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20世紀70年代的情節,來自攝影師Vladimir Sychev,這些照片最近才公開。
這裡,公開的是:由普通市民拍攝而不是記者拍攝的照片,有人說,這些照片比蘇聯最有名的報紙「真理報」(「真理」)更具真實性。這裡,要告訴你的是,蘇聯時期,蘇聯社會商業、貿易的真實面貌:空貨架、排長隊的購物者和憤怒、飢餓的人們:買酒、買玩具、地鐵、黃瓜、香腸……買什麼都要排隊等……等等……買到了,運氣好,沒有買到,死的心都有了……。
1959年的雜貨 - 貧窮和絕望。
1965年的蘋果攤,買蘋果也得排隊。
1972年的雜貨店。豐富的是「幻覺」:只有兩種或三種罐頭食品和一瓶深色液體 - 油或酒精。
「Selpo」 - 這個詞用於一個鄉村雜貨店。
香腸店。1980年,最多只有兩種的香腸可賣!排隊的大媽們等不及了,還要去中國跳廣場舞呢!
賣家只能簡單地關上這個小窗戶,讓人群沒有食物可買:「今日無米」。
酒店是這樣的,80年代初。
蘇聯的退空瓶時代。我們這邊賣啤酒的幹過。
買酒的場面最火爆,誰叫我們是戰鬥民族呢?
有人太累了,等不及輪到他買了......
啤酒亭
啤酒店的顧客:真想再喝一口!
有的人,甚至為啤酒而戰
蘇聯女權主義
蘇聯快餐
在莫斯科普希金廣場麥當勞開業的第一天。這次活動吸引了3萬人。
蘇聯賣家在商品推銷方面非常完美:他們可以將兩種罐頭食品放在一起,造成商品豐富的幻覺。
1987年,商店裡的貨架已經空空如也了。
1990年,空貨架和新稅政策。
人們不僅要為了爭取酒精而排隊……
現代時髦人士,在90年代會初選擇什麼呢?
百貨商店和運動服。
新西伯利亞的有毒「馬爾地夫」
展覽,看到了很多人。1986年。
在Borovitskaya街(克裡姆林宮)的一條街,排隊排成了一條線。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壯觀的地鐵排隊:
1979年,黃瓜,在初夏時供不應求。
排隊買伏特加。
1991年,奧廖爾排隊取水的市民。
等伏爾加……等等……
1990年,莫斯科玩具店葉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