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質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2021-01-12 1001肉肉小知識

昨天講了土壤的基本構成,那麼今天講下土壤的容重。

土壤容重指單位容積的原狀土壤的乾重單位為g/㎝。

土壤容重呢,可作為表示土壤鬆緊程度的一項指標。疏鬆的土壤容重小瑾蝕的土壤整容重大。

土壤的鬆緊狀況,直接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和發育。過松的土壤是植物根系就不容易扎穩了,過緊土壤對根系生長穿插的阻礙作用很大。

這個就是為什麼有的多肉養不大的原因,要麼就是土壤過於板結,太硬,讓根系無法往下吸收營養造成生長停滯。

植物根系在1.3到1.4g/㎝的土壤中容易生長。黏質土容重在1.5到1.6g/㎝時,輕質土在1.7到1.8g/㎝時,植物根系就很難扎進去。

土壤孔隙度。只當為土壤容積內各種大小孔隙所佔百分數也是反應土壤鬆緊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土壤鬆緊程度與土壤容重,孔隙度都有關係。植物的幼根粗細不同。土壤中有大小合適的孔隙,根就能扎進去,如果沒有孔,但土壤疏鬆,根也能在土壤中生長。

土壤結構一般定義為土壤中土粒的排列和組織。

土壤結構大致可分為三類,單粒的,大塊的,和團粒的。

由於自然界中的土粒的排列及其複雜。很難用簡單幾何特徵說明,因而沒有直接測定土壤結構的實際方法。

土壤結構包含兩方面的含義:這些各種不同結構體的形態特徵,如土團,土塊,土片等土壤實體,這些不同形態的結構體在土壤中的孔隙度狀況和土壤肥力;二是具有調節土壤物理性質的「結構性」。

根系在土壤中受土壤鬆緊、乾濕及肥力高低的影響。土壤基質對根系生長穿插有阻礙作用。

除了土壤裂隙可以直接提供給根系生長的通道外,當土壤比較緊實時,土壤容重增加,大孔隙數量減少,根系所必須的使土力變形並取代土地位置的能力很易受到限制。根系生長速率也就隨之下降。

在一定土壤容重條件下土壤乾燥可增加機械處地因為乾燥的土壤顆粒移動性下降使土壤顆粒變形並且其位置的力量要加大相應的阻礙了根的伸長。

土壤中包含有五個主要組成分:礦物質,含有溶質的水分、土壤生物和有機質。

在不同類型土壤及不同環境條件下,5種成分所佔的比例變化很大。

土壤礦物質主要有鋁氧化物和過氧化物組成。土壤有機質含有束縛態氨基、羧基和羥基

這些礦物質和有機質在土壤顆粒表面形成帶有負電荷的基團。土壤顆粒越小,單位體積中土壤顆粒越多帶有負電荷集團的表面積越大土壤與帶有正電荷的離子或水分的相互作用越強烈。

相關焦點

  • 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麼作用
    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等性質的綜合反映,這些基本性質都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提高土壤的肥力,就必須使土壤同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土壤質地、結構、容量、孔隙度)、化學性質(土壤酸度、有機質、礦質元素)和生物性質(土壤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
  • 淺談:水稻對土壤性質及生物的影響
    另外,王洪興等[60]在實驗室條件下將轉Bt基因水稻秸稈埋入土壤後發現在其降解過程中,Bt毒蛋白濃度在前兩周迅速下降,隨後降解速度變慢,17~53d期間Bt濃度基本維持在6728~6196ng/g的水平[61-62],說明了轉基因外源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殘體進入土壤,而且其導入量明顯大於根系分泌的導入量,這也驗證了轉基因作物植株殘體向土壤中釋放外源物,這是外源物進入土壤的主要途徑。
  • 南京土壤所揭示土壤動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土壤真菌群落組成複雜多樣,包括從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樣的物種。共生菌中的叢枝菌根真菌(AMF)可幫助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磷素(P)。雖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與AMF群落的聯繫,但是對於較高營養級的土壤動物(原生生物和線蟲)如何通過捕食作用影響AMF群落結構和功能尚不清楚,難以建立有效的線蟲定向調控措施,提升植物生產力和養分利用率。
  • 是植物固持了土壤,還是土壤支撐著植物?
    植物用根把土壤「綁」在一起,然后土壤就可以被固定在一個地方,不易流失。但同時,這種做法也可以使土壤繼續為植物提供幫助,例如維持植物生長所需的完整的營養和水分。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土壤為植物提供了一個基礎,然後將植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說白了,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依賴。
  • 研究揭示土壤動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土壤真菌群落組成複雜多樣,包括從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樣的物種。共生菌中的叢枝菌根真菌(AMF)可幫助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磷素(P)。雖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與AMF群落的聯繫,但是對於較高營養級的土壤動物(原生生物和線蟲)如何通過捕食作用影響AMF群落結構和功能尚不清楚,難以建立有效的線蟲定向調控措施,提升植物生產力和養分利用率。
  • 水分、空氣、土壤對觀賞植物生長的影響
    水分、空氣、土壤對觀賞植物生長的影響一、水分1、中生花卉這類花卉對水分的要求介於旱生和溼生花卉之間,大部分露地花卉屬於這一類型,如月季、菊花、牡丹、鬱金香等。同一花卉的不同生育時期和不同器官,其呼吸強度也不一樣,幼齡生長旺盛的器官呼吸強度較高,生殖器官的呼吸強度又高於營養器官;多年生觀賞植物呼吸強度則隨一年四季溫度和光照的周期性變化而不同,春季發芽和秋季開花時呼吸強度高,夏季略低,冬季最低。
  • 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土壤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就是土壤微生物。大家知道,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腐植酸貫穿於土壤生命之中,是土壤的「生命核」。沒有腐植酸,土壤將失去活性。據此,理清「土壤—腐植酸—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保護國土資源、促進土壤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與分布對植物的影響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狀態,除了與根系的特性有關以外,還常常受到外界的各種環境影響,比如土壤的狀況、水源、光照等都會對根系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了解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分布情況,對於植物的合理密植,中耕施肥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土壤有機質
    狹義上,土壤有機質一般是指有機殘體經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類特殊、複雜、性質比較穩定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腐殖酸)。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的重要組成成分,是植物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活動,促進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緩衝性的作用。
  • 解密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沒有腐植酸,土壤將失去活性。據此,理清「土壤—腐植酸—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保護國土資源、促進土壤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①依生命體而生:主要以動、植物殘體(主要是植物殘體)為物質來源;②借生命體轉化:主要通過微生物的參與和作用,不斷分解、轉化、合成;③復歸生命體:主要通過土壤腐植酸反哺生命體,促進綠色植物(生產者)生長,增強畜禽、水產、人等(消費者)的免疫力,為微生物(分解者)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來源。
  • 用粘合劑將沙子改造成生長植物的土壤,是黑科技還是「水變油」?
    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科研團隊從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種粘合劑,只要把這種粘合劑摻進沙子裡,再添加適量的水,沙子就可以變成具有「萬向結合約束」的土壤,能夠種植農作物。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於2016年9月發表於中國科學院權威刊物《中國科學》和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
  • 草莓種植技術|土壤對草莓生長的影響
    草莓是淺根性植物,80%以上的根都集中分布在土表到地下20釐米深的土層內,因此,土壤的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對於草莓生長影響很大。其中尤以土壤溼度的影響為最。一般認為土壤中氣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空氣所佔有的體積)、液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水分所佔有的體積)和固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土壤顆粒、有機腐殖質等固體物質所佔有的體積)的比例均等時,最適宜植物的生長。液體多氣體少,容易引起溼害。但是對於草莓這種水分需求量較高的植物來說,這樣的比例並不適當。
  • 腐植酸與土壤肥力的關係
    腐植酸是土壤養分運轉的「倉庫」。一方面,腐植酸是土壤最優越的有機質,為植物生長提供有效的營養和能量;另一方面,腐植酸通過與土壤微生物活性、根系之間的相互作用,將作物吸收的營養返還給土壤。於此,腐植酸在保持土壤有效養分支出量與補給量之間發揮著重要的平衡關係。 (3) 本源相似。
  •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一、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是植物生理過程中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它們兩者互相聯繫、互相依存,又互相對立、互相鬥爭。水分吸收是蒸騰作用的基礎,而蒸騰作用又是根系吸水的主要動力。植物水分吸收和消耗之間的關係叫做「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有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水分吸收超過了消耗,植物體內水分過多會使植物生長纖弱,抗寒力下降;第二種狀況水分吸收等於消耗,這種平衡對植物生長發育最有利;第三種狀況水分吸收少於消耗,由於缺水而呈現萎蔫狀態。二、婁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植物萎蔫有兩種情況。
  • 科普:微生物、土壤、腐殖酸到底有什麼關係?
    土壤有生命,而這種生命就是土壤微生物。 眾所周知,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媒介。 腐殖酸貫穿土壤的生命,是土壤的「生命核心」。 沒有腐殖酸,土壤將失去活性。 在此基礎上,闡明「土壤-腐殖酸-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於保護國家土地資源和促進土壤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植物與土壤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
    知識點1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類生物統稱為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其實是直接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生物,不包括偶爾到土壤活動的生物,如大部分鳥類。土壤生物有 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1) 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
  • 生態篇——關於群落的基本特徵及基本性質
    群落作為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之一,今天著重介紹下群落的基本特徵及其基本性質。NO1群落的基本特徵一是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種類組成)生長類型反映植物群落的外貌。二是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內蒙古植物志》p371~391。
  • 鎳元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近年已提出鎳是動物的營養元素,但尚未證明高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有鎳。僅發現微量鎳對植物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或在特定的氮素代謝狀況下要有鎳參與。由於鎳能抑制一系列酶的活性,過量時對人與動物有毒害,故人們多將鎳看作是一種環境汙染物。鎳的有益生理作用鎳是脲酶的金屬組分。這種酶由六個亞單位組成,每個亞單位中有兩個鎳原子。該酶將脲分解為氨與二氧化碳。
  •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EKAPR)致力於彌補電動力學和植物修復各自劣勢,協同發揮二者優勢,解決電動力學無法徹底清除土壤重金屬和植物修復緩慢、作用範圍有限等突出問題。本文通過分層總結,歸納了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的研究現狀、影響類型與作用特徵、相互作用關係及強化修復機制等。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在受汙染土壤上種植對石油類物質有耐受性的植被,並施用肥料,可大大加速土壤中石油類物質的降解,這是一種簡便經濟的治理方法,其關鍵是要針對不同的汙染土壤選擇適當的植物和肥料。有研究表明,有機肥比無機肥能更有效地改良石油汙染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能。該方法主要適用於表層土壤受到汙染時的治理,如採油井場的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