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形與質完美結合 金與銀相映生輝

2021-01-14 洛陽唐藝金銀器

從戰國到近代,從收藏到複製,從傳承到創新……走進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仿佛走進了中國古代金銀器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金銀器散發著熠熠的光芒,向來者講述曾經的故事。

金、銀自古即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而金銀器實現了形與質的完美結合。日前,記者感受了金銀器令人驚嘆的構思、鬼斧神工的技藝,還有那撲面而來的滄桑。

全省首家以金銀器為特色的博物館

在千年古剎白馬寺西側,有座唐式風格的院落,這裡就是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該館由收藏家王亞強集多年收藏所創辦,是我省首家以金銀器為特色的專業性民辦博物館。

王亞強介紹,該博物館目前藏有戰國至近代的金銀銅器文物200餘件(套),藏品包括金銀茶具、飲食器具、古代飾品等,種類齊全,造型繁多,質地精良。室內共設4個展廳:第一展廳為金銀器珍藏品特展,陳列著戰國至明清時期的一些金銀器物;第二展廳為金銀器複製精品展,展品主要以複製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佛教金銀器和四川彭州出土的宋代窖藏金銀器為主,複製品完全按照原物1∶1的比例精心製作,重量與出土的原物相差不到5克,仿真效果惟妙惟肖;第三展廳為金銀器工藝專題展,介紹鎏金、簪花、掐絲等製作工藝和歷史;第四展廳為金銀器精美禮品展,主要展出銀壺、純銀保健杯等茶具。

金銀器的製作和使用已成為中國古代特殊的文化現象,包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歷史等內涵。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收藏金銀器具之多、領域風格之多、跨越年代之久,讓人不禁驚嘆中國工藝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裡,您將領略許多瀕臨失傳的古老技藝,也將感觸各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鎮館之寶展示

戰國獸面紋金牌飾

戰國獸面紋金牌飾。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長10.1釐米、寬7.6釐米、厚1.9釐米、重97克。體呈長方形的獸面臉,獸臉闊,舌短,似桃形,頂端呈「山」字造型,造型別致,紋理清晰,極其罕見,是我國古代早期金銀器的代表作之一。

花葉紋金髮飾,唐代

花葉紋金髮飾,唐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髮飾以薄金片為底板,金絲盤捲成花草形,上面焊有掐絲和小金珠,掐絲內鑲嵌有綠松石和寶石。正中髮飾高11釐米,重33克,上端站立一隻鳳鳥;金釵頭用薄金片焊接而成,表面鋪滿細微金珠,釵頭鑲嵌綠松石。整套髮飾極為講究,是唐代皇族所用飾物。

金耳環,唐代

金耳環,唐代。高5.6釐米、重17.55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金耳環的樣式接受了波斯薩珊文化的影響,以金片焊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環狀,鑲嵌寶石,中間為圓球形,表面系細小金珠裝飾,下部為方形金片焊接似塔形,最底部以五個小金珠焊接加以點綴,整體形態優美,工藝精湛。

金帶扣,宋代

金帶扣,宋代。上:長7.05釐米、寬6.7釐米、厚1.5釐米、重76.81克;下:通長12.7釐米、寬6.1釐米、厚1.5釐米、重158.66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扣環呈扁圓形,環頂浮雕花草紋飾,扣身背面錘揲成型,再與正面鏨刻細節,表面高浮雕圖案,圖案展現了三個小孩嬉戲於牡丹花草之中,呈現一幅精美的戲嬰畫面。小金帶扣與大的型制基本一樣,屬高浮雕工藝。

卷草紋金梳背,唐代

卷草紋金梳背,唐代。長6.1釐米、寬1.4釐米、厚0.5釐米、重4.91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用薄金片製成,半月形,中空,上端可插入骨木梳齒,金梳背表面用細金絲勾出卷草花朵紋飾,頂部焊以連珠紋裝飾,這種掐絲、炸珠和焊接工藝,堪稱金細工的佳作,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宋代金簪

宋代金簪。長24.5釐米——30.8釐米、重10.68克——40.23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三根形制相同,簪頭以圓球形高浮雕工藝雕刻牡丹花、鳳鳥圖案,簪體圓長,簪體焊接與簪頭上,其中兩根簪身上半截以鳳鳥尾部加以花卉紋雕飾,形象生動。另一根簪頭形狀特別,似耳勺狀,比較少見。

宋代金釵

宋代金釵。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金釵四件,呈【V】狀,長26.2釐米,總重159.25克。均為一金長條形敲打對摺而成,通體素麵,似經常使用,多彎曲不直。

花鳥四曲銀鎏金盒,唐代

花鳥四曲銀鎏金盒,唐代。直徑6.9釐米、通高3.9釐米、重64.86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板錘揲、焊接成型,以子母口相合,整體紋飾鎏金,圈足外撇,頂、底部均鏨刻紋飾,頂部中央鏨刻兩隻飛鳥,四周以團花裝飾,邊緣單相仰蓮瓣一周,盒壁鏨刻一正兩破式海棠瓣二方連續圖案,圈足底沿刻一周蓮瓣紋。

鎏金銀碗,唐代

鎏金銀碗,唐代。大碗:口徑18.5釐米、高6釐米、重322.52克;小碗:重290.35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兩件形制紋飾基本一致,敞口,碗內壁通體光滑,錘擊成型,碗身鏨刻有六朵團花,紋飾鎏金,矮圈足底,造型美觀大方。

鎏金龍紋銀盤,唐代

鎏金龍紋銀盤,唐代。口徑15.3釐米、高4.1釐米、重179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盤打製成型,侈口,沿小內收腹微豐,作四瓣形,圈足底,口沿一周鏨刻有簡化的蓮瓣紋,腹部出筋四道並將其團花紋飾亦分作四組,盤心錘雕出三爪行龍,其圖案精細,行龍周圍以魚子紋地裝飾,整體紋飾鎏金,為一件佳作。

鴻雁紋鎏金銀腕釧,唐代。直徑6.5釐米、重38.32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腕釧以銀片錘打而成,釧面中間寬,兩端窄,開有豁口,釧面鏨刻鴻雁紋,紋飾鎏金,釧面有一條明顯的縱向凸稜,兩頭捻搓成細絲分別折回,各纏十六圈做成開口,使用時可根據手腕的粗細調節銀釧開口的大小,是中國古代婦女喜愛的首飾之一。

鎏金雲頭形銀盒,唐代。長8.1釐米、寬4.2釐米、重74.31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盒為雲頭形,身扁,錘打成器,盒頂鏨刻有一蜜蜂,器形獨特,紋飾精美。

猴鹿紋銀盤,宋代

猴鹿紋銀盤,宋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直徑17.2釐米、高1.4釐米、重171克。銀盤錘打而成,盤底紋飾高凸,呈半浮雕狀,盤內中心為一湖泊,環繞湖泊裝飾有兩猴和兩鹿,其間布有山石花草。兩猴攀騎在樹上,兩鹿漫步在湖堤,意趣生動,惟妙惟肖。因猴通「候」,鹿通「祿」,所以此盤具有高官厚祿之吉祥寓意。

雙鳳紋銀盒,宋代

雙鳳紋銀盒,宋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直徑17釐米、高5.1釐米、重304.55克。頂部中間飾一周凸弦紋,弦內飾雙鳳對飛圖,雙鳳之中飾折枝牡丹花一束,兩鳳對飛形成一圓形,弦紋外飾一周纏枝牡丹花紋,紋飾下均有小碎點紋地,整器錘揲加工成型,紋飾半浮雕式。

纏枝卷草紋高足銀杯,唐代

纏枝卷草紋高足銀杯,唐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口徑5.15釐米、高度5.7釐米、重56.21克。此器錘擊成型,腹部平鏨纏枝卷草紋,通鋪魚子紋地,圈足面鏨忍冬紋一周,此杯刻工精湛,在唐代頗為流行。

雙獅卷草紋銀杯,唐代

雙獅卷草紋銀杯,唐代。直徑5.5釐米、高度4.8釐米、重77.89克。此器錘擊成型,腹部以淺浮雕裝飾威猛獅子兩隻,並伴以卷草,口沿下一周連續S紋飾,整體器型極其精美。

纏枝紋三足銀罐,唐代

纏枝紋三足銀罐,唐代。腹徑4.85釐米、高5.1釐米、重44.39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小口,束頸,鼓腹,圓底,傘形蓋,寶珠形蓋鈕,蓋鈕之間有六瓣形銀墊,鼓腹的下部焊接有三個獸足,圓形底,通體以纏枝花草紋裝飾,錘擊成型,整體渾圓大方,造型美觀。

銀方箱,宋代

銀方箱,宋代。直徑7.4釐米、高11釐米、重376.82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整器採用錘揲、焊接成型,箱蓋為盝頂形,頂上有飛翔於雲中的鳳鳥兩隻,上下以子母口扣合,箱體呈四方形,四面平鏨花鳥人物,亭臺樓閣,鋪魚子紋地,箱底以兩條弦骨裝飾,弦骨中間鏨刻瑞獸,方箱後面有兩個鉤環,正面有鎖紐與銀鎖連接。

銀龍頭銜環耳杯,五代

銀龍頭銜環耳杯,五代。口徑9.75釐米、高3.3釐米、重117.08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敞口,素麵,平底,無圈足,單耳,耳做成龍頭形狀,嘴含一環,形象栩栩如生。

銀鎏金獸首蓋碗,西漢

銀鎏金獸首蓋碗,西漢。直徑15.5釐米、高11釐米、重750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為西漢時期的食用器具,其製作主要採用錘揲、焊接、鎏金等工藝,通體圓潤無紋,在碗體雙耳及碗蓋中央部位飾有獸形部件,碗底及獸形部件處鎏金,整體感覺簡潔而不失莊重,實屬我國古代早期金銀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四獅紋高足銀杯,唐代

四獅紋高足銀杯,唐代。口徑5.4釐米、高6.6釐米、重62.34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杯錘打而成,深腹,高足,足底呈喇叭狀,高圈足上部為一小平盤,與杯身焊接相連,杯體內壁光滑,杯腹鏨刻有四獅卷草紋飾,滿鋪微細魚子紋地,是唐代中期八世紀前半期流行式樣,刻工精細,工藝較高。

銀元寶,唐代

銀元寶,唐代。長14.4釐米、寬8.9釐米、重965.47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系鑄造而成,兩頭翹起,中間為平面,腰部內收,底部刻有「王」字底款,形制極其美觀。

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地址: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白馬寺西側

開館時間:9:00—17:00(免費開放)

公交線路:56路、58路、87路、91路

相關焦點

  • 法門寺國寶,唐代金銀器,世界最早的陀螺儀,比歐洲早10個世紀
    【鎏金銀羹碗子】精緻奢華的皇室餐具,銀器鎏金是唐代器物的一大特色,工匠將金銀完美融合,製作出空前絕後的金銀器,都是皇帝集中各地精粹或特別徵調工匠專為供養佛祖真身而打造。【銀鎏金碟】法門寺地宮的金銀器集中向人們展示了大唐盛世金銀器製作工藝的高度發達,除了注重造型輪廓以外,唐代金銀器更配以精緻的裝飾紋樣,同時還利用貴金屬本身的光澤,在銀器上將紋飾鎏金,製成精美的金花銀器。
  • 偽造金銀器常在材料質地上作假,需要對其進行鑑別,有幾種方法
    還有的金銀製品由於包金較厚,只用磨的方法磨不透,必須剪開才可準確鑑定成色。其七,看銘文戳記。一般來說,金銀器年代的鑑別離不開器物銘文的研究,也離不開出土墓葬的年代的確定。對金銀器銘文的研究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依據。如果金銀器上無銘文或款識,對其製造年代的確定是很困難的。一般凡屬正規生產的金銀製品(尤其是唐代以後)上面都有各種銘文或戳記,以此來標明其字號、成色、產地、工匠姓氏等。
  • 走訪洛陽博物館 看古代「萌蛙」長這樣
    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蟾蜍雖貌醜,但在古代被視為吉祥之物,寄託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古時科舉考試中榜被稱為「蟾宮折桂」。該灰陶蟾蜍的發現,也為後人研究商代早期陶器的製作工藝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證。
  • 唐藝獻唱《蝴蝶公墓》主題曲 再掀江湖風浪
    《蝶變》由新生代女歌手唐藝獻唱,她大氣沉穩的嗓音娓娓訴說片中糾纏不休的愛恨情仇,弦樂烘託的厚重氛圍,讓整首歌曲迷幻、悲傷、堅定、蒼涼,似蝴蝶成繭的嘆息,亦有飛蛾撲火的悲愴。38年前,林子祥演繹的徐克處女作《蝶變》同名主題曲曾掀起大批江湖兒女的武俠之心,亦開啟了徐克的怪才導演之路;今日《蝶變》再起風浪拂動的是萬千沉溺愛河的靈魂。  唐藝,憑藉著卓越的唱功曾躋身夢之聲全國20強。
  • 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元龍泉窯梅子青釉雙耳帶環瓷瓶 四川博物院 實際上,龍泉窯的瓷器也一直受到宮廷的關注,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都有為數不少的龍泉窯瓷器收藏,可以說,在龍泉窯的收藏方面,兩岸故宮的藏品相映生輝
  • 92年前洛陽金村驚現8座東周天子墓,5年被盜空,絕世珍寶流失海外
    洛陽共有25位東周天子在此定都,天子王陵主要在周山、王城與金村三處,其中金村就埋葬著八位周天子,這些在《後漢書》與《水經注》中都有記載。金村周天子墓雖有明確記載,可秦漢時赤眉軍盜掘大量漢帝王陵,東漢董卓火燒洛陽,曹操盜挖帝陵,最終魏晉亦沿用東漢洛陽城,而金村周天子墓竟安然無恙沉睡地下始終未被盜掘。
  • 洛陽博物館總數過百,博物館手繪地圖電子版同步上線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郭歌 通訊員 張路路  1月7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目前洛陽各類博物館總數達102家,其中2020年新建成班超紀念館、洛陽體育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20餘家博物館,全力打造15家精品博物館,「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初具規模。
  •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在唐代已經掌握了近代才發現的陀螺儀原理
    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的基建工地上,施工人員在用挖土機挖土,突然發現太陽底下的土裡發出陣陣閃光,於是停止施工,輕輕把土撥開,在土裡看到了兩個大陶翁和一個銀罐,裡面裝滿了金銀器和錢幣等文物,其中,有一個圓乎乎的香薰用飾品,上面雕刻著葡萄花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讓中國夢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他們是「地球村」的文化傳播使者,他們的使命感成就了中國夢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書籍架起相互了解的橋梁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我引以為榮,因為這無疑是一個開創性的壯舉,我的工作為中阿兩國架起了一座相互了解的橋梁。」
  • 洛陽北玻玻璃裝點國內在建最大博物館
    具有獨特「冕冠」造型的國內在建最大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的建設目前推進迅速,已進入外牆裝飾階段。昨日,記者從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玻股份)獲悉,此次新館建設使用的一系列高端玻璃產品,均由該企業提供。
  • 數軸,「數」與「形」的一次完美結合
    數軸幫助我們把數和點對應起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它是小學數學中「數」與「形」的第一次結合。1、認識數的直觀工具在數軸上,每一個數都有唯一的點與之相對應。抽象的數有形可依,變得直觀化。藉助數軸認數,很容易發現數字系統的內部結構。對孩子數概念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 8℃的長沙她依舊需要電風扇來表演,長沙網紅唐藝:我想擁有更多屬於...
    鏡頭前大多時候只有唐藝,其實整個直播間裡,塞滿了幾十號人,其中大多是特地趕來看現場的粉絲。27日晚上7點半,直播間裡兩個助手在旁邊盯音響、遞話筒。四五個人時刻關注著手機屏幕前,一刻不停的忙碌著,主要是注意直播間狀態,及時和唐藝保持溝通。為了讓觀眾體驗感保持最佳,唐藝在互動環節,不做提前設計和溝通,根據現場狀態進行調節。
  • 洛陽鉬業成功收購剛果(金)TFM礦業 世界稀有金屬龍頭企業如何煉成?
    ▲洛陽鉬業收購的剛果(金)騰科豐古魯美銅鈷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智文濤  緊抓「一帶一路」機遇,積極實踐「走出去」戰略。6月2日,記者從洛陽鉬業獲悉,由中剛合作項目協調辦公室、中國駐剛果(金)大使館和洛陽鉬業共同舉辦的中剛投資論壇暨洛陽鉬業收購騰科豐古魯美礦業股權交割儀式,日前在剛果(金)首都金夏沙隆重舉行。中國駐剛果(金)大使王同慶、剛果(金)礦業部長、剛果(金)國家礦業公司董事長和洛陽鉬業董事長李朝春一起為交割儀式揭牌。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又添藏品130餘件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常書香)1月7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近日,豫劇大師馬金鳳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位於該校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出其演出時的鳳冠及道具等130餘件物品。這是馬金鳳為該博物館捐贈的第二批藏品,主要有鳳冠、馬金鳳大師塑像、成套的點翠頭面、戲曲服裝、劇本等。此外,還有京劇大師尚長榮、梅葆玖和相聲藝術家姜昆給其的珍貴題字。去年11月17日,馬金鳳曾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贈首批物品,主要有演出道具、劇本、演出劇照等。
  • 幾何意義,數形結合,巧解複數
    通過適度拓展,適當加寬對《複數》的幾何意義(平面向量,解析幾何)部分的學習,不但沒有加重考生學業負擔,反而拓展了考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眼界(這真是高考的本質,數學學科素養),還對高中數學其他主幹部分(解析幾何,平面向量)還是一次難得的系統深入複習,完善考生數形結合數學思想方法,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