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氣絕粒法原文和釋義,和元氣、靜心神!

2021-01-15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要當用雙日及日本命,預前更衣沐浴,於室內焚香機上,上安淨水一碗,設衾枕。其訣例曰:臥至夜半起坐,鳴天鼓三十六過,靜心神,為元氣和。此氣子時生發於心臟間,上貫泥丸、丹田,眉間卻行三寸是上丹田宮,周轉於身,知紫雲氣。又想太一真君如嬰兒,左手持玉訣,右手執靈符,遊於紫雲氣間。然後平枕正臥,絕一切浮想。浮想若不除,則心神氣當閉不行。絕想止念既定,然待出息盡便閉,玄肥氣鼓滿,牙齒勿得相近,欲咽之時,齒牙微相近,仍須收息縮氣,弽腹咽下,以咽得為度,咽得飽以為期,亦無時限。

此法與諸家咽氣不同,若不收息縮氣,取弽咽下,則不入大腹中,又不入食脈中。夫喉呢中咽入之氣,自有三道:一入腸胃中脈,二入五臟中脈,三入食脈。若不依前法縮氣弽腹,但空咽得,其氣只得獨入腸中,不入食脈,即無所成益也。若直下入腹中、入腸胃,緣腹中多阻隔,致令上衝下洩,食退其腸,四肢漸似無力,體內不免虛贏,縱吃湯飲,餌服諸藥,並亦不免口乾舌澀。若但依此法,候氣滿口,食久畜取,弽腹咽下,自當分入食脈及五臟,內息以此為都契。假令元氣未達腸中,其食脈已先強滿,與食無異,輒無虛贏,神妙無比。若不依此,一日縱三、五十度咽氣,其腹內未免欠乏,常有所思於食,即不可見其效矣。要坐服亦得,須依前法,以氣息畜咽入,咽入之時,仍須低頭取勢咽下,咽下即當時分入髒腸及食脈中,但解用氣,食脈當時強滿,滿即自然飽足。如未曾學者,亦不過三數日便見次第。若咽物不得,縱咽不入食脈,及心意妄思,即是夙生無分矣。諸門咽氣,皆先入腸中,衝排滓穢,經三、五、七日後,方達食脈。縱達食脈,且神勞力倦,思食之意未能全絕,假令堅寧數日之間,尚多腹中久之。若遇此法,但持四十九日,自然絕思飲食,縱有百味佳餚,都不採覽,神功若此,無以加焉。切在藏秘,勺示見人者也。凡春夏秋冬,並不假暖氣,日久自悟,諸理瞭然。

若要湯藥、杏仁、姜、蜜及好蜀茶無妨,力未圓可以調助,唯姜不得多著,性能壞物,善奪人志。曾有通服豉湯,此則未達深理,豉且本性太冷,久淹塵穢,只闢面毒及解傷寒,大約傷壞藏府,正傾元氣,特宜忌之。前雲收息者,當低頭納氣,炁入都亦無聲,攻排滓穢,務令速退腸中滯食,納得元炁,自然常飽,此是氣與神合行之至也。三日後,亦不擇行住坐臥,為之總得,亦不假致氣,但咽強自下,人亦不知,自覺體理疏通,四肢過於常健。如此七日,神炁自足,不假久煉功夫,亦不要每日存想。自此一百日,三屍自除,忽爾一日,神自內現。但食氣五十日,谷氣方盡,便可絕諸湯藥,其食出時,當有五色物出如似膿血。此物既盡,諸府通達,內視藏胃,如晝所見。若得至此,切不得慢洩於人,一旦神功通悟,亦不得輒懷怪異,尤須秘之,勿申於外。自然之功,外奸亦所不入,在陽不燋託陰不腐,一切質礙,無不穿貫,不危不殆。若谷氣未盡,即不到通地,如曾經受法之後,得遇此術,神氣內輔,靈響外應,自然自在,無所拘束,要食亦得,不食亦得,食亦無損,絕亦無傷,再食再服,不揀月日,不論行住坐臥,處處總得。若不食多時,要得食者,可依前受法訖即食;若食多時,要得絕者,亦可受法訖,更依術為之,取以大成,諸絕為定。

夫至道無二,守之必成。但不錯功,自然玄秘,世間吉兇善惡,無不曉達,上至天府,下至陰司,一切神靈,皆得使役,所有疾病,見無不理,所有異物,見無不識,顏如童女,光彩射人,行速如風,所去無滯,一年之外,自入玄門。玄門者,謂入胎息。

〔釋義〕《中山玉櫃服氣經》,原題為「唐碧巖先生傳」。碧巖先生為唐代氣功家,生平不詳。原書有「錄神誠戒序第一」「服氣絕粒第二」、「胎息羽化功第三」、「聖正規法第四」等,本論收錄了「服氣絕粒第二」全文。

其文論辟穀服氣也是非常詳細的。其基本方法在於,平枕正臥,斷絕一切浮想,安定心情後,待呼氣盡即閉氣,然後收息縮氣,弽腹下咽。咽後復吐氣,調息。本法強調「收息縮氣,弽腹咽下」,目的是為了使咽入之氣能「入食脈及五臟」,不致獨入於腸中,無所裨益,也不使入腸胃,腹多阻隔。弽腹即鼓腹之謂。

本辟穀術非常強調息心調神,慎守禁忌。論中的「絕一切浮想」即是其例。除此,原書「錄神誠戒序第一」還曾提出更全面的要求,現抄錄於下,以供參考。

夫求仙道,絕粒為宗,絕粒之月,服氣為本,服氣之理,齋戒為先。當持齋戒,然後揀好日,晏靜一室,安置床蓆。若不先齋,則不得神氣內助,若不存想,貝要神氣不內補。夫欲修行,要當別置一室,好土香泥泥飾,明密高敞,床褥厚暖,衾枕新潔,不得使雜人穢汙輒到其中。其中地須鋤深二尺,篩去滓礫,除諸穢物,更添好土,築搗平實,更羅細土,拍踏令緊,既得穩便,勤須灑掃,務其清靜。室中唯安書機、經櫃,每一度焚香,念玄元無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太一真君有五戒,誠心依之,克獲神應。一者不得與女人語笑同處,致屍鬼惑亂精神,二者勿食一切雜薰膩、五辛、留滯、冷滑之物,若食之,令三屍濁觸五神;三者勿入一切穢惡處所,夫吊死問病,至人不為,殺戮決罰驚魂,大怒大怖精神飛散,就中死屍,道家大忌,或誤衝見,當以桃皮、竹葉湯浴,訖,入室平臥,存想心家火遍身焚燒,身都炯然,使之如晝,然後閉氣咽新氣,驅逐腹內穢氣,攻之下洩,務令出盡,當自如故;四者勿與一切眾人爭於是非,忿淨鬥競,及抱小兒,減人算壽,損志傷神;五者勿得欺罔,一切事陰神不助,常慎言語,節度行止,勿對北旋溺,犯太一紫微,殃罰非細。若有違此五誡,於二七日間,眠夢之內,自有驚覺覺悟於人,務人修善,其事秘密,無事勿洩於人。

相關焦點

  • 《靜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們有何不同?
    能稱之為教的教派,更多的是時間上的傳承與文化的沉澱,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源遠流長是無需置疑的;並且通過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佛教之中遺留下來更寶貴的是佛教真解與古籍經文。同然,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的教派,更是包羅萬象,源遠流長;道之一字可演天地,演人間地府,化秩序規則;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也留下來了部分真解與經文。
  • 道家《靜心咒》和《清心訣》,每天一遍,驅除煩惱
    靜心咒又稱寧心咒、清心咒。眾生皆煩惱,煩惱皆苦。煩惱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形者,生於無形,無能生有,有歸於無。境由心生。若持誦靜心咒則不會被情緒左右,有利於碰到問題時能立刻冷靜下來。靜心咒(道家):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清心訣(道家):清心如水, 清水即心。 微風無起, 波瀾不驚。 幽篁獨坐, 長嘯鳴琴。 禪寂入定, 毒龍遁形。 我心無竅, 天道酬勤。 我義凜然, 鬼魅皆驚。 我情豪溢, 天地歸心。 我志揚邁, 水起風生! 天高地闊, 流水行雲。
  • 元氣少女緣結神:無論身處何方,人生的溫暖和少女心不會缺席
    現在氣溫逐漸變低,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是時候需要一個溫暖的甜甜的番,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甜甜的番《元氣少女緣結神》吧。《元氣少女緣結神》講述的是因為父親欠債而無家可歸的奈奈生,流落街頭救下一個神秘男子,神秘男子便將自己的「家」給了奈奈生,而這個「家」,竟然是一家破敗的神廟,裡面住著帥氣傲嬌的大妖精狐妖,奈奈生也在各種機緣巧合下與巴衛籤訂契約,一起努力為了神社努力的故事。
  • 《元氣少女緣結神》,出雲之後勇敢的人,想不到了
    歡迎來到百家號《動漫蝦米哥》,今天我們講的是:《元氣少女緣結神》,出雲之後勇敢的人這個世界上,讓你害怕的事情有許多,面對死神面前,你會害怕;面對考試考的特別差的時候,你會害怕;奈奈生身處特別黑的環境中,遇到了一個人身(這個人身是巴衛的主人,御影),奈奈生並不知道他是誰,他只是說,你是不是害怕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奈奈生有一點憂鬱的眼神中表示就是這樣的,這個人身就對奈奈生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都有自己特別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就好比參加出雲的神明中,稻慧姬雖然很聰明,但是參加出雲會議時,總會睡覺,還有那個特別博學的老人,雖然才學淵博,但是字寫的特別難看,嘲笑你的戰神,
  • 什麼叫元精、元氣和元神,通俗的解釋!
    元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總體認識。因為 人的生命活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故元氣學說在對人地萬物的生成和各種自然現象作唯物主義解釋的同時,還對人類生命的起源以及有關生理現象提出了樸 素的見解。基於元氣學說的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即是「元氣論」。元氣論對中醫學、氣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 道家寶典:《冰心訣》《清心訣》《靜心訣》《養神訣》
    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靜心訣要(靜學指微)大道無多子,唯在清靜一法門。故靜字訣,乃為修道第一訣,一切法門,均從此一法門下手。
  • 道家秘傳絕穀食氣功,傳說古代人靠它不僅能補元氣,還能返老還童
    道家秘傳絕穀食氣功,傳說古代人靠它不僅能補元氣,還能返老還童古人認為,世人均以五穀為肥膚之具,但不知為壞身之本。《道樞·中黃篇》云:「鹹味辛酸五臟病,津味入牙昏心鏡」。《黃庭經》也指出:「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哪從返老卻還嬰」。
  • 【英文靜心音頻】Steve Nobel | 天狼星傳導—擁抱獅子門
    靜心引領者:Steve Nobel文字作者:Molly MaCord上傳、譯者:Mabrouka曾敏堅題圖:2013年紀錄片《天狼星》譯者註:靜心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時長:41:57。以下文字為解釋這個靜心的背景。
  • 海說神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海說神聊,漫無邊際的胡吹亂談。出自:王蒙《友人和煙》:「我呢,要請老兄多多恕罪,從此戒菸戒酒,戒牌戒棋,海說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近義詞有:談天說地,海說神聊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胡吹亂談。
  • 如何將靜心練習的定靜延續到日常生活中?
    靜心呢,看起來很簡單,但修起來會發覺,沒那麼簡單核心在於「意境」或「心境」既然是意境,也就是意識的狀態,它涉及到思想、念頭以及情緒等等意識活動,或者說思想與觀念,但它又不屬於它們,可以說是超越的。也就是說,無法通過思維來理解生命的本來面目那,靠什麼?
  • 文化淘寶網———零極限健康靜心網
    作為一名海歸、世界500強前高管、知名作家,吳雲豔早已功成名就,不再需要為了名聲和金錢去折騰。但她還是選擇了從頭來過,在她的構想中,零極限健康靜心網是一個系統化、專業化、權威性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淘寶網———銷售和傳播的不是商品而是文化。
  • 文化淘寶網——零極限健康靜心網
    作為一名海歸、世界500強前高管、知名作家,吳雲豔早已功成名就,不再需要為了名聲和金錢去折騰。但她還是選擇了從頭來過,在她的構想中,零極限健康靜心網是一個系統化、專業化、權威性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淘寶網——銷售和傳播的不是商品而是文化。  「首先是將文化和能夠傳播文化的專家聚攏在一起,形成品牌效應,然後銷售與文化相關的產品,最終藉助商業的力量,進一步傳播文化。」
  • 元氣騎士雷電戰錘和爆炸戰錘合成攻略介紹
    在最近玩元氣騎士這款遊戲的玩家們都在問,遊戲中還有不少玩家都在糾結雷電戰錘和爆炸戰錘能不能合成,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元氣騎士雷電戰錘和爆炸戰錘能不能合成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看看雷電戰錘合成介紹。
  • 高考英語核心單詞subject:詞性、釋義、用法和翻譯
    一、subject的詞性和釋義 subject有三個詞性和相應的釋義,包括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簡單展示如下: 1.作為一個核心詞,subject有三個詞性和相應的釋義,從使用頻率來看,作為名詞表示主題和科目等的意義,作為形容詞表示受…支配或服從於等的意義,作為動詞表示壓服的意義比較常見。
  • 這3原因很現實,老班聽了都服氣
    這3原因很現實,老班聽了都服氣。 1.為了靜心 初中生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業,是因為他們的心還放在遊戲上,不能放下心來,全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 神的創造是在宇宙物質和生命還不存在的時候,是前所未有的創造!
    —— 賽亞書第41章第4節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唐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神的創造是在宇宙物質和生命還不存在的時候,是前所未有嶄新的創造!》。在分享此篇文章之前,讓我們一起放下雜務,靜心靜意,虔誠地向上帝祈禱: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 「精選15句」關於靜心讀書的句子
    且不說書的內容會教你如何靜心,就讀書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譁與騷動之中步入靜態。3,在沒人打擾時,你要靜心讀書,沒人會一直陪你到生命的盡頭!只有習慣冷靜、習慣時光在不經意間流失,才會想到須珍惜它。有時必須成為一個隱形人,短期內被世界遺忘,總有崛起的一天,可能長時間地被世人記住。或則這些根本不重要,關鍵是你會不會後悔,曾無端地丟棄時間。
  • 十句讓人靜心的句子,心煩心累時多看看!
    克制浮躁,唯有靜心。靜心,需要用理智去稀釋狂亂的情感,用釋放囚禁的過去,用坦然去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讓心靜下來,你才能讀懂自己、看清未來。5.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心靜,就能進入一種「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妙處。以靜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滿清幽安寧的綠洲,即使有鳥蟬噪,也會感受出「林愈靜山更幽」的意境來。
  • 道教內丹養生學「識神」的概念和表現形態
    【摘要】 內丹養生學中的「識神」是相對於「元神」而言的,是指後天慾念、思慮以及由此引發的紛亂狀態的心神。從本體論上看,識神有氣質說和胞胎說兩種,即識神由氣質之性產生,嬰兒出生時識神入竅。識神的表現形態為妄念和魔境。識神藏於心。去識神的方法為虛靜、去除妄念。在道教內丹養生學看來,「識神」是和「元神」相對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