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發現40多條長江鱘
近年來,合江縣把長江、赤水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打出系列組合拳,取得階段性成效。赤水河流域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水源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改善。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科研監測時就意外發現40多條有著「水中大熊貓」稱號的長江鱘。
-
合江赤水河又發現110多條長江鱘
繼10月10日發現42條長江鱘後,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合江赤水河流域進行科研監測時,又發現110多尾長江鱘。短短5天時間,在赤水河流域多次發現長江鱘的身影,這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興奮不已。15日採集到的長江鱘初步估計有110尾左右,大一點的有1斤,小一點的有1兩。
-
合江縣發現42條長江鱘,轉產漁民驚呆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合江縣赤水河流域,意外發現42條長江鱘。這是2020年實施長江流域禁捕後,首次在合江縣發現長江鱘。10月10日這天,李慶餘在赤水河的支流意外捕撈到42條長江鱘。據悉,採集到的42條長江鱘,在專家檢測完後,被悉數放生回赤水河。長江鱘又名達氏鱘,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2019-11-08來源:貴州學習平臺赤水河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長江上遊唯一沒有攔河建築物的一級支流,是國家級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是中國高檔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河、美景河、
-
長江支流你知多少?
長江流域面積和同長度的世界大河比起來並不算大,這從側面說明了其支流的特性,也就是長度較短、流域較小,但是這並不妨礙其支流的眾多,據統計,流域面積在1000km²以上的支流有437條,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9條(不僅僅是限於一級支流
-
我國唯一沒有被汙染長江支流,雨天河水變「血水」,兩岸毒蛇成群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長河,也是哺育了我國南方的母親河,對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是非之地,雖然哺育了南方大地,但也出現過很多次水災,而且關於長江上的故事從未間斷過。長江有著眾多的支流,也正是因為這些支流長江才有巨大的流域,但是在這麼多的支流中,有一條很特殊的,這條直流每次下雨之後就會變成一條血河,這是怎麼回事呢?
-
我國最神奇的河:雨後水會變成赤紅色,是唯一沒被汙染的長江支流
我國最神奇的河:雨後水會變成赤紅色,是唯一沒被汙染的長江支流 長江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水系,可以說這條長達6300千米巨龍一般的大河,用自己哺育著華夏。實際上除了飲水、灌溉、發電之外,長江本身就是一道雄闊壯美的風景線。當我們站在江邊的時候,方才能知道它的偉岸。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通俗地講,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該物種滅絕。」危起偉說,白鱘的產卵場在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帶,1991年以後卻再未發現白鱘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通俗地講,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該物種滅絕。」危起偉說,白鱘的產卵場在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帶,1991年以後卻再未發現白鱘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人工養殖白鱘最長只活了29天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院士長期關注長江上遊水生生物保護和河流生態環境修復問題。11月4日,在「長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分論壇上,曹文宣介紹,長江上遊分布有魚類286種,其中局限分布在上遊各幹支流的特有魚類124種,佔43.3%;長江鱘、白鱘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在上遊水域棲息,「這些珍稀和特有魚類,是上遊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需重點保護」。
-
兩年巡河13萬公裡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回訪長江禁漁後的四川上岸...
一艘插著「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鮮紅旗子的衝鋒舟穿過霧氣,從江面駛來,隊員肖玉南和李基奎又開始了一天的江面日常巡護。他倆都是土生土長的江安縣漁民,在長江捕魚超過20年。2018年7月,熟悉長江水道的他們和其他退捕者加入了長江上遊第一支專注於長江鱘保護的協助巡護隊,捕魚人變成了護魚人。兩年時間裡,他們巡江總裡程超過13萬公裡,解救出了439尾長江鱘。
-
近期下暴雨,赤水河支流上衝出了神秘恐龍腳印化石的「仙雞石」
近期下暴雨,在貴州遵義赤水市和四川瀘州古藺縣交界處的赤水河支流盤龍河裡衝出了有四個神秘腳印的大石板。據悉,盤龍河中的石板是由於近期漲大水,被大水衝翻出露水面,而被當地原林村村民發現的。這塊石板表面非常平整,上面有四個間距差不多的腳印。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赤水河試點成功為長江流域全面禁漁提供經驗與信心記者:赤水河作為長江流域10年禁捕先行試點,目前漁業資源恢復情況如何?劉飛: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漁以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河典型江段設置固定監測樣點,對赤水河魚類資源的恢復情況進行了重點監測與評估。
-
「聚力重慶·鱘夢長江」阿拉善SEE長江鱘保護項目在渝啟動
來源:人民網近日,「聚力重慶·鱘夢長江」為主題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重慶項目中心長江鱘保護項目啟動儀式在重慶舉辦。重慶項目中心的企業家會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會員、知名學者、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回顧阿拉善SEE重慶項目中心過去一年工作,共同見證長江鱘保護項目啟動,並以「長江鱘保護」為主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長江上遊地區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問題。
-
唯一沒有被汙染長江支流,下雨後卻成「血河」,岸邊無數毒蛇!
「赤水河」每當雨季的時候,河水就會變成紅色,遠遠望去像一條「血河」,河岸兩旁還會出現很多的毒蠍、毒蛇,就是這樣恐怖的地方,居然是我國唯一沒有被汙染的長江支流,同時還出產著中國60%的名酒,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
雲南赤水河一到下雨天就變紅,兩岸蛇就會出來
赤水河就是坐落於雲南地區,這條河流,每到下雨天毒蛇就會出來,而且河流就會變成紅色,所以人們都叫它「血河」。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吧!赤水河是中國長江上遊支流,古時候稱安樂水,又稱「美酒河」,位於雲,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上遊稱魚洞。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紅而得名。
-
4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獲解救放歸長江
日前(7月25日),在四川宜賓長江李莊段水域,有4尾被非法困於地籠的長江鱘,被當地漁政執法人員解救,並放歸長江。經過漁政人員核實,這4尾長江鱘正是今年5月「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增殖放流活動中所放流的長江鱘。為此,工作人員將其全部放歸長江。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準備將人工飼養長江鱘放歸到長江
「2003年發現的那條長江白鱘是雌性,四五月份就可以交配產卵了,我們很想把它留下來,可惜當時沒有人工飼養的條件。」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回憶說,那是他最後一次見到長江白鱘,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隻被救助的長江白鱘。
-
湖北宜昌: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段舉行 付蓓蓓 攝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11月18日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刺溜」滑下,回歸長江的懷抱。
-
我國採取措施緩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趨勢
長江珍稀水生動物中,除鰣魚近年來未捕獲到外,被列為國家一或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中華鱘、白鱘、達氏鱘、白鰭豚、揚子鱷、江豚、胭脂魚、淞江鱸等均能生存繁衍,但種群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白鰭豚已瀕臨滅絕。 過度捕撈造成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