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魚王」真要滅絕了?長江流域已不見蹤影,但人工培育有進展

2021-01-15 奇點使者

引言:小時候我們在語文課本上就接觸到中華鱘這種水生動物,那時候我們就被灌輸了一種思想,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物種,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因此有「水中大熊貓」的稱號。近年來長江流域罕見中華鱘和長江鱘,「長江魚王」真要滅絕了嗎?長江流域已不見蹤影,但人工培育有進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魚鱗被認為是魚類的保護衣,但並非所有魚的外表都長出魚鱗,鱘魚就是其中一種特例。鱘魚不僅體表不存在魚鱗,它們還是一種能夠在江河湖海中來回往返的水生動物。一般的魚類要麼是只能夠生活在淡水水域,要麼只能夠生活在鹹水水域,但是鱘魚能夠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自由穿梭、遊刃有餘。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這種魚的生存能力就非常強呢?並非如此,這從鱘魚如今的生存狀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中國可以說是鱘魚的故鄉,其中廣為人知的兩種鱘魚分別是長江鱘和中華鱘,然而它們的種群數量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反而稀少得讓它們變成了珍稀動物。首先來了解一下長江鱘,與其他鱘魚不同它們主要生活在淡水水域。由於該物種是長江流域特有的物種,再加上種群數量稀缺,因此它很早之前就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行列,並且被專家們稱為是「水中大熊貓」,可見它的珍稀程度有多高。

從對長江鱘的分布考察情況來看,它們一般初選在長江上遊區域和金沙江下遊,然而近幾年來已經很少有人看到它們的身影了。據國內新聞媒體報導,上個月初有市民在重慶的長江支流邊發現了一條長達2米左右的長江鱘,圍觀的人一下子就認出了這條魚是「沙臘子」,也就是長江鱘。重慶市漁政部門得知消息後前往調查,並且為這條沙臘子進行體長測量,結果長達2.18米。部門人員表示,這應該是近幾年來該流域出現過最長的長江鱘了,從側面也反映了該流域的漁業資源正在逐漸恢復。

介紹完長江鱘,再來了解一下中華鱘,它則是真真正正的河海巡遊型魚類。如果單從外觀上進行區分的話,一般人是很難辨別哪一種是中華鱘,哪一種是長江鱘,因為兩者有著十分相似的外表。但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他們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一條是中華鱘,因為中華鱘在體型上普遍要比長江鱘大很多。據有關資料顯示,中華鱘的平均體長可以達到1.6米,其中最長的個體可以達到2.3米左右。

從發展歷史上來看,中華鱘和長江鱘擁有差不多的發展時間,但是如今中華鱘的現存數量比長江鱘還要少。毫無疑問,中華鱘也被列入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範圍,而且為了保住這種古老的活化石,我國很早就啟動了中華鱘養殖育種工作。經過長達十幾年的發展,如今我國在養殖培育中華鱘方面已經掌握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這對整個中華鱘種群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截止今年十月底,三峽集團對外公布了他們在養殖基地成功對中華鱘實施人工催產繁殖的消息。據了解此次催產繁殖誕生了27萬多顆受精卵,其中能夠存活的數量應該在一半左右。

相關焦點

  • 人工養殖長江魚:保護長江,禁售野生魚!
    人工養殖長江魚:保護長江,禁售野生魚!但是由於汙染和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已絕跡,刀魚的產量也急劇下降,而且價格頗為昂貴。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冠以最危險的美食之稱。現在,長江禁捕後,長江三鮮能不能進行人工飼養,消費者還能不能吃到美味的長江三鮮?
  • 滅絕的長江魚王再現身?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近日,長江君收到重慶網友爆料,在一處廢棄水電站下釣魚時,碰到一種奇怪的「長嘴怪魚,極像是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白鱘! 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再次現身?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 在飯店還能吃到長江魚嗎?探訪發現……
    記者杜勇 攝改頭換面 餐館難覓長江魚近日,市民杜先生和朋友走進點軍區長江岸邊餐館「抱江樓」,落座後發現菜單上長江魚系列菜品不見蹤影,鱖魚、肥魚等菜品前「野生」兩個字也被去除。和杜先生一樣,近期,不少市民發現宜昌幾乎所有以魚為特色的酒店,已悄然將長江魚從菜單和店招上去除。換了「面子」有沒有換「裡子」?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一個類群的最後一個個體已死亡,而如果在恰當的時間對一個類群的棲息地做了徹底的考察後未能發現一個個體,即可認定該類群已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認定該物種滅絕。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白鱘的整個家族已經從長江滅絕。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悲劇的主角不只是白鱘,更多長江瀕危魚類正在默默無聞地走向滅絕邊緣。該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論文研究小組在2017-2018年對長江流域進行了全面捕撈調查,有140種記錄在案的魚類沒有被發現,白鱘只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例子。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一個類群的最後一個個體已死亡,而如果在恰當的時間對一個類群的棲息地做了徹底的考察後未能發現一個個體,即可認定該類群已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認定該物種滅絕。」
  • 家人想吃長江魚,明知長江正在禁漁的他趁著天黑來到江邊……
    家人想吃長江魚,於是市民葛某某就趁著天黑來到長江邊打撈。也許他是一名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但卻不是一位守法的好市民。10月21日深夜,渝中區七星崗派出所民警在長江流域將葛某某抓獲,查獲捕魚工具蝦簍2副,魚、蝦近300尾。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如今,長江黃河等大型江河裡,航道縱橫加上歷史酷捕,大魚已鮮能看見。然而前不久,卻有網友稱在長江邊遊玩時,拍到一條「幾百斤」的大魚從江中緩緩遊過岸邊,場面震撼!這並非危言聳聽,如今長江裡的生態系統,已經非常的薄弱,以往成群分布、密度極高的大多數野生魚,已只是零星出沒。更別說這種至少一兩百斤的「超級大魚」。其實長江裡還是有這麼大的魚——這是一條罕見的「長江魚王」,中華鱘。
  • 」皇家貢品「長江鰣魚疑滅絕
    排在「長江三鮮」之首的長江鰣魚,是不少江蘇人心中的美好回憶。然而,鮮美的滋味悄然定格在上世紀80年代,長江鰣魚不見蹤影,它的鮮美也成了一個傳說。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從上海到武漢追蹤鰣魚,一無所獲,只在水產研究院見到了長江鰣魚標本。鰣魚真的滅絕了嗎?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而滅絕呢?滅絕大概就是,當你想像到或許上千上萬年之後,我們人類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因為我們所有人,全部都從這個世上消失了那樣,是一種比起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東西。說起恐龍滅絕,或許我們無動於衷,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太遙遠太遙遠的事情了。久遠到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或許就不會有我們人類的出現。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長江白鱘已滅絕,可怕的是從2003年起就未見其蹤影!
    「從未相遇,聽聞已是永別。」2019年的年底,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被全國各大媒體報導,而一篇「很不幸,它們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也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刷屏。長江白鱘最終還是沒能挺過2019年,這一消息也讓無數的網友惋惜不已。
  • 白鱘已滅絕!科學家:140種長江魚類三年無法採集到標本
    央視網消息:白鱘體積龐大,可重達上萬斤,成魚可達七米,是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被譽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它和中華鱘一樣,距今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一億五千萬年!
    關於長江白鱘的一切,從此刻開始都將成為過往,曾經的水中老虎、中火淡水魚之王、世界十大淡水魚之一,都將成為歷史。在此之後,不管是還未來得及了解它的我們,還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大家對長江白鱘的了解,只有藉助過往的影像資料和圖冊了。
  • 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白鱘已經滅絕,大家怎麼看待白鱘的滅絕?
    #長江白鱘滅絕#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看動物世界的時候看到大自然中有這麼多的動物,我最喜歡的動物是魚,因為它們可以在水裡自由地遊泳,就好像它們永遠不會有麻煩一樣。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白鱘魚是一種匙吻鱘魚類,已經存在了1億多年,據了解,白鱘魚是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是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它們的祖先早在上億年前(白堊紀)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