經元所說的話。

第二個是「從機到腦」,將信息輸入大腦或以其他方式改變大腦的自然流—這是刺激神經元。 

目前來說「從腦到機」已經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從機到腦」卻幾乎是沒什麼頭緒,基本可以說是一片漆黑僅有寥寥燈火。 

「從機到腦」什麼意思?也就是將感知反向編碼成能被大腦讀懂的信號。舉個例子,能否把你摸小貓時的觸感或是你的一段想像記錄並通過機器反向重現給你,幫失明者重建視覺也是個好理解的想像。 

機到腦的研究相比腦到機要緩慢許多,原因就是目前神經科學對於神經編碼的具體方式還處於未知狀態。而由機到腦對神經編碼知識的需求要遠大於從腦到機。神經科學在單神經元的研究也算是逐漸明朗了,但大腦各種神奇之處根本無法解釋。 

而且,工程上的難度則在於:腦機接口行業涉及的機械動力學、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信息工程等大量學科,需要大量各個行業的人才,不能有短板。 

此外,工程上更大的難度還包括成本控制,能否通過合理的流程和工藝來降低成本實現商業化。

腦機接口商業化方向  

醫療健康:

醫療方向主要分為兩個方向,分別是「強化」和「恢復」,這兩個方向都有著極其遠大的「錢景」,尤其是強化方向。現階段以恢復類為主,因為更易實現。 

「強化」方向主要是指將晶片植入大腦,以增強記憶、推動人腦和計算設備的直接連接。這就是所謂的「人類增強」(Human Intelligence,HI)。淺層次的研究是腦機單向,更深一層次的將是機腦雙向。目前,在做「強化」方向的就包括馬斯克創辦的Neuralink以及獲得1億美元投資的Kernel。

「恢復」方向主要是指可以針對多動症、中風、癲癇等疾病做對應的恢復訓練,採取的主要方式是神經反饋訓練。這一方向在全球的一些醫院、診所、康復中心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可穿戴設備。

「強化」方向少的原因:第一是因為實現難度高;第二是因為市場還未被充分教育,思維範式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付費意願因技術能力不足而未達到臨界值,但軍用領域實際上已經有了不少的應用了,軍方也投入了大量資金。 

最後,還值得補充的是「保健方向」,也就是冥想減壓,有創業公司推出腦波檢測頭環,幫助用戶通過實時音頻反饋來提升冥想效果。其實,在北美,冥想的市場是非常大的,這是一個絕對可以挖掘的細分市場。 

VR方向: 

現階段VR/AR的交互體驗還有待提高,目前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語音識別和手勢識別,但如果使用腦機接口,就可以用意念來控制vr界面的菜單導航和選項控制,極大的提升使用體驗。目前,在這塊做得比較超前的公司是MindMaze,其融資總額已超1億美元。

教育科技: 

這個方向其實和醫療方向中的「恢復」方向會有些接近。教育科技是個千億級的市場,目前,波士頓創業公司BrainCo就在做這一方向,主要是對學生注意力值的實時探測,從而幫助老師及時了解課堂情況改變教學方法。這一領域的市場開拓目前主要在B端。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腦機接口與IoT(物聯網)跨領域結合的一大想像空間。在這一領域,腦機接口扮演的角色類似於「遙控器」,幫助人們用意念控制開關燈、開關門、開關窗簾等,進一步可以控制家庭服務機器人。

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  

腦機接口是一種全新的輸入輸出方式,其應用將橫跨數個行業領域。腦機接口作業系統也極有可能成為繼Windows(電腦作業系統代表)、iOS(手機作業系統代表)、Alexa(語音作業系統代表)之後又一大人機互動系統。 

狹義的市場規模:單純從腦機接口設備(EEG/EMG)的維度來看,市場規模在5年內將達到25億美元。 

廣義的市場規模:從腦機接口將深度影響的數個科技領域來看,市場規模在5年內將達到數千億美元,其中包括:ADHD腦機接口反饋治療 460億美元,大腦檢測系統 120億美元,教育科技 2500億美元,遊戲產業 1200億美元。(數據來自於第三方根據近兩年市場規模從而對5年內做的推算)

試想,未來用腦機接口技術來打《王者榮耀》是不是會很像《阿凡達》裡的意念控制情節呢?

腦機接口商業化影響因素  

Source: Allied Market Research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2014年,影響腦機接口發展的最大因素是專業知識的缺乏與否以及道德問題。他們也推測,到2020年,人們將更容易接受此項技術,道德問題將降低,但隨之帶來的會是網絡安全威脅將導致的意識信息洩漏和大腦被黑的危險。從醫療健康行業來看,隨著人類絕症的治癒被逐一實現,神經疾病將成為未來醫療行業的最大問題,腦紊亂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另外,政府資助、組件的小型化、遊戲產業的擴張也都會往積極的方向發展。 

腦機接口的投資分析  

民間資本入局腦機接口大事記:

2001年,John Donoghue與布朗大學的研究組織共同成立Cyberkinetics,研發腦機接口植入型系統BrainGate。 

2009年,日本本田投資的研究中心展示腦機接口項目成果,打開了腦機接口從科研項目到市場化的大門。 

2016年,Braintree創始人Bryan Johnson個人投資1億美元成立腦機接口公司Kernel,目前正在研究提高人類記憶力的腦機接口產品。 

2017年底,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及夫人向加州理工學院捐贈1.5億美元成立腦科學研究中心。 

2017年3月,Elon Musk宣布投資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2017年4月,Facebook宣布「意念打字」項目。扎克伯格投入大量資本及人才建立腦機接口技術團隊。 

政府投入,各國政府的「腦計劃」: 

美國:1989年率先提出全國性的腦科學計劃,並把本世紀最後10年命名為「腦的10年」。白宮於2013年4月提出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計劃」 ,旨在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推動神經科學研究、針對目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美國政府公布「腦計劃(US BRAIN Initiative)」啟動資金逾1億美元,後經調整,計劃未來12年間共投入45億美元。 

歐盟:1991年歐洲出臺「歐洲腦10年」計劃。2013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設立專項研發計劃「人類大腦計劃(HBP)」,可在未來10年內(2013年至2023年)獲得10億歐元經費。該項目集合了來自不同領域的400多名研究人員。

日本:1996年,日本制定為期20年的「腦科學時代」計劃,計劃每年投資1000億日元,總投資達到2萬億日元。2014年9月,日本科學省也宣布了自己「腦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和組織模式。日本「腦計劃」側重於醫學領域,主要是以狨猴大腦為模型加快對人類大腦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日本政府2015年關於「腦計劃」的預算約64億日元(約合6375萬美元)。

中國:「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已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中科院於今年初成立包含20個院所80個精英實驗室的腦科學和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對「中國腦計劃」,各領域科學家提出了「一體兩翼」的布局建議:即以研究腦認知的神經原理為「主體」,研發腦重大疾病診治新手段和腦機智能新技術為「兩翼」。目標是在未來15年內,在腦科學、腦疾病早期診斷與幹預、類腦智能器件三個前沿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經粗略估算,我國對該領域的主要經費投入,從2010年的每年約3.48億,增長到2013年的每年近5億元人民幣。 

腦機接口行業分布  

全球10大最受關注腦機接口公司

排名不分先後

根據公司技術、團隊/合作夥伴、發展計劃、產品、融資情況這五個維度,評出了世界十大最受關注腦機接口公司。 

其中,Neuralink和Kernel專注於腦科學應用,瞄準了人類智能(HI)這一方向。這兩家再加上專注醫療健康的BrainGate,在腦電信號採集上都採用的是侵入式技術,其餘7家均採用非侵入式技術。

在非侵入式的7家中,g·tec、BrainMaster這兩家專注於研發高精度的腦電測量設備,產品是針對臨床和科研級別的。

而非侵入式中剩餘5家更偏向於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其中,NeuroSky、InteraXon(Muse)和Emotiv主要在做針對於冥想、遊戲等需求的移動可穿戴EEG設備,這些公司往往也有配套的APP和SDK提供給用戶和開發者。而在瑞士的MindMaze則致力於將VR/AR和腦機接口結合,切入醫療健康和遊戲這兩大領域。而位于波士頓的BrainCo則最先從教育領域切入,同時也涉足醫療及遊戲領域。

Top10最受關注腦機接口公司中,有7家來自美國,另外3家分別來自瑞士、加拿大、奧地利,融資情況和簡介見下圖:

排名不分先後

腦機接口科研力量分布  

根據全球各大科研院所在腦機接口領域研究成果產出量及影響力,我們選出了這20家科研院所,供你參考學習:

當然,除了這20大科研院所外,還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及Facebook的Building 8等神秘課題組在從事腦機接口方面的研究。

腦機接口學科地圖  

最後,對於不願錯過人工智慧之後又一大風口的人來說,如何能夠快速入門?在此,我們描繪了腦機接口的學科地圖。在這個典型的跨學科領域裡,理科生、工科生、醫學生、文科生都將找到自己的切入點。

腦機接口未來展望  

目前,主流的消費級腦機接口研究主要運用非侵入式的腦電技術,儘管相對侵入式技術容易實現,但成本依然很高。不過,隨著人才、資本的大量湧入,非侵入式腦電技術勢必將往小型化、便攜化、可穿戴化及簡單易用化發展。

而對於侵入式技術,在未來如果能解決人體排異反應及顱骨向外傳輸信息會減損這兩大問題,電腦將會對人的思維意識實時準確識別。這一方面將有助於電腦更加了解人類大腦活動特徵,以指導電腦更好的模仿人腦;另一方面可以讓電腦更好的與人協同工作。 

當然,站在Elon Musk的立場,他所擔心的是人類將遭受AI的威脅,我們需要讓腦機接口扮演一種大腦與機器連接的媒介,以保證未來人類能與AI對抗。而在這整個發展道路上,不可忽視的「超強人類」、「半機械人」、「意識上傳實現人類永生」等話題將成為全人類共同需要面對的課題。 

相關焦點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腦機接口成立的依據就在於,不像那些訴諸於神跡或者籠統歸因的假說,一來要找到具有高度相關性的因果,二來不能打百分之百的保票,承諾超出範圍的事情。所以,當我們說使用「腦機接口」來實現「心靈感應」的時候,你就要問下你要的「心靈感應」到底是哪一種?
  • 意念打字?腦電波開車?心靈感應?酷,但不真實的腦機接口
    今天要介紹的,正是它們背後的核心科技——腦機接口。酷到不真實的腦機接口雖然聽起來像是硬生生從近年科幻作品中拽出來的「黑科技 」,但腦機接口在科研界可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個人電腦都還沒誕生的1969年,華盛頓大學的一位神經科學家就已經成功的將獼猴的大腦與機械相連,讓獼猴能夠通過特定的大腦活動直接打開倉庫的大門,獲取到自己想要的食物[1]。
  • 腦機接口專家觀點:大腦植入晶片能否實現心靈感應?
    EDN曾經連續報導過腦機接口方面的技術,譬如《大腦植入晶片,馬斯克的 Neuralink 腦機接口距離佩戴還有多遠?》,《又一腦機接口(BCI)與癱瘓患者成功實現交互學習》等等,那麼,在大腦中植入晶片除了能進行神經方面的控制外,能否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嗎?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觀點。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尼古萊利斯 文丨記者 徐路易 實習記者 孫小雪 科幻作品中的意念控制、心靈感應,甚至數字「永生」,會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得以實現嗎? 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尼古萊利斯團隊首次完成了腦機接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實驗,提出並證明了動物和人類受試者可以利用他們的大腦電活動,通過腦機接口(BMI)直接控制神經假體裝置。
  • 腦機接口將帶來心靈感應?行業專家:馬斯克的話我一個字都不信
    近日,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腦機接口權威Miguel Nicolelis在採訪中表示,馬斯克宣稱的腦機接口只是一種營銷話術。Nicolelis教授表示,"根本不會有心靈感應,更不用說永生,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創造者,我認為通過腦機接口來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實現的,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他的言論更像是一種營銷策略,但這種說法對這個領域的科學工作沒有好處,他說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技術先驅者之一、杜克大學神經工程學教授米格爾·尼古萊利斯文丨記者 徐路易 實習記者 孫小雪科幻作品中的意念控制、心靈感應,甚至數字「永生」,會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得以實現嗎在被問及對腦機接口技術的設想中,馬斯克表示,未來人腦內的記憶可以通過腦機接口存儲在雲端,這意味著以後人類或許可以以數字形式來存在。「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評估和馬斯克的觀點,任何從事這一領域的科學家都非常清楚,馬斯克所說的那些事情永遠不會發生。你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獲得永生。我只想說,作為發明這項技術的人之一,你不可能像科幻電影一樣,用一個界面來實現大腦控制。這只是一個幻想,它不存在。
  • 精神控制?心靈感應?腦機接口技術讓科幻成為現實
    導讀:你希望像X戰警中的X教授那樣擁有精神控制的能力嗎?或者你也曾想過和親人能夠心靈感應呢?最近大腦-計算機對接的進展正在將腦間直接傳遞思想的科學幻想變成現實。過去幾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宣告了動物之間、人之間甚至人鼠之間腦活動的直接傳輸。這種「腦腦對接」(BBI)通過連接兩個個體的大腦實現了腦活動的實時直接傳遞。
  • 人類能否通過保存意識得到永生?腦機接口是個法子
    後者的代表是腦機接口,用信號加工技術將原始的腦活動轉化為數字命令,這樣,大腦或許可以在脫離身體後得到「永生」。美國杜克大學神經工程研究中心創始人米格爾·尼可萊利斯所寫的《腦機穿越》就介紹了後面這種技術。尼可萊利斯是腦機接口的研究先驅。
  • 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在遙遠的「人機」預言實現以前,回到腦機接口技術最初的醫學使命,也將幫助我們更多地靠近腦機接口的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那些年腦機接口作為一種不依賴於外周神經和肌肉正常傳出路徑的通訊控制系統可以採集並分析大腦生物電信號,並在計算機等電子設備與大腦之間構建交流與控制的直接路徑。
  • 《攻殼機動隊》中的腦機接口到底能不能實現?
    (原標題:《攻殼機動隊》中的腦機接口到底能不能實現?)然而,意識能否直接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或者其他意識通過腦機接口(BCI)技術連接,從而打破人類自身的局限性?過去的50年中,來自全球各大學實驗室,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最近,埃隆·馬斯克(Neuralink,「神經交聯」公司),布萊恩·詹森(Kernel,「內核」公司)等成功企業家已宣布成立新的公司,致力於研究通過腦機接口提高人類的能力。
  • 陳根: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當然,對於腦機接口未來意義的討論是必要的,這關乎人類文明的生長和社會整體秩序的更新,但事實上,大多數腦機接口技術最初其實是作為醫療應用而被開發。在遙遠的「人機」預言實現以前,回到腦機接口技術最初的醫學使命,也將幫助我們更多地靠近腦機接口的現實真相。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腦機接口先驅科學家尼科萊利斯:馬斯克的心靈感應、數字永生都是營銷
    撰文/記者 趙天宇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馬斯克的觀點我一個字也不同意。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他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連接控制,也讓這項技術被外界熟知。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上,作為主講嘉賓,他介紹了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並針對這一領域的熱點話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和提問。
  • 腦機接口權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對此,米格爾在回答《中國科學報》提問時明確予以反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
  • 腦機接口權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對此,米格爾在回答《中國科學報》提問時明確予以反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 以下為訪談實錄。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華南理工大學李遠清教授帶領的腦機接口團隊,正通過人腦與電腦的溝通,嘗試找出有意識的「植物人」患者,甚至讓他們可以表達簡單的想法。  輪椅怎麼實現「腦控」?電腦從腦電信號解讀出你想去哪  7月21日,華南理工大學暑假的第一天,在3號樓5樓左側的腦機接口與腦信息處理研究中心,三四十名碩士生、博士生還在緊張地忙碌著。
  • 馬斯克口中的「腦機接口」真這麼神?
    本文作者:@馬猴亞利桑那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意念打字?腦電波開車?心靈感應?或者用自己的大腦操作一具永生不滅的機械身軀?這些技術是不是聽起來簡直酷到不真實?今天要介紹的,正是它們背後的核心科技——腦機接口。
  • 腦機接口先驅米格爾:馬斯克說的意念控制不可能發生
    2014年,米格爾使用腦機接口技術在巴西的綠茵場上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間的連接控制。米格爾在演講中表示,Juliano在經歷腦機接口訓練幾個月後重新進行了神經測試,發現他當天的等級評定是脊柱T11以下癱瘓。「也就是說 ,經過10個月的訓練,他的7節脊椎,恢復了感知 、活動和運動控制方面的功能。
  • 腦機接口技術創造者駁斥馬斯克:不會有心靈感應 也不會有永生
    在上周末舉辦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腦機接口權威專家、神經科學家、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guel Nicolelis接受了連線採訪,對於馬斯克之前宣稱的將腦機接口用於心靈感應、記憶上傳、永生等,他認為這只是一種營銷策略。Miguel Nicolelis教授表示,「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 斯坦福開發腦機接口:這只能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的猴子,帶來了癱瘓...
    這個假設,基本上是用來描述大數法則概率問題的,被視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現實中我們很難有「無限」這個條件。那麼,史丹福大學的這項研究是否是在對這個定理的一種挑釁?並非如此。事實上,生物工程師們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動力。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小猴子的測試來證明腦機接口能夠用來幫助更多患有嚴重交流障礙的人群,比如 ALS 漸凍症或者癱瘓病人,讓他們與外界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