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工信部官網正式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明確,到2023年,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態大範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其中,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計劃》提出: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標識解析體系創新賦能效應凸顯,二級節點達到120個以上。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本建成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
本次《計劃》明確提出網絡體系強基行動、標識解析增強行動、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數據匯聚賦能行動等共11項重點任務。
網絡體系是支撐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計劃》把「加快工業設備網絡化改造」放在了首位,要求支持工業企業對工業現場「啞設備」進行網絡互聯能力改造,支撐多元工業數據採集。同時,要推進企業內網升級,開展企業外網建設。
《計劃》還提到要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支持工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加快典型場景推廣。
此外,要探索5G專網建設及運營模式,規劃5G工業網際網路專用頻率,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5G網絡化改造、應用孵化、測試驗證等服務。
2020年11月下旬,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一系列5G與工業網際網路相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展示了以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給製造業智慧升級帶來的廣闊空間。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曾公開表示,如今消費網際網路改變了很多工作、生活模式,未來,5G+工業網際網路將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而變得更加強大。
談及對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落地的建議時,王洪添認為,5G+工業網際網路是新興事物,當前應用場景不夠清晰,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徵,對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進行梳理,針對應用場景聯合工業網際網路生態推動實踐,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記者注意到,在這方面《計劃》明確提出:持續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針對重點行業培育30個左右典型應用場景。編制發布「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指數。同時明確到2023年,建成8個「5G+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
在數據匯聚賦能行動方面,《計劃》提出:要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持續提升國家中心的數據匯聚、分析、應用能力,推進區域分中心與行業分中心建設。研究工業網際網路數據權屬確定、價值評估、資源交換、效益共享等機制,制定數據交換接口標準規範,推動國家中心、各區域和行業分中心之間數據資源的高效流通。
與此同時,要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綜合服務能力。面向政府提供工業經濟和產業運行監測指揮、應急事件預警協調等服務,面向行業提供數據管理能力提升、工業資源共享、解決方案推廣等服務,為企業提供設備與業務系統上雲、產融合作、供需對接等服務。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大數據已經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是實現傳統製造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要素,也是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的核心要素。
「雖然我國工業大數據潛在資源豐富,但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服務和安全體系,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體系,實現國家中心+區域分中心+行業分中心的全國工業大數據一盤棋布局,是解決大數據開放共享水平較低、開發應用難度偏大、價值未能充分挖掘等問題,提升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的有效舉措。」
徐曉蘭表示,具體而言,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助力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
一是支撐政府監管。通過廣泛匯聚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多種主體的實時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實現對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監測分析,並對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布局、產業數位化率、工業網際網路對經濟和就業貢獻力等情況開展實時監測,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產業管理服務新模式,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重大問題的研判和國家政策文件的制定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二是賦能企業發展。大數據中心著力建設數據驅動、價值導向的大數據應用創新模式,旨在提升企業數據管理、分析能力,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等軟體化,激發企業數據應用創新潛力,優化跨行業、跨地域、跨時空的資源配置,培育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工業網際網路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競爭新優勢。
三是提升安全水平。大數據中心聚焦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對數據實行嚴格分類分級管理,通過主動探測、流量分析、決策樹分析、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構建全天候、全方位的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資源安全態勢實時感知能力,實現對數據安全隱患的「預警、檢測、響應」動態防禦,保障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