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提升農田管理效率好幫手

2021-01-08 界面新聞

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具備釐米級精度的全自主飛行能力、高精度的信息採集能力和靈活簡單的控制方式,大大提升了測繪效率和成像精度,在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價值。那麼,你知道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具體有哪些應用場景嗎?

應用場景一:農業植保測繪

精準的植保作業航線,是農業無人機在複雜多樣的地形下進行安全、高效全自主作業的前提。而要規劃精準的作業航線,一張高清的三維數字地圖必不可少。

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可以快速幫助用戶獲取農田高清三維數字地圖,為果樹、茶園、大田、水田等無人機植保作業,快速提供高精度的三維航線,並且在 1 小時內能完成600 畝的果園測繪數據處理。使用極俠遙感農業無人機進行果樹、茶園測繪,徹底解決果樹、茶園植保測繪打點慢,人工圈地難,果樹高度、大小預估不精準的難題,保障飛行作業安全,降低測繪成本和農業無人機使用成本,提高果樹、茶園植保效率。另外,基於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拍攝的高清果園地圖,XAI 智能識別、定位與統計果樹,查準率與查全率已高達 98.60% 、98.04%。XAI 在 1 秒之內,可完成面積高達 256m*256m(約 100 畝)的果園區域識別。

XAI智能識別果樹位置、大小,統計果樹數量

在進行大規模統防統治作業時,有了極俠遙感農業無人機,不僅可以快速的進行農田面積和邊界、障礙物測繪,提高農業無人機植保作業效率,同時還能為政府或相關組織機構提供精準的面積核算。此外,還可以為收割機、插秧機等機械作業面積進行計算,為農機作業標準化收費提供依據。南方水田面積小、邊界不規則,田間土堆、電線桿較多,人工打點必須親自下到田裡把障礙物圈出來,任務繁重,辛苦且效率低。使用極俠遙感無人機,不用再親自下田,一塊地一塊地地測繪,在手持終端上就能將飛行區域內的所有地塊邊界、面積、障礙物都快速測繪識別出來,幫助農業無人機實現精準飛行,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此外,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還可以用於農田平田作業。地不平,會影響作物栽後管理,高墩、低洼死苗,田間水層不一,發苗不整齊,土壤封閉除草效果無保證,易形成草荒。通過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生成高清農地高清地圖,分析農田地勢差情況,並將數據傳輸給極飛農機自駕儀,就能進行自動化平地作業,減少農田高低誤差,提高農田種植效果。

應用場景二:農情信息獲取 

除了幫助用戶快速進行農業植保測繪外,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還能進行農情信息的採集分析,對糧食作物和經濟林果的種植面積、物侯災害等進行監測、分析、評估,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精準的決策依據。比如農作物基本苗統計、水稻穗數分析、水稻雜草統計、小麥病蟲害監測等。  

通過極俠遙感農業無人機拍攝,對農作物進行基本苗統計,種植主就能知道農田是否缺苗,並最終決定對農田補苗還是補肥,最大程度避免農田減產。 

​農田植株、基本苗識別通過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拍攝採集,對水稻穗數分析、水稻雜草統計,及時發現田間異常情況進行防治,並且在雜草或異常情況剛發現時進行防治,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事半功倍。

極俠農業遙感無人機,不僅可以減少用戶對人工測繪的依賴,降低測繪成本,提高植保作業效率,還能快速獲取農田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精準的決策依據。

相關焦點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對大面積露天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農業遙感的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民用資源衛星後,農業成為遙感技術最先投入應用和收益顯著的領域。
  • 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綜述
    經過精確定標的傳感器在農業遙感、測繪應用上也取得了多載荷最佳匹配效率的新方法。  以此為依託,研製高性能無人機遙感設備系統,可以通過地面驗證,極大提高無人機遙感整機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實現在飛行次數、保障人員、時間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產業化效能數量級的提升,並推廣實現生產成本降低20%,可靠性增加10%的直接效益,推動地面驗證設備的工程化設計(表2)[34]。  表2 無人機遙感系統飛行驗證結果
  • 麥飛科技CTO劉龍,我們不做植保無人機,而是運用遙感+AI技術打造...
    然而,農業衛星遙感技術也有短板,受到天氣、軌道周期、空間解析度等現實因素制約,難以實現對田間尺度的精細化農情監測,而在田間耕作的農民也很難體會到這樣高大上的技術對農業生產有什麼直觀的效益。這種情況下,低空無人機遙感對農業生產發揮的獨特優勢和實用價值正在凸顯出來,再結合當下的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一條賦能傳統農業的智能化精準農業路徑便十分可行。
  • 遙感博士的農業夢,麥飛科技劉龍:視覺光譜在數字農業中的應用
    三、遙感技術在數字農業中的應用因為我們是從中科院遙感所出來的,所以主要依靠遙感技術,講的更多是遙感技術在數字農業中的應用。對於麥飛來講,我們現在主要發力點是在第二塊,也就是降低成本,如何通過遙感手段獲取農田空間信息、時間信息,通過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信息引入,能夠對農業投入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更加精準使用,降低農業種植中的成本。
  • 翼眸科技綜述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
    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遙感技術想知道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遙感技術。無人機遙感測量主要是指將遙感器設備搭載到無人機上,利用無人機飛行平臺的優勢收集所需要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存儲和傳輸。常見的無人機無人機掛載的遙感器主要是雲臺(可見光相機、紅外相機)相機、紅外掃描儀、多光譜掃描儀以及合成孔徑雷達。遙感器接收到的數字和圖像信息,通常採用三種記錄方式:膠片、圖像和數字磁帶。
  • 測繪無人機技術日漸成熟,農作物遙感將成為測量測繪無人機新天地
    隨著無人機與農業發展融合日益密切,測繪無人機在農作物遙感測量中或將闖出一片新天地。而且,在野外測繪時,經常要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這樣不僅作業時間長、強度大、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測繪人員也面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這樣的情況下,測繪無人機的應用就顯得十分關鍵了。測繪無人機憑藉其易操作、使用靈活、效率高、受地形因素影響較小等諸多優勢,能夠極大提升測繪作業效率,並降低測繪人員工作強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 知識貼|無人機農業能給農民帶來什麼?
    如今,國家在倡導現代農業,用機械代替人工,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適應多種複雜地形,進行播種、撒藥的工作。接下來,我們就來總結一下,無人機農業能具體給農民帶來什麼好處。
  • 2020年「農業遙感與表型信息獲取分析」專題文章全在這了
    這些遙感平臺上搭載的絕大多數傳感器是成像傳感器,也可以安裝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近年來,衛星成像傳感器的發展極大地縮小了基於飛機的成像傳感器在空間、光譜和時間解析度方面的差距。最近幾年,作為低成本遙感平臺的無人機系統的出現極大地填補了有人駕駛飛機與地面平臺之間的間距。有人飛機具有飛行高度靈活、飛行速度快、載荷量大、飛行時間長、飛行限制少以及耐候性強等優勢,因此在未來仍將是主要的精準農業遙感平臺。
  • 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的重要內容
    它不僅是一項田間工程,即對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實施土地平整、土壤結構改良的一項田面工程,是一個系統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續生產能力的綜合性措施。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和生產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 全省首個 成都市無人機遙感測量首飛成功
    7月27日,在成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無人機遙測首飛現場,見到了這個現代農業統計調查的「新武器」——無人機遙感測量系統。這款大疆T600型四軸飛行器,由此開啟了它採集農作物樣方數據的首飛之旅。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朱傑仁介紹到,「7月28日,我們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利用無人機拍攝了400多張照片。
  • 「光譜遙感」種田 國產無人機極速施肥
    圖:無人機準備實施田間作業。\受訪者供圖【大公報訊】記者王欣欣哈爾濱報導:「從播種、施肥,到秋天收割,從來沒看到一個人真正下地幹活,就隔幾天看到無人機在田地上空飛一飛,他們這130畝地比我們收成好多了。」
  • 2020年農業遙感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前景可期
    農業遙感監測主要以作物、土壤為對象,利用地物的光譜特性,進行作物長勢、作物品質、作物病蟲害等方面的監測,其應用可大致分為以下四類:(1)農業資源調查耕地資源、土壤資源等現狀資源的調查,以及土地荒漠化和鹽漬、農田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等動態監測;提供各類資源的數量、分布和變化情況,以及基於調查的各類資源評價、相應對策,用於農業生產的組織和管理。
  • 堅持用「衛星遙感大數據」服務「農業」的 1000 種理由
    作為一家農業大數據公司,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無外乎「你們為什麼要用衛星服務農業?」、「衛星離農田那麼遠,這事兒靠譜嗎?」不誇張地講,這些問題我們已經回答 1000 次上下了。每一次回答,我們都極其用心。
  • 【論文精選】無人機多光譜遙感反演冬小麥SPAD值
    《農業工程學報》2020年第36卷第20期刊載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周敏姑、邵國敏、張立元、姚小敏與韓文霆的論文——「無人機多光譜遙感反演冬小麥SPAD值」。該研究由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號:2017YFC0403203)等資助。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運用
    目前我國測繪工程測量工作已經實現了信息化測繪,測繪精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無人機遙感測繪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更大程度上做到區域內全方位測繪測量,獲取更加全面、詳細的數據信息。 檢測率高效 應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進行測繪工程測量,可以有效保障較高的檢測率,尤其是針對部分緊急的測量內容,相比傳統測量模式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效率更高,各種不良連鎖反應的發生率更低,保證整個測繪測量過程的規範性與高效性,提高測量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滿足緊急事件應對要求[3]。
  • 學術| 時空協同的精準農業遙感研究
    遙感作為宏觀、快速地獲取地表信息的唯一手段,為農作物的生長監測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近年來,高解析度遙感成像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精細化和定量化的農業信息提取,農業遙感監測也轉向精細地塊尺度、高頻觀測的作物信息提取。
  • 無人機、機器人派上大用場 農業「黑科技」成為青年創業新風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 磊實習生 李曉妍「5年前的夢,今天終於得以實現,無人機可真是個好幫手啊!」正值春耕時節,安徽省宿州市精鬆農機服務合作社理事長劉睿心情大好,一方面因為小麥長勢喜人,另一方面因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他的「好幫手」是剛購置的一臺大疆T20農業植保無人機。
  • 科學網—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
    監測災情開「天」眼 嚴重的農業災害會造成農作物大幅減產,給農業生產、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壓力。近年來,遙感技術高空間、高時間、高光譜分辨能力的提升,為科學家利用其獲取農情信息、農業災害信息,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機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劃所)研究員王利民長期從事農情遙感研究。
  • 「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計劃「高光譜遙感與精準農業...
    此次培訓班是中科院發起的系列「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計劃之一,由空天院主辦,石河子大學、空天院海南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及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地學分會共同協辦,旨在幫助「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信息化科技和管理人員了解農業領域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現代農業信息化的技術需求,為發展中國家培養現代農業科技與科研管理人才,為將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長期國際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
  • 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新聞—科學網
    監測災情開「天」眼 嚴重的農業災害會造成農作物大幅減產,給農業生產、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壓力。近年來,遙感技術高空間、高時間、高光譜分辨能力的提升,為科學家利用其獲取農情信息、農業災害信息,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