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發展核電那不...

2020-12-01 澎湃新聞

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
發展核電那不就是只管今天爽,不管今後哭的發展模式了?
這不就是殺雞取卵嗎?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10個回答

。。。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但是想到核武的恐怖。。。又不想中和輻射的方法被研究出來怎麼辦。。。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真正杜絕還要看科研人員的。

記住,我說的全球趨勢都在減少,沒說全球現在已經停止建核電站了。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把建一座核電的錢用在發展綠色新能源上。【記得之前有看過植物蔬果發電的小實驗】

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國建核電站?能源不夠用啊,你去燒煤吧。核廢料都埋在沒人的海島上暫時影響不到有人居住的環境。期待新型無汙染能源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海飛絲 2016-08-13

深埋跟工廠亂排放還是不同的,一個是有嚴選址固化防漏技術的,需要時間完成衰變,一個是不達標排放,直接進去環境融入水土。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空山 2016-08-12

你到底懂還是不懂?
核電站選址需要相當穩定的地址條件及嚴格的其它條件,就因為如此,十幾年來核廢料選址都沒有選好,目前已經相當緊迫。
還建到島上?小時候是不是動漫看多了

中英核電項目算什麼?事實上深埋是處理方式之一,沒有能永絕後患的方法。無人島和無人區區別也不大啊。最主要的還是解決能源問題,電力需求是核電利用降低,全國人口擺在那。核電是最有優勢的,核裂變原料也不多了。等到聚變能控制,核廢料自然會減少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空山 2016-08-12

記住,我說的全球趨勢都在減少,沒說全球現在已經停止建核電站了。

中英核電項目算什麼?事實上深埋是處理方式之一,沒有能永絕後患的方法。無人島和無人區區別也不大啊。最主要的還是解決能源問題,電力需求是核電利用降低,全國人口擺在那。核電是最有優勢的,核裂變原料也不多了。等到聚變能控制,核廢料自然會減少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中英核電項目算什麼?事實上深埋是處理方式之一,沒有能永絕後患的方法。無人島和無人區區別也不大啊。最主要的還是解決能源問題,電力需求是核電利用降低,全國人口擺在那。核電是最有優勢的,核裂變原料也不多了。等到聚變能控制,核廢料自然會減少

全球核電趨勢都是減少的,你懂不懂?
核廢料能建在島上嗎?知道為什麼我國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填埋場嗎?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空山 2016-08-12

全球核電趨勢都是減少的,你懂不懂?
核廢料能建在島上嗎?知道為什麼我國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填埋場嗎?

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國建核電站?能源不夠用啊,你去燒煤吧。核廢料都埋在沒人的海島上暫時影響不到有人居住的環境。期待新型無汙染能源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國建核電站?能源不夠用啊,你去燒煤吧。核廢料都埋在沒人的海島上暫時影響不到有人居住的環境。期待新型無汙染能源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相關焦點

  • 中國不選擇「棄核」 繼續發展核電是別無選擇
    國家環境保護部核安全和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 日本福島核事故對全球核電事業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全球核電事業幾乎因此陷於停滯,德國、瑞士和義大利公開選擇「棄核」。不過事實上,所謂「棄核」只是不再建設新的核電廠,對現有運行的核電廠則允許運行到退役。
  • 何祚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 國核專家:AP1000核電站中美同等安全
    日本福島核事故4周年前夜,以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兩臺百萬千瓦機組獲核准為標誌的中國核電實質性重啟,把業界「批量化」建設(包括內陸核電站)的長久企望推向高潮;而幾乎同一時間,何祚庥院士、王亦楠研究員發表《湘鄂贛三省發展核電的安全風險不容低估》(見下頁),也把對內陸核電站的質疑推向同樣高度。
  • 發展核電怎樣破解鄰避難題
    【核電作為一種高效且清潔的能源,受到多國政府青睞。我國核電目前有57臺機組(不含臺灣),而且中國核電已經走出國門,中國廣核集團就參與了英國核電建設項目。可是,公眾對核安全的擔心所引發的「鄰避效應」,卻是國內外發展核電都必須面對的。那麼,國外是如何破解公眾涉核項目鄰避難題的?】
  • 專家稱湘鄂贛核電站安全風險大:若出事打擊將致命
    湘鄂贛三省發展核電的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何祚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亦楠  自2012年10月國務院做出「十二五」不建內陸核電站的決定後,「十三五」成了部分核電業人士重啟內陸核電的希望所在。
  • 中國核產業潛在產值達萬億級 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可控
    紅沿河核電站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首個批准建設的核電項目,也是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站。  隨著電力需求急劇增長,作為一種新能源,核電將成為我國電力建設今後優先發展的方向之一。國務院日前批覆的《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指出,持續提升安全水平,保障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安全高效發展。
  • 網易解讀257期:被忽略的核廢料處置風險
    網易財經3月17日訊 3月16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其實,從我國核電產業鏈來看,不僅上遊存在鈾資源主要依賴進口的問題,而且下遊也存在核廢料處理產生的安全風險,特別是關於後者,並不為公眾所熟知。
  • 未來到底如何發電,核電站究竟能不能建?中國的核電技術有多強?
    從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託哈恩和莉澤麥特納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裝置以來,人類對核能的使用至今已經有接近80年的歷史。而對核能的使用在最初就產生了分歧,通過核裂變釋放的巨大能量,費米所建立的鏈式核反應堆模型被作為基礎製造了充滿毀滅性的廣島原子彈和長崎原子彈。
  • 拿什麼來保證核電安全-新聞-中華網
    【詳文】 福島核危機引發世界各國連鎖效應 多國表示要吸取日本教訓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核洩漏事故可能給日本人民和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也給世界上其它國家建設核電站敲響了警鐘。多個國家已經表示,將從日本核電站洩漏事故中吸取教訓。......
  • 核電站,足夠安全嗎?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使公眾對核能安全產生了隱憂。我國核電站建設情況怎樣?對周圍環境有何影響?會不會發生核事故?這些也是公眾高度關注的。 發展核電的信心不會改變     核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汙染方面均有重大意義。
  • 中國加速建核電站 有何風險
    人類歷史上慘烈的核災難並不止這一起,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使約59萬民眾背井離鄉。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不同國家「棄核」、「挺核」態度不一,但主要核能利用國家仍致力於進一步深化核能的研究與利用,表示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電,中國更是加速上馬核電項目,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 日本計劃排萬噸核廢水,他們說的「安全標準」真安全?
    自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以來,核事故就成了縈繞在公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儘管許多核電站修建時,已經採取了減少事故風險或減少放射性物質的技術措施,但因為天災人禍,核事故仍然屢有發生,其中最有名、影響較大的當屬車諾比核電事故。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至於作者說的美國解決不了核電站退役問題,事實上,美國不乏將原廠址恢復到完全沒有放射性汙染的公共綠地的例子。位於英國Cheshire的核電站就被恢復到綠地狀態,上面還有居民居住。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
  • 幹核電的身上有輻射嗎?從諾貝爾獎說起 這些「誤區」不要踩
    簡單地說,倫琴是照射量單位,表示的是存在的輻射量。  倫琴和西弗(sv)的區別  倫琴雖說表示的是存在的輻射量,但卻不等於生物組織的吸收情況。如果要討論核對人體輻射傷害的話,則要用希沃特。  我國進入了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然而,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民意基礎卻沒有與核電新時代一起到來。過去散發的與核能有關的信息多與災難、死亡和破壞性有關,引起公眾的普遍擔憂甚至恐懼,導致批評與阻止核電建設的輿論在公共領域不絕於耳,「恐核」思想亟需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面就為大家澄清以下幾個關於核電、輻射的常見誤解。
  • 日本計劃排放123萬噸核廢水,他們說的「安全標準」真的安全嗎?
    近日,日本決定把福島核電站123萬噸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於是全世界炸開了鍋。儘管許多核電站修建時,已經採取了減少事故風險或減少放射性物質的技術措施,但因為天災人禍,核事故仍然屢有發生,其中最有名、影響較大的當屬車諾比核電事故。
  • 核能發展 安全才能行更遠
    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裡島核事故到蘇聯車諾比核災難再到日本福島核洩漏,每一次嚴重的核事故都會在核電發展的道路上投下陰影,也警醒人們更加關注核電站的安全。
  • 「長江流域建核電」存在巨大風險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亦楠)自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之後,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兩湖一江」核電站(即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澤)到底能不能開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 朋友圈裡大熱的北大教授挺核反核19問,都有哪些錯誤?
    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汙染嚴重,電力發展需轉型,福島核事故,世界核能發展前景悲觀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中國核能發展出現了一次大辯論。挺核反核,雙方分歧巨大。本人支持慎重發展核電核能。在我看來,雙方言論中,均有諸多片面,誇大,不實之辭,因此希望以此文澄清一些事實。有不當片面之處,歡迎大家指出。1. 核電是清潔能源嗎?
  • 核電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自1951年12月美國實驗增殖堆1號(EBR-1)首次利用核能發電以來,世界核電至今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全球有400多個核反應堆,核電佔全球整體供電量一成。作為世界能源支柱之一,核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裝機容量為5兆瓦的奧布寧斯克核電站,英、美等國也緊跟其後。
  • 大力發展核電技術,帶來的核問題怎麼辦?華龍一號將解決這一難題
    隨著網友安全意識的不斷提升,開始逐漸關注核安全,核電站會不會存在輻射,會不會對周邊居民生活產生影響,核廢料將會怎麼處理,今天驢哥就幫大家解開這些疑惑,還有核電會給我們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為了方便大家進行了解,我先給大家說核電站發電的基本原理,再到核能發電到底有啥優勢,再到核電的未來將會是怎樣的。
  • 由車諾比核事故觀核電安全
    可是,當車諾比核電站爆炸時,中午在其周圍環境進行測量為0.25倫琴,到了傍晚輻射值攀升到正常值的60萬倍,最後竟然高達2080倫琴。可是當時周邊的居民並不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及覆蓋在上面的石棺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