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天敵昆蟲工廠」以蟲治蟲 無汙染更環保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在位於北四環外的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內,有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天敵昆蟲工廠」,還有一群整天和蟲子打交道的「科學怪人」。這座總面積達300餘平方米的「工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繁殖和復壯腫腿蜂和花絨寄甲,而他們也是害蟲天牛的致命天敵。據統計,目前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已經實現了腫腿蜂、花絨寄甲兩種優勢天敵昆蟲的規模化生產,並在11家市屬公園進行了推廣示範,累計釋放腫腿蜂約1000萬頭,花絨寄甲約100萬頭,將天牛危害率降至5%以下,有效控制了公園蛀幹害蟲的發生和危害。

  現場

  一根試管繁育天敵昆蟲上百頭

  記者在「天敵昆蟲工廠」中看到,這裡共有4間培養室和1間飼養室,每個房間約有20平方米,培養室裡空調、加溼器、溼度儀等設備一應俱全,用於繁殖天敵昆蟲的試管井井有條地擺放在實驗平臺上,試管中一條條天敵昆蟲的幼蟲充滿活力地來回扭動著。

  「這個試管中都是腫腿蜂幼蟲,腫腿蜂的成蟲只有三四毫米,別看它體量不大,卻是害蟲天牛的優勢天敵」,市園林科研院園林植保研究所所長車少臣指著試管中正在繁育的幼蟲告訴記者,「一根試管繁育的腫腿蜂數量最高可達上百頭。繁育出來的腫腿蜂,在低溫條件下能保存3個月以上。需要消滅害蟲的時候,只要取出試管內的腫腿蜂,釋放到植物的樹幹、樹枝上就可以,它們會自己尋找天牛,並在其周圍或天牛身體上產卵,卵孵化為幼蟲後,從天牛身體上汲取營養,滿足自己的生長需要。這樣一來,就起到了消滅害蟲的作用。」

  記者在另外兩間昆蟲天敵接種室內看到,這裡每個房間約有30平方米,分別用來培養天牛的天敵腫腿蜂和花絨寄甲。其中在腫腿蜂專門的接種室內,技術人員把麵包蟲放入試管以後,再把腫腿蜂放入試管,並將管口用棉花塞緊。此後腫腿蜂會在麵包蟲身上產卵,一頭腫腿蜂的產卵數量可達到幾十粒。大概一個月時間,卵便孵化成腫腿蜂幼蟲,並靠吸食麵包蟲身上的營養直至生長為成蟲。

  據介紹,這個已經建成的「天敵昆蟲工廠」目前可年生產腫腿蜂200萬頭、花絨寄甲成蟲40萬和卵100萬。

  原理

  「以蟲治蟲」無汙染更環保

  據了解,天牛作為一種蛀幹類害蟲,被園林界喻為「不冒煙的火災」,天牛的幼蟲隱藏在樹幹內,生長時會蛀蝕樹幹和樹枝,在悄無聲息中吞噬樹木,使樹木長勢衰弱,容易被風折斷。受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整株樹木死亡。而且由於天牛幼蟲寄生在樹幹內部,從外表不易被發現,即便是化學藥劑對於天牛幼蟲的防治效果也並不突出,而通過生物防治手段,釋放的天敵昆蟲可以自動尋找到天牛幼蟲,通過寄生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車少臣介紹說,像這種「以蟲治蟲」的園林綠地害蟲生物防治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汙染、對害蟲選擇性強、對人及環境友好。

  「與傳統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中的昆蟲多樣性及其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通過在綠地內釋放人工繁育的天敵昆蟲等技術措施,把害蟲數量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從而實現『有蟲無災』」,車少臣解釋說,在城市綠地中採用「以蟲治蟲」、「保益控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用環境友好型的「生物武器」替代和削減一大批高汙染、高環境風險的化學農藥,可以大大降低對城市環境、空氣、土壤、水體的汙染。

  以小小的腫腿蜂為例,在消滅害蟲方面,腫腿蜂對於害蟲天牛的幼蟲絕對是一種致命型「武器」。在公園進行釋放時,科研人員只要將試管中的腫腿蜂成蟲放到樹枝和樹幹上,他們就會沿著天牛蛀食的蟲道鑽入,並自主尋找到天牛幼蟲,將產卵管刺入天牛的幼蟲體內並向其分泌蜂毒,使天牛幼蟲呈麻痺狀態,接下來腫腿蜂產卵於天牛幼蟲的體表,腫腿蜂幼蟲孵化後以天牛幼蟲為食,從而達到控制天牛數量的目的。

  而天牛的另一個天敵花絨寄甲則擅長將卵產在天牛幼蟲的附近,待孵化後爬入天牛蛀道內尋找到天牛幼蟲後,隨即附著在天牛幼蟲的節縫間,分泌毒素將天牛幼蟲麻醉並寄生在其體內取食,一周左右可將天牛幼蟲食盡。

科學釋放

  遠景

  自然條件下試點繁育天敵

  據車少臣透露,目前本市正在研究試點植物的合理配置,通過構建和諧的生態調控模式,使天敵昆蟲在自然條件下就能生存繁育。據統計,園林綠地中天敵昆蟲的種類十分豐富、種類眾多,初步調查就有200種以上,而且多數天敵昆蟲成蟲通過取食植物花粉和花蜜補充營養,可顯著延長其成蟲壽命,促進生殖發育。如果通過在園林綠地中合理選擇與應用植物,為天敵昆蟲補充營養來源,對於提高天敵昆蟲的生物防治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悉,今年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門立項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合理應用在園林害蟲防治中起到的調控作用」,比如種植一片樹木,容易發生某種害蟲,就要考慮在其周邊合理配置一些對天敵昆蟲有保育功能的植物,使其在自然條件下就能夠存活、繁衍,目前這項課題正處於研究階段。

  故事

  不怕蟲的女漢子

  「在我們眼裡,這些昆蟲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從接種培育到最後養護釋放到園林裡,每一步都不容易」,市園林科研院園林植保研究所工程師仲麗是園林綠地害蟲生物防治項目的元老級科研人員,也是車少臣口中「不怕蟲子的女漢子」。從「天敵昆蟲工廠」3年前還只是個雛形的時候,仲麗就開始和同事在條件簡陋的實驗室中對腫腿蜂和花絨寄甲的人工繁殖進行試驗與研究。

  「腫腿蜂和花絨寄甲的成蟲都是靠寄生在天牛幼蟲的體內汲取營養賴以生存的,我們在試驗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天牛幼蟲非常難獲得,我們不可能把樹幹剖開從裡面去抓天牛幼蟲,只能用麵包蟲來替代」,讓仲麗和同事非常撓頭的是,市面上購買的麵包蟲幼蟲根本達不到要求,「這些幼蟲有的不化蛹,有的化蛹後很快就發黑死掉,最後我們決定直接買強壯的麵包蟲成蟲,然後自己對他們進行繁育。」仲麗和同事想盡了辦法為麵包蟲的生長繁殖提供好的條件,在麵包蟲的飼料中不僅有蘿蔔白菜,甚至連仲麗老家送來的山東大蘋果也被加到了飼料裡。為了讓麵包蟲的幼蟲表皮更加細嫩,便於腫腿蜂和花絨寄甲進行穿刺寄生,仲麗和同事還將化妝品裡一些對於表皮有細嫩功效的成分也塗抹到麵包蟲幼蟲的體表,「就像給這些幼蟲敷個面膜一樣,細嫩些更容易被寄生。」

  解決了替代寄主的問題,對於如何能讓腫腿蜂和花絨寄甲大量繁殖並且能夠長期保存同樣讓仲麗絞盡了腦汁。像花絨寄甲,在半休眠的冷藏狀態下還是要定期餵養飼料,以保證蟲體的健康和質量,為了尋找既能提供能量又讓花絨寄甲愛吃的飼料配方,仲麗將家裡孩子的奶粉都用到了昆蟲飼料的配方裡進行試驗,「不僅是奶粉,還有蜂蜜和各種維生素,一切能想到的有營養的物質都會小劑量配入飼料裡」,從最初的成百上千到如今的一年繁殖花絨寄甲40萬頭,仲麗和同事為花絨寄甲配製的飼料以及一套成熟的繁育技術正在進行專利申請。

  「從事我們這個項目的女工程師都是名副其實的女漢子」,作為項目的領頭人,車少臣也常常被這些整天和蟲子打交道的女工程師們所感動,「有時候我跟她們開玩笑說,她們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對蟲子上心和細心。」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最初實驗室條件有限,防護和隔離設備更是簡陋,一隻腫腿蜂竟然夾裹在仲麗的外套裡跟著她回了家,結果睡到後半夜仲麗被女兒哭著搖醒了,一看孩子的腿上大大小小被腫腿蜂咬了好幾個又紅又腫的大包,「真的挺心疼的,因為腫腿蜂有毒液,看到孩子身上腫成那樣,心裡還是挺難受的。」現在已經上幼兒園的女兒每到周末也會經常和仲麗一起到實驗室,看著媽媽照顧這些天敵昆蟲的幼蟲,「前幾天幼兒園裡過母親節,老師讓孩子介紹自己的媽媽是做什麼的,我家閨女當時脫口而出:『我媽媽是養蟲子的』。」在仲麗看來,女兒的這個概括挺精闢,「養蟲子真的也能養出感情,每到將自己繁育的腫腿蜂和花絨寄甲送到公園釋放的時候,我都有種自己孩子要出嫁的感覺。希望我們這個項目將來面向全市重點綠地大規模推廣,讓這些天敵昆蟲能夠好好守護綠地林木的健康。」

  本報記者 左穎   劉平攝 

相關焦點

  • 以蟲治蟲 10萬頭天敵昆蟲「出籠」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近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丁村遺址公園聯合舉辦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天敵昆蟲——異色瓢蟲卵和成蟲。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以蟲治蟲!6.5億「天敵」投入戰鬥
    「公園裡侵害樹木的害蟲可分蛀莖類、食葉類、刺吸類三類,我們對症下藥,分別有專門的天敵來對付;但以蟲治蟲並不能100%讓害蟲絕跡,因為讓一個物種(哪怕是害蟲)滅絕同樣會帶來災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以蟲治蟲防控技術的『鼻祖』,但產業化始終是邁不過去的大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鄭禮研究員表示。
  • 蟲博士
    聰明的科研人員請來了「不噴水的消防兵」——用天牛的天敵對付天牛,以蟲治蟲。仇蘭芬就是箇中高手。在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天敵昆蟲繁育中心,森林昆蟲學博士仇蘭芬戴著副眼鏡,正目不轉睛地觀察顯微鏡下的蟲子,一看就是半天。
  • 成都有支「天敵特工隊」:以蟲治蟲 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
    「我們專門生產吃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11月26日上午,四川天敵工廠項目的承擔單位——四川省衛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衛農」)總經理艾攀告訴記者。  天敵工廠怎麼生產天敵昆蟲?天敵昆蟲對農業生產有什麼作用?市場前景怎麼樣?記者實地一探究竟。
  • 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據悉,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2019年,草地貪夜蛾成為禍害糧食的首要害蟲。北京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寧波欲推廣無汙染的園林生物防治術 以蟲治蟲
    近期,鎮海區城管局與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研究出一項「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克服了噴灑農藥的弊端,還節省了成本。據介紹,這一技術今後有望在我市推廣。近日,鎮海區園林養護中心的一些試驗植物上,被人工放上了害蟲蚜蟲。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何月秋博士說,每年的5月至9月是蚜蟲的多發季節。此時,成蚜或若蚜會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植物葉背面、嫩莖、生長點和花上,用針狀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
  • 這些治蟲方法生態又環保
    以菌治蟲  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及其團隊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在傳統玉米—大豆套作基礎上,創新發展出「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綠色防控」的配套技術。  「以菌抑菌、以菌治蟲」雙管齊下。
  • 探秘!一年3000億頭!天敵昆蟲如何實現量產?
    利用生物天敵防治蔬菜害蟲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這些天敵昆蟲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近日,新京報記者走進了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找尋答案。延慶區延慶鎮廣積屯村的一座黃瓜大棚裡,黃瓜葉片上有一些白色的蚜蟲在危害植物生長。北京市植保站專家在黃瓜莖上懸掛了一些龜紋瓢蟲的蟲卡。
  • 以蟲治蟲!瀘州請來10多萬救兵祛除天牛
    「我們的目的,就是以蟲治蟲。」瀘州市園林綠化科研中心工作人員曾貞說。 生物防治,植物園內施放蟲卵 10多萬頭治蟲「幫手」,裝在一個小小的保溫箱內
  • 世博園展示以蟲治蟲 5000萬隻小蜂消滅毛毛蟲
    成本低於殺蟲劑在世博園區內,生物防治蟲害的各項技術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但在國內,這種環保的防蟲害方式的運用卻並不廣泛。夏希納透露,這其中的最大原因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一遇蟲害就打藥的治蟲模式。「從短期來看,化學藥水花費不多,還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事實上,這卻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 700多萬隻蟲子「降落」鄭州 它們「以蟲治蟲」主力軍
    這些比米粒兒還小的蟲子,可是天牛的天敵。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昨天,對於鄭州的天牛、蚜蟲、紅蜘蛛這些害蟲來說,有一個壞消息,它們迎來了數量龐大的天敵,700多萬隻益蟲正在趕來!從傳統的以農藥治害蟲的辦法,到現在的「以蟲治蟲」,這種生物防治園林害蟲的辦法到底好在哪裡呢?
  • 無錫:園林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 以蟲治蟲
    另一位無錫市民高大伯向記者反映,以前他經常看見縣前西街兩旁的法國梧桐噴灑過農藥後,地上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蟲子屍體,讓人看著怪噁心的,空氣中也瀰漫著刺鼻難聞的農藥味,很不環保。今年盛夏,這些景象也許不會再上演了。
  • 探秘我省人工繁育害蟲天敵如何進行
    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連枝,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天敵繁育中心負責人杜小剛,探秘我省「生物防治、以蟲治蟲」的綠色防治新方法。前段時間「撲」一臉的蟲子其實是蚜蟲「天啊!它們的數量太多了,前赴後繼往身上撲。」
  • 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
    北京市植保站專家在黃瓜莖上懸掛了一些龜紋瓢蟲的蟲卡。黑色的龜紋瓢蟲從蟲卡裡爬出,在葉片上挨個捕食蚜蟲,運用這種「以蟲治蟲」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的噴灑。龜紋瓢蟲卡裡面有至少20個蟲卵。說起「以蟲治蟲」這種生物防治方法,在初中課本上就有一篇名為《以蟲治蟲》的古文,文章出自北宋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裡面記述了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的田地裡出現了一種名為「傍不肯」的益蟲,它可以消滅害蟲「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豐收,是一種「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護方法。如今,在農業生產中,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應用也十分廣泛。
  • 北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它們怎麼量產出來的
    北京市植保站專家在黃瓜莖上懸掛了一些龜紋瓢蟲的蟲卡。黑色的龜紋瓢蟲從蟲卡裡爬出,在葉片上挨個捕食蚜蟲,運用這種「以蟲治蟲」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的噴灑。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人們對食物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格外在意,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不少人希望「復興」傳統耕作方式,不用化肥和農藥,保證送入口中的食物更加安全,而「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正是安全消滅蟲害的一種重要方式。
  • 對付茶葉病害:以菌治蟲以蟲治蟲
    在茶園中放養雞不僅可以控制雜草生長,還可以捕食部分土壤中的幼蟲;三是以菌治蟲。在茶園中噴施白僵菌製劑防控小綠葉蟬、茶毛蟲、尺蠖、捲葉蛾等害蟲,施用韋伯蟲座孢菌防控黑刺粉蝨,致死率可達80%以上;四是病毒治蟲。主要有防治尺蠖、毒蛾、刺蛾的核型多角體病毒和防治捲葉蛾的顆粒體病毒;五是以蟲治蟲。主要是通過釋放人工繁殖的天敵或將天敵通過人為助遷進入茶園,控制茶園害蟲;六是以菌治病。
  • 南京廣泛運用生物防治技術 「以蟲治蟲」顯神威
    2018-08-03 07:5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近年來,我市農業和園林兩大部門引進新方法、新技術,積極開展「以蟲治蟲」,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的使用。
  • 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 能保護1萬畝森林
    原標題: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歷年最多 能保護1萬畝森林 昨天下午開始,市農委林業站在寶應、高郵、儀徵、江都、開發區等地,組織釋放天敵昆蟲——周氏齧小蜂和白蛾黑基齧小蜂,釋放數量達2.3億隻,是一次性釋放數量最多的一次。林業站站長趙景奎表示,天敵昆蟲能防治1萬畝左右森林中的害蟲,可防治的害蟲主要是舟蛾類害蟲和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美國白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