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tle,英文意思海龜--作為Python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內置模塊,你可以直接通過代碼實現動畫的過程,彌補純代碼帶來的枯燥,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一起看一些用turtle實現的具體效果。
基於孩子們的認知情況,從繪製規則圖形開始,例如三角形、矩形、圓形、弧形、規則多邊形……
首先在使用第三方包之前,必須先在程序中導入turtle這個包,然後包中定義好的相關方法選擇使用。
import turtle : 在python程序中導入turtle
該包地使用實質,是通過程序控制生成的線條繪製圖形,所以可以通過控制直線的繪製方向(也稱為角度)及長度已達到繪製出腦中想像的圖形。
turtle.forward(x): 按照既定的方向移動x像素;
turtle.right(x): 在目前角度的基礎上順時針偏移x角度;
turtle.left(x):在目前角度的基礎上逆時針偏移x角度
turtle.goto(x,y): 從當前點直接跳躍到指定的坐標(x,y)處;
turtle.pencolor("red/yellow/blue"): 設置畫筆的顏色;
turtle.begin_fill("red/yellow/blue"): 設置填充的顏色;
turtle.end_fill(): 結束填充;
海龜模塊的方法很多,上面列舉的是比較常用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對於我們來說可以直接從英文字面上直觀地理解記憶,但對於孩子來說,用不到的東西都是負擔,只會造成他們被動地學習,導致學習效果奇差,同時可能加劇他們對以後學習的抗拒性。本著學有所用的原則,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具體直觀地案例讓學生憑著已有的經驗找到銜接點,通過「發現問題-> 單一解決問題-> 創新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收穫知識及成就感。
例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可能搞不清順時針和逆時針,這是可以引入鐘錶盤,順時針就是鐘面指針走的過程,這樣通過具體的實物參照讓孩子對順時針和逆時針有了直觀地理解。
結合這個教學原則,首先讓孩子繪製規則圖形,效果如下:
在最開始地教學過程中,老師地輔助作用很大,因為編程是一門要求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規則的嚴謹性加上孩子對知識點的生疏性,在實際編寫地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這是講師應該給予耐心鼓勵輔導。
在畫完規則圖形之後應該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提升學習知識點的難度,接著引導孩子繪製用基礎圖片拼接而成的圖形,例如在這裡繪製美國國旗,效果入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樣的課程兼具課程趣味性和知識實用性,讓孩子自身參與到學堂中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予學生最基礎的知識,然後讓孩子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