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湖北江陵天星觀一號墓楚墓中,出土了一種根雕漆器,被人們稱為「虎座鹿角鳥」或「虎座飛鳥」(見下圖)。它的造型十分奇特,上面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鳥,鳥背上長出了一雙巨大的鹿角,下部則是一隻體型較小的老虎。
虎座鹿角鳥將鳳、虎、鹿這三種動物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態栩栩如生,極具浪漫色彩,讓人讚嘆不已。這種奇幻的漆器,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寓意呢?
一、鳳、虎、鹿的文化內涵
在古代中國,鳳、虎、鹿都屬於祥禽瑞獸,要了解虎座鹿角鳥這種漆器,首先就要深入探析這幾種動物的文化內涵。
鳳的文化內涵
在漢民族中,鳳是一種吉鳥,有著十分尊貴的地位。《山海經·南次三經》中就說:「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更是對鳳鳥頂禮膜拜,鳳鳥成為了楚國人民族精神的象徵。屈原《離騷》中說: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在楚畫《人物龍鳳帛畫》中,在一個婦人頭上,前畫有一飛翔姿態的鳳鳥;鳳對面畫有一夔龍,表現出了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西漢時馬王堆一號墓的帛畫中,畫面中部天堂入口處,也有一隻鷹嘴人面怪鳥和兩隻長尾鳳鳥。而且保護鳳鳥已成為嚴肅的專項條文,被列入了楚國的要法大典,可見鳳鳥在楚人心目中的地位。楚人將這種以鳳鳥為主的漆器藏於墓中,無疑寄託著楚人對鳳鳥的崇拜。
虎的文化內涵
虎是中華民族心中的「百獸之王」。古代有著「五靈」之說,將「龍、鳳、麟、龜、虎」稱為五種神靈。《風俗通義·祀典》中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這說明虎在人們心中,不僅是威猛勇武精神的象徵,而且是一種能闢邪鎮惡的吉獸。古人常常利用虎的圖騰形象來鎮宅闢邪,比如古人認為畫虎於門,就鬼不敢入。
在中國的很多少數民族中,有著虎的圖騰崇拜。古代西南地區的巴國,就是以虎為圖騰,崇拜白虎是巴人稟君蠻遺留下來的習俗。在古代天象學中,代表特定方位和五行的白虎,是西方之神。《蠻書》中說:「巴氏祭其祖,擊鼓而歌,白虎之後也。」如今,源於巴人的土家族還保留著「坐白虎堂」的習俗。由此可見,巴人以白虎為祖神,當做一種原始圖騰崇拜的歷史由來已久。
鹿的文化內涵
虎座飛鳥讓人稱奇的地方更在於,在鳳的兩翅邊生出了一對巨大的鹿角。那麼,鹿和楚文化有何關係呢?
古人認為,鹿銳利的長角可以驅趕惡魔,是有力的防禦武器。虎座鹿角鳥中的鹿角,外形十分巨大,通常只有麋鹿才有有著如此巨大的鹿角。在古代戰爭中,麋鹿角是一種可以驅趕敵人的武器,《史記》中說: 「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麋鹿碩大的角,在古人心中是一種神靈之物,用它可以驅趕鬼魅,保護死者的魂魄。
各種資料表明,楚國對麋鹿這種動物十分尊崇。《墨子·公輸》中說:「雲夢,犀兕麋鹿滿之。 」說明古代楚地雲夢澤一帶的楚國,麋鹿非常多。屈原《九歌》中也說「糜何食兮庭中」 ,描述了楚人在庭院中飼養糜鹿。同時,楚國的王族為羋姓,「羋」與「麋」同音。
可見,鹿這種美麗吉祥的神獸,與楚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在戰國時期楚國的墓葬中,鹿角是「鎮墓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下圖所示。楚人將鹿角加於鳳身,將鹿的神靈之意居於鳳鳥身上,增加了神瑞之氣。
二、虎座鹿角鳥:古代巴楚兩國文明衝撞的象徵
通過對這幾種動物文化內涵的分析,我們可知,楚人以鳳鳥為圖騰崇拜,而巴人以白虎為圖騰崇拜,「鳳鳥」和「白虎」在兩個民族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巴、楚兩國是鄰國,有著長達600年的交往史,兩國之間有和平相處,也有著多次交戰。巴國形成與西周時期,是位處今中國西南、長江上遊地區的周王族諸侯國。
楚國則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西周中後期,楚國「篳路藍縷」,逐漸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通過諸王勵精圖治之後,楚國的國勢日盛,先後滅掉了權、息、鄧、弦、黃、英 、隨等江漢地區的小國,依靠強大的國力而逐漸稱霸。
巴國作為楚國的近鄰,在強大的楚國面前,一度淪為楚國的附庸。春秋中期 ,隨著楚國的日益強大,楚國對巴國形成了強大的壓力,兩國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屢屢交惡。公元前688年,巴國與楚國共同出兵申國,《華陽國志·巴志》說:「巴、楚數相攻伐,巴子怒,伐鄧,敗之。其後巴師、楚師伐申。」公元前676年發生了楚驚巴師事件:「楚子驚巴師。魯莊公十八年,巴伐楚,克之。」因楚軍驚擾了巴師,導致巴軍叛楚而攻打楚地那處,最後逼近楚國都門。巴國趁楚國內亂而再次伐楚,顯示了其軍事上具有相當 的實力。
到了春秋後期,巴國扭轉了對楚國的弱勢,楚國對巴國的策略也轉為聯合,形成了戰略結盟關係,兩國的關係又逐步趨於緩和,並維持了很長的時間。
到了戰國中期之後,巴國國勢漸衰,已無力與楚國對抗,楚國趁機大舉進攻,佔領了鄂西南、川東一帶,巴國步步敗退,接連喪失了大片領土。《華陽國志·巴志》中說:「巴楚數相攻伐,故置扞關(今重慶奉節)、陽關(今重慶涪陵)及沔關。」可見巴郡有三處關卡,都是巴國為防禦楚國而設。
從這件虎座飛鳥來看,在上面振翅欲飛的鳳鳥居於中心地位。楚之祥物鳳鳥站於虎身之上,張開用楚國瑞獸麋鹿的鹿角製成的雙翅。鳳身形高健、器宇軒昂,張開翅膀引吭高歌,虎則身形矮小,趴伏於地,恭順於鳳鳥足下。英姿勃發的鳳與矮小猥瑣的虎,視覺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這個造型似乎暗示著「巴國」臣服於「楚國」的雄威之下,體現出一種渴望戰勝巴人的強烈願望。
同一時期出土的另一種漆器——虎座鳥架鼓(見下圖),也有著同樣誇張的造型。我國目前一共發掘出楚國所特有的虎座鳥架鼓30多隻。它的底座為是兩隻身形矮小、背向而踞的臥虎,虎背上分別站立一隻長頸的鳳鳥,身形碩大而矯健。
結合這兩種漆器的造型,再聯繫巴楚兩國的關係史,可以進一步證明上面這個觀點。
總結
楚國的漆器虎座鹿角鳥,在圖騰崇拜的巫術文化下中誕生,反映了楚人超凡的想像力和浪漫主義精神,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通過對虎座鹿角鳥文化內涵的分析,我們可知,古代楚國的圖騰是鳳鳥,而且楚國也有對鹿的圖騰崇拜,巴國的圖騰是白虎,再聯繫巴楚兩國歷史上的屢次戰爭,筆者認為,虎座鹿角鳥很可能就是兩國文明間的鬥爭歷史的一個縮影。當然,這只是一種個人觀點,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