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披露:中國消化內鏡AI技術再上新臺階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圖為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候任主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唐承薇教授。華西醫院供圖

中新網成都9月1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團隊12日在中華醫學會2020年消化內鏡學年會上披露,該團隊研發的消化內鏡AI技術目前再上新臺階,涵蓋了內鏡下多病變的實時檢出、病變細微特徵的發現、檢查結果的數據結構化以及內鏡檢查全流程的質量控制,覆蓋了內鏡檢查前端和後端的大部分環節。

在中國,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消化內鏡檢查是相關疾病檢出的主要手段。而內鏡醫生培養周期較長,合格的醫生相對稀缺,制約了消化道疾病的診治水平。消化內鏡人工智慧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將有望改變這一現象。過去幾年來,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候任主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唐承薇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消化內鏡人工智慧技術研發。

據了解,華西醫院於三年前成立「華西-希氏醫學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基於該研發平臺,唐承薇教授團隊於2017年率先研發出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消化內鏡圖像下病變實時識別技術」,同年將該技術完成了設備化的開發,推出國際上第一臺消化內鏡人工智慧設備,備受業界關注。

此次年會上,唐承薇教授作大會報告時,對其團隊在相關方向上的進一步研究情況進行了總結:在過去的三年裡,相關的研究成果通過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完成了近500例的臨床試驗,於今年四月份獲得了藥監部門的審批,作為醫療設備準予進入臨床應用,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獲批的第一臺消化內鏡圖像輔助診斷設備。

唐承薇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在消化內鏡領域的應用,絕不局限於某一種或幾種病變的實時檢出,更多的應用將陸續覆蓋消化內鏡檢查的不同環節,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經趨於成熟,二代的產品已經基本定型:新的研究成果涵蓋了內鏡下多病變的實時檢出、病變細微特徵的發現、檢查結果的數據結構化以及內鏡檢查全流程的質量控制,新技術覆蓋了內鏡檢查前端和後端的大部分環節。

唐承薇教授表示,消化內鏡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工作將是長期的,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未來的路還很漫長,「華西-希氏團隊過去在消化內鏡人工智慧領域率先邁出了一步,現在和未來,我們都不會停下來。這種研究將是長期、持續的,我們本著嚴謹、審慎的態度前進,力爭把研究上的優勢,變成更多的臨床應用優勢和中國製造的優勢。」

據該項目的聯合研發方希氏異構公司介紹,唐承薇教授所提及的相關一代產品,已經在該企業量產,同時二代產品近日也已定型。不同於一代產品,新的產品表現為體系化的多設備的集成,是多個形態產品的集合,可實現對消化內鏡全流程的覆蓋。(完)

相關焦點

  • ...合作共建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廈門研究院
    (本報記者鄭曉東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 昨日,廈門市與四川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廈門合作共建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廈門研究院。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市長莊稼漢,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校長李言榮等出席籤約儀式,並舉行座談會共商推進合作事宜。
  • 華西天府醫院將於2021年投用 比現在的華西醫院還要好|四川...
    不用再為華西醫院看病「打堆堆」發愁了(圖據四川日報)12月5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正式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成都科學城共建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並於2021年正式投用,該院將按照「超越華西辦華西」的目標進行建設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跨國」遠程培訓
    4月3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對莫三比克馬普託中心醫院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遠程培訓。 單鵬 攝(抗擊新冠肺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跨國」遠程培訓中新網成都4月3日電(單鵬 賀劭清)中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3日下午對莫三比克馬普託中心醫院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遠程培訓。
  • 全部成員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全部成員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華西廣安醫院合作辦醫夯實服務群眾健康能力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鴻)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忘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深入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工作,借力與華西醫院合作,經受住疫情大考,做到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兩手抓兩不誤,致力打造學科品牌,積極推進技術創新,著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夯實服務百姓健康能力。合作辦醫開啟新徵程。
  • 復旦大學發布中國醫院排行榜:北京協和,四川華西位居榜首!
    這個榜單除了能夠為患者指明道路之外,也能夠為醫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參考,畢竟能夠進入到一所綜合實力更好的醫院,對於醫學生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歸宿。那麼復旦大學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醫院排行榜是怎麼樣的呢?
  • 四川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寶寶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順利出生
    2020年1月10日14:19分,隨著一聲嬰兒響亮的啼哭,四川省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寶寶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順利誕生了。這是四川省完成的第一例運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進行胚胎遺傳學診斷出正常胚胎,移植後成功妊娠並順利分娩的嬰兒。
  • 名院周報 | 多項科技突破晃眼睛|名院|周報|科技|內鏡|教授|內科|...
    ⊙ 武漢協和醫院:在《Gastroenterology》上刊文闡釋人工智慧在小腸疾病診斷領域突破性進展日前,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消化內鏡研究團隊」成果在國際消化領域頂級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響因子19.233,RANK=1)上發表,這標誌著人工智慧在小腸疾病診斷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名院周報 |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 華西繼續領跑
    STEM⊙ 2019年(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12月19日,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年度排名發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位列綜合排名前三位。與去年三甲排序相同。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中新網成都3月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稱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崛起於汶川地震,當時這裡集中收治的危重傷員治癒率達到93%,打破了國際重症死亡率10%至15%的紀錄;汶川地震後,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經歷了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的考驗
  • 36氪首發 | 基於AI做消化內鏡輔助診斷,「Wision A.I.」獲數千萬元...
    核心提示:1.為什麼要做消化內鏡影像的輔助診斷?商業化的空間有多大?2.技術難點何在?3.如何驗證技術的臨床價值? 作為消化道病變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臨床上一般採用消化內鏡來查看息肉,再通過取活檢分析病理的方式確定其惡性程度來進行癌症篩查。
  • 華西廣安醫院婦科成功開展單孔腹腔鏡手術
    四川新聞網廣安12月26日訊(劉小林 楊玢寒 文/圖)>近日,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婦科在四川大學華西二院鄭瑩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廣安首例「單孔腹腔鏡下子宮全切及雙側輸卵管附件切除手術」。據該院婦科醫生介紹,外科手術的發展經歷了從開腹手術到腹腔鏡手術,尤其在大力發展微創腔鏡手術的今天,腹腔鏡技術已成為婦科最常用的操作技術之一。近年來又興起了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NOTES是經自然腔道(胃、直腸、膀胱或陰道)置入軟性內鏡,通過管壁切口進入腹腔開展手術。這次華西廣安醫院婦科開展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就是由腹腔鏡手術發展而來的。
  •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開院時間確定了:2021年7月1日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備受大家關注的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又有新進展!7月1日,記者從天府新區成都管會獲悉,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籌備工作推進會在天府新區召開,按照雙方確定的工作計劃,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將在一年後(2021年)的7月1日,開院開診。目前,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項目4幢主體建築均已封頂,正同步推進機電安裝、設備採購等工作,按照2021年7月1日開業的目標穩步推進。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打造科學有效救治模式...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一共派出175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湖北武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抓住重症患者這一關鍵,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一系列嚴謹、紮實的流程和制度,齊心協力、並肩奮戰,圓滿完成重症救治任務。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動物核磁共振成像儀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四川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委託,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動物核磁共振成像儀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SCIT-ZG(Z)-20160715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SCIT-ZG(Z)-201607159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鄧洪新教授簡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鄧洪新教授,作為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研討會的演講嘉賓,將在研討會上帶來行業內的獨特視角,深度剖析基因治療在國內外的現狀,指明臨床應用的方向。演講題目:基因治療發展現狀和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歡迎各位老師報名到會場聆聽精彩演講報名。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籤訂2項技術合同聯合開發麻醉新藥 作用時間有望...
    籤約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4日訊(記者 胡旭陽)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6月1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宜昌人福籤署「超長效局麻藥」專利許可與合作開發技術合同。據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藥作用時間一般為幾個小時至十幾個小時。而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劉進教授團隊開發的「超長效局麻藥」,其作用時間可以達到幾十個小時,是目前品種作用時間的2-5倍!臨床前研究顯示其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優勢。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專家到成都民生耳鼻喉醫院幫帶授課
    1月7日,天府蓉城一片瑞雪紛飛,在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學術廳裡暖意融融:三位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護理專家正在授課,聚焦分享頭頸腫瘤術後護理的「華西經驗」,洋溢著幫帶基層醫護人員的濃濃之情,不時的掌聲映襯著窗外紛紛的雪花,交匯出一股股暖流。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開通重大疾病門診綠色通道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楊丹)4月21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該院開通重大疾病門診綠色通道,今後凡重大疾病分級診療轉院患者,無需再預約掛號。據悉,從今後,凡被基層醫院診斷患有以下重大疾病,被建議分級診療轉到華西醫院就診的患者,無須預約掛號,可直接到門診一樓疑難重症會診中心就診,醫院將儘快安排門診及住院治療。
  •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也可以看兒童牙科了
    6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悉,為方便兒童就診,整合華西兄弟醫院優勢資源,華西第二醫院聯合華西口腔醫院,在華西第二醫院錦江院區正式開設兒童口腔治療門診和兒童口腔保健門診,將於6月29日開診,在華西第二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即可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