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寨上大部分人家房前屋後沒有硬化,路也是泥土路,經常會在房簷下乾燥的土裡看到一些漏鬥狀的小坑,裡面住著小蟲子,我們當地稱為「地牯牛」或「地滾牛」,後來才知道其學名叫「蟻獅」。
那個時候,沒什麼玩的,凡是周邊有意思的東西或事,都是兒時玩的,而且感覺非常的有趣,看到這種漏鬥狀的泥窩,看著挺稀奇的,用根小木棒,掏裡面的蟲子,在泥窩底部,薄薄的一層泥土下面就是地牯牛,掏出來後放在手心,看它慢慢爬,痒痒的,像鬥蛐蛐一樣,要麼碰它一下。
最有趣的是,幾個玩伴一起,看誰找到更大的泥窩,泥窩越大地牯牛就越大,然後各自把自己掏得最大的地牯牛放在一塊平地或大樹葉鋪在地上,看它們會不會打架,而且是倒退著走,再捉幾隻牛蚊,放在中間,頭部的兩隻大鉗子就會不停的撕扯牛蚊,這時候不能離太近,不能影響到它們進食。玩一會,那股稀奇的勁過了就會再把地牯牛放回泥窩裡。隔天無聊了又重複昨天的故事。
後來才得知這種地牯牛學名叫蟻獅,雖然看似並不起眼,但是蟻獅的藥用價值不可低估,《本草綱目》稱蟻獅為「沙挼子」,具有平肝息風,解熱鎮痙,拔毒去腐消腫。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小兒高熱,驚厥,瘧疾,腹腔症塊,瘰癧結核,泌尿道感染,竹木刺、異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癰瘡,無名腫毒。(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蟻獅幼蟲就是我們稱為地牯牛在漏鬥狀泥土的小蟲子,成蟲稱為「蟻蛉」,像蜻蜓一樣的昆蟲,但比蜻蜓小,同樣,蟻蛉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治療如高血壓、泌尿繫結石、膽結石、骨髓炎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農村大多都已硬化,想要在房前屋後或屋簷下再看到蟻獅是很難的事情,現在的孩子見都很少見,更不用說用來當玩物,曾經兒時的記憶,必將成為90年代以前的人們心裡永遠的快樂回憶。
朋友們,你玩過地牯牛嗎?你們那稱呼什麼呢?
了解更多農村趣事,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