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三巨頭擴張致使資金鍊緊張 紛紛加緊上市步伐

2020-11-2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馮慶豔 隨著國家核電政策的開閘,很多原來暫停的項目即將上馬,然而一個核電站投資動輒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這也倒逼著核電三巨頭紛紛加緊上市步伐。繼今年5月份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旗下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電力」)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和傳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欲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下稱「中電投」)讓核電資產整體上市的消息之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上市又傳來新進展。

9月4日,中廣核正式提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請,計劃募資155億港元,年底前掛牌,屆時有望成為香港首隻核電股。據了解,2014年3月24日,中國廣核電力股份公司成立,為香港上市做準備。

一位某大型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國家對沿海核電項目重新放開,中核、中廣核和國核技在建的核電項目都不少,在大擴張之下三大企業最缺的就是資金,通過向銀行貸款等方式成本太高,而上市是它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3月底,中廣核負債權益比率為267.65%,過去兩年該比率都在200%以上。

而中核負債率2013年底高達78.12%。中國核電招股書稱,公司近年來進入了核電項目的建設高峰期,資本性支出較大。公司較為依賴債務融資進行長期建設和投資,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中國核電稱,除了投入到核電建設項目的資本金外,擬使用本次上市募集資金70.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財務結構並滿足公司核電建設前期的投入需求。

今年7月份,國核技公司向外界確認,國核技與中電投的合併方案已經上報國資委,截至目前仍在進展之中。經濟觀察網記者發現,國核技公司2014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債券信用評級報告顯示,雖然國核技在2011至2014年3月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52%、46.8%、53.59%和54.22%,負債率始終保持在較低位置,但是此前其主要為核電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研發平臺,下遊核電站項目絕大多數在中核和中廣核之手,雖與中核、中廣核並列為三家具有核電站控股資質的企業,中電投收入囊中的核電站項目也寥寥無幾。

一位核電專家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接下來國核技與中電投將合併,想達到三分天下的格局,勢必會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張才能追趕中核和中廣核左右。負債率將會隨著擴張規模的快速增加有一個飆升。

有消息稱,分屬於中廣核和中核的遼寧兩大核電項目即遼寧紅沿河核電和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有望今年底前開工建設,另外,今明兩年有望開工建設的項目還有浙江三門二期、山東海陽二期、廣東陸豐一期、福建漳州一期,以及福建福清三期、山東榮成國核示範一期、江蘇田灣二期和廣西防城港二期。

資料顯示,前身為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老大哥」中核集團於1999年正式成立,優勢在於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等上下遊全產業鏈業務,目前擁有核電運行機組10臺,在建核電機組達到11臺。

而由引進法國技術且成功運營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廣核則成立於1994年,註冊資本102億元,優勢為下遊核電站建設運營業務,截至2014年1月底,中廣核擁有在運核電裝機833萬千瓦,佔全國在運核電裝機的56%;在建核電機組16臺,裝機1880萬千瓦。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SNPTC)在國家進行核電體制改革基礎上於2007年5月22日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對外籤約,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該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40億元。其中,國家出資24億人民幣,佔註冊資本的60%;中核、中電投、中廣核和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各按10%的比例出資。

相關焦點

  •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摘要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核電建設規模的擴大,巨大的投資需求與企業有限資金之間所形成的矛盾會逐漸突出
  • 資金鍊斷裂 超雅福州門店全關了
    原因:資金鍊斷裂股東避居臺灣  「現金流已經枯竭了,比如一天營業額30萬元,正常能收到12萬元~15萬元的現金,但近段時間以來,雖然門店商品供不應求,但多是兌換卡券的,兩三萬元的現金都難以收到。」對超雅福州門店關門事件,福建超雅食品有限公司一內部人士稱,超雅自成立以來一直運營正常,直到2009年開始為了上市大規模擴張、加建廠房,透支多年利潤後,又借入大量貸款,導致資金出現問題。而廈門超雅閉店事件發生1個多月來,福州各門店受到持卡券的消費者持續擠兌提領影響,經營情況惡化、現金流已枯竭。超雅供貨商紛紛停止供貨、中斷合作,也讓超雅的狀況雪上加霜,致使生產無以為繼。
  • 日本核電三巨頭或整合
    日本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日本核電三巨頭「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暗示日本核電業今後可能整合。  談及與東芝和三菱重工業公司協調中的核電站燃料業務整合一事時,東原作出上述表態。這是日本核電巨頭的一把手首次就此事發表言論。
  • 「三巨頭」結盟共謀新版圖
    3月26日,全省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傳出消息:德陽工業企業「三巨頭」——二重、劍南春、藍劍將首度聯手出擊重裝產業,該項目3月已正式開建。  三巨頭「聯姻」,始於去年最後一天,3家企業負責人共同籤署合作協議,宣布三方出資組建重型鍛件有限公司。公司總投資約8億元,二重出資40%,劍南春、藍劍平分另外的6成投資。
  • 核電三巨頭窩裡鬥難形成合力 消息稱或設總公司
    翟超/製圖   核電三巨頭告別三國殺 合力出海道阻且長  近期,中國核電「出海」進程頻頻提速,一方面,國家領導人親自擔當「超級推銷員」,另一方面,核電巨頭也在積極謀取海外大單。如果說南北車還是自家兄弟、先分後合,那麼核電業的三巨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則是各出名門、各具優勢。  核電技術紛爭終結  「可以自豪地講,我們是核電大國,但是也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們並非核電強國。」
  • 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原標題: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中國核電「走出去」再下一城。當地時間10月14日,羅馬尼亞政府部際核電項目「談判委員會」正式宣布:中廣核成為羅馬尼亞Cernavoda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以下簡稱「羅核項目」)的「最終投資者」。據了解,10月17日,中廣核還將依照此結果,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籤訂該項目建設意向書。
  • 核電三巨頭力挺煙臺打造核能產業新城
    研討會上,「中國核能產業新城」戰略獲得了國內核電三巨頭力挺。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共同籤署「支持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合作框架協議」。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城市之一,煙臺將培育千億級核電裝備產業,打造中國核技術自主創新集成基地。
  • 核電三巨頭聚力支持山東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
    近十年來,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依託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製造、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 目前,煙臺市核電裝備企業佔據山東省核電裝備產值80%市場份額,是全省核電裝備製造業支柱城市。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和萊山核電產學研聚集區初具規模,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共有投資過億元項目21個,已落地項目投資近40億元。
  • 中國核電行業三巨頭技術路線之爭升溫
    「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寥寥數語,讓期待「解凍」已久的中國核電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頭更是極力爭取證明自己技術路線的機會。這意味著,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C A P1400三代核電技術一爭高下的陣營裡,又添對手,核電巨頭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再次升溫。  「『華龍一號』各項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是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技術。
  • 中國核電抱團走出去呼聲再起:三巨頭誰都不理誰
    林春挺  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在海外互相廝殺類似,中國核電三巨頭同樣存在內耗。如今,南北車計劃合併,而中國核電工業也在醞釀變化。  在10月24日,國務院會議上也強調要對核電等領域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尤其是民資可以參與一些核電項目,此舉用意之一被看作是為核電出海做準備的一步棋。核電和高鐵是國家自去年以來力推走向海外的拳頭產品。
  • 中國核電屬於績優股還是績差股?中國核電上市一周年
    自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31-4月1日抵美參加中美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後,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核電概念風潮,至今仍未減退。自1985年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破土以來,經過30餘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躋身全球核電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中國發展核電的速度,不可謂不快!在整個核電行業快速發展中,中國核電屬於績優股還是績差股?A股市場對中國核電(601985)究竟有什麼樣的反應?
  • 曾28個月海外買買買2600億的海航,而今資金鍊吃緊,旗下5上市公司停牌!
    1月19日,凱撒旅遊在深交所宣布停牌,這是海航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此前宣布停牌的海航系公司有:供銷大集、海航控股、天海投資、渤海金控。   買買買,瘋狂併購之路海航資金鍊緊張的問題,無疑和其在世界各地的資本擴張有關。
  • 敦本務實,核力前行——中國核電上市五周年
    10日, 「A股純核電概念第一股」中國核電成功上市,發行不超過38.91億股份,募集資金約為131.9億元,被市場稱為當年募集資金最高的「巨無霸」。2015年上市之初,中國核電在運機組為12臺,裝機容量977.3萬千瓦,隨著工程建設的逐步推進,中國核電在運核電機組目前已達到21臺,裝機容量達1911.2萬千瓦,裝機容量增幅達95.56%,可謂實現跨越式增長。在發電量方面,據最新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核電歷史累計發電量超過10000億度,相較2015年時的累計發電量增長了近1倍。
  • 中國最大核電上市公司董事長辭職
    記者 | 江帆1登陸深交所六個月後,中國核電行業「一哥」將換帥。自1984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從業於核電領域,已擁有逾36年的工作經驗。這位核電老兵在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集團)工作了17年。2003年1月-2020年1月,張善明先後擔任該集團總經濟師,副總經理,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等職務。
  • 我快堆核電投資13.88億 2020年建成快堆核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李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康日新16日在京正式宣布,我國將加快中國原型快堆工程項目實施步伐,力爭在2020年左右建成原型快堆核電站。  快堆是當前唯一能實現核燃料增值的先進堆型,可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壓水型反應堆的約1%提高到60%-70%。國內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大多是壓水堆或重水堆。
  • 中國核電正式完成中核匯能收購 「十四五」加緊布局光伏
    2021年1月6日,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能」)100%股權轉讓過戶手續完成,正式成為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全資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中核匯能是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
  • 央企再合體 核電重組謀出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於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同時,央企數量也將因上述重組而減少。
  • 抱團應對行業寒冬,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行業寒冬下,日本核電巨頭開始抱團取暖,業務整合範圍可能遠超出核燃料業務。此前,日本日立製作所、東芝及三菱重工就已開始協調整合核燃料業務。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對此回應時稱,「不止於此,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這暗示著將來有可能整合核電業務本身。日媒稱,這是日本三大核電製造巨頭一把手首次針對此事表態,或將引起有關國內核電重組的議論。此舉的大背景在於日本國內核電站長期停運,業務環境趨於惡化。
  •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發展核電是不可避免的...
    據新華社電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能源/資源:供需雙方的對話」分論壇上表示,中國有14個核電站正在運行,27個核電站正在建設,選擇發展核電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張國寶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前,許多國家對發展核電錶示出積極態度,福島核事故對正在復甦的核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從「華龍一號」開工看核電三巨頭「走出去」大招
    中核老總錢智民在5月6日說, 「華龍一號」首臺示範機組在福清開工,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日趨成熟和完善,中國核電走出去將從「借船出海」、「拼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將對中國設備製造產業產生巨大拉動作用。與高鐵一樣,核電已經成為中國重大裝備進軍國際市場的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