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四川樂山市市長張彤
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最大難點在於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差異化政策和相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加強規劃對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防止同質化競爭
隨著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1277.40, 0.50, 0.04%)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頒布,「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戰略部署正式付諸實施。地處長江流域上遊腹地的樂山,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哪些規劃和作為?
對此,四川省樂山市市長張彤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專訪。
構建岷江水運大通道
《瞭望東方周刊》: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樂山自身的定位和戰略布局是什麼?
張彤:如果把長江沿線看作主動脈,位於長江支流的樂山就是毛細血管,對於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來說,只有毛細血管暢通,才能由「線」成「帶」,最終盤活整個「大棋局」。
樂山處在南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橫跨成渝經濟區成綿樂發展帶和沿長江發展帶,向東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融入亞太經濟圈,向西可通過歐亞大陸橋加強與中亞、西亞及歐洲國家的合作。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重點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主動融入,乘勢而為,推動全市轉型升級、美麗發展。
具體來講,一是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我們將著力彌補入境遊市場、休閒度假旅遊市場「短板」,到2017年,力爭全市文旅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8%。
二是成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將加快產業引進、改造、提升步伐,建立起與新常態相適應、與旅遊城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是成為四川綜合交通次樞紐。以交通為先導,構建公路、鐵路、水路、航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0年,全市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四是建設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示範區。按照產業同步發展、生活同步改善、社會同步演進的思路,整體推進小涼山區、烏蒙山樂山片區扶貧開發,促進同步小康。
《瞭望東方周刊》:通道支撐是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功能,樂山在這方面如何發揮新功能?
張彤:岷江在離樂山中心城區10公裡的地方,形成一處優良港口——樂山港。它是四川重要的樞紐港,是成都經濟區水路出川、大件運輸的唯一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岷江航道樂山至宜賓段全長162公裡,因河床多為砂卵石、江面寬,枯水期僅能通行200噸以下船舶。為提高岷江航道通航標準,總投資近800億元的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項目,是長江支線航道規劃的重點項目,更是樂山「治水興樂、利在千秋」的「一號工程」。
目前,工程已獲國家發改委整體立項,航電樞紐、港口、岷江下段航道整治等6個項目已進入核准階段。我們將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力加勁推進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
依託這一項目,將全面優化提升樂山港功能。按照「以航為主,航電結合」的開發思路,經過渠化整治,岷江樂山至宜賓段航道等級將由Ⅳ級提高到Ш級,實現1000噸級船舶常年通行,3000噸級船舶豐水期可通行。
同時,核心作業區規劃建設1000噸級貨櫃泊位14個、重大件泊位1個,年吞吐量140萬標箱、重大件25萬噸。通過新建樂山港,有效彌補成都經濟區的水運「短板」,使長江「黃金水道」向四川經濟腹地延伸160多公裡,真正形成與長江幹線航道有機銜接、互聯互通的支線網絡。
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還是樂山打造四川綜合交通次級樞紐的「龍頭項目」。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交通建設力度,成綿樂高鐵開通運營,樂山已跨入「高鐵時代」。成樂、樂宜、樂雅、樂自等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成貴客專、成昆鐵路新線正在加快建設,樂山機場可望今年開工,樂山的「次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我們將著力強化樂山港集散運輸服務功能,把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與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密切銜接起來,大力發展鐵水轉運、公水聯運、江海聯運等聯運聯營模式,推動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化銜接」、「零距離轉運」,構建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旅遊是樂山的城市符號
《瞭望東方周刊》:樂山古稱嘉州,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之說,請問樂山如何用好旅遊這張名片?
張彤:旅遊是樂山的城市符號,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樂山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全市擁有世界級遺產3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夾江東風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國家A級景區19處,其中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7處。世界級和國家級旅遊資源密度達每萬平方公裡25個,是全省平均值的3.6倍,是「全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之一。
在城市轉型發展中,樂山始終把旅遊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來培育,圍繞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推動旅遊轉型升級。
特別是2014年以來,我們抓住承辦首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和成綿樂高鐵開通的契機,推動組建了「大峨眉文化旅遊聯盟」、「成綿樂高鐵旅遊聯盟」,加入「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聯盟」,進一步提升了樂山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預計2014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量33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6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全域化、休閒化、特色化、國際化為取向,依託峨眉山、樂山大佛「兩極」,把樂山市全域作為旅遊發展的「第三極」來打造。強化景城一體,走「景城融合、產城互動、以景帶城、以城託景」的路子,推進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良性互動。
2015年承辦好第二屆四川旅博會和亞太旅遊協會年會。導入國際標準,完善公共服務標識,全面提升遊客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活力。
同時,樂山還大力培育高鐵旅遊、智慧旅遊、商務會展旅遊、銀髮旅遊、文化創意旅遊等新業態,不斷鞏固提升在四川乃至全國旅遊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到2017年,力爭全市接待遊客量突破4000萬人次。
搶抓產業布局調整機遇
《瞭望東方周刊》:建設長江經濟帶,將加快促進沿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請問樂山將如何取長補短,促進產業升級?
張彤:樂山是老工業基地,工業所佔比重較大。在促進沿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樂山市委、市政府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建設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目標,突出產業高端和產品高端「兩條路徑」,進一步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工作力度。
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金融、養老健康服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推進四川金融次中心建設,加快提升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把樂山從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城市調整為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城市。
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矽材料產業化基地、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字號」平臺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推動創新驅動落地見效。大力改造提升冶金建材、鹽磷化工等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發展高端產品。這兩年樂山關閉小煤礦54家,淘汰過剩產能項目57個,就是要下大力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樂山帶來了重大產業布局調整機遇,我們將主動參與沿江地區多層次區域合作機制和發展平臺,建設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同時,大力引進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高端成長型產業,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支撐力和競爭力。
《瞭望東方周刊》:從地方政府層面講,你對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有何政策建議?
張彤: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最大難點在於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差異化政策和相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加強規劃對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防止同質化競爭。
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破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分工、融合、互動、共贏效應,促進沿江區域協同合作、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