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元,謂之「始」;旦,謂之「日」;元旦故意味著「初始之日」。中國歷史的元旦,一般就是農曆正月初一,與現在的公曆元旦「新曆年」不一樣。據史料記載,「元旦」稱謂頗多,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元旦的具體月日,在漢武帝之前也不一樣,並沒有統一。夏朝的夏曆一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一統後,把十月定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古元旦
古人的元旦很濃重,也就是我們春節的伊始,不久之後就要開始拜年,最有名的一首詩恐怕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時,要放爆竹喝屠蘇酒換桃符,很是熱鬧。這是當時北宋時期的真實生活現狀,人民生活比較富足,節日氣氛也很濃鬱。
唐人孟浩然也寫了一首《田家元旦》: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農家生活也是很愜意,田園牧歌,生活閒適,自然和美。
今元旦
現在我們即將到來的元旦,是公曆年的元旦,也就是1月1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統一用公曆,1912年開始使用,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每年元旦是法定節假日,這一天休假,這一天也是一年的新開始,兜兜轉轉的上一年已經揭過,來年開始破新。在元旦這一天,基本上都會選擇一個新計劃,新年有新的抱負,在這時候開始確立,展望未來。今年元旦,你又有什麼願望?
元旦破曉,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有人選擇歡聚,有人選擇外出旅遊,有人選擇在家休息,整裝待發,迎接新的一年。
年年歲歲花相似,古人今人元旦各不同,傳統節日與當代節日,你又喜歡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