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亦楠)自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之後,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兩湖一江」核電站(即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澤)到底能不能開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長江流域建核電」到底是「有利於還是有害於」長江母親河、生命河的保護,這絕不是「我的家鄉有山有水,還有一座核電站」、「最美核電站評比」之類的詩意宣傳就可以說清楚的,必須給予科學嚴謹、清晰透徹的回答。三次重大核事故以鐵的事實證明,核汙染是所有汙染中人類最難對付的汙染:重汙染範圍可大到數千~數萬平方公裡,持續時間可長到數萬~數十萬年以上,可謂是不可逆轉的環境汙染!所以,「長江流域建核電」是否可行,必須從「一旦發生核洩漏,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能否確保長江的核安全」出發,科學審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