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貢品「長江鰣魚疑滅絕

2020-11-23 騰訊網

排在「長江三鮮」之首的長江鰣魚,是不少江蘇人心中的美好回憶。然而,鮮美的滋味悄然定格在上世紀80年代,長江鰣魚不見蹤影,它的鮮美也成了一個傳說。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從上海到武漢追蹤鰣魚,一無所獲,只在水產研究院見到了長江鰣魚標本。鰣魚真的滅絕了嗎?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專家表示,長江鰣魚已近30年不見蹤影,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多為美國鰣魚。

現代快報記者 張希為

鰣魚還有嗎?

鰣魚為什麼沒了?

長江鰣魚遭遇「功能性消失」

鰣魚是長江三鮮之首,野生長江鰣魚一般與長江刀魚同期上市,因肉質鮮美早在明代就被列為皇家貢品,是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但現在真正的野生鰣魚幾乎要滅絕了。日前,上海新聞晨報記者歷時近1月,沿長江而上,分別在長江鰣魚曾經出沒的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多番尋找。輾轉近千裡,除了僅在博物館裡看到兩份浸泡得發黃的標本之外,一無所獲。「沒找到不稀奇。」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處處長張海健介紹,長江鰣魚從80年代中後期就見不著了。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介紹,按照學術界的說法,目前長江鰣魚只能算「功能性消失」,如果再隔20年還是不見其蹤影,才可以斷定長江鰣魚已經絕跡。

什麼叫做「功能性消失」呢?「雖然現在不能說長江鰣魚已經絕跡,但它的數量已經無法形成一個種群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總工程師邊文冀說。

鰣魚為什麼沒了?

酷漁濫捕、回流通道被阻隔……

長江鰣魚為什麼會面臨「滅頂之災」呢?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他們總結了4點原因:酷漁濫捕、回流通道被阻隔、生態環境變化、人工繁殖一直沒有突破。

酷漁濫捕造成長江鰣魚「斷子絕孫」。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是長江鰣魚收穫的黃金時期,濫捕現象也從這時開始。「所謂酷漁濫捕,就是一種『絕戶』式的捕撈,比如從南通到南京的江段,一張張漁網等著它們,魚遊不過去。」江蘇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費志良說。

另外,長江上的大壩人為地把鰣魚回流的通道截斷了。鰣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因每年四五月準時從海裡遊回江中產卵,洄遊路線非常固定。它們的基因記憶裡故鄉就是長江,但自從長江上大量建電站、水壩後,鰣魚的洄遊通道就被阻斷。

與此同時,長江的生態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水質汙染等導致魚類的生存環境惡化。

另外,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總工程師邊文冀介紹,當時國內有不少研究所在做研究,但長江鰣魚人工繁殖一直沒有突破。

鰣魚還會回來嗎?

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是美國鰣魚

長江鰣魚都多年未見了,那麼市場上賣的鰣魚是從哪兒來的呢?

專家介紹,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上是養殖的美國鰣魚。邊文冀介紹,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野生鰣魚已經絕跡,而長江鰣魚的人工養殖卻始終未能突破。

於是,美國鰣魚從90年代初作為替代品引進江蘇,目前已經實現規模化養殖。美國鰣魚雖然鮮美,但還是比長江鰣魚稍遜一籌。

那長江鰣魚還能「重現江湖」嗎?「這恐怕很難,如果有幸能捕撈到長江鰣魚,再進行人工繁殖,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關鍵是現在都看不到長江鰣魚了。」邊文冀說,野生長江鰣魚的規模要想恢復到以前那樣是不太可能了。(圖為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上是美國鰣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作為長江三鮮之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推崇。今天,鰣魚儼然成為了一種傳說,往日那種大規模地捕食鰣魚,早已不見了蹤跡,曾經嗜愛鰣魚的江邊百姓,已經面臨了幾十年見不到鰣魚的尷尬局面。鰣魚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了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而現在在野外已經功能性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 富春江鰣魚已近絕跡長江鰣魚多養殖
    「鰣魚」這個名字,也就這麼來了。  眼下,正是鰣魚最肥美的時候。以前,長江、珠江、錢塘江裡都能抓到,其中最有名的,是富春江鰣魚。不過現在,野生鰣魚已經近乎絕跡。市水產站站長項建勇、市漁政總站資源增殖科科長張婉平都說,錢塘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再也沒出現過鰣魚的蹤影了。  現在的鰣魚,更多地出現在養殖場裡;而普通食客見到它們的概率,一般也是在酒店餐桌上高過在自家廚房。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將上市民餐桌 鮮嫩無比(圖)
    素有 「長江三鮮」之首的鰣魚,在江南一帶幾近絕跡。記者昨天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去年從蘇州引進的4000尾鰣魚苗,經過近一年的試養宣告成功。這是江北地區首次引進長江洄遊魚類,標誌著長江鰣魚正式進入青島。
  • 長江鰣魚現"功能性"滅絕 港媒分析大三原因
    日前,大陸記者花費近1個月的時間,沿長江而上,在該種魚類曾經出沒的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地尋找長江鰣魚的蹤影。然而,輾轉多地,耗費多時,記者除了在博物館中看到了鰣魚的標本,再無所獲,長江鰣魚仿佛成為神話。 報導說,鰣魚作為洄遊性魚類,每年4到5月份都會準時地按照固定的路線從海裡洄遊到江中產卵。在中國,鰣魚大部分是從東海洄遊到長江產卵。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在地球進化的歷史上,無數的野生動物不斷經歷著誕生、進化、滅絕的過程,但是同樣一些已經滅絕的原始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又會演化出很多新的物種,以現代貓科動物為例,現如今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是源自古貓,古貓雖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卻演化出了幾十種全新的貓科動物。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能夠做什麼?|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楊於澤近日,「白鱘滅絕」的消息高掛在熱搜榜上,閱讀量數以億計。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物種,長江白鱘沒有進入2020年,這使很多人感到悲傷。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研究的結論,但其表示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而國內專家稱,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各種物種滅絕的消息不時傳來,特別是隨著國內經濟發展、長江航運及相關開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先後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甚至江豚也前景不容樂觀。長江白鱘是一個最新令人絕望的壞消息。很多人提到了人類活動在物種滅絕中扮演的角色,這體現了人類的反思能力。
  • 可能滅絕的6種中國動物,第1種已經絕跡,最後1種比大熊貓還珍貴
    長江鰣魚,產於中國長江下遊,肉質鮮美,早在古代就是貢品,從八十年代以後野生鰣魚已經絕跡。鼷鹿,體形略比野兔大,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野外數量極少,瀕臨滅絕,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莽山烙鐵頭,主要分布於湖南省,被稱作蛇類王國的「大熊貓」,目前也瀕臨滅絕,屬於國家特級保護動物。兔猻,西藏現存數量約有2000-2500隻,亂捕濫殺是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生長於中國長江水系,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種,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也是國家保護動物。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 東海漁業捕撈慘澹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基本絕跡
    東海漁業捕撈慘澹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基本絕跡 其實漁業資源的枯竭絕不僅僅是東海漁業所單獨面對的,長江的漁業資源也面臨枯竭,近十年來,漁業資源呈現出下降勢頭,早在多年前,就已有專家發出長江無魚的擔憂。南京市農委漁政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長江南京段的漁獲量與往年相比下跌也比較明顯。
  • 人類在緬懷鰻魚飯,長江刀魚卻有一句MMP要講
    其實它們也沒有在長江裡見過鰣魚。刀魚活個五年已算長壽,而鰣魚90年代初就在長江絕跡了。聽說人類引進了美國西鯡來養殖,作為鰣魚的廉價替代品,但畢竟遠隔重洋語言不通,刀魚恐怕也與它們相見不相識。陳康侯1927年作《鰣魚入市》局部刀魚懷念的,是活在祖輩傳說裡的中國鰣魚。早在刀魚身價被炒起來之前,鰣魚才是長江裡真正的貴族,祖傳的那種。
  • 長江鰣魚近30年不見蹤影 專家:已功能性消失
    據水產商販介紹,這是由於湄公河流域的水質與長江比較接近,因此野生的鰣魚味道也與長江鰣魚接近,「但終不如長江鰣魚好吃」,對兩者都比較熟悉的銅川水產市場商販介紹。  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介紹,雖然鰣魚暌違已久,但按照學術界的規律,目前只能算「功能性消失」,如果再隔20年還是不見其蹤影,才可以斷定長江鰣魚已經絕跡。因此,餘下這20年,如果保護措施得當,很可能它們又會重新出現。
  •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長江三鮮史話原來,席間書生外出小解,待他回來河豚已被一搶而光,他頓時怒從心起,癲癇的老病復發,抽過去了……     鰣魚的鱗是古代貴婦、小姐的最愛     鰣魚如今是長江三鮮中最為珍貴的一種,它的歷史發源於何時呢?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老南京」蘇洪泉告訴記者,鰣魚成為名貴之魚,大約始於宋。因為在宋以前史料中難見食鰣魚的記錄。梅堯臣有《時魚》詩:「四月時魚卓浪花,漁舟出沒浪為家。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告滅絕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噩耗: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布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之殤,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雖然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和希冀,希望有漏網之魚在長江某些水域或許還有倖存,然而,從2003年至今近二十年,再也沒有發現長江白鱘的存活痕跡,因而希望渺茫,也許只是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罷了。這已經不是我國第一次珍稀瀕危物種滅絕事件,而且已經多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