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建核電」存在巨大風險

2020-12-05 財新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亦楠)自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之後,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兩湖一江」核電站(即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澤)到底能不能開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長江流域建核電」到底是「有利於還是有害於」長江母親河、生命河的保護,這絕不是「我的家鄉有山有水,還有一座核電站」、「最美核電站評比」之類的詩意宣傳就可以說清楚的,必須給予科學嚴謹、清晰透徹的回答。三次重大核事故以鐵的事實證明,核汙染是所有汙染中人類最難對付的汙染:重汙染範圍可大到數千~數萬平方公裡,持續時間可長到數萬~數十萬年以上,可謂是不可逆轉的環境汙染!所以,「長江流域建核電」是否可行,必須從「一旦發生核洩漏,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能否確保長江的核安全」出發,科學審慎決策。

相關焦點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2]提出的「和諧長江、健康長江、清潔長江、安全長江、優美長江」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漢江流域是湖北省現狀重化產業布局發展的重點區域,已初步形成沿岸重化產業帶.布局性歷史遺留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消除,沿岸分布的化工企業及園區仍存在產業布局性風險[36].
  • 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發展核電那不...
    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發展核電那不就是只管今天爽,不管今後哭的發展模式了?這不就是殺雞取卵嗎? 已輸入0字 發表 把建一座核電的錢用在發展綠色新能源上
  • 專家稱湘鄂贛核電站安全風險大:若出事打擊將致命
    湘鄂贛三省發展核電的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何祚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亦楠  自2012年10月國務院做出「十二五」不建內陸核電站的決定後,「十三五」成了部分核電業人士重啟內陸核電的希望所在。
  • 何祚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 國核專家:AP1000核電站中美同等安全
    「採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是黨中央國務院一再強調的核電發展前提。然而,以這一前提重新審視「2016年或將動工」的湘鄂贛核電站,卻發現無論是電站選址還是所採用的技術,其安全問題還有一些關鍵因素亟待深入研究、審慎決策。湘鄂贛核電站均地處敏感的長江流域,其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圖為洩洪的三峽大壩今年下半年的洪澇災害揪起了億萬民眾的心,南方降水不斷,長江流域汛情嚴重,在這種時候,在關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關於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三峽工程的許多問題,也被好奇的網友提了出來,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有多強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在序言中所說,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流域級指數,長江生命力指數也是一項創新,其概念內涵和評價方法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含氟化合物。它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常見於衣服、不粘鍋和包裝材料的化學塗層,也見於洗滌劑和化妝品等產品中。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環保部: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下降
    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溼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帳太多了」。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但是由於各地流域生態環境情況不同、發展階段水平不同,對流域生態補償的理解、認識和訴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流域生態補償探索進展不一,特別是建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涉及的省份多、訴求多、因素多、情況複雜,這是在全流域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關鍵挑戰。目前來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思路、路徑有爭議。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同時,長 江大型水庫 (如長江三峽大壩) 的修建,實質性 地降低了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洪水風險,在保障長 江中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及正常的生產和生 活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長江流域的水庫建設和水電開發在近幾十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 長江流域地質發展及古地理演化過程
    因此至古生代末,長江流域尚未形成統一塊體。 進人早三疊紀,長江流域基本上繼承了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華南地區除川滇、華夏古陸及龍門等古島外,長江流域中、東部為上下揚子淺海覆蓋,浙贛湘桂一線存在一深水海槽。流域西部仍為崑崙、巴顏喀拉——松潘——甘孜深水海槽。以唐古拉古陸為主體的羌塘板塊已向北移,使金沙江洋盆消減萎縮,藏南為深水海槽。
  • 長江流域內多條河流、湖泊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12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勢嚴峻,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影響環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吳晶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31日向社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課題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 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吳晶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31日向社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課題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我國對內陸核電建設一直持科學審慎的態度。
  • 給人類帶來過榮光的核電,到底利弊如何?
    數量如此巨大的核汙水傾洩進太平洋,給地球生態以及人類造成的危害難以估量。1954年6月,前蘇聯在奧布寧斯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從那時算起,人類利用核電的歷史已經有66年了。核電,既給人類帶來過榮光,也帶來過慘痛的傷疤。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後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本報重慶8月1日電(記者張國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長江流域暴雨地質災害,重慶上演高科技搶險演習
    實習生 蔣紀源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重慶市萬州區長江流域,因強降雨和局地陣性大風氣象災害導致山洪暴發、河水陡漲,並引發地質災害和水上船舶運輸事故,爆破堰塞湖、直升機救援、深水域打撈……一場應急處置和救援行動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