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2020-12-0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據悉,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

2019年,草地貪夜蛾成為禍害糧食的首要害蟲。北京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據市植保站專家介紹,草地貪夜蛾有卵、蛹、幼蟲和成蟲四種形態,生防科工作人員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卵期、幼蟲等不同生長階段,篩選出了能防治草地貪夜蛾的螟黃赤眼蜂、東亞小花蝽、大紅犀獵蝽、蠋蝽和異色瓢蟲等天敵進行防治。

天敵野外調查。侯崢嶸 供圖

據專家介紹,草地貪夜蛾和玉米螟一樣,都是將卵產在玉米的葉子上。如果這時釋放卵寄生蜂,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利用螟黃赤眼蜂,可以同時防治草地貪夜蛾和玉米螟,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擁有成熟的螟黃赤眼蜂生產線,可年產1億頭,主要應用於蔬菜上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多種鱗翅目害蟲的防治。

針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市植保站應用東亞小花蝽進行防治。據介紹,東亞小花蝽成蟲和若蟲可以捕食薊馬、蚜蟲、葉蟎、鱗翅目害蟲的卵和幼蟲等,目前東亞小花蝽已經實現商品化,在我市年產能可達5000萬頭,廣泛應用於蔬菜、果樹、草莓、西瓜等多種作物。

大紅犀獵蝽若蟲捕食草地貪夜蛾。侯崢嶸 供圖

此外,市植保站還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引入大紅犀獵蝽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捕食草地貪夜蛾的大齡幼蟲。據了解,大紅犀獵蝽外表「溫和」,但遇到草地貪夜蛾時,便會露出修長的口針,迅速注射毒液麻醉害蟲,隨後慢慢吸盡害蟲的體液,直至草地貪夜蛾幼蟲肥碩的身體變成一張乾癟的蟲皮。室內研究發現,大紅犀獵蝽3齡若蟲和成蟲,每天可捕食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分別為3.4頭和13.7頭。

據了解,目前生物天敵不僅參與防治設施農業中蚜蟲、葉蟎、薊馬、粉蝨等四種主要害蟲,還活躍在防治玉米害蟲玉米螟、露地蔬菜鱗翅目害蟲中。北京市在有益天敵生物(昆蟲)的利用上,先後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12項,有4家天敵生產企業在我市落地。目前全市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

設施蔬菜上釋放天敵昆蟲。侯崢嶸 供圖

2013年以來,市植保部門對天敵的田間應用技術開展了大量試驗研究,形成了以天敵昆蟲為主,結合理化誘控、配套藥劑、農業措施等的綜合防治技術,並在設施番茄、辣椒、黃瓜等多種作物上進行示範應用。2019年,藉助「北京市農藥減量使用管理系統」,已有11類24個天敵產品應用於我市蔬菜害蟲防治,面積達22.39萬畝次,為農藥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
    京郊的田間,有一些益蟲,它們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這些有益的天敵昆蟲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探訪,看看這些保衛農作物安全的小蟲子都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瓢蟲生產車間。
  • 北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它們怎麼量產出來的
    京郊的田間,有一些益蟲,它們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 這些有益的天敵昆蟲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探訪,看看這些保衛農作物安全的小蟲子都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一年3000億頭!天敵昆蟲如何實現量產?
    利用生物天敵防治蔬菜害蟲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這些天敵昆蟲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近日,新京報記者走進了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找尋答案。延慶區延慶鎮廣積屯村的一座黃瓜大棚裡,黃瓜葉片上有一些白色的蚜蟲在危害植物生長。北京市植保站專家在黃瓜莖上懸掛了一些龜紋瓢蟲的蟲卡。
  • 以蟲治蟲!6.5億「天敵」投入戰鬥
    「公園裡侵害樹木的害蟲可分蛀莖類、食葉類、刺吸類三類,我們對症下藥,分別有專門的天敵來對付;但以蟲治蟲並不能100%讓害蟲絕跡,因為讓一個物種(哪怕是害蟲)滅絕同樣會帶來災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以蟲治蟲防控技術的『鼻祖』,但產業化始終是邁不過去的大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鄭禮研究員表示。
  • 成都有支「天敵特工隊」: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
    今日話題  天敵防控的秘密  蒲江縣壽安鎮馬南村,距離成都市區約60公裡,看似與一般的村莊並沒有太大差別,卻隱藏著一個「秘密」——這裡有中西部地區首家天敵工廠,每年可生產20億頭赤眼蜂、90億頭捕食蟎。
  • 北京集中投放6.5億頭害蟲天敵
    本報訊(記者王斌)即將進入仲夏,公園裡的花草樹木也進入了防蟲治蟲的關鍵時期。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通過投放天敵昆蟲來消滅害蟲的方式已成為主流,在歷史名園和城市公園中推廣應用的範圍逐漸加大。今年市屬公園預計將投放近6.5億頭天敵昆蟲,數量創歷年之最。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北京市篩選優勢天敵 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條例》充分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落實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新要求,堅持綠色防控原則,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病蟲害綠色防控將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是綠色防控的核心技術之一,具有安全、有效、無殘留、可持續等優點。
  • 以蟲治蟲 10萬頭天敵昆蟲「出籠」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近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丁村遺址公園聯合舉辦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天敵昆蟲——異色瓢蟲卵和成蟲。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
  • 探秘「天敵昆蟲工廠」以蟲治蟲 無汙染更環保
    此後腫腿蜂會在麵包蟲身上產卵,一頭腫腿蜂的產卵數量可達到幾十粒。大概一個月時間,卵便孵化成腫腿蜂幼蟲,並靠吸食麵包蟲身上的營養直至生長為成蟲。  據介紹,這個已經建成的「天敵昆蟲工廠」目前可年生產腫腿蜂200萬頭、花絨寄甲成蟲40萬和卵100萬。
  • 6.5億「天敵」投入戰鬥 專家:生物防控亟須產業化
    6.5億「天敵」投入戰鬥  專家認為:我國生物防控亟須產業化  本報記者 王延斌  「公園裡侵害樹木的害蟲可分蛀莖類、食葉類、刺吸類三類,我們對症下藥,分別有專門的天敵來對付;但以蟲治蟲並不能100%讓害蟲絕跡,因為讓一個物種(哪怕是害蟲)滅絕同樣會帶來災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以蟲治蟲防控技術的『鼻祖』,但產業化始終是邁不過去的大坎
  • 這些治蟲方法生態又環保
    以菌治蟲  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及其團隊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在傳統玉米—大豆套作基礎上,創新發展出「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綠色防控」的配套技術。  「以菌抑菌、以菌治蟲」雙管齊下。
  • 700多萬隻蟲子「降落」鄭州 它們「以蟲治蟲」主力軍
    這些比米粒兒還小的蟲子,可是天牛的天敵。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昨天,對於鄭州的天牛、蚜蟲、紅蜘蛛這些害蟲來說,有一個壞消息,它們迎來了數量龐大的天敵,700多萬隻益蟲正在趕來!從傳統的以農藥治害蟲的辦法,到現在的「以蟲治蟲」,這種生物防治園林害蟲的辦法到底好在哪裡呢?
  • 走進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
    近日,記者走進了北京市密雲縣的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的前身是成立於1976年的密雲縣植保站赤眼蜂繁育廠。2009年開始,通過升級改造變身為專業的天敵昆蟲繁育基地,是北京市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重要展示「窗口」。2011年,基地集成北京地區資源,自主設計、集成、組裝了一條赤眼蜂工廠化繁育生產線,使得北京市天敵昆蟲繁育機械化程度有了長足進步。
  • 以蟲治蟲!瀘州請來10多萬救兵祛除天牛
    「我們的目的,就是以蟲治蟲。」瀘州市園林綠化科研中心工作人員曾貞說。瀘州園林科研中心工作人員說,假以時日,昆蟲就將破殼而出。 赤眼蜂蟲卵比芝麻還小,一張赤眼蜂蟲卵卡就有3000頭。有趣的是,有的赤眼蜂幼蟲已經孵化出來,雖然個子微小,但憑肉眼也能清楚地看到它們在爬行。不過,昆蟲病原線蟲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 探秘我省人工繁育害蟲天敵如何進行
    面對病蟲害對生態的危害,害蟲天敵在自然控制和防治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因素。我省具有豐富的天敵資源和天敵利用歷史,如專家們研究和推廣的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可防治蚜蟲,松毛蟲赤眼蜂可防治油松毛蟲,管氏腫腿蜂可防治天牛等生物防治手段,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以蟲治蟲——害蟲,看你往哪裡逃
    家裡的蚊蟲好歹打得過來,可要是莊稼地裡鬧起了蟲災,農民伯伯恐怕就只能吃土嘍!咱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場殘酷激烈的「農田保衛戰」,雖然結果是勝利噠,可讓害蟲們團滅的並非農人,而是另一群兇殘剽悍的蟲子。那麼這些害蟲終結者到底是誰呢?快和糰子老師一起學習下《夢溪筆談》中的經典篇目《以蟲治蟲》,看看這場田野裡的蟲蟲大作戰吧:以蟲治蟲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 對付茶葉病害:以菌治蟲以蟲治蟲
    雲南茶葉種植戶:8月1日起又有三種農藥被禁止在茶葉上使用,茶葉上可使用的農藥越來越少,哪些方法可以較好地防控病蟲害?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曹藩榮:可以將生物防治作為茶樹病蟲防治的主要手段,主要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釋放捕食蟎。茶園中釋放捕食蟎,對紅蜘蛛、茶葉蟎、小綠葉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雞茶共作。
  • 「微型戰士」威力大玉米害蟲無處逃
    編者按殺滅害蟲除了使用農藥還有什麼好辦法?近年來利用天敵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控技術,在農業、林業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捕食蟎對付紅蜘蛛、齧小蜂消滅美國白蛾,用好這些天敵昆蟲衛士,能大幅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更好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