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馮慶豔 隨著國家核電政策的開閘,很多原來暫停的項目即將上馬,然而一個核電站投資動輒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這也倒逼著核電三巨頭紛紛加緊上市步伐。繼今年5月份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旗下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電力」)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和傳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欲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下稱「中電投」)讓核電資產整體上市的消息之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上市又傳來新進展。
9月4日,中廣核正式提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請,計劃募資155億港元,年底前掛牌,屆時有望成為香港首隻核電股。據了解,2014年3月24日,中國廣核電力股份公司成立,為香港上市做準備。
一位某大型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國家對沿海核電項目重新放開,中核、中廣核和國核技在建的核電項目都不少,在大擴張之下三大企業最缺的就是資金,通過向銀行貸款等方式成本太高,而上市是它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3月底,中廣核負債權益比率為267.65%,過去兩年該比率都在200%以上。
而中核負債率2013年底高達78.12%。中國核電招股書稱,公司近年來進入了核電項目的建設高峰期,資本性支出較大。公司較為依賴債務融資進行長期建設和投資,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中國核電稱,除了投入到核電建設項目的資本金外,擬使用本次上市募集資金70.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財務結構並滿足公司核電建設前期的投入需求。
今年7月份,國核技公司向外界確認,國核技與中電投的合併方案已經上報國資委,截至目前仍在進展之中。經濟觀察網記者發現,國核技公司2014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債券信用評級報告顯示,雖然國核技在2011至2014年3月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52%、46.8%、53.59%和54.22%,負債率始終保持在較低位置,但是此前其主要為核電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研發平臺,下遊核電站項目絕大多數在中核和中廣核之手,雖與中核、中廣核並列為三家具有核電站控股資質的企業,中電投收入囊中的核電站項目也寥寥無幾。
一位核電專家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接下來國核技與中電投將合併,想達到三分天下的格局,勢必會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張才能追趕中核和中廣核左右。負債率將會隨著擴張規模的快速增加有一個飆升。
有消息稱,分屬於中廣核和中核的遼寧兩大核電項目即遼寧紅沿河核電和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有望今年底前開工建設,另外,今明兩年有望開工建設的項目還有浙江三門二期、山東海陽二期、廣東陸豐一期、福建漳州一期,以及福建福清三期、山東榮成國核示範一期、江蘇田灣二期和廣西防城港二期。
資料顯示,前身為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老大哥」中核集團於1999年正式成立,優勢在於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等上下遊全產業鏈業務,目前擁有核電運行機組10臺,在建核電機組達到11臺。
而由引進法國技術且成功運營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廣核則成立於1994年,註冊資本102億元,優勢為下遊核電站建設運營業務,截至2014年1月底,中廣核擁有在運核電裝機833萬千瓦,佔全國在運核電裝機的56%;在建核電機組16臺,裝機1880萬千瓦。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SNPTC)在國家進行核電體制改革基礎上於2007年5月22日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對外籤約,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該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40億元。其中,國家出資24億人民幣,佔註冊資本的60%;中核、中電投、中廣核和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各按10%的比例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