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全力支持美國新的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使美國人自1972年阿波羅計劃終止後,再一次踏上月球!
自1969年開始的阿波羅十一號,到1972年的阿波羅十七號,除了十三號飛船氧氣艙爆炸,不得不提前返回地球其餘六次任務皆取得成功,共有十二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目前在世的還有四位。那麼,擁有載人登月能力的美國,為什麼在1972年後就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呢?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正值美蘇冷戰爭霸的巔峰時期,美國和蘇聯這兩股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力量在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等領域展開了不同形式的競賽。在代表著人類科技最高水平的航天領域,這兩個國家當然也水火不容,爭得頭破血流。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和蘇聯人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四個月後,美國也發射了他們的第一個衛星。
1961年4月,蘇聯人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三個星期後,艾倫·謝潑德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足以看出,美蘇兩國在第一顆衛星和第一個太空人都爭得非常激烈。只是美國兩次都在速度上落後於蘇聯,贏得了一個「老二」的稱號,必須要採取一些行動來挽回顏面。於是在1961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誓要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美蘇太空爭霸的這數十年間,是人類航天發展最為迅速的時間,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第一位太空人只用了短短四年。此後直到2003年,我國英雄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才成為了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然而,這一切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不斷在燃燒的經費。
史上最強運載火箭土星五號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自1961年立項至1972年終止,共耗資255億美元(相當於如今約1600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佔美國全部科技研發經費的20%,共有2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共有超過30萬人參與這個項目。說是當時舉全美國之力登月也毫不為過。此外,當時用於登月的火箭土星五號,造價約為4.3億美元(相當於如今的32億美元),要知道當時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造價也不過4.5億美元,每次登月相當於打掉一艘航母!
「阿波羅-聯盟」小組,美蘇首次航天合作
美蘇兩國都意識到這麼「燒錢」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在1972年5月達成合作,進行「阿波羅-聯盟」測試任務,最終兩國太空人握手言和,交換禮物,這份關係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的國際空間站。
火星表面探測器分布
阿波羅計劃,美國人六進六出月面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試驗,帶回了300多公斤的月面樣本,逐漸意識到月球並不值得花如此多的金錢和時間探索,轉而將目標移向了火星。光是在2003年至2020年間,美國就發射了六個火星表面探測器,其中最新的「毅力號」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其餘五個均取得成功。
月球空間站「深空門戶」構想
時隔近五十年後的今天,美國人啟動了重返月球計劃。這並不是因為月球的科研價值被美國人重新發現,而是美國人希望把月球當成載人登陸火星的跳板,建立一個月球基地或者是繞月球飛行的空間站,作為太空人前往火星等目的地的中轉站。
嫦娥二號拍攝到的阿波羅十七號登陸點
美國阿波羅計劃登月的真實性多年來一直被各界人士質疑,在此我也不做過多的討論。只是有幾個論點值得在此一提。首先是我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二號曾經拍到了阿波羅十七號登月的痕跡。其次我國」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也曾表示「美國阿波羅登月無可爭議」。至於相信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關注,了解更多航天資訊與知識
點讚並在評論留言,說說你對美國登月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