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長江三鮮」之首的長江鰣魚,是不少江蘇人心中的美好回憶。然而,鮮美的滋味悄然定格在上世紀80年代,長江鰣魚不見蹤影,它的鮮美也成了一個傳說。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從上海到武漢追蹤鰣魚,一無所獲,只在水產研究院見到了長江鰣魚標本。鰣魚真的滅絕了嗎?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專家表示,長江鰣魚已近30年不見蹤影,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多為美國鰣魚。
現代快報記者 張希為
鰣魚是長江三鮮之首,野生長江鰣魚一般與長江刀魚同期上市,因肉質鮮美早在明代就被列為皇家貢品,是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但現在真正的野生鰣魚幾乎要滅絕了。日前,上海新聞晨報記者歷時近1月,沿長江而上,分別在長江鰣魚曾經出沒的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多番尋找。輾轉近千裡,除了僅在博物館裡看到兩份浸泡得發黃的標本之外,一無所獲。「沒找到不稀奇。」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處處長張海健介紹,長江鰣魚從80年代中後期就見不著了。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介紹,按照學術界的說法,目前長江鰣魚只能算「功能性消失」,如果再隔20年還是不見其蹤影,才可以斷定長江鰣魚已經絕跡。
什麼叫做「功能性消失」呢?「雖然現在不能說長江鰣魚已經絕跡,但它的數量已經無法形成一個種群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總工程師邊文冀說。
長江鰣魚為什麼會面臨「滅頂之災」呢?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他們總結了4點原因:酷漁濫捕、回流通道被阻隔、生態環境變化、人工繁殖一直沒有突破。
酷漁濫捕造成長江鰣魚「斷子絕孫」。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是長江鰣魚收穫的黃金時期,濫捕現象也從這時開始。「所謂酷漁濫捕,就是一種『絕戶』式的捕撈,比如從南通到南京的江段,一張張漁網等著它們,魚遊不過去。」江蘇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費志良說。
另外,長江上的大壩人為地把鰣魚回流的通道截斷了。鰣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因每年四五月準時從海裡遊回江中產卵,洄遊路線非常固定。它們的基因記憶裡故鄉就是長江,但自從長江上大量建電站、水壩後,鰣魚的洄遊通道就被阻斷。
與此同時,長江的生態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水質汙染等導致魚類的生存環境惡化。
另外,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總工程師邊文冀介紹,當時國內有不少研究所在做研究,但長江鰣魚人工繁殖一直沒有突破。
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是美國鰣魚
長江鰣魚都多年未見了,那麼市場上賣的鰣魚是從哪兒來的呢?
專家介紹,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上是養殖的美國鰣魚。邊文冀介紹,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野生鰣魚已經絕跡,而長江鰣魚的人工養殖卻始終未能突破。
於是,美國鰣魚從90年代初作為替代品引進江蘇,目前已經實現規模化養殖。美國鰣魚雖然鮮美,但還是比長江鰣魚稍遜一籌。
那長江鰣魚還能「重現江湖」嗎?「這恐怕很難,如果有幸能捕撈到長江鰣魚,再進行人工繁殖,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關鍵是現在都看不到長江鰣魚了。」邊文冀說,野生長江鰣魚的規模要想恢復到以前那樣是不太可能了。(圖為江蘇市場上的鰣魚基本上是美國鰣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