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是如何選出來的?

2021-01-22 手機鳳凰網

安倍首相辭職,觸發了大家的一個興趣點,那就是:日本首相到底是如何選出來的?

要說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跟大家聊聊日本國家的管理體制。

日本這個國家,是由兩個集團共同參與管理的,一個是官僚集團,就是國家公務員。另一個,是政治家集團,就是國會議員。

01/ 兩大集團共同管理國家

官僚集團成員都是國家的精英,大多數畢業於名校,且經過嚴格的國家公務員選拔考試。官僚集團主要是服務於國家和國民,不管誰當首相,始終要做到依法辦事,按部就班,規規矩矩。所以,在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之前,日本換首相,就像走馬燈似的。但是,為什麼政治大亂,國家不亂?道理很簡單,因為具體管理國家的官僚集團,是絕對穩定的。

政治家集團的成員,都是國會議員。所謂「國會議員」,指的是眾議院議員和參議院議員,目前日本國會議員共713人,其中眾議院議員為465人,參議院議員為248人。

日本國會議員不是推薦當選的,而是全國選民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硬碰硬直接選舉出來的。原則上,是10萬人中選一名議員,有的偏遠地區,5萬人選一名也有。

正因為這些議員是自己自由報名競選,然後由選民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所以,當選的議員,就成了這一選區選民的代表,也就是「人民代表」。日本法律規定,18周歲以上的日本國民,均有選舉權。而要參加國會議員競選的國民,年齡必須要滿26周歲,才有資格成為候選人。所以,一個人能夠在27歲成為國會議員,那就是創紀錄的事情,因為國會選舉,並不是每年都舉行。

官僚集團與政治家集團,原則上來說,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因為兩者不能「串門」。法律規定,官僚不能直接成為政治家。也就是說,官僚再優秀,也不能直接任命為內閣大臣(部長),更不能直接成為國會議員,你要當,只能辭去公務員,先去競選國會議員。

在日本中央機關中,官僚的職務層次是這麼一個階梯:課長(相當於中國的處長)→局長→審議官(享受副部長待遇)→事務次官(常務副部長)。

也就是說,國家公務員忙乎一輩子,能夠當的最大的官,就是「事務次官」,再往上,是政治家的事。只有政治家才有資格當部長(日本叫「大臣」)。個別民間人士受首相之邀,也可以當部長,但是他的身份絕對不能是公務員。

議員可以對首相進行質詢

那麼,日本的政治家集團,都幹什麼事呢?

主要幹兩件事:

第一,代表選民的訴求,提出各種議案,參與法律的修訂,審議國家預算,監管政府的一舉一動。

第二,組建政府,負責國家的運營管理。

國會議員中,多數人歸屬於各個政黨,也有個別人,以「無黨派人士」身份活動。各個政黨通過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大選,以當選議員的數量多少,決定各個政黨在國會內的勢力大小。議員數量越多,就越有資格成為執政黨組建政府。所以,國會內的各個政黨,最終劃分為執政黨和在野黨兩大勢力。

如果執政黨能夠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都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所屬議員超過半數),那麼,政權就十分穩定,因為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法案,都可以在國會內通過。

如果執政黨在兩院未能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它就得拉其他的政黨一起組建聯合政權,這樣一來的話,就需要相互看臉色,政權就會出現不穩定性。

如果執政黨在眾議院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在參議院未能獲得過半數的議席,這種情況,日本稱為「扭曲國會」,那麼,執政黨提出的法案在國會審議與通過,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日本國會

日本目前的執政黨,總共有兩個,一個是自民黨,另一個是公明黨。公明黨是小黨,對於巨大的自民黨來說,只是一個用來配色的小媳婦。

一旦成為在野黨議員,就沒有多少權力,一方面,你不能成為內閣大臣,進入不了政權的中樞神經系統。另一方面,官僚們也是會對你另眼相看,因為他們沒有什麼事需要求你。而在野黨最起勁的權力,就是監督政府,尤其是狠抓首相與內閣成員、執政黨議員的違法醜聞,對政府遞交國會審議的法案,進行挑刺,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與訴求。

02/ 內閣是幹什麼的?

聊完官僚集團與政治家集團,我們再來聊聊「內閣」。

日本實行的是「國會內閣制」,不是「君主立憲制」,所以,天皇作為國家元首,只是國家的象徵,沒有任何的實權。國家的管理運營權,都歸屬於「內閣」。

目前的日本內閣共有19名成員,稱為「內閣大臣」。內閣大臣從執政黨的國會議員中選拔產生。因為是首相組閣,理論上來說,讓誰當內閣大臣,是首相說了算。但是,因為自民黨內有10個派閥(小集團),因此,各個小集團都會提出人事要求,為了保證黨內團結,首相一般都會照顧各個派閥的利益,儘量做到「天女散花,人人有份」。

安倍內閣

並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是行業專家,因此當一名國會議員被任命為內閣大臣後,就會遇到「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譬如,現任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從來沒有當過兵摸過槍,那麼他如何指揮管理自衛隊呢?就靠防衛省的官僚集團替他出謀劃策,替他政策把關。

那麼,官僚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們的職責是服務國家。所以,誰當大臣,當多少長時間?對於官僚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他們服務的永遠都是「防衛大臣」,不是「河野太郎」。

03/ 競選首相有何條件

最後,我們來聊聊,首相是如何選出來的?

「首相」只是一種書面俗稱,並非法律用語,憲法規定的標準名稱,叫「內閣總理大臣」,日本人在口語中,一般喜歡直接叫「總理」。

首相可以競選,但是,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條件:

第一,必須是國民選出來的國會議員;

第二,必須是執政黨的成員;

第三,必須是有過擔任內閣大臣和執政黨內要職的、有執政能力和業績的政治家。

第四,必須是執政黨的主席。

除了這四個基本條件之外,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一些執政黨內約定俗成的規矩:

譬如,在幾個部門當過大臣,熟悉政府主要部門的工作。然後在執政黨內,當過幹事長或其他要職。幹事長是執政黨的實際負責人,在黨內是各個議員的領導,是大家公認的黨的領導人。還有一個條件,必須是當選過8屆以上(約20年以上)眾議院議員的資深政治家(參議院議員一般都排除在外),屬於「德高望重,眾望所歸」的泰鬥級人物。

所以,具備這些大小條件能夠有資格競選首相寶座的國會議員,在執政黨內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根據日本政治規則,執政黨的主席是首相的當然候選人,所以,誰能夠當選為執政黨主席,誰就可以當選新首相。正因為如此,安倍首相辭職之後,他擔任的自民黨總裁的位子也就空了出來,這就有了目前執政的自民黨開始競選黨總裁的行動。

根據自民黨黨章規定,只要獲得自民黨所屬國會議員20人以上的推薦,都可以報名參加黨總裁(首相)的競選,也就是說,黨總裁選舉是完全的差額選舉。在我的印象中,最多一次有5個人競選。最近一次,是安倍與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的兩人對決。

04/ 首相候選人實行自由競選差額選舉

參加黨總裁選舉投票的人,分為兩撥人,一撥是全國各地方委員會的黨員,另一撥是自民黨所屬的國會議員,票數各為394張(以所屬國會議員數為準)。所以,競選者不僅要獲得國會議員們的支持,也要獲得各地黨員們的支持。

自民黨新總裁的選舉大會,基本確定在9月15日舉行。到目前為止,已經決定參選和準備參選的,已經有5人,包括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現任外務大臣茂木敏允、現任防衛大臣河野太郎。

不管誰當選為自民黨總裁,那麼,他就可以作為執政黨推舉的首相候選人,在第二天的國會上,由全體國會議員投票選出首相。一般在野黨也會推舉出一名首相候選人,但是因為執政黨控制了國會半數以上的議席,所以,國會選舉事實上就變成了履行憲法要求的「走過場」。如果在眾議院通過的首相候選人,在參議院沒能獲得過半數的贊同,根據憲法規定,以眾議院的選舉結果為準。

不過,這次選出的首相,命中注定將會是一位「短命首相」。

因為自民黨黨章規定,黨總裁的任期是三年,如果中途辭職,繼任者的任期只能是前任的剩餘期。正因為如此,安倍的黨總裁任期還剩1年,所以,這一次不管誰當選首相,事實上也只能當一年,到明年9月能否連任,就要看自己的造化。

相關焦點

  • 安倍晉三當選日本新首相 民主黨確定新領導班子
    相關新聞:日媒稱麻生留任安倍內閣 久間章生任防衛廳長官  環球在線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眾議院正式會議9月26日下午進行了首相提名選舉,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獲得過半數選票,當選第90屆日本首相。
  • 日本首相要求重組防衛省(圖)
    資料圖片:2007年1月9日,日本防衛相久間章生(前)出席在首都東京舉行的防衛省牌子揭幕儀式。當天,根據此前日本國會眾參兩院批准的法案,日本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防衛廳長官升格為防衛相。新華社發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2日說,在後,需要重組日本防衛省。
  • 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見王毅
    新華社東京11月25日電(記者 姜俏梅 葉珊)當地時間11月2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東京會見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王毅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致菅義偉首相的口信,並轉達中國領導人的親切問候。王毅表示,日本新政府成立後,習近平主席同菅義偉首相通電話,就持續改善發展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實現兩國關係平穩過渡,明確了下階段中日關係發展方向。
  • 習近平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
    習近平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李克強向菅義偉致賀電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致電菅義偉,祝賀他當選日本首相。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表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加強兩國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取得新的更大發展。
  • 被福田首相嚴厲批評 日本防衛省遭遇「降格」說
    [資料圖片]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對防衛省提出嚴厲批評,他說:「我希望看到一個受國民信賴的防衛省,很遺憾,我至今還沒看到。」2007年6月,首任防衛大臣久間章生在一次演講中「失言」,稱二戰時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為「無奈之舉」,於7月引咎辭職。日本首位女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接替久間走馬上任,但僅一個月後,她與人稱「防衛省的天皇」的次官守屋武昌,在人事安排方面失和,雙方的權力鬥爭鬧到了首相官邸。守屋武昌面見前首相安倍晉三陳情,小池百合子更是找安倍「哭訴」。
  • 日本新首相面臨三大風險,安倍經濟學成果化為烏有
    作者:大黃蜂 來源:開盤叮叮菅義偉成日本首相概率很大雖然日本股市在安倍晉三宣布辭職後下跌,但最近隨著菅義偉的支持率上升,日經225再次站上23,200點。9月8日,日本自民黨總裁宣布,71歲的菅義偉、63歲的岸田文雄,以及63歲的石破茂正式成為接任安倍晉三的候選人。9月14日,自民黨將計票選出新首相;9月16日,日本將召集臨時國會選出新首相。目前為止,菅義偉以48%的支持率大幅領先,其次是石破茂的27%,最後是岸田文雄的6%。
  • 「地價門」一波未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陷辦學醜聞
    大阪森友學園「地價門」一波未平,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被指責幹預高校院系增設事宜。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本月17日援引其所獲文件稱,內閤府曾向文部科學省透露,推進加計學園在國家戰略特區新設獸醫學院的計劃「聽說是首相的意向」。  加計學園是日本關西地區知名教育集團,名下開設的院校覆蓋從幼兒園到大學各階段。
  •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國葬上,日本首相安倍「睡」著了……
    2015-03-30 16:35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沈靚 據日本媒體報導,3月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李光耀國葬上,安倍竟然睡著了,並被拍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 視頻截圖       3月29日,世界各國首腦出席了在新加坡舉辦的李光耀國葬。
  • 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將盡最大努力成為下任首相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8月5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相關人士4日透露,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接受日本雜誌《周刊文春》採訪時再次表明有意參與「後安倍」角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將到2021年9月為止。當被問及是否力爭成為下任首相時,河野明確表示「將盡最大努力」。
  • 日首相菅義偉: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中新網10月26日電 綜合日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下午,日本臨時國會開幕,首相菅義偉在會上發表了其上任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內容包括行政改革、新冠疫情以及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等。資料圖:日本首相菅義偉。
  • 日本宣布解散眾議院 「盛夏馬拉松選戰」開打
    21日,日本眾議院召開全體會議,由議長河野洋平宣讀解散詔書,自小泉內閣2005年「郵政大選」後成立的本屆眾議院宣告解散。隨後的臨時閣僚會議決定,8月18日公示,30日舉行投票選舉。這次大選為日本戰後第24次、現行憲法下第22次眾議院選舉。選擇7月解散眾議院尚屬首次,而在酷暑炎熱的8月舉行「盛夏大選」也非常罕見,追溯上次還是在107年前的1902年。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日本首相菅義偉在10月26...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日本首相菅義偉在10月26日召開的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他同時強調,應對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更強勁增長的重要舉措。
  • 福島核電站儲水罐明年將滿 日本首相菅義偉回應這樣處理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水儲存設施預計在2022年9月達到容量極限,如何處理核汙水一直令日本政府十分頭疼。
  •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捐贈口罩
    2月16日晚,來自日本的1000隻防病毒口罩經過愛心接力,抵達了南京祿口機場,    口罩的包裝箱上寫著:「這是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口罩,請各位加油,中國加油!」這批口罩將被分送到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老人們的手中。
  • 日本首相年末逛書店 挑了10分鐘買了這本書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時事通信社海外網12月30日電 30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被日媒曝出逛了10分鐘書店,特意挑選了一本新冠肺炎相關的書籍。據日本TBS電視臺報導,30日,菅義偉來到位於東京港區的書店。他在書店逛了10分鐘左右,買了一本名為《感染症的日本史》的書,是一本日本應對傳染病的歷史性書籍。此外,他還買了一些經濟雜誌和幾本其他書籍,以及3本手帳。逛完書店,菅義偉和其秘書官來到附近的蕎麥麵店吃午飯。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日本擴散,菅義偉此前宣布日本首相的新年例行活動——參拜伊勢神宮延期。眼下正值年末,新年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年中所有慶典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 盤點外國政要髮型:日本首相偏好右偏分
    事實上英國首相卡梅倫也鬧過「頭頂危機」,但是近年來頭髮又變得厚重了,而且還從右偏分改成了左偏分,並一直保持這樣的髮型。正如美髮師威廉•託雅克所說:「歷來,想要出名的政客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髮型並保持不變,這會變成一種標誌,人們看到就知道是他。」領導人作為公眾人物,經常出現在各種場合,形象顯得尤為重要。
  • 日本人的祖先是徐福嗎?前日本首相承認,稱作為徐福後人很驕傲
    通過對中國歷史進行了解可以發現,早在很久以前的歷史上,中國就與日本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聯繫,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方面,中國對日本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雖然說時至今日,日本與中國已經變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但通過對日本歷史進行探尋,我們也會發現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中國化現象。
  • ...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一個病能讓一個國家首相不得不二次辭職的事情真不多見,但這個叫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卻做到了。昨天(28日)北京時間16:00,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
  • 【特約】日本「走回頭路」害人害己
    眾所周知,2001-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每年參拜,導致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極度惡化。2006年9月安倍晉三出任首相後,決定不公開參拜,平息了國內圍繞靖國神社的爭議,也有力地改善了與中韓的關係,此後靖國神社問題逐漸沉寂,安倍後的5任首相均未參拜。
  • 新聞分析: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記者朱超、馬卓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訪問中國,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度正式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