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背景下,裝備製造產業成為資金青睞的「香餑餑」,為此二重手持「兩劍」——
本報記者 胡敏 實習生 於秀珺
「德陽又找到了一條發展重裝產業的新路。」3月26日,全省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傳出消息:德陽工業企業「三巨頭」——二重、劍南春、藍劍將首度聯手出擊重裝產業,該項目3月已正式開建。
三巨頭「聯姻」,始於去年最後一天,3家企業負責人共同籤署合作協議,宣布三方出資組建重型鍛件有限公司。公司總投資約8億元,二重出資40%,劍南春、藍劍平分另外的6成投資。協議稱,公司組建後,將先上技術成熟的6000噸快鍛機,再上環形筒節軋機,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將達到或超過10億元。
政府是推動三方「聯姻」的重要「推手」。「我們希望裝備製造產業提高其輻射能力,並引導相關產業走上技術創新之路。」德陽市市長陳新有認為,「三巨頭」聯手,正是典型的重裝產業擴張路徑:利用二重的技術、吸納劍南春、藍劍的資金,促成新技術儘快產業化,從而大幅度提升德陽裝備製造能力。
這並非一次簡單的「拉郎配」。知情者透露,從提出建議到三方攜手不到兩個月時間。近年來,二重在核電、風電等高效清潔能源和石化裝備等領域均「卯」足了勁。為加速市場擴張,公司曾擬定了高達數十億元的投資「大盤」。此前二重曾有意藉助上市融資,籌措部分資金。然而,去年相繼發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一年多的股市低迷,打亂二重的IPO進程。
而劍南春、藍劍手中的「閒錢」正好可解二重的燃眉之需。德陽市副市長李思清透露,幾年前華潤收購藍劍,迄今這筆「賣身錢」仍沒找到好的投資渠道。而對劍南春來說,同樣身為白酒「金花」的五糧液,早以藉助普什進入裝備製造產業的腹心地帶,如今,它也不再滿足於做一個「孤獨」的釀酒者。
「現在,裝備製造成了各方追捧的"香餑餑"。」有消息稱,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國際等央企均有意將裝備產業作為新興業務重點培育。
「金融危機讓大家更為看重製造業的安全和穩定。更主要的是,社會資本都願意跟著國家產業政策方向走。」幾年前進入裝備製造領域的德陽商人謝世千儘管仍抱怨「裝備製造投資回報太慢」,近來卻大幅增加在製造領域的投入。
業界認為,國家剛剛通過的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有望繼續給各方投資製造業注入「強心劑」。「二重還在積極探索和研究企業聯合重組話題。」二重集團公司總經理石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