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應對行業寒冬,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2020-11-26 澎湃新聞
2016-10-29 11:47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

行業寒冬下,日本核電巨頭開始抱團取暖,業務整合範圍可能遠超出核燃料業務。

此前,日本日立製作所、東芝及三菱重工就已開始協調整合核燃料業務。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對此回應時稱,「不止於此,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這暗示著將來有可能整合核電業務本身。

日媒稱,這是日本三大核電製造巨頭一把手首次針對此事表態,或將引起有關國內核電重組的議論。

此舉的大背景在於日本國內核電站長期停運,業務環境趨於惡化。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關停了境內所有核電站。為了滿足國內電力需求,日本陸續重啟了數座核電機組。

截至目前,在滿足日本新安全法規前提下重啟的核電機組包括:川內1、2號機組(Sendai 1&2),高濱3、4號機組(Takahama 3&4)及伊方3號機組(Ikata 3)。但是,高濱3號和4號機組由於地區法庭發布的禁令,自2016年3月起停運。

東原敏昭在上述記者會上稱:「作為開展業務的一方,長期不盈利的狀況是無法生存的。」關於擺在眼前的燃料業務整合,他表示「為了減輕負擔,如果能以合作的形式運作,將朝這個方向考慮」,事實上承認了正在推進協商。但他並未談及具體的計劃和時間表。

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福島事件之前,核電滿足了日本國內30%的電力需求。一次性關停所有核電機組,對於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和能源安全的衝擊可想而知。

去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探討該國2030年電源構成比例的專家委員會會議上,通過了基於政府將核電比例定在「20%至22%」方案的報告。草案中還提到,核電站因福島核事故而停運、電價上漲,指出「為保障就業及國民生活,控制電價為緊要課題」,力爭實現電力成本的總體下調。

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預測,到2017年3月底,日本可能將有7臺核電機組處於運行狀態,一年後又將有12臺核電機組重啟。但能源經濟研究所同時指出,司法裁決和當地許可將影響重啟進度。

在其《2017年日本經濟與能源展望》中,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假設了日本核電機組重啟對2016財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和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經濟與環境影響的多種情景。在上述「到2016財年底重啟7臺核電機組,到2017財年底重啟19臺機組」也即「基準情景」下,與2010財年相比,2017財年化石燃料的總進口支出將減少4.7萬億日元(450億美元),而電力成本(包括燃料成本、上網電價和電網穩定成本)上升約100日元/MWh。同期,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94億噸。

上述三家日企均是全球頗具代表性的核電巨頭,擁有強大的核電機型與設備設計、製造能力。在海外市場,三家企業都十分活躍,且擁有各自的聯盟陣營,形成三足鼎立:日立―美國通用電氣(GE)、東芝及其子公司美國西屋電氣、三菱重工―法國阿海琺。福島事故後,在日本國內新建核電站變得困難,維持和擴大核電業務的關鍵取決於海外發展,但海外市場也面臨著激烈競爭。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在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及其它核電站主設備生產上長期保持優異業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菱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核主泵主要製造商之一,主泵相當於核電機組的「心臟」。此外,三菱重工還與法國阿海琺聯合設計了Atmea1型壓水堆,此前獲得了土耳其4個機組訂單。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日立、東芝聯合開發了改進型沸水堆ABWR,因此東芝、日立兩家製造商都已具備獨立製造ABWR全套設備的能力。2012年,日立收購了英國核電企業地平線核電公司(Horizon Nuclear Power),計劃在英國建設4~6個改進型沸水堆,反應堆將由日立和美國通用電氣的合資公司日立GE核能(Hitachi-GE Nuclear Energy)供貨。

目前,東芝主要通過旗下美國子公司西屋電氣參與全球訂單爭奪戰。2006年,中國正式決定引進西屋電氣研發的AP1000技術作為中國第三代核電站的主力堆型,依託工程正在山東海陽、浙江三門兩地在建。

東芝旗下的京浜反應堆設備製造工廠主要生產堆內構件、控制棒及驅動機構、內置泵、廢物處理系統機械、燃料操作機,汽輪機製造工廠則主要生產汽輪機、發電機、大型電動機和熱交換器。深陷財務醜聞、逐漸剝離消費電子業務之後,核電成為東芝除晶片業務外另一個主要業務領域。

錄入編輯:李躍群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核電,日本,日立,三菱,東芝,整合,澎湃,澎湃新聞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日本核電三巨頭或整合
    日本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日本核電三巨頭「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暗示日本核電業今後可能整合。  談及與東芝和三菱重工業公司協調中的核電站燃料業務整合一事時,東原作出上述表態。這是日本核電巨頭的一把手首次就此事發表言論。
  • 中國核電抱團走出去呼聲再起:三巨頭誰都不理誰
    林春挺  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在海外互相廝殺類似,中國核電三巨頭同樣存在內耗。如今,南北車計劃合併,而中國核電工業也在醞釀變化。  在10月24日,國務院會議上也強調要對核電等領域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尤其是民資可以參與一些核電項目,此舉用意之一被看作是為核電出海做準備的一步棋。核電和高鐵是國家自去年以來力推走向海外的拳頭產品。
  • 核電三巨頭窩裡鬥難形成合力 消息稱或設總公司
    雖然核電出海的號角已經吹起,但不得不承認在出徵海外的過程中,中國核電業存在惡性競爭、內耗嚴重的問題。  11月4日,「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的落地,結束了中核和中廣核長期以來的技術之爭。近日有消息傳出,核電有望成為高鐵之後第二個通過整合而實現「走出去」的行業。  但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核電若要整合,其複雜敏感程度將遠遠超過南北車合併,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摘要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核電建設規模的擴大,巨大的投資需求與企業有限資金之間所形成的矛盾會逐漸突出
  • 中國核電行業三巨頭技術路線之爭升溫
    「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寥寥數語,讓期待「解凍」已久的中國核電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頭更是極力爭取證明自己技術路線的機會。這意味著,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C A P1400三代核電技術一爭高下的陣營裡,又添對手,核電巨頭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再次升溫。  「『華龍一號』各項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是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技術。
  • 核電三巨頭力挺煙臺打造核能產業新城
    研討會上,「中國核能產業新城」戰略獲得了國內核電三巨頭力挺。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共同籤署「支持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合作框架協議」。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城市之一,煙臺將培育千億級核電裝備產業,打造中國核技術自主創新集成基地。
  • 核電三巨頭聚力支持山東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
    近十年來,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依託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製造、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 目前,煙臺市核電裝備企業佔據山東省核電裝備產值80%市場份額,是全省核電裝備製造業支柱城市。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和萊山核電產學研聚集區初具規模,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共有投資過億元項目21個,已落地項目投資近40億元。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截至**,核電廠址是一種稀缺資源。尤其是沿海核電選址,經過多年的開發及截至**階段沿海核電項目的開工建設,其稀缺性愈發明顯。因此,各大核電公司將核電選址的目光轉向內陸。然而,自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很多人都對核電站的安全性投以懷疑的目光。
  • 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原標題: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中國核電「走出去」再下一城。當地時間10月14日,羅馬尼亞政府部際核電項目「談判委員會」正式宣布:中廣核成為羅馬尼亞Cernavoda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以下簡稱「羅核項目」)的「最終投資者」。據了解,10月17日,中廣核還將依照此結果,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籤訂該項目建設意向書。
  • 中國核電又有大動作!集團資源整合,核能、新能源雙發力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2日,中國核電(601985.SH)發布兩份公告,分別涉及集團內部新能源資源整合和對上遊產業投資兩大事項。以上兩項交易的完成後,中國核電在核能和新能源兩大板塊的綜合實力都將大大提升,進一步鞏固、加強中國核電作為世界領先的大型綜合性清潔能源發電集團的地位。收購中核匯能 新能源版圖擴張 發展前景廣闊當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 核電三巨頭擴張致使資金鍊緊張 紛紛加緊上市步伐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馮慶豔 隨著國家核電政策的開閘,很多原來暫停的項目即將上馬,然而一個核電站投資動輒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這也倒逼著核電三巨頭紛紛加緊上市步伐。中國核電招股書稱,公司近年來進入了核電項目的建設高峰期,資本性支出較大。公司較為依賴債務融資進行長期建設和投資,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中國核電稱,除了投入到核電建設項目的資本金外,擬使用本次上市募集資金70.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財務結構並滿足公司核電建設前期的投入需求。
  • 核電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起作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段昊書報導 近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世界核能發展論壇在京開幕。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關注發展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據悉,本次論壇圍繞如何通過發展核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我國核能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核安全等熱點話題進行圓桌討論。參加論壇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錢智民表示,發展核能有助於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 核電第三巨頭國電投成立獲批
    ,核電行業中另一巨頭國電投也正式宣布問世。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將作為國電投子公司,前者負責常規電部分,後來負責核電部分。  中電投是國內擁有核電項目開發建設資質的三家企業之一,國家核電在核電技術研發、工程建設方面有較強優勢,合併後中電投的「連續盈利能力」將和國家核電的「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相互聯合,至此,國電投將與中國核電、中廣核形成國內核電領域三足鼎立的局面。
  • 2020年核電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
    截至**日本法國等經濟發達國家人均電力消費在800W以上,美國甚至超過1500W,而中國預計在未來**年的電力需求將是現在的兩倍,到**年將是現在的3倍,中國的電力缺口是非常大的。那麼為了環境保護,我們發電不能再採用火電,而水電受地域限制已經趨於飽和,風力、太陽能等發電量太小,截至**看,技術上唯一可行的只能是核電。
  • 國內核電建設穩步推進 江蘇神通核電業務持續發力
    按照規劃,我國核電建設有望按照每年6-8臺的速度持續穩步推進,每年將帶來近千億的市場空間。作為冶金特種閥門與核電閥門龍頭企業,江蘇神通(002438)正持續發力核電業務。公司近期發布公告,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神通核能裝備有限公司,擬定註冊資本為1億元。
  • 央企再合體 核電重組謀出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於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同時,央企數量也將因上述重組而減少。
  • 「核電之王」中廣核
    一、行業狀況 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具有環保性、經濟可靠性及高效性的特點,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核電增長受全球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不斷加強的環保意識及化石燃料價格及供應波動驅動。
  • 日本重啟一座核反應堆 終結「零核電」狀態(圖)
    C FP供圖經歷大約2年「零核電」狀態後,日本11日首次重啟一座核反應堆。日本民眾在多地集會,抗議這一舉動。當地媒體也向政府發難:高放射性核廢料要送去哪兒?日本九州電力公司當天宣布,位於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的川內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於當地時間11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9時30分)重啟,並將於14日開始發電和輸電。
  • 江蘇神通:核電新機組建設進入常態化 公司核電業務有望持續受益
    核電是電網承載基本電力負荷的三大基礎發電方式之一,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和經濟的特點。截至2019年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為4875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容量1387.1萬千瓦,在建機組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今年9月初,國常會核准浙江三澳和海南昌江二期等4個新的核電機組建設,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標誌著核電新建項目審批進入常態化。
  • 核電裝備與水電業務雙獲突破,浙富控股雙輪驅動下再謀危廢行業
    在核電方面,公司第四代核電商用快堆核心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將明顯受益核電重啟。此外公司收購申聯環保進軍危廢行業,產業鏈的延伸將釋放公司增長潛力。核心水電業務板塊大單不斷,後期業績增長鉚勁十足浙富控股是以水電設備業務起家的,公司業務領域主要涉及水電設備的研發及製造、核電設備的研發及製造、特種電機的研發及製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