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土壤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

2021-01-08 學習有料

知識點1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類生物統稱為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其實是直接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生物,不包括偶爾到土壤活動的生物,如大部分鳥類。土壤生物有 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

(1) 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

一方面,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另一方面,植物是土壤有機物積累的重要來源。

(2) 動物:土壤中生活各種各樣的動物,都以土壤為立足點,他們在土壤上行走、活動和覓食。常見的有原生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

(3)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作用最大的 是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它們具有種類多、數量大、繁殖快、活動性強等特點,它們分解有機物,促進生物循環。

說明 :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動植物殘體,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肥力。但土壤中有些微生物也是有害的。所以觀察土壤後一定要洗手。

例1 在土壤中,不藉助觀察工具很難觀察到的生物( C)

A 植物 B 動物 C 微生物 D 以上都是

知識點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

1.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主要指的是 空氣、水、腐殖質(有機物)、礦物質(無機鹽)

(1) 土壤空氣

主要分布在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中,可滿足土壤生活活動的需要,主要來自大氣,但和大氣的成分不完全相同。因為土壤空氣中的一部分氣體是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是微生物進行生化反應的結果。空氣中有21%,二土壤中只有10%~12%.

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疏鬆的土壤中空氣含量大,有利於生物生存。

(2)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主要來自降雨,降雪和灌溉。地表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也會凝結,直接轉變為土壤水分。

(3) 土壤腐殖質

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於生物的排洩物和死亡的生物體。這些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質,貯存在土壤中。

腐殖質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分。

(4) 土壤礦物質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無機鹽。生物需要很多的無機鹽。除了C主要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O和H來自水外,其他必須元素都來自土壤。

土壤中的無機鹽可以固定植物根系,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

2.土壤的物質構成

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態,液體和氣體三類。土壤的固體部分主要由礦物質和腐殖質組成,其中礦物質佔固體部分的95%左右。

例2 將一定量灼燒過的土壤放入蒸餾水中,製成土壤浸出液。取10毫升,過濾並收集濾液。再蒸發,結果最後留下一些白色的粉末殘留物。這個物質可能是( B)

A. 有機物 B. 無機鹽 C. 砂粒 D. 腐殖質

知識點3 從巖石到土壤

1. 風化作用是巖石不斷碎裂的過程,除了風、流水及溫度等物理因素外,還有一些化學物質的溶蝕作用,各種生物的作用也能促進巖石的風化。

2. 土壤的形成

地球的外層的地殼最初沒有土壤,有的只是堅硬的巖石,巖石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顆粒,最後經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例3 下列關於土壤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土壤形成後是固定不變的

B .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腐殖質組成

C.土壤的形成過程是長期的,目前還在持續進行

D.以上說法都正確

例4 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通常是土壤中( A)

A.有機物的含量 B. 礦物質的含量 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氣和水分含量

解析:土壤微生物能分解動植物殘體,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肥

相關焦點

  • 是植物固持了土壤,還是土壤支撐著植物?
    植物用根把土壤「綁」在一起,然后土壤就可以被固定在一個地方,不易流失。但同時,這種做法也可以使土壤繼續為植物提供幫助,例如維持植物生長所需的完整的營養和水分。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土壤為植物提供了一個基礎,然後將植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說白了,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依賴。
  • 土壤為什麼能滿足植物需要?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有哪些?
    土壤是土壤顆粒經過長期的自然作用按照一定的結構堆積而成的。 通過了解我們知道植物可以從土壤中吸收其生長所需的礦質營養,土壤母質本身就是各種礦質元素組成的。  為了保證世世代代地、可持續地供應植物營養需求,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些礦質元素大多不是以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狀態存在,而是99%以不容易流失的難溶狀態存在,它會在土壤動物、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逐漸釋放出有效態,來滿足植物營養需求,不多不少,持續供應。
  • 科學家揭示土壤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性!
    相信有很多人都經歷過室內植物的突然死亡,儘管有充足的水分和陽光,但土壤下面似乎會發生一些看不見的事件,其會破壞植物的健康,這就好像生活在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一樣會影響人類的健康,由細菌和真菌組成的土壤微生物組也會密切影響植物的健康。
  • 細說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被我們每天都踩在腳底下的土壤,僅僅1釐米厚,就可能要經歷100年到1000年的時光才能形成。它每天直接為全球70億人提供了80%以上的熱量、75%的蛋白質和植物纖維。、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據統計,世界上約有35萬種植物生長在土壤當中。
  • 鹹海岸上土壤微生物與植物內生菌對土壤地球化學響應差異及原因
    伴隨鹹海湖面退縮,乾涸的湖床出露地表,被逐漸風化為土壤,形成廣泛的現代環境參數梯度(如鹽度),鹹海是研究湖岸生態組響應湖域退縮的理想場所。目前,對於湖泊持續乾涸導致岸上土壤中微生物如何隨土壤地球化學和礦物學演化而變化的研究較為有限。
  • 茶人學習: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殖質
    該複雜體系的動態決定於動、植物殘體加入到土壤中的情況,和這些殘體在土壤微動物和大動物區系的作用下變化的情況。化合物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木質素、可溶性化合物(溶於乙醚與乙醇)。決定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因素包括進入土壤的有機物質數量、土壤有機質的損失量、土壤有機碳的平衡。
  • 南京土壤所揭示土壤動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土壤真菌群落組成複雜多樣,包括從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樣的物種。共生菌中的叢枝菌根真菌(AMF)可幫助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磷素(P)。雖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與AMF群落的聯繫,但是對於較高營養級的土壤動物(原生生物和線蟲)如何通過捕食作用影響AMF群落結構和功能尚不清楚,難以建立有效的線蟲定向調控措施,提升植物生產力和養分利用率。
  • 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質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昨天講了土壤的基本構成,那麼今天講下土壤的容重。土壤容重指單位容積的原狀土壤的乾重單位為g/㎝。土壤容重呢,可作為表示土壤鬆緊程度的一項指標。疏鬆的土壤容重小瑾蝕的土壤整容重大。土壤的鬆緊狀況,直接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和發育。
  • 國內土壤科研進展
    南京農大資環學院生態系統生態學課題組提出大陸尺度上土壤有機碳分子組成的權衡關係 土壤有機碳的分子組成仍然存在爭議。微生物、植物及火燒來源的有機化合物均是土壤有機碳的重要來源,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土壤有機碳的分子組成是否可以預測?近日,愛荷華州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貝勒大學等單位合作,發現土壤有機碳分子之間存在權衡關係,此觀點為解釋土壤有機碳的成因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該成果於9月15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線發表。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3 技術介紹3.1 原理利用植物進行提取、根際濾除、揮發和固定等方式移除﹑轉變和破壞土壤中的汙染物質,使汙染土壤恢復其正常功能。目前國內外對植物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多數側重於重金屬元素,因此狹義的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指利用植物清除汙染土壤中的重金屬。
  • 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麼作用
    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等性質的綜合反映,這些基本性質都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提高土壤的肥力,就必須使土壤同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土壤質地、結構、容量、孔隙度)、化學性質(土壤酸度、有機質、礦質元素)和生物性質(土壤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
  • 植物所在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和酶動力學過程研究中獲進展
    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佔陸地生物多樣性的很大比例,對於調節陸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生態系統功能至關重要。已有研究發現,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和結構受植物群落的影響,但不確定土壤細菌對氮沉降的響應是否與地上植物群落的響應一致。因此,探討土壤細菌和植物群落對氮沉降響應的異同及互作機制,對預測未來氮富集背景下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奇妙的土壤微生物
    它與高等植物一樣有葉綠素,可營碳素同化作用。它的主要作用,通常是可以起固定空氣中氮素營養的作用,幫助植物多方式利用各種狀態存在的氮素養分。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
  • 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
    導語: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植物根系吸收鎂,首先鎂主要以質流方式到達根系表面,通過質外體途徑進入內皮層,在載體的攜帶下跨膜進入細胞內,以共質體途逕到達根系中柱,從而完成鎂由外界溶液到根系中柱的吸收過程。
  • 三種土壤組成「萬能土」
    養花種菜,尤其是盆栽的植物,因為盆小,所以土壤的質量應該更好一點,因為是在花盆裡,各種不利的因素更多一點,所以土壤的質量還是要高一點。怎麼才能做出一個高質量,更適合的土壤,來栽培植物呢,其實只要家裡有這三種最普通的土壤,就能調配出大多數植物所需要的土壤,根據調配的比例,來調節土壤的透水性,透氣性,保溼性,以及肥沃的程度。這三種土壤就是腐殖土,營養土,園土,特別的常見。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土壤植物修復英文名稱:Soil Phytoremedi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3 應用限制條件不適用於未找到修復植物的重金屬,也不適用於2.2 中指明之外的有機汙染(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汙染土壤修復;植物生長受氣候、土壤等條件影響,本技術不適用於汙染物濃度過高或土壤理化性質嚴重破壞不適合修復植物生長的土壤。
  • 生物酶對土壤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各種酶在土壤中的能量轉化、物質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解析土壤微生物組的複雜性
    土壤代表了多種生態系統類型(包括森林和草地)、緯度(從北緯18°到北緯65°)、土壤特性和氣候條件。MBGA,海洋底棲生物組A。一個常見的假設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的變化應可以通過地上植物群落組成的變化來預測。
  • 土壤有多少種顏色?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土壤有多少種顏色?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電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馬克沃特尼在執行任務時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遺留火星,成了太空魯濱遜。幸運的是,馬克是植物學家,他懂得土壤之於植物的意義,火星土壤成了他在火星生存下來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