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第九次會議召開 達成14項共識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11月20日消息,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第九次會議近日在德國柏林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數位化與創新政策司、德國電工電子與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中德雙方標準化組織、研究機構以及相關企業的8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上,中德兩國專家圍繞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工業網絡與邊緣計算、預測性維護、數字孿生/管理殼、人工智慧應用和應用案例等7個領域開展了深入交流,達成了14項共識,形成了《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中小型企業測試床程序白皮書》等5項階段性成果,發布了《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功能安全白皮書》,並由雙方代表共同籤署了會議紀要。

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合作機制於2015年5月建立,旨在貫徹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促進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戰略對接與合作。5年來,已先後召開了九次工作組會議,達成了70餘項共識,發布了10份合作成果報告,中德雙方累計參會單位200餘家、參會專家500餘人次。雙方合作穩步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為進一步服務兩國企業智能化轉型、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委員會電氣工作組會議在大連召開
    2019年12月3日至5日在遼寧省大連市召開了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氣設備工作組一屆四次會議,出席此次會議的有工作組組員、秘書處人員共21個單位26名代表,會議由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氣設備工作組嶽文翀組長主持,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趙春暉秘書長應邀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講話。
  • 「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理事會向...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7日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理事會在福州召開,中國展覽館協會理事長鄭世鈞及全國展覽展示行業頭部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新之航傳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鞠航作為中國
  • 《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2019)》全文來了
    召開中德、中英、東北亞、中加、中俄等標準化合作機制會議,對接標準化戰略,推動電動汽車、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專業領域標準合作,全年組織標準化雙邊會談98次。組織驗收並通過中亞標準化(陝西)研究中心、南亞標準化(成都)研究中心和金磚國家標準化(浙江)研究中心籌建期滿批建申請,批准上海北美標準研究中心更名為美洲標準化(上海)研究中心。
  •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線下線上召開 來源:中德學院   時間:2020-11-27  瀏覽:
  • 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ISO   TS37151技術規範也於2015年6月出版,此項工作將全面展開智慧城市的相關國際標準建設。   另一個標準化組織——IEC(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共有3個系統評估組,其中智慧城市系統評估組的主要職責是總結和評價智慧城市(內外IEC和ISO )領域的相關標準,制定出IEC新的標準化工作計劃。
  •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線下線上召開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線下線上召開 來源:中德學院   時間:2020-11-27  瀏覽:
  • 家電業首個智能製造標準化模型青島輸出
    央廣網青島9月28日消息(記者王茂盛 王朝朋)9月28日上午,以「協同創新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16智能製造高峰論壇暨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戰略聯盟大會在青島召開。會上,作為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戰略聯盟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胡靜宜,發布了以海爾互聯工廠模式輸出的國家和家電業智能製造標準框架體系。
  • 海爾輸出家電業首個智能製造標準化模型
    9月28日上午,以「協同創新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16智能製造高峰論壇暨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戰略聯盟大會在青島香格裡拉大酒店召開,家電業智能製造創新聯盟成員單位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
  • 浙江省智能製造標準化論壇在杭州召開
    12月22日,省質監局、省經信委在杭州聯合舉辦了浙江省智能製造標準化論壇。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巡視員韓俊,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省質監局副局長趙孟進,省經信委副主任陳建忠等出席論壇並致辭。  趙孟進指出,標準是政府治理的有效手段,是規範經濟社會活動的重要依據,是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核心要素。
  • 汽車智能照明系統(AFS)標準討論會召開
    近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燈光分標委在湖南省長沙市組織召開智能前照明系統(AFS) 標準草案(第二稿)討論會,燈光分標委副主任委員何雲堂、工作組成員及特邀代表20人出席會議;會議由燈光分標委秘書長許謀和主持。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博世汽車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馬達工業4.0示範生產線投入使用
    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馬達工業4.0示範生產線。圖/受訪者提供瀟湘晨報記者 陳張書 通訊員 黃姿 長沙報導「基於博世工業4.0自動化平臺Opcon+建造的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馬達工業4.0示範生產線投入使用。」
  • 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即將綻放深圳
    原標題: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即將綻放深圳   深圳新聞網訊2015年4月13日在深圳人民大廈召開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媒體見面會,本次會議邀請到了眾多新聞媒體和專家學者及雷射企業代表參加。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國際標準化
    目前,在美國標準化協會標準(ANSI)或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標準(ASTM),歐盟標準(EN)和日本工業標準(JIS)等國外先進標準體系中,與有色金屬行業相關的標準分別有588項、270項和409項。為了一改我國專家「啞巴英語」的通病,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曾在2006年3月13日~4月13日和2007年5月14日~6月3日兩次舉辦了「有色金屬國際標準化英語培訓班」,分別有17家企業的24名代表和19家國內企業的22名代表參加了培訓。此舉為我國的有色金屬行業培養了人才,建立一支由大量英語水平良好、標準化知識過硬、紮根有色金屬工業的人才所組成的強大隊伍。
  • 全球工業4.0大獎為何頒給中國?幕後科技團隊:中國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提到智能製造,你會想到什麼?  無人工廠?工業機器人?大幅解決「用工荒」,還是「生產效率倍數提升」?  都對,但並非全部。  目前,絕大多數人對智能製造的認識,僅是「冰山一角」。沒有深入到智能製造這座巨大冰山的水下部分,就無法縱觀整個龐大的智能製造體系。  只有深度下潛,方可一睹其博大。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在制定8項關鍵區塊鏈標準
    其中ISO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主要負責組織開展全球絕大多數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促進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的合作。IEC主要從事電氣、電子工程領域的標準化工作,ITU-T則專注於通信領域的國際標準化。2017年以來,ISO/TC 307召開了兩次全體會議,確定了國際標準化的工作思路。
  • 理解工業4.0的新視角--應用場景!
    在國內,工業4.0這一名稱,應該說是已深入內心,甚至加以發揚光大,曾經看到有農業4.0、教育4.0等的提法。看來,德國人將軟體開發中常用的版本命名方法引入到工業革命的劃分中,至少在市場推廣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雖然近期國內工業4.0的風頭被工業網際網路所壓制,但仍然是智能製造主題中不可缺少的盤中盛宴。
  •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召開
    6日,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茶葉學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安溪縣召開。劉仲華、王慶、江用文等10位來自全國茶業界的專家學者,福建省茶標委全體顧問及委員、全國茶標委烏龍茶工作組全體委員、全國茶標委有機茶工作組全體委員,縣領導莊稼祥、肖印章等參加活動。開幕式上,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柯家耀對安溪鐵觀音茶產業發展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安溪縣在有機茶產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
  • 曙光重磅亮相2020中國智能製造聯盟大會
    1月13日,由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的2020年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暨聯盟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會議並致辭,原教育部部長、原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到會做主旨報告。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 智能製造 - CIO時代—新技術...
    當國產ARJ的年產量跌跌撞撞不過15架的時候,空客每3天可以製造一家A320的飛機。可惜CM不被國人重視,國人最愛工業4.0。   39.ENTIME 智能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方法   點評:德國針對工業4.0進行了許多大量而有意義的研究。ENTIME是德國把語義網和基於模型的方法聯合起來,以便找到具體機器的解決方案的一個成果之一。語義技術是通向工業4.0的重要支柱,對中國製造技術而言,語言是少數抵禦外來系統侵蝕的壁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