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人類本能的恐懼,《旺達與巨像》中獨樹一幟的孤獨感

2020-12-06 OT遊戲公社

不知道大夥在童年時期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早年間,許多單機遊戲當中都有包含多人聯機對戰的模式,而這些模式即便是在沒有聯網的情況下也都可以通過建立區域網伺服器而進入到多人對戰地圖當中,雖然明知道或許沒有人會和你一起玩上一局,但也還是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要進入地圖當中探索一番,而在進入地圖之後,卻發現這個不同於單機模式中的世界意外的極其空洞,沒有任何可以交互的內容,除了玩家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一個會意識的生物,在那一瞬間整個世界仿佛陷入了一片死寂。最終由於毫無內容可玩、在逛過一遍地圖之後草草地退出了遊戲,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遊戲中真正意義上感受到了「孤獨感」。

害怕孤獨是人類與生俱來就會產生的本能反應,因此有學術表明人類是喜好群居的生物,即便有的人更加喜歡獨來獨往,也只是由於與其他人看待孤獨的角度不同,因而很難察覺到自己是否是真正的孤獨,而當他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時,其對於孤獨的恐懼或許要遠超旁人。

能夠為人類產生孤獨感的因素有很多,或許是因為周遭的環境太過安靜毫無生氣,亦或是因為受到了周圍他人的排斥,而要說能夠因孤獨而讓人心生恐懼的理由,當屬在面對隻身無法克服的困難時、周圍又沒有人能夠給予幫助時的無助感,屆時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身為人類究竟有多麼渺小無力,若是在沒有退路可走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硬著頭皮勇敢面對,而這便是遊戲《旺達與巨像》的核心命題。

一劍、一馬、一世界

《旺達與巨像》是由日本ICO工作室與2005年發售的動作冒險遊戲,遊戲的劇情與核心目標可謂是純粹到了極點:主角旺達帶著已經死去的心儀女孩走進一個寂靜的神殿,並向這裡的神明祈求能夠復活這位可憐的女孩,而自稱是多爾暝的神明卻表示需要與旺達做一筆交易,只要他能夠使用手中的劍擊殺掉分布在大陸各地的16座參天巨像,女孩就能夠復活,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或許需要旺達付出無法挽回的代價,而對此旺達的眼中沒有任何遲疑與猶豫,只是深沉了留下了一局:「我早已有所覺悟」。

簡單來說,玩家的目標就是為了復活心愛的女孩而要向16位幾乎不可能戰勝的巨像發起挑戰,而在整個遊戲流程當中,除去一直躺在祭壇上的女孩之外以及遊戲的結局,玩家不會在遊戲當中再見到其他任何人,而主角的敵人除去16座巨像之外也再無其他。

旺達究竟是什麼人?女孩究竟是怎麼死的?他們二人之間又是什麼關係?主角要去擊殺的16座巨像又是什麼來頭?多爾暝又是什麼來頭?遊戲當中有太多太多令人不解的問題,但或許直到遊戲的終局也都未能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遊戲當中極力的迴避掉了劇情描述以及對話過場,只給玩家留下了一個目標,而玩家只需要照做即可,整個遊戲採用了無縫連接式的開放地圖,但玩家能夠在這張地圖當中進行互動的內容可謂是少之又少,這片地圖上沒有任何的生物與建築,目能所及之處只有連綿的平原、山川與河流,玩家要做的就是舉起手中的劍,向光線反射指向的方向前進就能夠找到巨像,而在玩家向目標地點前進的過程中甚至連配樂也不曾出現,只有旺達在騎乘自己的馬匹阿格羅時的發令聲以及阿格羅踏在地面上的馬蹄聲,就像沒有人的多人遊戲地圖一樣死氣沉沉。

直面恐懼

有的人害怕昆蟲、有的人害怕動物、有的人怕黑,無論這些人害怕的是什麼,其原理都指向了一個一點:人類對於或許會對自身造成威脅的事物會本能地產生恐懼感,而倘若跟這些事物多加接觸,便能夠坦然接受這些令人恐懼的事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膽子都是練出來的」。

而在《旺達與巨像》當中,玩家要面對的是比主角自身大上數倍的參天巨像,這不由得會激發某些人對於巨型物體的恐懼(俗稱「巨物恐懼症」),若是在沒有聽說過或了解過這款遊戲的情況下接觸這款遊戲,任誰都會在第一次面對巨像時感到無所適從,必定會思考究竟應該如何戰勝這龐然大物。

主角不過一介凡人,手中的裝備最多也就是一把劍和一把弓,從一開始就能夠讓玩家意識到自己作為人類的渺小,此時激昂BGM響起,也正是由此開始,能夠讓玩家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帶有些許悲壯色彩的故事。

孤獨與悲傷的基調從遊戲的開篇就對玩家展現了出來,整個遊戲世界是空曠的,而整體的色調也大多是陰沉的灰綠色、黑色和土黃色,這或許是一條絕對無法回頭的漫長旅途,但主角卻為了達成目標不得不直面困難與挑戰,這一點不僅在遊戲的流程當中得以體現,而坐在屏幕前操作旺達的玩家也能在遊戲流程的推進中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當中特地為主角的攀爬系統單獨設置了一個「抓住」鍵,玩家在與巨像戰鬥時需要攀爬到巨像的身上並用手中的劍刺擊巨像的弱點,而巨像的動作雖然遲緩但卻極具力量感,若是主角在攀爬時不牢牢抓緊巨像的身體,則等待玩家的只有死亡。

而在抓緊的狀態下,主角的體力值也會逐漸下降,但有的時候即便是在體力值即將耗盡的時候玩家也需要牢牢抓緊,甚至按到手指發疼也絕不敢輕易鬆手,或許放手了就等於是放棄了一直以來的努力。

《旺達與巨像》雖然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但其本身的動作元素卻並不算太多,在挑戰巨像時與其說是戰鬥倒不如說更像是解謎,玩家需要細心觀察巨像的身體特徵以對戰鬥方式進行思考,實現了動作與解謎的高度統一,而在此之上遊戲還加入了激昂的背景音樂,再整合上遊戲本身孤獨壓抑的遊戲氛圍,使得遊戲從視覺、聽覺與觸覺上的體驗形成了渾然一體的效果,因而相較於其他遊戲,主角旺達能夠帶給玩家的代入感與參與感或許要比其他遊戲更加出色。

結語

簡單來說,《旺達與巨像》就好似一部藝術氣息濃鬱的文藝電影,能夠為玩家營造出的感觸更多的是心靈上的而非是精神上的,若是將其單純地看作一款動作冒險遊戲,則其自身所暴露出的問題可謂是不勝枚舉,甚至不會被一般玩家所輕易接受,而巧合的是,文藝電影向來也具有同樣的特性,喜歡的人或許會將其作為一生摯愛,而不喜歡的人或許都不會願意多看一眼。

而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這絕對是一款值得一玩的佳作,遊戲中的許多設計在一般人看來或許會顯得不入流、甚至能夠被看作是整個遊戲領域當中的異類,選擇一個讓人十分壓抑的遊戲題材也很難讓人提起興趣,但不可否認的是,往往只有在這種極端的思考方式下,才能夠催生出真正能夠被稱之為「藝術」的作品。

#遊戲鑑賞#

相關焦點

  • 旺達與巨像有多少個巨像?旺達與巨像所有巨像背景資料介紹
    旺達與巨像各巨像有什麼背景?遊戲中共有16個巨像,很多玩家想必對這些巨像背後的故事非常感興趣,這裡給大家帶來了「吃牛肉的羊」分享的旺達與巨像全巨像背景資料詳解,一起來了解下吧。  全巨像背景資料詳解  BOSS.1 米諾牛:瓦魯斯  古代希臘人按照人形造神,並賦予他們人類的性情。以宙斯為首的古代希臘眾神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諸神可以結婚生子,有喜怒哀樂,或聰明勇敢,或妒忌惡毒,永生不死,威力無邊。
  • 《旺達與巨像》製作人發布新作概念圖 少年眺望遠方
    《旺達與巨像》製作人發布新作概念圖 少年眺望遠方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1-01-05 分享到: 《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在2011年11月帶領洞谷仁治等
  • 旺達與巨像製作人工作室新作畫面疑似曝光
    04 15:21:32 來源: 任天堂Switch遊戲大全 舉報   製作過《ICO》《旺達與巨像
  • 《旺達與巨像》製作人上田文人新作概念圖 人在天涯
    2011年《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帶領洞谷仁治等Team ICO關鍵成員從索尼出走,成立獨立遊戲工作室genDesign。2020年genDesign工作室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找到了他們中意的遊戲發行商。他們表示在新的一年中,將繼續推進新項目的開發。
  • 《旺達與巨像》製作人新作概念圖少年扶巨石眺望遠方
    《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在2011年11月帶領洞谷仁治等Team ICO關鍵成員從索尼出走,成立genDesign工作室。之前他們宣布找到了中意的發行商,新作正在開發中。近日,工作室發布了一張圖片,其中一部分似乎不是老遊戲,而是新作的截圖。
  • 《旺達與巨像》團隊新作找到開發商:將全速開發
    2011年11月,開發了《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帶領洞谷仁治等Team ICO關鍵成員離開索尼,成立了獨立遊戲工作室genDesign。他們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他們將會繼續推進新項目的開發,希望早日讓他們的新項目面世,也感謝了玩家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根據genDesign工作室的官網的信息,他們正在為新項目的開發進行人員的招募工作,目前來看新作的開發進度並不多。
  • 《旺達與巨像》團隊新作已找到發行商 2021年將全力開發
    在2011年11月的時候,《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帶領洞谷仁治等Team ICO關鍵成員從索尼出走,成立獨立遊戲工作室genDesign。他們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他們將會繼續推進新項目的開發,希望早日讓他們的新項目面世,也感謝了玩家們一直以來的支持。genDesign工作室的官網顯示,他們正在為新項目的開發進行人員的招募工作,目前來看新作的開發進度恐怕並不高。
  • 《旺達與巨像》團隊新作品找到了 出版商將在2021年全面開發它
    2011年11月,《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的製作人上田文人帶領董、顧仁之等ICO團隊關鍵成員離開索尼,成立了獨立遊戲工作室genDesign。根據以前發布的信息,genDesign一直在開發一個新項目。
  • 星際爭霸中神族人創造的巨像連神族自己都對其感到恐懼
    在當年星際2剛剛出來的時候,暴雪做過一段關於巨像這個全新兵種的演示,給玩家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大範圍且高攻擊的輸出能力,能夠非常快速地清空戰場上的脆皮單位。如此強大的單位暴雪在其背景設定上也給予了相匹配的地位,而今天大麥的星際爭霸故事就要來和大家詳細說說神族這個巨像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說到巨像這個單位他的背景設定非常像漫畫大師宮崎駿所創作的《風之谷》中巨神兵這個東西。
  • 人類文明史一直伴隨著瘟疫史,為何說面對疫情恐懼倒是一件好事?
    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我跟菜蟲說,面對疫情,恐懼倒是一件好事。什麼?好事?菜蟲覺得好奇怪。對啊,好事。我繼續說。一般而言,我們人類的情緒,總會被分為積極的方面和消極的方面。快樂啊、喜悅啊之類的,都被看作積極的方面;擔心、害怕、憂慮、沮喪之類,就常被看作是消極的方面。
  •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人類的恐懼情感是物種進化與生存過程中最重要和最不可或缺的基本情緒表徵之一,外界的恐懼刺激可以激發生物個體特定的防禦行為產生,從而在其生存和繁衍中起到重要作用。上丘中深層興奮性神經元會特異性地響應天敵威脅的視覺刺激,通過丘腦的快速中繼通路將信號傳輸至外側杏仁核,並持續激活杏仁核神經元的活動。利用光遺傳學技術特異性的「關閉」或者「打開」這條通路的功能,研究人員發現這條通路特異性地介導了動物本能恐懼反應的產生。此項研究成果有望為進一步解析包括恐懼情緒在內的物種繁衍生存的基本神經環路特徵和精神疾病的發生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人類為什麼怕黑?生存本能使然..
    點擊上方藍字「電腦報」關注我們我們在孩提時代都會經歷一個怕黑的階段,雖然我們在面對很多事情時似乎比大人們要無懼(其實是大人更加謹慎),但是天黑讓我們在每一個夜晚都過得不輕鬆。畢竟,在我們的想像中,怪物是天黑了才會出來活動的。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一部分:人類巨像
    沒錯,它們的心臟需要跳動,肺部需要呼吸,但是除了生存必須的功能以外,哺乳動物要操心的東西還有很多——它們還擁有愛、憤怒和恐懼等複雜情感。很快,人類精通了農業技術,很多人因此從勞作中解放了出來,開始思考各種各樣的想法。不久後他們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巨大突破:寫作。歷史學家認為人類大約在 5 到 6000 年前開始寫東西。在此之前,集體知識庫只能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而且只能通過口述傳播。
  • 《恐龍當家》:勇敢是克服內心的恐懼,更是為了所愛變得強大!
    阿木看了動畫電影《恐龍當家》,覺得這部電影超級適合給孩子看,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克服內心的恐懼,逐漸勇敢起來!恐龍爸爸和恐龍媽媽的三個孩子出生了,莉比和巴克看起來好像更強壯,而最後孵化的阿洛十分瘦弱,小小的身軀,大大的蛋殼,這個反差好可愛哦。
  • 人類為什麼會對死亡產生恐懼?是基因決定的,還是後天習得的
    害怕死亡源於人類的自我保護我們知道,馴鹿見到老虎時一定會奔跑,老鼠總是會害怕貓咪的叫聲,人也一樣會害怕危險的東西,這一切都是刻在基因裡的自我保護的本能。危險就意味著靠近死亡,人如果不害怕死亡,就不會躲避危險,那麼很可能人類早就滅絕了,人類正是因為怕死才使得基因得到傳承,種族得到延續,才有進化和發展的可能性。所以,害怕死亡是人類的本能。
  • 葉羅麗:孔雀勇敢面對最初的自己,「紫孔雀」真的消失了嗎?
    曼多拉利用鏡魔法將孔雀封印的記憶幻化成人型,並且鏡孔雀被安排到葉羅麗仙境宮殿中,葉羅麗戰士在面對宮殿大廳的鏡子時才知道有靜孔雀的存在,想必曼多拉已經預料到葉羅麗戰士的到來,不過曼多拉最為失算的地方就是鏡子。孔雀面對最初的自己,在鏡子碎裂那一刻,「紫孔雀」真的消失了嗎?
  • 真正的恐懼是什麼:恐怖文學中的人類原始情感
    本文為洛夫克拉夫特系統性解釋恐怖文學的學術作品,從遠古人類對超自然的崇拜到美國的怪奇傳統,「未知」都是人類骨髓深處潛藏的最大恐懼。在未知被大面積剝離的當代,或許只有恐怖文學能給人們帶來久違的崇高感。01 真正的恐懼是什麼?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
  • 巨像騎士團愛因斯坦介紹
    巨像騎士團愛因斯坦強嗎?巨像騎士團中愛因斯坦是一個比較強的英雄,那麼大家知道他具體技能屬性如何嗎,愛因斯坦又要怎麼獲得呢?下面寒山就為大家帶來愛因斯坦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巨像騎士團愛因斯坦強嗎?
  • 淺析電子遊戲中的「留白」藝術
    我們可以把這類長長的路程看作是一種「留白」,它有可能是為即將到來的 Boss 戰營造一種恐懼且焦慮的氣氛,也有可能預示著重大的劇情轉折。在視覺藝術中,「留白」的主要作用是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畫面主體上。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將電子遊戲與這種視覺藝術處理手法聯繫到一起,至少不會刻意朝這個方向去思考。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培養出兼具勇敢自信品格的孩子。當一些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畏畏縮縮、舉步不前時,會感到十分失望。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孩子是否勇敢是被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同時影響的。我朋友的孩子鋼琴彈得很好,但他性格太內向,平時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以前,學校裡有一些比賽和表演,他的朋友總是建議他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