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發現40多條長江鱘

2020-10-13 二三裡資訊瀘州

近年來,合江縣把長江、赤水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打出系列組合拳,取得階段性成效。赤水河流域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水源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改善。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科研監測時就意外發現40多條有著「水中大熊貓」稱號的長江鱘

國慶節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來到合江縣,開始了為期20天的漁獲物科研監測,根據不同江段的環境特點進行魚類採樣。

轉產漁民李慶餘主要協助中科院進行科研捕撈,這次發現的長江鱘就是他從赤水河流域支流高洞河裡捕撈的,雖然他有著30多年捕漁經驗,但是看到數量如此之多的長江鱘還是頭一回。

李慶餘說:「我最近在給中科院搞科研監測,10月10號那天在高洞河的寒沱點打撈起來42條長江鱘,我打漁以來從來沒看到過那麼多,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覺得現在生態好了。」

據了解,長江鱘又名達氏鱘,屬於淡水定居性魚類,是我國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合江作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有達氏鱘國家一級保護水生生物、胭脂魚國家二級保護水生生物為代表的魚類130餘種。近年來,合江縣採取了一系類的措施,全力修復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珍稀魚類資源。

據悉,這群長江鱘是2020年長江流域禁捕後,合江縣首次發現長江鱘。隨著長江、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發現珍稀魚類數量也在逐步增加。

(合江縣融媒體中心:張琳 苟儒君)

來源:合江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合江赤水河又發現110多條長江鱘
    「5天時間,在同一個地方又發現110多條!」繼10月10日發現42條長江鱘後,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合江赤水河流域進行科研監測時,又發現110多尾長江鱘。短短5天時間,在赤水河流域多次發現長江鱘的身影,這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興奮不已。15日採集到的長江鱘初步估計有110尾左右,大一點的有1斤,小一點的有1兩。
  • 合江縣發現42條長江鱘,轉產漁民驚呆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合江縣赤水河流域,意外發現42條長江鱘。這是2020年實施長江流域禁捕後,首次在合江縣發現長江鱘。國慶節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來到合江縣,開展為期20天的漁獲物科研監測,李慶餘在協助中科院進行科研捕撈,根據不同江段的生境特點,進行魚類採樣。
  • 赤水河支流習水河發現長江鱘
    國慶節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來到赤水河流域支流習水河,開始漁獲物科研監測中科院進行科研捕撈,在赤水河流域支流習水河裡發現了長江鱘,發現數量如此之多的長江鱘還是頭一回。據悉,是在10月10日,在高洞河的寒沱點,科研捕撈了42條長江鱘起來,
  • 兩年巡河13萬公裡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回訪長江禁漁後的四川上岸...
    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和肖玉南一樣,有些漁民上岸後,從打魚人變為護魚人。而有些漁民離開長江後,又重新做回了「漁民」。瀘州市合江縣望龍鎮四合山村的王正明在長江打魚40年,如今和朋友合夥承包下交公灘水庫,在這裡養魚。「今天要送一百多斤魚到縣城,水庫裡還有3萬多斤『瘦身魚』,在這裡養魚就是我上岸後的生活。」王正明說自己一輩子都捨不得離開水。
  • 探訪四川赤水河流域生態環保:守護「母親河」清水綠岸
    近日,2020年四川環保世紀行走進四川瀘州,聚焦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赤水河在瀘州境內長約229公裡,流經敘永縣、古藺縣、合江縣。這條見證紅軍「四渡赤水」、兩岸美酒飄香的河流,如今要見證人們守護其生態環境的努力與決心。在四川瀘州合江縣,先市醬油在赤水河邊發酵。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赤水河作為雲貴川三省界河,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沿川黔邊界流至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後,納桐梓河、古藺河經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縣與習水河相匯合後注入長江,幹流總長436公裡。關鍵詞:三大變化牢築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通過赤水河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赤水河流域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破解了全流域長期存在的環境難題。
  • 四川瀘州長江邊重現野生鳥類,原來是……
    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11月2日,在瀘州市合江縣濱江路中段的江邊,一群不知名的白鳥,或翱翔於天空,或在江邊嬉戲鳴叫,與碧水清波相映成趣,引來不少市民駐足圍觀,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與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拍照留念。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赤水河試點成功為長江流域全面禁漁提供經驗與信心記者:赤水河作為長江流域10年禁捕先行試點,目前漁業資源恢復情況如何?劉飛: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漁以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河典型江段設置固定監測樣點,對赤水河魚類資源的恢復情況進行了重點監測與評估。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記者 鬱靜嫻 範昊天《人民日報》( 2020年08月21日 第18 版)赤水河禁捕三年,河流得以休養生息,繁殖的魚類增加至近40種天剛蒙蒙亮,謝順友便穿上「宜昌漁政」的工作服,跳上江豚協助巡護船,向下遊駛去。謝順友是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人,家就在長江邊上。祖祖輩輩家裡以捕魚為生。父親五兄弟都是漁民,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長江流域內多條河流、湖泊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12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勢嚴峻,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 「聚力重慶·鱘夢長江」阿拉善SEE長江鱘保護項目在渝啟動
    重慶項目中心的企業家會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會員、知名學者、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回顧阿拉善SEE重慶項目中心過去一年工作,共同見證長江鱘保護項目啟動,並以「長江鱘保護」為主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長江上遊地區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問題。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長江流域已不見蹤影,但人工培育有進展
    近年來長江流域罕見中華鱘和長江鱘,「長江魚王」真要滅絕了嗎?長江流域已不見蹤影,但人工培育有進展。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魚鱗被認為是魚類的保護衣,但並非所有魚的外表都長出魚鱗,鱘魚就是其中一種特例。鱘魚不僅體表不存在魚鱗,它們還是一種能夠在江河湖海中來回往返的水生動物。
  • 貴州四川雲南交界處的赤水河屬於金庸武俠小說裡哪個教派的地界?
    而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處的赤水河流域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屬於什麼教派的地界呢?從地理上看,赤水河流域屬於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相接的地方,應該是屬於以雲貴高原為核心區的苗疆的五毒教,赤水河下遊的貴州赤水市應該是五毒教的邊緣區,一河之隔的四川瀘州合江縣九支鎮就屬於四川峨眉派的地界了。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南京背靠長江,周邊水域發達,且大都連通長江。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質疑,怎麼確定哪些是雜交鱘?會不會連中華鱘也「誤傷」了?如今長江在禁漁期,釣到了鱘魚能吃嗎?是不是放生更好?
  • 4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獲解救放歸長江
    日前(7月25日),在四川宜賓長江李莊段水域,有4尾被非法困於地籠的長江鱘,被當地漁政執法人員解救,並放歸長江。經過漁政人員核實,這4尾長江鱘正是今年5月「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增殖放流活動中所放流的長江鱘。為此,工作人員將其全部放歸長江。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準備將人工飼養長江鱘放歸到長江
    「2003年發現的那條長江白鱘是雌性,四五月份就可以交配產卵了,我們很想把它留下來,可惜當時沒有人工飼養的條件。」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回憶說,那是他最後一次見到長江白鱘,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隻被救助的長江白鱘。
  • 湖北宜昌: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段舉行 付蓓蓓 攝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11月18日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刺溜」滑下,回歸長江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