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7: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肖高 編輯 周宇晗 章忻
資料圖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戰略舉措,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要基本建成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加快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兩鏈」暢通的製造樞紐,是助力暢通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製造樞紐是支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石
如何理解製造樞紐?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其在全球範圍內具備較大的產業配套規模、較強的全球布局以及全產業鏈上下遊的整合和協同,同時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到最終產品,以及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和產品售後的客戶服務等,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的閉環體系。從現代產業體系來看,其具備雄厚的產業基礎能力,並通過供應鏈推動產業基礎向高級化發展,同時實現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製造樞紐是價值鏈的關鍵環節,是供應鏈的主要支撐,是創新鏈的核心支點,是各種要素的綜合集成。
產業鏈、供應鏈是全球產業從產品間分工深入到產品內分工的結果。產業鏈是一個包含研發設計、原料、生產、物流、消費在內的完整鏈條,涵蓋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全過程,是產業組織、生產過程和價值實現的統一。供應鏈是從原料採購到中間產品、最終產品流通,再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網鏈狀結構,以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等物流為主要載體,由原料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構成,它是產業鏈物流的動態實現。
製造樞紐連接著供需兩端,「兩鏈」暢通是打造製造樞紐的內在要求。通過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內需挖潛等舉措,解決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收縮、阻隔、切斷、延滯等問題。在供給端,通過推進科技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推動產業從下遊逐漸向中上遊發展,實現價值鏈從低端向高端邁進。在需求端,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城鄉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利用新技術、新模式鼓勵和激發新型消費。打造「兩鏈」暢通的製造樞紐,是實現數字賦能現代化先行的必然途徑,產業體系現代化先行的根本要求,科技創新現代化先行的重要載體,是我省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的戰略舉措。
浙江打造全球製造樞紐的現實優勢和短板
浙江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重要參與者。從產業集群看,我省在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化工、現代紡織和服裝等行業擁有一定優勢。從製造業企業看,2019年全省有製造業企業近55萬家,2020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榜單,我省97家製造業企業上榜,產業數位化指數居全國第一。從全球化布局看,製造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全球化競爭,通過利用境外資源、先進技術、市場渠道,不斷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從營商環境看,近年來,我省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廣「標準地+承諾制」,實施「放水養魚」行動,暢通惠企政策「最後一公裡」等,營造最佳營商環境,省級行政區中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中位居前列。
但應該看到,我省製造業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等方面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一是產業基礎能力不夠強。工業「四基」多數處於價值鏈中低端,核心基礎零部件設計與基礎工業製造軟體不強,先進位造工藝應用不足,關鍵基礎材料缺乏。二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夠。我省研發投入偏低,2019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的2.62%。三是產業鏈上下遊協同不足。傳統產業集群的同質化問題突出。我省近1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部分的產品服務於汽車後市場,與省內整車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較少。四是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程度不高。比如,浙江時尚產業製造業較為發達,但是融合「製造、品牌、設計、文化、時尚」等因素的跨界產業發展不夠,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營銷展會等業態,適應線上線下的供應鏈體系建設也不完善。全球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帶來嚴峻挑戰,我省可能面臨替代產品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態,從長期看可能導致產業鏈降級、轉移風險。
以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
打造「兩鏈」暢通的製造樞紐,就是要紮實推進位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的現代化,加快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
重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新優勢。一是推進位造業基礎固鏈壯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聚焦聚力三大科創高地建設,打造全域創新體系,建設全球創新策源地。加快建設項目儲備庫,合力攻關「卡脖子」技術,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二是聚焦優勢產業鏈建鏈興鏈。打造具有浙江辨識度的十大標誌性產業鏈,形成與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相匹配的產業鏈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三是應用「5G+工業網際網路」暢鏈強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大數據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企業經營等各環節的應用。
推進產業集群向產業鏈集群轉變。一是加快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群。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群。堅持提升產業鏈、穩定供應鏈與做強產業集群互促共進。二是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塊狀經濟改造提升。以智能化改造為抓手,運用先進技術升級傳統產業,破解資源要素產出不高問題。三是強化產業鏈的集群優勢。在集群內部,建設產業鏈數位化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縱向聯動。在集群之間,著力打造快速響應、敏捷柔性的供應鏈,增強優勢企業對供應鏈的主導力和管控力。
增強「鏈主型」企業對產業鏈的控制力。一是合力打造產業鏈「鏈主型」企業。鼓勵企業股改上市、產業併購,整合技術、人才、品牌等核心資源,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鏈主型」企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二是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培育和壯大一批處於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單打冠軍」,打造一批浙江製造「百年老店」。三是大力提升產業配套能力。支持本土龍頭企業搭建產業鏈聯盟,組建上下遊共同體,積極打造「頭部企業+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生態圈。支持「鏈主型」企業跨國收購兼併,深度嵌入全球創新網絡。
大力發展融合型製造業新模式。一是打造「智能+協同製造」新模式。促進生產、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推廣新型精益製造,拓展網絡化協同製造、共享製造、個性化訂單式製造等模式。二是打造「智能+服務製造」新模式。引導企業優化終端及後端資源,拓展產品全周期管理服務。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數字貿易、商務服務等重點行業。三是打造「智能+綠色製造」新模式。發展綠色製造,構建以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和綠色製造先行區為重點的綠色製造體系。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通過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以全產業鏈思維優化營商環境。一是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快數位化改革,提高政府數位化服務水平,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二是創新產業鏈招商方式。繪製產業鏈精準招商圖,建立產業鏈補鏈延鏈項目庫,精準對接央企、跨國企業,強化靶向招引、精準招商。發揮製造業龍頭企業作用,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及專精尖配套項目。三是加快製造業人才培養和集聚。打造與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支持製造業龍頭企業與職業院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共建產教聯盟。
【作者單位:省委辦公廳】
16085070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