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2021-01-11 北極星環保網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含氟化合物。它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常見於衣服、不粘鍋和包裝材料的化學塗層,也見於洗滌劑和化妝品等產品中。

PFASs的廣泛使用,為其在環境中的釋放埋下了伏筆。研究顯示,PFASs在空氣、水、沉積物和食物中均有檢出。作為一類新型汙染物,PFASs具有難降解、易生物累積、高毒性等特性,據報導,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可造成動物生殖、發育、肝臟和免疫系統損傷,並可誘發腫瘤產生,也有證據顯示PFASs可對人類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如導致嬰兒出生體重降低、甲狀腺功能異常和生殖問題等。因此,PFASs在環境中的汙染分布和控制已受到了全球多個國家的重視。

長江流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開發區之一,也是幾個大型氟化工產業的所在地。那麼,長江流域水體是否存在著較高的全氟化合物汙染風險呢?不久前,來自於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的研究團隊,考察了長江流域-江西段PFASs的汙染情況,主要結果如下:

1)水樣中共檢出了11種PFASs,其中PFOA檢出率最高(100%),其次為PFBA和PFHxA(>90%)。

2)地表水中PFASs的濃度範圍為7.8-586.2 ng/L。總體上,汙染水平呈中遊高於下遊、幹流高於支流、南昌市高於鄱陽湖的趨勢;長江幹流和支流以PFOA為主,而南昌市和鄱陽湖以短鏈的PFBS為主,表明不同地區的汙染物主要來源存在差異。

3)南昌市地表水中PFASs的濃度最高,為146.2- 586.2 ng/L,高於以往報導的其他高汙染地區,如上海(101.4–212.4 ng/L)和常熟(15.6–480.9 ng/L),這可能與當地的工業園區和汙水處理廠排放有關。

4)一般情況下,地下水和自來水樣品中PFASs含量較低,表明地下水汙染情況較少;但九江地區濃度較高,尤其是有一個採樣點自來水樣中PFOA含量為268 ng /L,遠高於美國環保署規定的飲用水標準70 ng/L,表明當地部門需要注意飲用水水源汙染問題。


原標題:世界環境日 關注水健康: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綠色和平:氟化合物汙染全球偏遠山區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8日發布最新跨國調查報告,發現有害全氟化合物已汙染地球的偏遠山區,包括著名的瑞士阿爾卑斯山、義大利錫比利尼山、智利巴塔哥尼亞高原
  • 陳祖煜院士:長江全流域持續降水尚未到來—新聞—科學網
    水利水電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長江全流域持續降水尚未到來   6月
  • 環保部: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下降
    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溼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帳太多了」。
  • 「長江流域建核電」存在巨大風險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亦楠)自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之後,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兩湖一江」核電站(即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澤)到底能不能開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t[22]. ②流域人口密集,飲用水源功能保護重要,以地表水源為主的開放式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已不只是針對法定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保護,還涉及區內江河幹流水質保障. ③流域持久性有機汙染檢出與重化產業企業(園區)布局及危險品碼頭等布局關係密切,對流域人居環境安全及水生態安全構成威脅[23].長江靖江段等地飲用水源地多次出現水質超標,影響到幾十萬人的生活用水[24],郭志順等[25-27]研究發現,長江流域地表水體及沉積物中存在多環芳烴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但是由於各地流域生態環境情況不同、發展階段水平不同,對流域生態補償的理解、認識和訴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流域生態補償探索進展不一,特別是建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涉及的省份多、訴求多、因素多、情況複雜,這是在全流域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關鍵挑戰。目前來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思路、路徑有爭議。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在序言中所說,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流域級指數,長江生命力指數也是一項創新,其概念內涵和評價方法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部分海域成「重災區」
    中新網杭州四月十日消息(記者張文)日前,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消息說,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部分海域已成「重災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了《二00一年寧波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去年寧波市近岸和近海海域海洋汙染情況比上年加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無機磷、重金屬汞和總汞。
  • 進一步提升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浙江農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真亮則認為,在立法體例框架方面,二審稿將「資源保護」置於「汙染防治」一章之前,且專設「生態環境修復」「推進綠色發展」章節,是對保護優先原則和生態文明理念的體現和貫徹,彰顯了對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的重視,「這是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觀在環境立法上的自覺運用。」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後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本報重慶8月1日電(記者張國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關注長江水生生物:長江流域25萬人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楊希偉、姚潤豐)在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搖籃的長江流域,目前仍有25萬多人靠水吃水,從事著傳統的漁業捕撈。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在此間舉行的長江論壇上介紹說,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漁業產區,漁業產量約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產量的60%,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中國唯一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
    河南四大水系一是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等於20條黃河六是海河,以衛河為源長1050千米,幹流長近73千米,流域面積近32萬平方千米。七是遼河,全長約1400千米,流域面積約23平方千米,下遊河網密集,河水汙染嚴重,匯入渤海。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長江流域2020年首次消除劣Ⅴ類水體
    光明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劉坤)5年來,長江經濟帶發生了哪些轉折性變化?當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應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羅國三介紹,5年來,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
  • 國家發改委: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升至96.3%
    中新網1月5日電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5日指出,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根據長江流域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大河(如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治理經驗,建議 長江流域水生態大保護主要從騰讓和修復水生態空間、恢復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以及加強沿江產業綠色轉型與升級等方 面入手,同時要加強相關立法的建設。
  • 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消減受多重因素影響,過度捕撈只是冰山一角
    汙染和過度捕撈同樣是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因。出於這個原因,大約中國一半的廢水排放至長江流域(Dudgeon, 2010),點源汙染和工業廢水帶來的汙染加重了氮素徑流(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以及源自農業用地的磷和農藥,還有船舶排放的汙染物(Li and Zhang, 1999; Xue et a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