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英歌石科學城、亞太對流樞紐 增強「大連製造」競爭力

2021-01-07 半島晨報

1 月 1 日下午,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楊德泉解讀《中共大連市委關於制定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建議稿起草的背景過程和基本框架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是大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極為關鍵的五年。大連市委高度重視"十四五"規劃建議起草工作,成立《建議》起草組,起草組多次就建議稿徵求市委常委和有關市領導意見建議,廣泛徵求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和有關地區、部門、單位意見,兩次開展網上徵求意見。可以說,這次建議稿徵求意見範圍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形式之多樣,是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了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相統一,切實做到了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

去年 12 月 12 日,市委召開十二屆十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建議》。會後,起草組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決策、新部署,對建議稿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建議稿由 14 個部分構成,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總論板塊主要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面臨的新階段新形勢、2035 年遠景目標、"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分論板塊從 11 個方面,部署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結尾板塊主要闡述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法治大連建設、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健全規劃落實工作機制等內容,為建議落地落實提供保障。

2035 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目標分別有哪些?

關於 2035 年遠景目標,總的來說就是,兩先區建設達到新高度,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呈現新氣象,基本實現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議稿在此基礎上,還用一定的篇幅,描述了亞太對流樞紐初具規模、創新策源中心地位初步確立、世界海灣名城聞名遐邇的目標要求,這主要是對《大連 2049 城市願景規劃》的呼應。

關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建議稿從六個方面進行了高度概括,就是形成營商環境優、創新能力強、開放程度深、生態環境良、幸福指數佳、文明程度高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用"八個新"進行了具體闡釋。這就是: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區域發展形成新格局、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顯現新成效、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城市治理呈現新氣象。

"十四五"時期我市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議稿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並部署了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大變革"任務,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把有限資源配置到高效領域,實現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市委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發展必須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因此,建議稿將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邏輯主線,主導布局、統領全篇,提出要從整體上、從內在聯繫中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到一體踐行、立體推進,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建議稿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建議稿安排了 11 個方面的任務。楊德泉著重就其中六個重要方面作以介紹。

高水平規劃建設英歌石科學城

關於科技創新,建議稿提出,加強創新策源能力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打造人才集聚新優勢、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綜合起來說,就是"三個抓"。一是抓基礎研究,主要載體是高水平規劃建設英歌石科學城,打造潔淨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命安全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發源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二是抓創新人才,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創新人才政策,堅持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留住高校畢業生並重,形成吸引人才"強磁場",打造人才集聚新優勢。三是抓創新主體,將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一批"雛鷹""瞪羚"和"隱形冠軍""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催生"獨角獸"企業,早日實現獨角獸企業零突破;同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企業當"盟主",把各方連結成利益共同體。

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結

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議稿提出了具體舉措,就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資源要素高度集聚、高速流動、高效配置,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結。

抓好"四個中心"建設亞太對流樞紐

關於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建議稿部署了加快自貿區創新發展、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優勢、建設亞太對流樞紐、融入"一帶一路"等具體任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建設亞太對流樞紐。聚焦亞太對流樞紐這個願景,重點是抓好"四個中心"建設,分別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具體來說,航運中心要聯通四方,完善航線網絡布局,優化集疏運體系,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物流中心要暢通增效,完善多式聯運物流網絡,實現海運、空運和陸運無縫對接。貿易中心要運作全球,促進離岸貿易、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高質量發展,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貿易型總部集聚。金融中心要惠及百業,支持大商所建設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在增強"大連製造"競爭力上下功夫

關於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建議稿提出的具體路徑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增強"大連製造"競爭力、提升"大連服務"能級、提高"大連品牌"影響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數字大連,等等。

楊德泉表示,我市必須在增強"大連製造"競爭力上下功夫,大力加強制造業標準、質量和品牌建設,努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讓更多高質量的"大連製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面向"十四五"乃至 2035 年,我市要加大數字賦能產業力度,圍繞石化產業、裝備製造業的"龍頭",配強"龍身",拉長"龍尾",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大連的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大的躍升。

打造"一核四城、四片七組團"總體空間結構

關於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建議稿作出了系列安排,包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補齊縣域經濟短板、開創陸海統籌新局面等具體任務。對大連來說,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最關鍵的就是兩條,一是抓好城鄉統籌,二是促進陸海融合。

在城鄉統籌方面,要樹立精明發展的空間導向,打造"一核四城、四片七組團"總體空間結構,各板塊區域要明確發展主題,突出優勢主導功能,促進協調發展、錯位發展,提升整體發展效能。"一核四城"即城市核心區要著力塑造文化老城、創新新城、樞紐新城、智造新城等四個重點區域。"四片"包括旅順歷史文化片區,普灣戰略發展片區,以瓦房店和長興島為核心的西部產業協同片區,以莊河、皮楊、長海為核心的東部休閒旅遊片區;"七組團"是各片區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包括旅順組團、普灣組團、瓦房店組團、長興島組團、皮楊組團、莊河組團、長海組團。

在陸海統籌方面,我市將以陸域經濟支撐海洋經濟發展,以海洋經濟提升陸域經濟,搶佔海洋發展制高點,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努力織密扎牢全市社會保障網

關於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建議稿提出"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機制改革""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等系列舉措,努力織密扎牢全市社會保障網,讓群眾解除後顧之憂。立足於我市進入中度老齡化的階段性特徵,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戰略,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等具體舉措,讓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大連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

據了解,當前,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在按照市委《建議》精神,編制"十四五"規劃和到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是《建議》的施工圖,是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主要任務作出的細化安排,將在今年市人代會上審議通過。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黃鳳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大學能源學院落戶大連高新區 總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
    新華網瀋陽4月27日電(劉舒)「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今年3月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9月投入使用,預計總投資約16億元。」大連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百強介紹說,「同時,還有一系列重點工程即將啟動,這些工程將託起大連創建中國能源新城的戰略地位,使大連成為集資本、技術、人才為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全球航空樞紐的分布、發展與潛力分析(下)
    亞太區域(包括中東)23家機場進入全球航空貨運樞紐50強,見下圖6。 亞太區域內,中國內地樞紐機場的整體競爭力還是比較弱的。 中東地區阿聯杜拜兩家機場上榜,杜拜國際機場排名全球第5,杜拜世界中心機場排名全球27;同時阿布達比機場排名30。杜拜兩家機場整體的航空貨運吞吐量超過上海浦東。卡達的多哈哈馬德機場排名全球17,也領先於廣州白雲機場。
  • 創新樞紐——新時代城市創新發展的引擎
    近年來東灘顧問先後服務過上海浦江國際科技城、合肥未來科技城、南京溧水航空城、山東產研院科學城、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等項目,涉及大量科創功能、科創產業、科創載體等研究與策劃。綜合東灘顧問的不斷研究和經驗積累,本文從科創的戰略意義、創新空間、創新樞紐等出發,全方位探討如何建設創新樞紐城市。
  • 學習有理:加快打造「兩鏈」暢通的製造樞紐 | 三個地·理論周刊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要基本建成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加快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兩鏈」暢通的製造樞紐,是助力暢通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製造樞紐是支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石如何理解製造樞紐?
  • 科學城獲重點關注!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中以下部分提及西部(重慶)科學城及高新區部分↓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8.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發揮好創新引領功能,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現代化新城。
  • 【北京日報】北京市與中科院領導檢查懷柔科學城建設進展
    6月29日上午,懷柔科學城傳來捷報——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兩大科學裝置開工,標誌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市與國家發改委、中科院、北京大學領導察看兩大科學裝置開工,並進一步檢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進展情況,研究推進相關工作。市委書記蔡奇強調,懷柔科學城肩負著提升我國基礎前沿領域源頭創新能力的重要使命。
  • 化物所助力大連「潔淨能源之都」建設
    ,助力大連建設「潔淨能源之都」。目前,已經有多個國際知名科研團隊與「大連光源」開展務實合作,在水分子光化學研究等領域成功取得系列新進展。以「大連光源」為平臺的、能源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國際網絡已經初步形成。在「大連光源」的基礎上,大連化物所正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全力推進「大連先進光源」的申請與建設。
  • 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
    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 作者:楊麗娟 2018-10-31 06:22   來源:遼寧日報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揭牌儀式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
  • 一個超級符號,打開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的價值密碼
    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緊跟時代步伐,並肩國家戰略,規劃範圍17平方公裡,打造一座集城市配套、智慧產業、生態宜居於一體的產城融合之城,致力於成為浙滬界新中心。 項目所處的區域,佔據了浙江接軌上海龍頭的第一排,盛逢長三角一體化的「天時」,和兩省一市黃金樞紐的「地利」,迎面而來的是歷史性發展契機,城市未來潛能肉眼可見。
  • 美國和阿聯航空樞紐建設及多機場協同發展啟示
    北京航空樞紐建設對於提高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交通體系效能、提升我國航空運輸生產組織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服務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從本次調研的三個機場情況看,每個樞紐的定位和運轉方式都是由自身區位和本國或本地區國際國內市場大小等因素決定的,每個機場樞紐運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
  • 懷柔科學城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
    2017年5月,以中科院物理所為依託單位,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在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9月,以中科院物理所為法人單位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開工建設。今年7月,土建工程率先竣工驗收。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閃亮名片」 全面驗證東四增強衛星平臺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題:亞太6D通信衛星成「閃亮名片」 全面驗證東四增強衛星平臺作者 郭超凱 於長海中國首個Ku頻段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亞太6D通信衛星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核四區」,361.6平方公裡
    2020年伊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支持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西部科學城如何布局?有哪些平臺?如何推動成渝合作?半年來,西部科學城備受關注。
  • 機場建設進入新一輪加速期,青島亟需由區域樞紐轉向國際樞紐!
    機場量級也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多個城市機場建設明顯提速,各地迎來機場建設熱潮。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膠東國際機場等一批承載青島未來發展之夢的交通大項目沒有停工,建設者們奮戰堅守在一線,朝著儘早啟用的目標衝刺。
  • 機場建設進入新一輪加速期,青島亟需由區域樞紐轉向國際樞紐
    機場量級也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多個城市機場建設明顯提速,各地迎來機場建設熱潮。,它已經成為國際交往中心、商務中心、高端製造中心,高端客流導入的中心、城市資源配置的中心。《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提出深圳要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鄭州機場這些年的貨運之所以快速放量,主要原因同樣得益於《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的「推進鄭州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建設」定位,以及由此帶來的富士康布局等產業資源匹配。
  • 上海張江科學城:生產穩定有序 科技創新不停歇
    圖為張江科學城內企業中芯國際製造生產場景。2月27日,上海張江科學城集中簽約、開工啟動了50個重點項目,總規模達364億元,涉及創新研發平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個領域。之後,張江科學城建設進展日新月異,圍繞建設「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世界一流科學城目標,推動兩輪「五個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包括一批大科學設施、一批創新轉化平臺、一批城市功能項目、一批設施生態項目、一批產業提升項目。
  • 國際航空樞紐來了!深圳機場國際航線將超100條
    9月2日,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原則同意在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上進行試點,對深圳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提出了新要求。
  • 廣州市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航空樞紐新形象!
    近年來,廣州空港經濟區大力夯實飛機維修製造及客改貨基地實力基礎,不斷完善產業體系、擴大產業規模、增強帶動效應和優化企業服務,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廣州飛機維修製造及客改貨基地。其中,近期主要包括CBC附件維修廠房、CRC複合材料維修廠房等,總建築面積約5.88萬平方米;遠期規劃預留約6000平方米建設發展用地,為日後再建設41000平方米的廠房及配套設施留出空間。基地建成後,將打造設施設備先進、維修能力全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附件維修中心,為拓展國內外第三方業務提供基礎。
  • 中科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成立 助力潔淨能源發展
    央廣網大連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揭牌儀式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李樹深,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大連市人民政府市長譚成旭等領導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