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讓長江流域的「毛細血管」暢通

2020-11-25 四川在線

  ——專訪四川樂山市市長張彤

    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最大難點在於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差異化政策和相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加強規劃對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防止同質化競爭

    隨著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1277.40, 0.50, 0.04%)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頒布,「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戰略部署正式付諸實施。地處長江流域上遊腹地的樂山,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哪些規劃和作為?

    對此,四川省樂山市市長張彤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專訪。

    構建岷江水運大通道

    《瞭望東方周刊》: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樂山自身的定位和戰略布局是什麼?

    張彤:如果把長江沿線看作主動脈,位於長江支流的樂山就是毛細血管,對於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來說,只有毛細血管暢通,才能由「線」成「帶」,最終盤活整個「大棋局」。

    樂山處在南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橫跨成渝經濟區成綿樂發展帶和沿長江發展帶,向東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融入亞太經濟圈,向西可通過歐亞大陸橋加強與中亞、西亞及歐洲國家的合作。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重點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主動融入,乘勢而為,推動全市轉型升級、美麗發展。

    具體來講,一是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我們將著力彌補入境遊市場、休閒度假旅遊市場「短板」,到2017年,力爭全市文旅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8%。

    二是成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將加快產業引進、改造、提升步伐,建立起與新常態相適應、與旅遊城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是成為四川綜合交通次樞紐。以交通為先導,構建公路、鐵路、水路、航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0年,全市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四是建設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示範區。按照產業同步發展、生活同步改善、社會同步演進的思路,整體推進小涼山區、烏蒙山樂山片區扶貧開發,促進同步小康。

    《瞭望東方周刊》:通道支撐是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功能,樂山在這方面如何發揮新功能?

    張彤:岷江在離樂山中心城區10公裡的地方,形成一處優良港口——樂山港。它是四川重要的樞紐港,是成都經濟區水路出川、大件運輸的唯一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岷江航道樂山至宜賓段全長162公裡,因河床多為砂卵石、江面寬,枯水期僅能通行200噸以下船舶。為提高岷江航道通航標準,總投資近800億元的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項目,是長江支線航道規劃的重點項目,更是樂山「治水興樂、利在千秋」的「一號工程」。

    目前,工程已獲國家發改委整體立項,航電樞紐、港口、岷江下段航道整治等6個項目已進入核准階段。我們將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力加勁推進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

    依託這一項目,將全面優化提升樂山港功能。按照「以航為主,航電結合」的開發思路,經過渠化整治,岷江樂山至宜賓段航道等級將由Ⅳ級提高到Ш級,實現1000噸級船舶常年通行,3000噸級船舶豐水期可通行。

    同時,核心作業區規劃建設1000噸級貨櫃泊位14個、重大件泊位1個,年吞吐量140萬標箱、重大件25萬噸。通過新建樂山港,有效彌補成都經濟區的水運「短板」,使長江「黃金水道」向四川經濟腹地延伸160多公裡,真正形成與長江幹線航道有機銜接、互聯互通的支線網絡。

    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還是樂山打造四川綜合交通次級樞紐的「龍頭項目」。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交通建設力度,成綿樂高鐵開通運營,樂山已跨入「高鐵時代」。成樂、樂宜、樂雅、樂自等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成貴客專、成昆鐵路新線正在加快建設,樂山機場可望今年開工,樂山的「次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我們將著力強化樂山港集散運輸服務功能,把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與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密切銜接起來,大力發展鐵水轉運、公水聯運、江海聯運等聯運聯營模式,推動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化銜接」、「零距離轉運」,構建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旅遊是樂山的城市符號

    《瞭望東方周刊》:樂山古稱嘉州,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之說,請問樂山如何用好旅遊這張名片?

    張彤:旅遊是樂山的城市符號,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樂山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全市擁有世界級遺產3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夾江東風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國家A級景區19處,其中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7處。世界級和國家級旅遊資源密度達每萬平方公裡25個,是全省平均值的3.6倍,是「全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之一。

    在城市轉型發展中,樂山始終把旅遊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來培育,圍繞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推動旅遊轉型升級。

    特別是2014年以來,我們抓住承辦首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和成綿樂高鐵開通的契機,推動組建了「大峨眉文化旅遊聯盟」、「成綿樂高鐵旅遊聯盟」,加入「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聯盟」,進一步提升了樂山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預計2014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量33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6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全域化、休閒化、特色化、國際化為取向,依託峨眉山、樂山大佛「兩極」,把樂山市全域作為旅遊發展的「第三極」來打造。強化景城一體,走「景城融合、產城互動、以景帶城、以城託景」的路子,推進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良性互動。

    2015年承辦好第二屆四川旅博會和亞太旅遊協會年會。導入國際標準,完善公共服務標識,全面提升遊客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活力。

    同時,樂山還大力培育高鐵旅遊、智慧旅遊、商務會展旅遊、銀髮旅遊、文化創意旅遊等新業態,不斷鞏固提升在四川乃至全國旅遊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到2017年,力爭全市接待遊客量突破4000萬人次。

    搶抓產業布局調整機遇

    《瞭望東方周刊》:建設長江經濟帶,將加快促進沿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請問樂山將如何取長補短,促進產業升級?

    張彤:樂山是老工業基地,工業所佔比重較大。在促進沿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樂山市委、市政府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建設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目標,突出產業高端和產品高端「兩條路徑」,進一步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工作力度。

    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金融、養老健康服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推進四川金融次中心建設,加快提升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把樂山從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城市調整為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城市。

    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矽材料產業化基地、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字號」平臺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推動創新驅動落地見效。大力改造提升冶金建材、鹽磷化工等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發展高端產品。這兩年樂山關閉小煤礦54家,淘汰過剩產能項目57個,就是要下大力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樂山帶來了重大產業布局調整機遇,我們將主動參與沿江地區多層次區域合作機制和發展平臺,建設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同時,大力引進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高端成長型產業,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支撐力和競爭力。

    《瞭望東方周刊》:從地方政府層面講,你對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有何政策建議?

    張彤: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最大難點在於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差異化政策和相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加強規劃對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防止同質化競爭。

    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破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分工、融合、互動、共贏效應,促進沿江區域協同合作、聯動發展。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後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本報重慶8月1日電(記者張國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關注長江水生生物:長江流域25萬人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楊希偉、姚潤豐)在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搖籃的長江流域,目前仍有25萬多人靠水吃水,從事著傳統的漁業捕撈。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在此間舉行的長江論壇上介紹說,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漁業產區,漁業產量約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產量的60%,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四部門通報印發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意見的情況
    立足案件審判,充分發揮職能,加強與有關機關的協作配合,在落實好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基礎上,共同促進長江流域水域生態全面保護修復。對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薄弱環節的,及時提出有針對性、有建設性的司法建議,促進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四是加強法治宣傳。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長江流域地質發展及古地理演化過程
    因此至古生代末,長江流域尚未形成統一塊體。 進人早三疊紀,長江流域基本上繼承了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華南地區除川滇、華夏古陸及龍門等古島外,長江流域中、東部為上下揚子淺海覆蓋,浙贛湘桂一線存在一深水海槽。流域西部仍為崑崙、巴顏喀拉——松潘——甘孜深水海槽。以唐古拉古陸為主體的羌塘板塊已向北移,使金沙江洋盆消減萎縮,藏南為深水海槽。
  •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含氟化合物。它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常見於衣服、不粘鍋和包裝材料的化學塗層,也見於洗滌劑和化妝品等產品中。
  • 環保部: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下降
    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溼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帳太多了」。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在序言中所說,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流域級指數,長江生命力指數也是一項創新,其概念內涵和評價方法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 長江流域內多條河流、湖泊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12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勢嚴峻,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 進一步提升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管理體制機制更清晰合理   二審稿用6個條文集中規定了長江流域管理體制中的核心內容——長江流域協調機制,明確長江流域協調機制「協調誰」「協調什麼」: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協調對象是「統籌協調長江保護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事項,督促、檢查長江保護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協調主體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在借鑑全國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長江經濟帶實施生態優先戰略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提出了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框架,建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重點處理好八大關係,本文可為長江流域可持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自貿區服務長江流域顯輻射效應
    ■本報記者王志彥實習生張青  上海自貿試驗區服務長江流域研討會昨天在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會上透露,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各項制度創新不斷複製推廣,在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多的聚集輻射效應。
  • 長江保護法草案三審 明確在長江流域水上運輸劇毒化學品等的禁止規定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 梁曉輝)對違法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長江保護法草案三次審議稿擬增加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進行處罰的規定。作為中國第一部流域專門法律,長江保護法草案三次審議稿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
  • 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發現40多條長江鱘
    近年來,合江縣把長江、赤水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打出系列組合拳,取得階段性成效。赤水河流域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水源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改善。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科研監測時就意外發現40多條有著「水中大熊貓」稱號的長江鱘。
  • 加大黃河流域對內對外開放力度 發揮暢通雙循環的龍頭引領作用
    原標題:加大黃河流域對內對外開放力度 發揮暢通雙循環的龍頭引領作用   濟南依黃河而居160餘年,是黃河下遊的一顆明珠,背倚泰山,面向黃河,歷史悠久,文脈深厚。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長江流域建核電」存在巨大風險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亦楠)自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之後,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兩湖一江」核電站(即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澤)到底能不能開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根據長江流域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大河(如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治理經驗,建議 長江流域水生態大保護主要從騰讓和修復水生態空間、恢復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以及加強沿江產業綠色轉型與升級等方 面入手,同時要加強相關立法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