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聞8月8日訊為有效防治美國白蛾,保護好森林資源安全,根據美國白蛾發生情況,8月5日,山東省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對該市重點防治區域實施白蛾周氏齧小蜂生物防治美國白蛾措施,釋放1億多頭周氏齧小蜂,防治面積3000多畝。
據了解,美國白蛾是一種重要的林業有害生物,寄主種類多、危害大、傳播途徑廣、適應能力強,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極易成災的外來入侵害蟲,主要以幼蟲取食寄主植物葉片,其取食量大,為害嚴重時能將寄主植物葉片全部吃光,嚴重影響林木生長,當樹木葉片被吃光後,可侵入農田,危害莊稼、蔬菜等農作物,造成減產減收,甚至絕產,被稱為「無煙的火災」。
近年來,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高度重視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在全面做好美國白蛾監測檢疫的基礎上,積極採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在採取傳統的化學防治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化學防治主要為地面噴藥和飛機噴藥措施,生物防治採取人工釋放美國白蛾天敵—周氏齧小蜂。
白蛾周氏齧小蜂是美國白蛾蛹期的一種優勢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強,能寄生美國白蛾等多種鱗翅食葉害蟲的蛹,雌蜂將產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並產卵,卵發育成幼蟲,在寄主蛹內發育成長,食盡寄主蛹中全部營養,1頭美國白蛾蛹平均繁育白蛾周氏齧小蜂100—200頭,素有「森林小衛士」之美譽。
中國林科院楊忠岐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研究出了人工大量繁育白蛾周氏齧小蜂和防治美國白蛾技術,找到了適宜的繁蜂替代寄主—柞蠶蛹,在室內利用控制溫度、溼度等手段來人工大量繁育白蛾周氏齧小蜂,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即將下樹化蛹時,投放到林內,控制美國白蛾危害。該方法屬綠色防控技術,不汙染環境,不殺傷天敵,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不影響人體健康,有利於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發生和發展,在連續使用的情況下,對一些害蟲具有連續而持久的控制作用等諸多優點。
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經過多方考察,決定與煙臺市茂盛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進行合作,購買該公司所生產的白蛾周氏齧小蜂。
據該公司副經理範成傑介紹:我們公司所繁育的白蛾周氏齧小蜂,對環境無汙染,出蜂率98%以上,繁育主要是寄蛹生蜂,蜂身長僅1毫米,無蜂針,不攻擊人,公司由專門實驗室進行人工培育,白蛾周氏齧小蜂繁育在"蠶蛹"的硬殼內。繁育期間,最關鍵是需要掌握溫度,當蜂體成熟時,它們會從開口處破蛹而出。然後將繁育成熟的小蜂懸掛在樹幹2米處,這些"天兵天將"將會依循本能尋找並侵入美國白蛾或者其他蛾類的蛹,在蛹的內部定居並繁衍後代,從而達到消滅美國白蛾的目的。對防治美國白蛾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據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森保站站長徐昌建稱:為更好地維護該市生態平衡,不斷探索林木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先進方式,我單位多次利用釋放管氏腫腿蜂、周氏齧小蜂等科學方式防治病蟲害,既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為建設美麗、文明、富強滕州貢獻林業力量。(幫辦 孫若語 通訊員 李晨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