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保證核電安全-新聞-中華網

2021-01-09 中華網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後,東京等地檢測到輻射量超標的情況。消息稱,15日,日本千葉縣的輻射量達到正常標準的2到4倍。

日本東京都當地時間15日下午13時發表核輻射監測報告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的核物質已經飄至東京,東京地區的放射線量已經超過了往常的20倍,而且繼續處於上升的趨勢。另外,與東京都相鄰埼玉縣政府也發表報告說,埼玉縣的核輻射量也比平時增加了20倍。東京度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表談話說,目前的這些核輻射量不會對健康構成危險.......【詳文】

美智囊機構稱日本核電站危機已大大惡化

&nbsp&nbsp&nbsp&nbsp 設在美國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在談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新近發生的爆炸和廢料容器發生破裂的消息時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不僅僅反應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中的4級水平,而更趨向於6級,最糟糕的結果是可能達到7級。......【詳文】

福島核危機引發世界各國連鎖效應 多國表示要吸取日本教訓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核洩漏事故可能給日本人民和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也給世界上其它國家建設核電站敲響了警鐘。多個國家已經表示,將從日本核電站洩漏事故中吸取教訓。......【詳文】

印度:重新審查現有的核能發展計劃

印度原子能管理委員會前任主席、印度核安全專家郭巴拉克裡希南13日在新德裡表示,日本地震對核電站所造成的威脅可能導致嚴重的核安全事故,印度必須從這一事態中吸取經驗教訓,重新審查現有的核能發展計劃。......【詳文】

法國:核能工業受衝擊

&nbsp&nbsp&nbsp&nbsp法國和歐盟15日都表示,要加強對核電站的安檢。與此同時,法國核工業巨頭擔心,該國的核能工業將因福島核電站危機而受到嚴重衝擊。法國核安全局15日將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列為第6級,為國際7級評審標準中的次最高級,僅次於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事故。【詳文】

美國:將汲取日本核洩漏教訓 完善核能工業

&nbsp&nbsp&nbsp&nbsp 朱棣文當天在眾議院一個有關2012財年預算申請的聽證會上說,「美國擁有嚴格的安全規則以確保核能工業安全、負責任地運行,美國民眾對此應充滿信心。在我們繼續加強核能工業的同時,我們將致力於學習日本的經驗。」據朱棣文介紹,美國監管部門要求設計、建造的核電站必須能夠躲過地震、海嘯等最壞情況。【詳文】

德國:數座核電站使用期暫緩延長

&nbsp&nbsp&nbsp&nbsp 德國多數核電站建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其中大部分的使用期限面臨到期,政府在幾個月前決定將期限分別延長8至14年。日本福島核危機的消息剛傳出,立刻引發了德國社會對本國核電站的安全憂慮,業界專家也紛紛對其是否符合今日安全標準表示懷疑,在野黨並迅速要求制止延長本國核電站的使用期限。【詳文】

瑞士:在徹底的安全審查之前,停建新的核電站

義大利:將於本周開會討論未來核電站的選址

韓國:將審視自身的核計劃

&nbsp&nbsp&nbsp&nbsp日本大地震帶來的危機引發了有關核能安全的廣泛關注,德、意、韓等國紛紛表示將重審各自的核電站計劃。但是美國白宮表示,歐巴馬總統仍然致力於保留把核能作為美國能源來源多樣化的一部分。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就此表示,核能仍然是歐巴馬整體能源計劃的一部分。【詳文】

聲音:普京稱不存在全球核災難危險

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洩露危機,引起了全球關注。據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理普京14日表示,不存在全球核災難的危險。不過,多個國家還是把核電站安全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詳文】

聲音: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稱不應放棄和平利用核能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15日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表示,日本大地震對日本核電設施造成破壞,並不意味著應當放棄包括核電在內的和平利用核能項目。他強調,我們「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需要應對氣候變化」【詳文】

聲音:數萬德國人遊行要求終結核電

&nbsp&nbsp&nbsp&nbsp 日本強震對幾處核電站產生衝擊,進而致使一處核電站發生洩漏事件,一些反核能組織呼籲反思核電技術安全性。12日,數萬德國人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終結現有核電設施。不過德國總理回覆:德國需要核電,至少在現如今新型能源尚未成熟之時。【詳文】

態度:羅馬尼亞將繼續國家核能發展戰略

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15日發表公報說,羅現有的唯一核電站抗震級別高並安全可靠,國家將繼續核能發展戰略。羅國家核電公司表示,現有兩臺機組安全可靠的設計和運行不僅使羅擁有充足的理由繼續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建設,同時也為國家繼續核能發展戰略提供了充分依據。【詳文】

態度:德國可能在2022年全面退出核能

&nbsp&nbsp&nbsp&nbsp 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15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國聯邦政府會更加堅持「退出核能」的決定。當天,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歐洲和國際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氣和能效分管司司長烏爾蘇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別強調:「德國正在並計劃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並不包括核能。」【詳文】

態度:德國可能在2022年全面退出核能

&nbsp&nbsp&nbsp&nbsp 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15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國聯邦政府會更加堅持「退出核能」的決定。當天,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歐洲和國際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氣和能效分管司司長烏爾蘇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別強調:「德國正在並計劃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並不包括核能。」【詳文】

3月16日,環境保護部發布《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要求我國核動力廠包括核電廠在選址時,必須綜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等廠址周圍的環境特徵.......【詳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一)立即組織對我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切實排查安全隱患。(二)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詳文】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同常規能源相比,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發電效率高,可以實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零排放」。2、核電是高效能源核電站利用核燃料的核裂變反應所釋放的核能來發電,火電站利用化石燃料燃燒所釋放出的化學能發電。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每年只需要補充約30噸核燃料,而同樣規模的火電站每年則需要燃燒煤300萬噸。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表示,一是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不動搖;二是從技術、質量等全方位確保核電安全發展;三是注重技術領先、科技創新,讓核電項目更好地造福社會。 生態核電:踐行和諧共生理念「誰在落實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全國的前列,誰就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 何祚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 國核專家:AP1000核電站中美同等安全
    「9·11」恐怖事件發生後,美國聯邦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建核電廠應在遭遇類似波音747這樣的大型商用飛機的惡意撞擊下,能夠保證核電站反應堆堆芯或安全殼的安全。 為此,西屋公司進行了鋼製安全殼外面的屏蔽構築物的設計修改,這是設計控制文件升級版中一項最為重要的改進。 在這些修改過程中,產生了審評中的過渡版本DCD16版、DCD17版、DCD18版。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對於這篇網文中更多的荒謬之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日推薦來自「核電那些事」微信公眾號(hediannaxieshi)的一篇文章——《如果核電毀滅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堅持發展核電?》,該文今天剛剛新鮮出爐,系統闡述了中國堅持發展核電的理由。
  • 由車諾比核事故觀核電安全
    可是當時周邊的居民並不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及覆蓋在上面的石棺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
  •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來源: 2020-12-01
  • 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
    作為真正的「中國創造」,「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值得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中國新「名片」。    「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邢繼總工程師不僅要帶領團隊研發「華龍一號」核電技術,還要保證安全建造核電站。    邢繼特別感慨說:「在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的發展上,我們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道路十分坎坷。」
  • 法國核電技術專家:廣東臺山核電站安全有保障
    中新網臺山9月12日電 (記者 鄭小紅)廣東臺山核電合營公司技術專家Olivier BARD(奧利弗·巴赫),針對近日來有香港等地民間團體和人士對廣東臺山核電站所採用EPR技術安全問題提出的質疑,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山核電站安全是有保障的。
  • 關於「十四五」期間核電安全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因此核電安全的本質,絕不僅是項目層面、企業層面的技術安全,而是政治兜底+政權背書+歷史見證的國土安全,車諾比事故甚至被評價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而在這個層面,幾代技術、安全等級、堆年概率等均非決定性因素,建有核電的土地,必須長治久安、富足強大,禁不得歷史的波折。
  • 什麼是臨界狀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運轉正常,中國核電迎高速發展
    華龍一號達到臨界狀態,什麼是臨界狀態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核電站的基本原理,和我們的火力發電類似,核能發電也是通過加熱水產生蒸氣,然後通過蒸汽驅動汽輪機從而帶到發電機運作。747的撞擊而不會損壞,而且裡面還設立有緊急停止反應的裝置,吸取了日本的教訓,這套反應裝置可以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通過重力水箱來進行冷卻,而外面的安全殼更是直接熔毀了也不會炸開。
  • 日網友發出羨慕聲音:比福島核電安全多了
    11月27日「中核集團」正式宣布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順利發出第一度電,創下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作為我完全自主研發的核電設施,「華龍一號」的併網成功標誌著我國正式邁向核電強國行列。這張歷經30多年才打造出的「國家名片」,也讓我國核電正式走向世界。
  • 每經專訪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我國核電安全...
    同時,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支持現場監督員現場監督工作,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核設施建造、運行、維修專項檢查,保證監管水平和監管深度不降低。加快核電廠建設、運維、輻射防護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有效運行全國統一的核電廠經驗反饋信息化平臺,對核電廠運行事件進行綜合趨勢分析,有針對性地防控安全風險。
  • 中國核電核能、新能源「雙擎」齊發力
    中國核電核能、新能源「雙擎」齊發力 2021-01-07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首次引進三代堆技術時間回到2004年,出於核電發展安全上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引進世界先進的核電技術,與發展高鐵時的思路類似:用市場來換技術。當時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要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21世紀初,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在原先的二代核電基礎上,加強安全技術的「二代加」是當時最好的核電技術。
  • 在中國未來的能源版圖中,核電真的是多餘的麼?
    作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中國明確提出要推進水電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從上述排序中可以看出,在能源結構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核電不僅不多餘,還將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核電成為上述官方解讀中位列第二的電源形式?風電和太陽能的瓶頸何在?
  • 核電利益牽涉多方 日本「不得不」重啟核電站
    讀賣新聞17日社論稱,「為避免電力危機,首相承擔責任,毅然決定重啟核電站,這值得高度讚揚」。但朝日新聞17日的社論則說,野田政權還沒有制定放棄核電的長遠計劃,僅僅參照臨時安全標準就做出重啟決定,這沒法得到大多數國民的理解和支持。這種觀念的分歧也體現在《環球時報》記者接觸到的日本人身上,一名外務省高級公務員對記者表示,執政者不能受一時輿論風向的影響。
  • 專家:核電站安全標準不是唯一考量 與效益間有平衡點
    中廣網北京3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3月11號當地時間14點46分,日本宮城縣發生世紀大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並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核洩漏,中國之聲邀請到了核電安全專家鬱祖盛、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葉閃做客直播間,密切關注事態的進展。
  • 我國核電運行機組80%指標優於世界中值水平,漳州惠州核電項目正...
    而其中核電更是從無到有,並且依靠「華龍一號」等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不僅使我國躋身為核電強國,也為推進核能開發利用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國方案。而對於公眾最為關注的安全利用核能問題,我國在核能發展過程中,始終將核安全問題放在首位。
  • 中國核電「國家名片...
    每經記者在參加「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核鑄強國夢」主題活動時,實地探訪了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建設和運營的多個核電項目,以及正在開展核電自主研發工作的核工程設計機構,親身體驗到了中國核電是如何保證安全、領先的發展水平。
  • 抱團應對行業寒冬,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2016-10-29 11:47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對此回應時稱,「不止於此,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這暗示著將來有可能整合核電業務本身。日媒稱,這是日本三大核電製造巨頭一把手首次針對此事表態,或將引起有關國內核電重組的議論。此舉的大背景在於日本國內核電站長期停運,業務環境趨於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