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星座計劃出爐,「地方星」勾畫商業航天新版圖

2020-07-07 泰伯網

近日,山東公布了自己的齊魯衛星星座計劃。

按照規劃,齊魯星座平臺將用3-5年時間,發射10顆左右遙感衛星。據山東產研院副院長雷斌介紹,今年10月齊魯一號、齊魯四號衛星將率先在太原發射

另據了解,該星座平臺布局的是星間雷射互聯的遙感衛星,衛星一旦發射成功,將是全球最早升空的該類衛星。

在齊魯星座公布之前,我國近些年已經有多個省市推出了自己的星座計劃,同時有更多的省/自治區、市、區/縣通過冠名衛星的方式,在積極向商業航天靠攏。在這些衛星和星座背後,隱含的是一省或一城對商業航天的厚望。

6月底,濟南曾公開一份《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實施方案》。該方案透露,濟南正在推動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國空天信息工程大學

對我國航天而言,這一行動具有深遠意義,一旦真正落地將在人才方面給商業航天以極大補充和支撐。

與此同時,山東還在煙臺布局建設東方航天港項目,今年4月集中簽約了10個重大項目,涵蓋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國家高分專項衛星數據應用、航天產業資本化、航天科普教育、海上保障平臺等。山東計劃,未來5年內要在煙臺打造一個百億級商業航天產業群。

不止山東,大量以省/自治區、城市命名的衛星和星座,正在加速擴展我國商業航天的新版圖。

早在2018年第三個「中國航天日」期間,陝西省發改委與西北工業大學就聯合發布了「陝西一號」衛星星座計劃,以及先導星發射計劃。計劃分三期,其中一期由72顆低軌道國際標準立方星組成。

陝西之後,海南也公開了「海南衛星星座」的構想。按照去年的計劃,海南衛星星座一期4顆光學衛星將在2020年上半年發射(後改為今年下半年),二期2顆光學衛星和「三亞一號」2顆高光譜衛星將在2021年發射,「三沙一號」2顆SAR合成孔徑雷達星則在2022年發射。

海南星座由「海南一號」「三亞一號」「三沙一號」系列衛星組成,地域特色極為突出。這與其極具雄心的航天規劃關係密切。

粵港澳大灣區也有自己的星座「大灣智通」,同樣以地域命名。該星座是低軌商業星座,由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推動建設,規劃由90顆低軌小衛星組成,去年11月其實驗星「黃埔一號」發射升空。

而要說地方星座的先鋒,應該是2015年升空的「北京二號」,由數顆高解析度衛星組成了民用商業遙感星座(DMC3)。

在山東、海南、陝西、北京以及大灣區之外,還有兩個以所在地命名的星座,分別是「吉林一號」「珠海一號」。兩家衛星企業都屬於地方航天的旗幟性企業,儘管它們的業務早已遍布全國,但星座的命名依然強調著它們「出處」。

在星座之外,則是大量以地方命名的衛星,以省/自治區命名的如「寧夏一號」「內蒙古一號」「河南一號」等,以城市命名的如「德清一號」「貴陽一號」「銅川一號」「嘉定一號」「滄州號」「武漢號」等,以區縣命名的如「成都高新一號」「西海岸一號」「高密一號」「黃埔一號」「海創千乘」等。據悉,它們大多是某星座的組網衛星之一,其中又以「吉林一號」「珠海一號」的組網星居多。

大量「地方星」「地方星座」,突破傳統航天產業格局,正從另一個維度上塑造中國的商業航天版圖。

相關焦點

  • 理上網來|山東:從「齊魯星座」到「天羅地網」
    國外有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我國也已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引發各地政府和企業爭相布局。如「陝西一號」衛星星座計劃,將逐步形成256顆衛星組網。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紛紛將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OneWeb、O3b、SpaceX、Telesat等眾多國外企業,也紛紛提出了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最近幾年,世界衛星發射次數和數量急劇增加,商業航天發展提速。一方面,這是萬物互聯的市場需求驅動;另一方面,則是強化空間資源話語權的戰略選擇。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受邀參加「商業發射用戶大會」
    2017年7月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長徵商業發射用戶大會,本次大會吸引了政府主管部門、航天系統內衛星研製單位、多家民營航天企業、研究所、大學和金融投資機構等參加,200餘位業內及相關人士齊聚北京,共商商業航天的未來發展之路。
  • 星鏈計劃與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項目分析
    2015年,馬斯克在西雅圖公布了一個比在火星上種植蔬菜還要瘋狂的計劃,Starlink——星鏈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建設由數以萬計的星鏈人造衛星組成的網絡,使所有衛星連成一個「星座」,為全世界每個角落提供可靠的網際網路連接。
  • 商業航天測控企業有足夠多的客戶嗎?
    阿波羅計劃結束後,世界市場對商業通信衛星,電視轉播衛星,甚至商業天氣預報衛星和商業影像拍攝衛星等的需求越來越大,真正由商業航天公司來製造並發射的衛星越來越多,商業航天逐漸發展起來。2002年6月美國SpaceX公司成立。
  • 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 - 「智星一號A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37秒,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智星一號A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13時00分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後疫情時代,商業航天的重大發展機遇
    ,包括「鴻雁」星座、「虹雲」工程等。「虹雲」低軌衛星通信星座計劃,將分別發射300顆和156顆低軌通信衛星組建太空通信網,兩個系統計劃將於2023年建設完成。天儀研究院在軌10星,九天微星一箭7星,藍箭航天發射首枚運載火箭、完成火箭工廠交付,星際榮耀和零壹空間分別成功發射2枚亞軌道火箭,零重空間亞軌道測試3顆衛星;九州雲箭完成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點火測試……目前,僅火箭、衛星在內的第一梯隊創業公司估值已超30億元。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其餘的1280顆組成一個獨立的星座,在更高的中地球軌道運行。 國內主要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 截止2018年底,國內已發布的衛星星座計劃超過27項,其中由民營企業發起的星座項目就有14個。根據這些星座計劃相加,到2025年前,我國將發射約3100顆商業衛星。
  • 時空道宇星座測控,開拓商業航天新局面
    星座衛星按照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運行,可以充分發揮多星的疊加效應,大大提升衛星星座的應用效能。在完成星座設計和衛星製造之後,時空道宇也將構建面向商業領域的星座測控系統,將面向多星、多站、多中心構建測控一體化管理,實現星座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
  • 中國「馬斯克們」的商業邏輯——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解析
    但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特別是其中的民營公司而言,星辰大海固然值得仰望,但更要看好腳下的路。正如一位從業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所說:商業航天就是要賺錢的。 那麼,對於眾多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而言,他們打算怎麼賺錢? 衛星商業化難點幾何? 發射衛星越來越簡單?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搭載發射天啟星座十一星
    新華社酒泉11月7日電(李國利、朱霄雄)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搭載發射的天啟星座十一星是天啟物聯網星座的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提供數據採集傳輸服務,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負責研製和應用。【來源:新華社】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7日,據@央視報導,據官方消息,今天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搭載並發射天啟星座十一星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搭載並發射天啟星座十一星  Evelyn Zhang • 2020-11-08 10:43:29 來源:前瞻網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背後,商業航天的博弈與使命
    市場需求強烈,商業航天博弈進行時以SpaceX為代表的「星鏈計劃」將網際網路衛星星座組網推向聚光燈下,衛星網際網路星座作為一項空間通信基礎設施,具備極大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前景。衛星頻率及軌位資源有限,誰能夠搶先佔據優質軌道決定著這場太空之爭的成敗,因此各國競相布局。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儘管這項計劃頗具爭議,但客觀上刺激了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在國內,相關政策進一步開放。2018年4月,徐鳴離開獵豹移動創辦銀河航天,雷軍的關聯基金順為資本從天使輪便一直跟投。徐鳴最初的計劃是對標OneWeb和「星鏈」,組建星座。
  • 2020,中國商業航天的轉折點
    邁入2020年代,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即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儘管新冠疫情在今年初關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事實證明,該國的航天部門具有令人吃驚的韌性,其發射繼續令人刮目相看(截至發稿日,2020年中國進行了19次發射嘗試,3次失敗)。
  • 留住商業航天,北京推千億級重大航天項目
    該項目名為「星谷」,計劃建設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北鬥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範區三大功能區。特別是在「星谷」計劃落地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該區域以航天城為核心,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機構和北鬥星通、四維圖新、航天恆星、航天宏圖、華力創通、銀河航天、幹乘探索、微納星空、航天馭星等一批創新型企業
  • 銀河航天徐鳴:低軌衛星成本降至百萬元 才是商業航天的開始
    ,而這樣的水平才是商業航天的開始。銀河航天公司專注衛星網際網路,通俗理解,衛星網際網路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 國際上衛星網際網路正在興起,以SpaceX和OneWeb公司為代表的民間航天公司正以數百甚至上千顆的低成本的通信衛星,實現太空網際網路的星座計劃。但對於一家民營企業,實現該願景需要航天和通信等技術的融合,成本高昂。
  • 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阿聯2021年發導航衛星
    ,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