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廣泛運用生物防治技術 「以蟲治蟲」顯神威

2020-11-25 南報網

2018-08-03 07:5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近年來,我市農業和園林兩大部門引進新方法、新技術,積極開展「以蟲治蟲」,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的使用。

減少農藥使用,我市廣泛運用生物防治技術

搬來「生物兵」,「以蟲治蟲」顯神威

昨天上午,浦口區西江社區,路邊一片茂密的楊樹林枝繁葉茂。在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裡,樹林裡正悄悄發生著一場「戰鬥」。身長僅1毫米的周氏齧小蜂四處尋找美國白蛾的蛹,並將產卵器刺入,它們的卵會在蛹內發育成蟲,吸盡蛹體內的全部營養,從源頭消滅這種害蟲。 

美國白蛾是目前唯一一種農業和林業共同檢疫的外來有害生物,可在一夜之間吃光成片的綠色植物,最愛的食物是綠化帶的行道闊葉樹。浦口區有林地面積近4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7.6%,是全省五大苗木基地之一,同時也是美國白蛾重點防禦區。「周氏齧小蜂是美國白蛾的天敵,素有『森林小衛士』的美譽。從2016年開始發現美國白蛾以來,我們就開始用『以蟲治蟲』的方法進行生物技術治理,但今年購買數量最多。」浦口區林業局森林植物檢疫站副站長胡新苗介紹,他們在美國白蛾發生區域內的蔬菜地、魚塘等周邊綠化樹木進行了加密投放,目前防治面積近6000畝。 

在溧水區洪藍鎮傅家邊,草莓種植戶潘三伢正忙著打理自家的8畝草莓苗。「草莓生長在封閉環境中,特別容易生蟎蟲,這些害蟎吸食葉片中的汁,果子會長不出來。」潘三伢說,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市農科所專家帶來了一些捕食蟎給老潘免費試用。帶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他試著用了,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後來老潘才明白其中的門道,「捕食蟎只吃肉,不吃果蔬,是害蟎的天敵,可以消滅它們。」 

這些捕食蟎混雜著小麥殼,被裝在一個小瓶子裡,大小僅僅是肉眼可見,只有針頭那麼大。農民在使用時,只要噴灑在草莓的葉子上,捕食蟎會自己到處爬行,尋找害蟎。 

據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統計,目前,全市使用捕食蟎進行病蟲害防控的草莓種植戶只有10%。農科所果樹研究室主任曹榮祥介紹,「大多數農民還不知道這項技術,我們正在通過建立試驗點的方式進行推廣,全市試驗點現有10個左右,加上一些自發使用的,應用面積大概在2000畝。」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農業和園林兩大部門引進新方法、新技術,積極開展「以蟲治蟲」,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的使用。 

市植保植檢站站長陳傳翔告訴記者,在農業領域,除了在水果和蔬菜的種植上可以利用捕食蟎之外,在水稻的種植上,寄生蜂也可以進行「以蟲治蟲」。寄生蜂是稻縱卷葉蟲的天敵,後者是中國水稻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會影響稻株生長,導致結實不飽滿,產量嚴重下降。「每畝田投放1萬隻寄生蜂,就能有效抑制稻縱卷葉蟲的危害。目前,這項技術在我市還處於試驗階段,未來會進行推廣。」陳傳翔說。 

相對於農業,林業部門的「以蟲治蟲」開展得更早,技術手段更多。記者了解到,每年春季和夏季,我市林業部門都會投放花絨寄甲、腫腿蜂、蒲蟎等「生物兵」,用「以蟲治蟲」的辦法剿殺天牛,尤其是在紫金山、老山森林,「以蟲治蟲」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鏈解決問題,整個區域內的動植物都可維持穩定而長久的生態平衡。 

本報記者 朱曉露 李都

見習記者 夏思宇 鐘太昌

相關焦點

  • 以蟲治蟲減少農藥使用 南京廣泛運用生物防治技術
    原標題:搬來「生物兵」,「以蟲治蟲」顯神威 昨天上午,浦口區西江社區,路邊一片茂密的楊樹林枝繁葉茂。在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裡,樹林裡正悄悄發生著一場「戰鬥」。身長僅1毫米的周氏嚙小蜂四處尋找美國白蛾的蛹,並將產卵器刺入,它們的卵會在蛹內發育成蟲,吸盡蛹體內的全部營養,從源頭消滅這種害蟲。
  • 施秉:推廣生物防治「以蟲治蟲」
    本報訊 (通訊員 楊仁海)今年,施秉縣全面推廣蚜繭蜂生物防治技術,也就是「以蟲治蟲」,種植烤菸不用打農藥。據介紹,煙蚜繭蜂是菸葉蚜蟲的大敵,蚜繭蜂可把卵注入煙蚜腹部,通過吸食煙蚜腹中營養而繁殖,致煙蚜死亡,是防治煙蚜傳播的有效方法。
  • 無錫:園林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 以蟲治蟲
    8月6日,記者從無錫市綠化管理站獲悉,無錫市正組織園林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活動,和以往使用化學農藥治蟲手段不同,生物防治手段指的是「以鳥治蟲」、「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利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則來對付市區綠化的害蟲。這項工作已於7月28日正式啟動。
  • 寧波欲推廣無汙染的園林生物防治術 以蟲治蟲
    中國園林網8月4日消息:傳統園林害蟲的防治方法以噴灑農藥為主,但汙染大,害蟲容易產生抗藥性。近期,鎮海區城管局與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研究出一項「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克服了噴灑農藥的弊端,還節省了成本。
  • 以蟲治蟲 10萬頭天敵昆蟲「出籠」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近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丁村遺址公園聯合舉辦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天敵昆蟲——異色瓢蟲卵和成蟲。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
  • 成都有支「天敵特工隊」: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
    「我們專門生產吃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11月26日上午,四川天敵工廠項目的承擔單位——四川省衛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衛農」)總經理艾攀告訴記者。  天敵工廠怎麼生產天敵昆蟲?天敵昆蟲對農業生產有什麼作用?市場前景怎麼樣?記者實地一探究竟。
  • 世博園展示以蟲治蟲 5000萬隻小蜂消滅毛毛蟲
    園區對於有毒的化學殺蟲劑採取了嚴格的控制,而各種生物防治蟲害的技術則成為了園區綠化防蟲害的最主要方法。不會影響遊客觀博世博公園擁有著約500種綠色植物,是上海城區綠地植物中品種最為豐富的公園。然而,夏季的到來卻也給茁壯生長的植物帶來了不小的隱患,因為蟲害的高發季也逐漸接近了。
  • 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
    南京企業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戰鬥力倍增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南京登博生態科技公司實驗室人員,將代替寄主天牛和腫腿蜂放入玻璃管內繁育。 通訊員 李躍攝以蟲治蟲,派遣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蟎等「生物兵」上樹鬥天牛,是我市綠化園林部門多年來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技術。今年,南京一家園林企業嘗試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使其戰鬥力倍增。今天(4月9日),記者走進南京登博生態科技公司實驗室,約3萬管腫腿蜂正在繁育。「與往年南京自主繁育的腫腿蜂相比,現在每一管腫腿蜂的數量增加了一倍,而且色澤更加黑亮。」
  • 以蟲治蟲 生物防治 讓天牛在市北區「牛」不起來
    記者了解到,蛀幹害蟲作為園林蟲害中的一個大類,通常鑽蛀在樹幹中隱蔽生活,且可以蛀食樹木韌皮部、木質部,影響樹木輸導系統傳遞養分、水分,導致樹勢衰弱或死亡,因此成為防治難度最大的一類蟲害  「以往防治蛀幹害蟲主要通過清除天牛羽化孔
  • 防治天牛等害蟲 李滄區連續第二年"以蟲治蟲"
    8月11日,為防治天牛等害蟲,李滄區連續第二年實施「以蟲治蟲」,本次計劃投放2萬管共200萬隻管氏腫腿蜂,可有效防治5000畝山林。  11日上午,在李滄區天水路竹子庵公園裡,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投放管氏腫腿蜂。管式腫腿蜂在投放之前放置在指形管裡,管口塞著棉花,投放時工作人員將棉塞拔掉,將指形管倒掛在數目的枝杈上,讓蜂自行爬出。每棵松樹上放一管,一管有100隻蜂。
  • 以蟲治蟲!6.5億「天敵」投入戰鬥
    「今年北京市屬公園預計將投放近6.5億隻天敵昆蟲,用來防治害蟲,數量創歷年之最。頤和園、天壇、中山、景山等古樹名木眾多的公園投放量相對較大。」6月12日,這則「以蟲治蟲」的新聞吸引了鄭禮的注意。在「以蟲治蟲」綠色防控的科研江湖裡沉浸了幾十年,他太了解這則新聞的意義了,「當越來越多的化學農藥『鍛鍊』出害蟲的耐藥性,導致藥殘超標的時候,以蟲治蟲便凸顯其獨特優勢。
  • 對付茶葉病害:以菌治蟲以蟲治蟲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曹藩榮:可以將生物防治作為茶樹病蟲防治的主要手段,主要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釋放捕食蟎。茶園中釋放捕食蟎,對紅蜘蛛、茶葉蟎、小綠葉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雞茶共作。在茶園中放養雞不僅可以控制雜草生長,還可以捕食部分土壤中的幼蟲;三是以菌治蟲。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植保所在雲南安寧、尋甸、墨黑、勐海等地開展的田間試驗和室內試驗,表明蠋蝽對草地貪夜蛾具有顯著防治作用。而在雲南保山、德宏、楚雄、曲靖、紅河、文山、玉溪、大理、臨滄、西雙版納、普洱、昆明開展的天敵昆蟲資源調查,植保所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寄生性天敵昆蟲繭蜂、姬蜂各一種,目前正開展後續生物學觀察和擴繁技術探索。本次釋放應用的蠋蝽、益蝽均是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近年開發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屬半翅目蝽科,在各地廣泛分布。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道縣:「以蟲治蟲」 釋放3.2萬個赤眼蜂卵卡防治馬尾松毛蟲
    紅網時刻永州5月24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 郭學遠)5月23日,在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園周邊松林裡,道縣林業局森防站工作人員和民工一起釋放赤眼蜂,防治越冬代馬尾松毛蟲。據在場的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以來,道縣林業局分別在梅花鎮、橋頭鎮、萬家莊街道等地,採取人工投放方式,釋放赤眼蜂卵卡3.2萬個,防治馬尾松毛蟲面積5000餘畝。馬尾松毛蟲是以松針為主食的害蟲,輕則影響松木生長,重則導致松樹死亡,遠看就像被火燒過,又被譽為「無煙的火災」。該蟲害是道縣歷史性害蟲,因氣候、地理等特殊原因,而呈現周期性發生規律。
  • 這些治蟲方法生態又環保
    以菌治蟲  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及其團隊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在傳統玉米—大豆套作基礎上,創新發展出「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綠色防控」的配套技術。  「以菌抑菌、以菌治蟲」雙管齊下。
  • 以蟲治蟲!瀘州請來10多萬救兵祛除天牛
    這是瀘州園林綠化部門首次將生物防治應用到園林植物病蟲防治中。「我們的目的,就是以蟲治蟲。」瀘州市園林綠化科研中心工作人員曾貞說。 生物防治,植物園內施放蟲卵 10多萬頭治蟲「幫手」,裝在一個小小的保溫箱內
  • 又到天牛「猖狂」時 南京鐘山風景區「以蟲治蟲」
    園林專家介紹,每年5到8月是天牛的活躍期,在南京,目前共有十幾種天牛出沒,主要危害松樹、柳樹和法國梧桐等樹種,它們中多數是南京主打的行道樹。如果防治天牛不及時,不到兩年,一棵行道樹就會被其吃空心,最終死去。過去天牛防治主要以噴灑藥水為主,但長期試行下來,效果並不理想。於是近年來,一種新的生物防治方法開始出現——釋放「花絨寄甲」。
  • 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據悉,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2019年,草地貪夜蛾成為禍害糧食的首要害蟲。北京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
  • 蟲博士
    聰明的科研人員請來了「不噴水的消防兵」——用天牛的天敵對付天牛,以蟲治蟲。仇蘭芬就是箇中高手。在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天敵昆蟲繁育中心,森林昆蟲學博士仇蘭芬戴著副眼鏡,正目不轉睛地觀察顯微鏡下的蟲子,一看就是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