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蜂齧小蜂共同迎戰椰心葉甲天災還是人禍?

2021-01-15 搜狐網

  海口晚報網11月3日訊:

  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致命的外來生物入侵問題。對於經濟利益的盲目追求,或是個別地方在美化、綠化城市中由於受不正常思維的引導,致使近年來外來生物頻頻敲門甚至混入境內。

  經濟全球化,海南與世界的往來日益頻繁,也使外來有害生物傳入島內的風險大大增加,但這絕對不是藉口。椰心葉甲不僅為我們敲響警鐘,問題的背後有太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因此,每一個人應該牢記,海南島是個獨立地理單元,作為島嶼,環境容量有限,小小的失誤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椰風海韻」遭遇生死劫難

  搖曳多姿的椰樹是海南島的象徵。

  然而,這座美麗的島嶼正面臨著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死災難。

  兩年多前,海口、三亞的許多市民就注意到街道兩旁的一些椰子樹出現枯黃。一些熱心腸的人甚至買來農藥噴灑,但無濟於事,找到專業人員詢問也不得而知。有的椰樹瀕臨死亡。

  2002年6月,省林業局工作人員在海口市鳳翔路確診:危害椰子樹的罪魁禍首是椰心葉甲。隨後海口、三亞兩市調查發現,有被害症狀的椰樹達3萬多株。

  此後,各地警報不斷傳來:瓊海發現椰心蟲,文昌椰樹出現被害症狀……椰心葉甲以驚人的速度在島上蔓延。

  這可能是海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林業有害生物災難。

  2002年6月在海口、三亞兩市發現疫情時,染蟲區面積約10萬畝,染蟲株數3.1萬株;到去年6月,全省就有11個市縣發生疫情,染蟲區面積43.9萬畝,染蟲株數60.4萬株;今年9月,全省再次普查疫情,16個縣市發生疫情,染蟲區面積59.1萬畝,染蟲株數82.4萬株,目前只有白沙、瓊中的椰子樹倖免於難。

  來勢洶洶的椰心葉甲是一種褐色小蟲,為我國禁止入境的二類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其體態勻稱,省林業局副局長周燕華因此叫它「美女害蟲」。有著美麗儀態的椰心葉甲破壞性較大,它取食寄主———棕櫚科植物最幼嫩的心葉,造成樹勢減弱後植株死亡。椰樹是其最主要的寄主植物,因此有人叫它「椰子蟲」。

  包括2600多萬株椰樹在內數量巨大的棕櫚科植物,既是海南熱帶秀美自然景觀的標誌性植物,也是海南熱帶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經濟林木。椰心葉甲的入侵和不斷擴散蔓延,對我省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農業經濟和旅遊業造成了嚴重影響,也對我省廣大依託椰樹、檳榔等棕櫚科植物為重要經濟來源的農民生活構成了潛在威脅。

  專家會聚苦尋良方

  對於陌生外來蟲害的「突襲」,海南一時苦無應對良策。椰心葉甲在我國內地是個新物種,一時難以找到資料可供借鑑,如何防治椰心葉甲成為棘手的現實問題。

  從2002年6月至去年12月一年多時間,我省有關部門先後嘗試多種辦法,組織人力採取傳統的噴灑「蟲無蹤」等化學農藥方法,但效果不甚理想。儘管每半個月組織噴藥1次,但是在海口街道旁的椰子樹,椰樹心葉枯死的現象到處可見。有些椰子樹由於多次噴灑還出現變黃的藥害現象,蟲害每隔一兩個月左右就嚴重複發。

  難以根治的緣由在於椰心葉甲主要危害椰樹等植物的幼心葉,成蟲和幼蟲在摺疊葉內沿葉脈平行取食表皮薄壁組織。椰子樹高,害蟲又深藏心葉,噴霧、淋灌等方式很難讓藥劑滲入心葉殺死深處害蟲,心葉內害蟲死亡率只有30%。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協調下,國內有關治蟲精英會聚海南,他們提出「邊研究、邊試驗、邊防治」,開始了苦尋良方。

  2003年11月,由華南農業大學研製的「掛包法」率先破題。其掛包法通過省林業局組織的評審,我省防治「椰子蟲」由此轉入新技術化學防治階段,全省推行大面積掛包法防治。

  掛包法比傳統化學防治方法具有明顯效果,是椰心葉甲化學防治上一個重大進步。將藥包固定在植株心葉上,讓藥包內的「椰甲清粉劑」藥劑隨雨水或人工淋水自然流到害蟲危害部位從而殺死害蟲。只要藥包中還有藥劑剩餘,一旦下雨,雨水會帶著藥劑流向葉心起到殺蟲作用。因此,掛包法不僅沒有噴灌引起的霧滴飄移汙染,而且藥劑只流向害蟲危害部位,藥劑有效利用率高,大大減小對環境汙染,而且持效時間長。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間,全省共投入藥包140多萬包,防治疫樹80餘萬株,取得明顯防治效果。經過防治的疫區蟲口密度和疫情自然擴散速度明顯降低,染蟲植物大多恢復生長,重新長出嫩綠新葉。

  海南椰心葉甲疫情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防治工作逐步從被動轉向主動。

  但專家指出,椰心葉甲除治難度很大,採用化學方式只能降低蟲子密度,難以根治。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駐北京辦事處,國家林業局邀請聯合國糧農組織椰心葉甲防治專家維爾可先生來海南考察。在海南期間,維爾可考察了海口、三亞、瓊海等重災區的疫情,提出了從國外引進天敵防治椰心葉甲的設想,介紹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越南、馬爾地夫等國綜合防治椰心葉甲項目建設情況,建議我省儘快從越南引進姬小蜂和向聯合國糧農組織申請綜合防治項目。

  國家林業局和我省決定另闢路徑,引進天敵展開生物防治。

  疫情震動副總理

  椰心葉甲在海南迅速蔓延,美麗海島上棕櫚科植物面臨重大劫難。

  海南植物疫情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專門對此做出批示。國務院的領導同志還專門聽取了國家林業局關於海南椰心葉甲的專題匯報。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親自作出部署,責成造林司組織專家赴海南,與當地相關部門共同分析研究蟲害發生動態,總結防治經驗,完善對策措施。

  疫情發生後,省委書記汪嘯風、省長衛留成要求各有關方面迅速採取措施,保護景觀、防止擴散、持續控制。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江澤林副省長為總指揮的防治總指揮部,並將椰心葉甲防治納入省政府重點工作。

  海南全省上下拉開了抗擊椰心葉甲這場沒有硝煙的艱巨戰爭。

  省林業局迅速在全省建立350個疫情監測點,制定疫情月報制度,密切監測,做到對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明確劃定椰心葉甲疫區,嚴禁疫區內的棕櫚科植物調運。並在海口港和新港設立檢疫檢查點,在全省木檢站設立檢疫檢查點,公布檢疫舉報電話,把椰子、檳榔主要分布區劃為重點預防區。

  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各市縣政府建立了防治工作責任制。各市縣林業局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對組織領導不力,使防治工作流於形式,檢疫封鎖不力造成疫情人為擴散,防治措施不到位出現疫情惡性蔓延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按照責任的輕重,給予通報批評、黃牌警告,或建議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以物降物開展防治

  承擔引進姬小蜂項目研究的是熱帶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彭正強。

  2003年12月,他與我省的其他有關專家赴越南考察。在越南胡志明農林大學和南方植物保護部門的幫助下,對越南椰心葉甲疫情和防治技術、胡志明農林大學姬小蜂飼養繁殖實驗室進行了認真考察,實地參觀了飼養繁殖姬小蜂的生產工序、操作方法和設備配製情況,為我省引進姬小蜂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借鑑。

  越南方面表示全力支持我省引進姬小蜂的工作。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幫助下,我省於今年3月15日從越南帶回了椰心葉甲天敵姬小蜂。

  今年7月,經過對姬小蜂引進隔離、安全性評估、生物學及生態學、人工飼養繁殖和野外釋放跟蹤等研究,野外釋放姬小蜂的時機基本成熟。熱農院校植保所建成日產2萬頭姬小蜂的天敵繁殖場。8月,彭正強等在瓊海開始實施野外放蜂,姬小蜂開始大戰「椰子蟲」。截至目前,已建成日產8萬頭的姬小蜂天敵繁殖場,並在海口、三亞、瓊海三市6個點定期放蜂,目前共放蜂250萬頭。

  姬小蜂的引進工作在穩定推進,從臺灣引進椰心葉甲齧小蜂的工作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齧小蜂與姬小蜂同科不同亞科,也是椰心葉甲的天敵。10月2日,熱農院校教授黃光鬥從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帶回齧小蜂。10月3日,寄生在椰心葉甲蟲蛹上的齧小蜂就從呈成熟蟲蛹狀態羽化出成蟲。在黃光鬥等研究人員的精心培育下,歷經19天,齧小蜂完成了交配、在椰心葉甲蛹體上產卵等各個步驟,培育出引進後的第二代。

  黃光鬥教授稱,經檢疫評估,齧小蜂現在開始進入室內大量繁殖階段。在進一步積累數據,進行安全評估後,不久後可進入釋蜂實驗。

  而由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張澤華等人探索尋找的另一種生物防治「殺手鐧」———僵菌已開始進入防治階段。

  今年年初,張澤華等人成功從眾多綠僵菌中篩選出2種針對椰心葉甲的高毒力毒株。隨後,他們集中力量在生產工藝、劑型研製、林間使用技術等方面取得進展。綠僵菌能夠持續控制椰心葉甲種群增長,大面積防治效果顯著。這為椰心葉甲的生物防治尋找到持續控制的方法和途徑。

  海南某大院約有3000多株棕櫚科植物,去年10月出現椰心葉甲危害,至今年4月,有70%—80%的椰樹受害心葉枯死。張澤華等人於今年5月初對250株椰樹施用復配5號綠僵菌製劑,7月初對350株椰樹施用了純5號綠僵菌製劑。根據綠僵菌互相傳染特點,實施隔株施藥。9月份調查,發現沒有施放綠僵菌的疫樹上的害蟲也感染綠僵菌致死,殺蟲效果達到90%以上。

  目前,我省採用綠僵菌防治椰樹達5萬多株。

  根治之路依然漫長

  中國林科院森林保護研究所所長趙文霞說,國際上的經驗表明,椰心葉甲可防可治。她介紹,椰心葉甲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現廣泛分布於太平洋群島及東南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1979年該蟲傳入西薩摩亞的烏波盧島,造成50%—70%椰樹的產量減產。近年來,椰心葉甲在越南、諾魯和馬爾地夫等地大發生。截至去年,越南已有30餘個省發生疫情,受害椰樹1000萬株。

  趙文霞說,中國臺灣、越南均在生物防治上取得明顯效果,而中國香港採取化學方式防治也達到了預期目標,一系列成功經驗說明椰心葉甲還是能夠防治的。

  但是,從事椰心葉甲防治的專家們心裡並不輕鬆。國家林業局造林司總工程師吳堅說,儘管海南在引進姬小蜂、齧小蜂和使用綠僵菌、掛包法等防治措施上,都取得重要進展,令人鼓舞,但幾種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由於椰心葉甲世代重疊,深藏於未展開的心葉內,不易觸殺,而科研需要一定時間,與現實急切需要有效防治跟不上。

  對於掛包法化學防治來說,準確把藥包掛在心葉上是關鍵。但海南椰樹普遍很高,用人工和機具操作都很不容易。省農墾總局農林處的有關人員介紹,某農場請人爬椰樹掛包防治,爬一株樹給10元錢,結果掛一次藥包僅爬樹費就花了6萬多元,加上藥費等,防治一次花費了10多萬元。這位人士認為,防治成本過高,會限制地方防治的積極性。而且,還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彭正強研究員介紹,從野外放飛姬小蜂的監測情況看,姬小蜂的寄生率受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生態環境好的,寄生率可高達40%以上。但生態環境不好的地方,有時寄生率甚至不到5%。

  對綠僵菌而言,海南高溫高溼的氣候不利於其生長。

  張澤華研究員認為,目前正在攻關的幾種防治手段都各有優缺點,他建議有關部門著手幾種方法如何科學配套的研究,使之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補充,在不同的條件分別結合使用。

  「在一些地方的實際操作中,重治輕防的問題十分突出。」省林業局副局長周燕華說,椰心葉甲可以借風飛行,一些地方領導低估了椰心葉甲擴散的能力。在防治中只對有症狀的疫樹進行施治,不對隔離區內的寄主植物進行預防性施藥。或者只重視治,不重視檢疫封鎖。我們的監測體系又不健全,其後果往往是染蟲區內的疫樹恢復生長了,但疫區外卻有了新的疫情。

  這一切,都為根除椰心葉甲疫情添上了隱憂。

  是天災還是人禍?

  椰心葉甲到底是怎麼傳入海南的?

  目前說法不一。專家們分析認為,最有可能的一種方式是因為有人違規從東南亞引進棕櫚科種苗所致,如果不是藉助人力,這種小蟲根本無法飄洋過海抵達海南。

  椰心葉甲作為新入侵物種,在海南本土尚沒有天敵,這就給徹底根治帶來很大的難度。目前,儘管通過綜合防治方法已有效遏制蟲害的傳播速度,但何時徹底根治,仍是一個未知數。

  有專家痛心指出:椰心葉甲的肆虐暴露出我們植物檢疫檢驗工作存在的漏洞。

  在這次規模浩大的椰心葉甲阻擊戰中,也暴露了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力量薄弱。據介紹,很多市縣的森防機構都是內設機構,人員少,一般只有2至3個工作人員,而且相當部分是兼職人員,致使防治指導、監督工作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而全省疫情最嚴重的海口市,防治檢疫任務最重,但至現在還未建立森防檢疫機構。

  外來生物並不是首次侵襲海南。海南島地處熱帶,生物種類豐富,是我國生物資源寶庫。飛機草從東南亞地區傳入海南後,很快就泛濫成災,侵佔了大量的田野;同時,飛機草產生有毒物質,使昆蟲不敢食用,同時還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長,致使海南島的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

  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使海南與世界各地的經貿交流和旅遊往來日益頻繁,也使外來有害生物傳入進島的風險大大增加。雖然根據國家法律對引進外來物種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限制,但出於對經濟利益的追求,目前仍有許多農業生產企業在千方百計逃避制度和法規的限制,非法引進外來物種大規模種植養殖,僅在海南省,檢驗檢疫部門每年查獲的違法引種和逃避檢疫案件都在200多起。且這樣的不良行為每年呈遞增趨勢,這使海南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

  呼籲建立物種入侵預警系統

  10月25日,椰心葉甲控制技術研討會在海口召開。

  來自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等數十位領導、專家參加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呼籲要汲取海南椰心葉甲的教訓,充分認識外來有害生物的危害,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和完善入境植物及產品風險預警機制。

  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字,目前已有16種外來物種在我國形成嚴重危害,僅這些外來物種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積已達150萬公頃,農田面積超過140萬公頃,由此造成的農林業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已達574億元。

  能夠成功入侵的外來物種,往往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一旦在新的滋生地擺脫了人類的控制和天敵的制約,就會出現爆發性的瘋長,排擠本土物種,形成單一優勢種群,最終導致滋生地物種多樣性、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喪失。根據國家林業局的調查,迄今為止,我國已發現外來有害植物107種,外來害蟲32種,外來病原菌23種,這些有害外來物種已經入侵了我國大多數生態系統,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心腹之患。

  1901年,水葫蘆從原產地南美洲引入中國,被人們栽在水池裡觀賞,當時和人們相安無事。上世紀50年代,它被作為優良的青飼料,在全國推廣種植,迅速擴散到珠江流域、長江三角洲水網和雲南滇池等地滋生繁衍。水葫蘆很快就成為入侵地的優勢水生植物,泛濫成災:它的茂密植株遮蔽了陽光,奪去了水中的養分和氧氣,使許多原生物種消亡,它的瘋長還阻塞了河流航道。目前,我國每年用於治理水葫蘆災害的費用都在5億元以上。

  周燕華說,海南島是個獨立地理單元,森林抗逆性、抗外來幹擾能力和穩定性比較差,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後,很容易定殖成功,治理起來非常困難。目前椰心葉甲的入侵壓力還未能得到完全控制,擴散蔓延的危險性還有,我們的監測、檢驗檢疫手段和應急救災能力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應切實加強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防範和控制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發揮各級森林病蟲害測報點和護林員的作用,及時發現並報告異常情況和相關信息,做到早發現,早控制。要繼續嚴格國外引種審批管理和隔離試種監管,增強預警體系建設,把好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關。

  外來生物入侵

  外來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從其原生地,經自然或人為的途徑,傳播到另一個環境定居、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改變遷居地的生態環境。目前,由於國際間的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擴散的規模和速度超過以往,生物入侵給人類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劇。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破壞生態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危害經濟發展。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2003年2月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估計,目前,外來入侵物種給各國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還指出:當前,外來生物入侵是導致原生物種衰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的重要原因。

  我國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形勢也十分嚴峻。今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第一批已形成嚴重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分別是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蔗扁蛾、溼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等。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小寄生蜂解決椰子產業大危機
    林紅生本報記者鄧衛哲近日,20萬頭只有蚊子1/8體長的小蜂,在海南省文昌市東郊鎮東郊椰林放飛,幫助村民防控椰心葉甲蟲害,「守護」椰子樹。「別看它們個頭雖小,但作用卻很大,短短3年時間,已經為全國挽回了51億元經濟損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熱科院環植所)研究員彭正強說。
  • 「齧小蜂」自動鎖定蟑螂卵
    本報訊不用化學藥劑照樣滅蟑螂,只要來一粒生物「飛彈」,幾十隻比小螞蟻個頭還小的齧小蜂就會自動尋找蟑螂卵攻擊,讓小蟑螂還沒孵化就一命嗚呼。昨日生物「飛彈」的發明者———福建農林大學生物防治所博導吳珍泉,向本報記者介紹了他的新發明。
  • 比螞蟻還小,是美國白蛾的天敵,3萬繭周氏齧小蜂到達東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立慧 8月28日,市溼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收到了3萬繭周氏齧小蜂。這批「小蜂」將投放在東城部分公園及居民小區,用於防治美國白蛾。美國白蛾是東營地區多發的蟲害,連續幾年使用周氏齧小蜂等生物防治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 山東滕州市:「以蟲吃蟲」釋放周氏齧小蜂 防治美國白蛾
    百度新聞8月8日訊為有效防治美國白蛾,保護好森林資源安全,根據美國白蛾發生情況,8月5日,山東省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對該市重點防治區域實施白蛾周氏齧小蜂生物防治美國白蛾措施,釋放1億多頭周氏齧小蜂,防治面積3000多畝。
  • 我國新發現一種外來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董峻)最近,廣東、海南、福建一些地方,首次發現外來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據國家林業局專家介紹,這是一種對刺桐屬植物具有很大危害的昆蟲。    刺桐姬小蜂屬植食性昆蟲,繁殖能力強,生活周期短,1個世代大約1個月左右,1年可發生多代。
  • Biobest公司推出番茄潛蠅離顎繭蜂-潛蠅姬小蜂組合產品
    對此Biobest公司推出的番茄潛蠅離顎繭蜂-潛蠅姬小蜂組合策略,為該蟲害的控制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據番茄種植者Leon van Klink的介紹,「當的時候引入西伯利亞離顎繭蜂和潛蠅姬小蜂,能夠對該蟲害進行有效的控制。」   Biobest公司組合策略已經開發出產品,經過綜合的測試,目前已經被英國的種植者廣泛的採用。
  • 世博園展示以蟲治蟲 5000萬隻小蜂消滅毛毛蟲
    昨天,世博局綠地公園片區部的工作人員在園區投放了周氏齧小蜂共有1500萬隻,這是今年園區首次投放周氏齧小蜂。這些小蜂會將自己的蟲卵產殖在毛毛蟲的體內,在毛毛蟲「長大」之前就吃掉它,從而抑制毛毛蟲的數量。在整個世博會期間,工作人員們會視具體情況將周氏齧小蜂分批投放入園中,預計總共需要投放5000萬隻。
  • 蜂|神奇的褶翅小蜂
    今年,哦不,應該是去年哈,同事出差浙江天目山採集標本,意外拍到了一組日本褶翅小蜂(Leucospis japonica)在一堆柴火垛中尋找寄主並寄生的照片
  • 遁世絕塵的極美愛戀:恰似木瓜榕和榕小蜂的協同共生
    於是,木瓜榕生命中最重要的專屬蜂——傳粉榕小蜂出現了,木瓜榕散發著獨有的氣味誘惑著榕小蜂,還為榕小蜂準備了一個舒適的育嬰場所,隨即榕小蜂奮不顧身的開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甜蜜之旅。高達數米的木瓜榕為了向身長只有幾毫米的榕小蜂表達忠貞,木瓜榕只認定專一的傳粉小蜂
  • 平腹小蜂可殺滅「臭屁蟲」
    市農技辦植保科支招,平腹小蜂可防治「臭屁蟲」荔枝蝽,是東莞少見的一種「綠色生物武器」。據稱,去年東莞阿吉果園首次應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這一綠色防控技術,全年都不需要專門針對荔枝蝽噴施農藥。    市農技辦植保科技術人員介紹說,荔枝蝽俗稱「臭屁蟲」,是荔枝、龍眼的主要害蟲之一,主要危害嫩梢、花穗及幼果,還能傳播病毒病,一般年份能夠造成20%-30%的產量損失。
  • 「殺人蜂」乾死老鼠別大意!揚州小虎頭蜂也兇呢
    捕蜂能手「殺人蜂」叫大虎頭蜂揚州地區多是小虎頭蜂入侵美國等地的「殺人蜂」火爆網絡,這種蜂到底是什麼蜂?一直關注「殺人蜂」的市區捕捉能手鄒維表示,國外熱傳的「殺人蜂」其實是胡蜂的一種大型蜂,也稱大黃蜂或是大虎頭蜂。
  • 害蟲生物防治丨平腹小蜂
    平腹小蜂屬是旋小蜂科中比較大的屬之一。該屬紀錄有144種,在世界上廣泛分布。寄主涉及昆蟲綱10目46科,以鱗翅目、半翅目(蝽科)、直翅目及雙翅目(蠅)為主。該屬部分種類被用於生物防治。雄蟲大部分種類觸角粗壯,小部分種類觸角細長,索節5~7節,棒節不分節;胸背隆起,具深而完整的盾縱溝;小盾片大、膨起,三角片內端幾相接;中胸側板分裂為前、後側片;翅無色。
  • 人工原地分蜂的基本原理,做好以下方法,你也可以原地分蜂不回蜂
    人工分蜂是每個養蜂人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以下是本人多次原地分蜂的經驗總結 原地分蜂法(左右均勻分蜂法 ) 首先在老箱子的左邊或者右邊50cm處放一個新的蜂箱,把老蜂箱往左邊或者右邊移動50cm
  • 蜜蜂度夏起王臺,是分蜂還是滅臺?用好3個小妙招,新手也能決定
    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一,蜂群中產生王臺的條件如果我們的蜂群中產生了王臺,既然我們在猶豫是分蜂還是滅臺,這說明我們產生王臺的蜂群並不是一個弱群,至少讓養蜂人猶豫要不要分蜂,所以群勢應該在中上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