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工業4.0 臺晶電子聯手賽意信息打造智能工廠

2021-01-07 新華報業網

  臺灣晶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晶電子")成立於1983年,專注於頻率組件與感測組件,總部在臺北,在寧波、重慶設有製造工廠。在被動元器件行業,臺晶電子多年來在石英晶振領域一直居於全球排名前列,並且始終致力於石英晶體相失諧振器、振蕩器、光傳感器、車用電子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緊貼市場應用與需求。被動元器件作為半導體行業通用性最強的電子元器件之一,多年來應終端需求升級保持著平穩增速。臺晶電子通過自主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出各式感測組件,產品廣泛應用於通訊、穿戴式裝置、物聯網、伺服器存儲設備、車用、電信、醫療等市場。

  "工業4.0"時代驅動智能工廠的建設

  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歷程裡,臺晶電子自身信息化的腳步從未停止過。然而近年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面對市場競爭加劇、訂單交付時間緊控、生產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產品質量控制等挑戰,智能工廠的建設變得極為迫切,急需要一套嚴謹、穩定、開放、平臺化、並且具有技術前瞻性的智能製造平臺軟體,而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條形碼數據採集系統或是基於普通ERP軟體的生產管理系統,以應對新的業務挑戰。於是在2018年,臺晶經過多方評比,最終決定選擇攜手賽意信息進行合作,解決相應的關鍵業務問題。

  攜手賽意,共同打造智能化工廠

  2018年伊始,臺晶電子TXC智能工廠項目開始推進實施。經過前期綜合評估與多方面考察,賽意信息針對各類工程師應對不同系統時影響工作質量和效能、在設備異常處理和維護方面不夠高效、想要採購和訂單生產的銜接更加高效、及時對異常訂單進行判定等問題,提出從企業的決策分析、企業運營、製造管理、設備控制四大方面進行數位化改進,銜接了上層計劃與下層設備控制之間信息流的斷層,使信息流、財務流和控制流得到了協同,為生產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改進了生產管理手段,實現了透明化生產,幫助臺晶電子更快實現智能工廠的目標。

  通過構建"智能化工廠"來推動公司流程系統創新。在項目中導入賽意製造運營管理平臺SMOM,實現數位化車間智能管理,並對集團上下遊軟體(PLM、ERP等)的整合和協同,使集團所有廠區及產線使用同一套系統標準。

  臺晶電子對於把過往各類軟體系統進行標準化、集成化、協同化提出了要求,期望能建立一個通用的主體框架,而賽意信息自主研發的SMOM(SIE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系統正是MES的進一步擴展,它包含計劃排程、生產製造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倉庫管五個方面,共同服務於企業製造運作全過程,正好能滿足臺晶期望通過整合系統達到打造TXC智能工廠的總目標。同時賽意信息還建議臺晶提升EMS環境體系/VDA6.3體系/IATF16949體系,並把到達SPC, PAT , SYA管制等國際準則也一併匯入項目實施中,達到共享一套製造運營管理系統(T-MOM)的目標。

  同時賽意信息還用SMOM產品中的SWMS(倉儲管理系統)為臺晶電子打造了智能立體倉儲系統,把貨架、上料機、搬運機器人、自動貼標系統、數據採集系統以及管理系統進行統一協同,實現立體倉庫的存取自動化、以及操作簡便化。貨品上架和下架,實現全智能化按先進先出自動分配上下架儲位,避免人為錯誤,出庫防錯可達到100%。同時也減少打標了出錯,出貨混料,杜絕異常料違規入庫現象,減少庫存呆滯料問題,庫存利用率提高10%以上。

  成效斐然,智能化效果立竿見影

  臺晶電子數位化智能化工廠項目以"先智人,後智能"作為前期準備的準則,做了大量的內部動員工作,務求同心協力,分期實施,按部就班而高效快速地完成項目。在臺晶與賽意信息的共同努力下,TXC智能工廠的建立取得了以下收益:

  透明——廣泛應用SMES(製造執行系統)、SAPS(先進生產排程)、SEDO設備管理、SQMS質量管理,SWMS倉庫物流管理等工業軟體,實現生產現場的可視化和透明化,而且通過SPC(統計過程控制)等軟體,分析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嚴謹——在精益生產的理念下,能夠實現按訂單驅動,拉動式生產,儘量減少在制品庫存,消除浪費。標準化、模塊化和系列化,奠定推進精益生產的基礎。

  簡約——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人機結合、智能製造單元、助力設備等都大大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

  智能——從生產排產指令的下達到完工信息的反饋,實現閉環。通過建立生產指揮系統,實時洞察工廠的生產、質量、能耗和設備狀態信息,避免非計劃性停機。通過建立工廠的Digital Twin(數字孿生),方便地洞察生產現場的狀態,輔助各級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

  效率——賽意信息協助臺晶電子打造了立庫系統,即根據SWMS系統排程,通過工藝的改善,自動化設備的導入,實現了全自動、可視化、可追溯的全流程倉儲管理,節約了人力,提升了效率。

  乘風破浪 智造未來

  作為專業頻率組件製造企業,臺晶電子不斷適應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競爭力,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牽手賽意信息引進SMOM系統,以數位化管理推動技術與產品不斷精進,為其在被動元器件行業的更進一步發展更添助力。在兩年的深入合作中,賽意信息對TXC智能工廠不斷進行技術和流程改進,成功打造了屬於臺晶電子的TMOM系統,完成智能工廠的轉型。

  無論是工業 4.0,還是中國製造 2025,其關鍵都是信息化再造。以數位化驅動的全價值鏈管控模式將是提升行業競爭力的主要方向,對於臺晶電子而言,和賽意信息合作的兩期智能工廠項目是其邁向「智能製造」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使其在全球被動元器件行業競爭中更富競爭力。作為企業數位化、智能化賦能者,經過15年的發展,賽意信息已成功為超1000家行業知名頭部企業提供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和諮詢實施服務,沉澱出大量的企業應用場景,逐步發展為國內智能製造領域高端市場份額領導者。在數位化改革的浪潮中,市場都是屬於敢於突破的勇者,未來賽意信息將繼續和臺晶電子一起乘風破浪,智造未來。

相關焦點

  • 震撼,世界上最先進的五大工業4.0工廠
    一、德國安貝格西門子智能工廠作為工業4.0概念的提出者,德國也是第一個實踐智能工廠的國家。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東部城市安貝格的西門子工廠就是德國政府、企業、大學以及研究機構合力研發全自動、基於網際網路智能工廠的早期案例。
  • 環旭電子發力工業4.0 推動全面自動化生產
    原標題:環旭電子發力工業4.0 推動全面自動化生產   發展
  • 福田皮卡大將軍木蘭版於世界級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實力...
    11月18日,"橫刀立馬 巾幗出徵——木蘭版下線暨大將軍預售突破3000臺及首批品鑑官交車儀式"在福田皮卡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隆重舉行。大將軍木蘭版從徵名到下線,幾個月時間內,一直都是行業熱議的焦點。出道即傲視群雄,"木蘭將軍" 終起勢出徵,本次活動匯聚眾多目光,吸引了業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 視頻丨強強聯手!常德電信牽手常德中車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智慧...
    紅網時刻常德11月27日訊(記者 陳妍 白玲川)11月26日,中國電信常德分公司與常德中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框架合作暨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智慧園區項目籤約儀式舉行,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推進網際網路與工業製造、信息化應用技術和工業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領先的「超級工廠」,加速常德經開區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助力開放強市、產業立市
  • 新華三智能工廠,智造工業4.0的風向標
    工業4.0和智能製造2025的驅使下,主動求變的製造業迎來了自身向智能化邁進的百年關口:自我感知、自我治理、自我進化的智能工廠,讓柔性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製造模式成為可能。智能工廠是硬體產品的核心生產基地,承擔了新華三集團大部分訂單的實際生產工作。在這裡,「工業數字大腦」的部署和落地實現了傳統製造向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的轉型,成為了這家數位化解決方案領導者為客戶交付創新產品的背後支撐,更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塑造了一個轉型的「風向標」。
  • 深度探訪BMTS上海工廠 走進渦輪增壓工業4.0時代
    11月9日,全球渦輪增壓技術領導者BMTS上海工廠媒體開放日開啟,蓋世汽車與來自全國各地近20家主流汽車媒體一起深度探訪渦輪增壓工業4.0技術,在生產「一體化」、數據「信息化」、物流「自動化」、品控「可視化」的智能工廠裡,領略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 智能製造 - CIO時代—新技術...
    德國工業4.0計劃中提及的三個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縱向集成),其本意就是要實現工廠邊界的突破,甚至突破生產車間的挑戰。縱向集成主要基於管理域和生產現場結合,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的效率和柔性,更多基於內部工廠資源的整合;而橫向集成則是跨越了供應商的邊界進行融合,形成了新的價值體系。
  • 唐時達: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 基於交易費用理論的視角
    表8 工業3.0與銀行3.0  三、工業4.0與銀行4.0  信息物理系統的廣泛運用將把人類帶進工業4.0時代,智能生產方式將成為生產方式的主流。  (一)工業4.0時代的生產方式:智能生產  「工業4.0」是以智能生產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2014)。
  • 理解工業4.0的新視角--應用場景!
    在國內,工業4.0這一名稱,應該說是已深入內心,甚至加以發揚光大,曾經看到有農業4.0、教育4.0等的提法。看來,德國人將軟體開發中常用的版本命名方法引入到工業革命的劃分中,至少在市場推廣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雖然近期國內工業4.0的風頭被工業網際網路所壓制,但仍然是智能製造主題中不可缺少的盤中盛宴。
  • 2019年春季第十屆德國工業4.0考察的九大亮點
    為了探索德國製造的奧秘,尋找工業4.0的真諦,學習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專注執著的工匠精神,借鑑德國企業推進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最佳實踐,促進中德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e-works定於2019年3月底至4月初組織第十屆德國工業4.0考察,誠摯邀請30名致力於建設數位化工廠,實現智能製造的中國製造企業高層領導前往德國,進行為期十天的深度考察。
  • 雲工廠分析|全球智造熱點「工業4.0」深度剖解
    所謂工業3.0+,其實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統徹底打通,讓工廠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島實現連通。這個時候,就從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信息化,進入了完全的自動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業3.0大圓滿階段。別小看這個過程,單就這一條,也許我們中國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才能完成。3.0大圓滿之後,人類工業發展進程終於要向工業4.0衝擊。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德國工業4.0計劃中提及的三個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縱向集成),其本意就是要實現工廠邊界的突破,甚至突破生產車間的挑戰。縱向集成主要基於管理域和生產現場結合,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的效率和柔性,更多基於內部工廠資源的整合;而橫向集成則是跨越了供應商的邊界進行融合,形成了新的價值體系。
  • 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第九次會議召開 達成14項共識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11月20日消息,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第九次會議近日在德國柏林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數位化與創新政策司、德國電工電子與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中德雙方標準化組織、研究機構以及相關企業的8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呱呱墜地的CS75 PLUS 開啟長安工業4.0時代
    作者: 肖文斌買保時捷,自然要去斯圖加特的工廠自提。親眼看著被安置在機械化流水線上的愛車,在智能機械手臂的輔助下,宛如變形金剛般組裝完畢,緩緩駛來......對於德國人而言,這是一種無語言表的儀式感。8月2日,在位於合肥的長安智慧工廠裡,我們感同身受地目睹了,長安工業4.0時代的首款產品落地。
  • 重慶市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萬物互聯智能工廠 助力...
    魏旻介紹,此外,聯盟有很強的科研實力,比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值得一提的是,聯盟特意邀請了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等7家單位為技術顧問單位。這意味著,聯盟從成立一開始,就定位於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思考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方向。
  • 全球工業4.0大獎為何頒給中國?幕後科技團隊:中國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11月28日,全球工業4.0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首輪獲獎企業揭曉。在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及其旗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簡稱海爾智研院)賦能下,由海爾智研院、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海爾中德冰箱互聯工廠、海爾中德滾筒互聯工廠、海爾中德熱水器互聯工廠組成的「燈塔基地」——海爾中德智慧園區,獲評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
  • 聯手百度 星途雄獅智雲系統升至4.0時代
    原標題:聯手百度 星途雄獅智雲系統升至4.0時代   2021年1月13日,奇瑞旗下高端品牌EXEED星途的智能車機系統「雄獅智雲系統Lion4.0」在上海發布
  • 鑫海智橋客戶森麒麟輪胎榮獲「2020中國標杆智能工廠」獎項
    鑫海智橋作為森麒麟的戰略合作夥伴,從2014年開始,逐步為森麒麟提供了包括MES、WMS、工業APP等在內的一整套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助力森麒麟成功打造成為中國輪胎行業首家工業4.0智慧工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鑫海智橋根據青島森麒麟輪胎實際情況,在結合AI技術打造智能工廠的過程中,結合生產特點,獨立提出並落地「六化」理念,建立具有森麒麟特色的生產製造模式。
  • 西門子工業4.0:數位化工廠的廣闊前景
    西門子在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最新動態讓我們看到,數位化工廠在今天已成為現實。  《中國製造2025》進程中的數位化創新  如果盤點企業信息化最新趨勢,數位化轉型無疑是2016年的最強音,尤其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而言,數位化的技術和理念正帶來顛覆式的變革。
  • 江鈴集團新能源能量工廠蘊含的「工業4.0」讓人驚嘆!
    江鈴集團新能源能量工廠蘊含的「工業4.0」讓人驚嘆!2021-01-12 14:03:11 來源: 亞日觀察 工業4.0是近幾年非常耳熟能詳的概念,這個名詞也意味著工業上出現的新要求、新變革,其核心特徵是互聯,它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思維,開闢了汽車行業全流程智能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