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衰減50%,地球這一地區磁場強度衰減嚴重,衛星經過都要關機

2020-08-10 逐遊酣星

地球磁場形成於34.5億年前,恰好和地球生命出現的時期重合。地球磁場能夠偏轉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保護地球免遭太陽輻射的影響。

科學家認為,如果地球在生命初始期沒有地球磁場的保護,那麼大氣層很快便會被太陽撕碎,將地球生命扼殺在搖籃中,讓地球變成下一個火星。

然而科學家卻發現人類一直依賴的地球磁場正在迅速減弱,而且位於南大西洋的一塊區域磁場減弱尤為嚴重。

科學家認為,緊鄰非洲大陸下方發生的事情正在促使地球磁場偏轉和變化。

神秘的地球磁場

自地球磁場形成以來,它默默工作了三十多億年,為地球生物偏轉了高能帶電粒子流並帶來了美麗的極光。

然而自1683年人類開始記錄地球磁場信息開始,人們就發現地球磁場的磁極位置在一直發生改變,甚至南北磁極還發生過多次倒轉。

地球磁場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

首先是「鐵磁體假說」。

地球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球最內部的地核中主要元素是兩種金屬元素,因此最初的科學家認為,地球磁場是由地核這個大磁鐵本身磁場構成的,就像一個豎著插入地球內部的磁鐵棒

這個假說很符合直覺,也是最為簡單的假設,但實際上並非正確。因為皮誒爾·居裡先生(居裡夫人的丈夫)的實驗,每種磁性物質都有自己的「居裡溫度」,超過這個溫度,物質的磁性就會消失

像是磁鐵礦一類的物質其「居裡溫度」為700℃,這個溫度僅需要在地下25公裡就可達到,而地球核心的溫度更是高達4000℃,遠高於磁鐵礦700℃的「居裡溫度」,不可能產生磁性,因此「鐵磁體假說」無法成立。

時間到了20世紀,又有科學家提出了「電荷旋轉假說」。

這一理論認為,地球內部存在著等量的正負電荷,其中一種聚集在地球核心一種散布在地球表面,散布在地球表面的電荷會隨著地球自轉的旋轉而旋轉,產生環繞地球的電流,地球磁場就是由這股電流激發的。

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僅需要測出地球表面的感應電場強度的大小,就可以計算出地球磁場的強度。然而經過實際操作,科學家發現,理論計算出來的磁場強度僅為0.00000000000036T,而地球實際磁場強度為0.00006T,兩者相差了一億多倍

顯然,哪怕地球上真有旋轉的電流,也不足以形成強大的磁場。在該理論被否認後的一百年裡,其他假說層出不窮,但是無一不被否定。

直到1958年日本地磁學家力武常次在發電機假說上提出了雙圓盤耦合發電機模型,比較完美地解釋了地磁形成原因,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

他認為,在地核與地幔的交界處,液態外核會形成對流,構成一個巨大的發電機。

而對流的物質可以看成兩個上下疊放的旋轉的圓盤,這兩個圓盤會產生兩股相反的電流,由於兩個圓盤轉速不同,其中更強大的磁場會佔據優勢並在電磁耦合效應的作用下不斷增強放大,最終形成地球磁場,並隨著外核對流的變化而變化。

根據力武常次的理論,地核邊界的對流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混沌系統,地球內部任何一點變動都可能引發這一混沌系統的連鎖反應,導致地球磁場發生變化。

這也就是為什麼地球磁場總是在不斷變動之中,甚至可能發生地磁翻轉。

根據研究,上次地磁翻轉發生在78萬年前,而地磁翻轉也不是一次性操作,中間可能伴隨著數千年的過程。

而經過觀測,目前地球正處於磁極翻轉的重要階段。

持續千年的變化

根據歐洲航天局提供的數據,全球磁場強度在過去200年裡平均下降了約9%,而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地區,磁場強度下降更為恐怖,這就是著名的「南大西洋異常區」。

這一地區涵蓋了從南美洲智利到非洲辛巴威的廣袤地域,根據測量,這一區域的磁場強度比正常值低了30%-50%,下降速度超過其他地區10倍之多。

1970年到2020年,這一地區的最低磁場強度從24000nT下降到22000nT,並且覆蓋區域以每年20公裡的速度向西移動。

來自歐航局的蜂群衛星觀測顯示,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非洲西南部出現了該區域內第二個低強度磁場中心,這意味著「南大西洋異常區」可能會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區域

2020年南大西洋異常區兩個低磁場中心

根據計算,按照目前的移動速度,該區域將在2240年覆蓋整個南半球,將會使指南針徹底失效。

實際上,南大西洋上的異常並非是近兩年才發生的事情。科學家通過考古,研究了1000年前圖瓦人祈禱時焚燒的黏土房屋,這些黏土經過高溫烘燒後內部的磁性物質會被固定,就可以記錄下1000年前地球磁場的性質。

根據考古得出的數據,本次地球磁場衰減起始於160年前,同時在公元400-450年,公元700-750年,公元1225-1550年間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也就是說,本次的磁場衰退可能只是地球磁場長期變化中的一部分。

關於「南大西洋異常區」的成因,目前多數科學家認為是源自於非洲底下的大型密集巖石儲層,不過具體情況尚不得知,也不清楚這是否是磁極翻轉的前兆。

不過南大西洋磁場衰退已經形成,我們必須面對其帶來的影響。

被擊中的視網膜

我們之前說了,地球磁場可以偏轉來自太陽和宇宙的高能粒子,這些帶正電負電的粒子可以嚴重影響電子設備的運轉。

當南大西洋異常區上空的磁場變弱後,更多的高能粒子得以穿透到達這一地區,經過這裡的飛機、衛星都會受到幹擾。

如果太空人恰好經過這一地區,即便是閉上眼睛,也能感受到高能粒子集中視網膜時帶來的閃光。而哈勃望遠鏡在飛過這裡的時候必須關閉感應器防止受損,否則會出現儀器失靈、通訊失靈等故障。

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地球磁場的變化會產生什麼後果,我們也無法預知地球磁極將在何時翻轉,可能是幾千年後,也可能是明天。

喜歡文章歡迎點讚、收藏、轉發,記得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已衰減50%,地球這一地區磁場強度衰減嚴重,衛星經過都要關機
    根據力武常次的理論,地核邊界的對流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混沌系統,地球內部任何一點變動都可能引發這一混沌系統的連鎖反應,導致地球磁場發生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地球磁場總是在不斷變動之中,甚至可能發生地磁翻轉。這一地區涵蓋了從南美洲智利到非洲辛巴威的廣袤地域,根據測量,這一區域的磁場強度比正常值低了30%-50%,下降速度超過其他地區10倍之多。
  • 美媒稱地球磁場衰減加速 或波及通信系統
    據參考消息7月10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8日報導】題:現在地球磁場衰減速度是過去的10倍  歐洲航天局「蜂群」系列衛星收集到的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來,地球磁場一直在衰減。地球磁場能保護地球免受大量致命的太陽輻射。  「蜂群」衛星上的地磁儀顯示,最衰弱的磁場區域大量出現在西半球上空,而南印度洋等地區上空的磁場卻加強了。
  • 150年裡地球磁場減弱近10% 衰減加速或波及通信系統
    據參考消息7月10日報導,歐洲航天局「蜂群」系列衛星收集到的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來,地球磁場一直在衰減。地球磁場能保護地球免受大量致命的太陽輻射。科學家已經知道地磁北極在移動。每隔幾十萬年,磁極就會發生一次調轉,所以屆時指南針的磁針北極會指向南極。雖然磁場強度改變是正常磁極調轉周期的一部分,「蜂群」衛星收集的數據卻顯示,現在地球磁場開始以更快速度衰減。
  • 地質地球所揭示地磁場百年衰減導致磁層收縮
    這將導致同步軌道衛星故障風險大大增加。過去對磁層頂位置的研究僅考慮太陽風動壓及行星際磁場等外部驅動因素。為了預測磁層頂的位置及位形,研究者們基於不同的磁層頂穿越事件的資料庫建立了大量的磁層頂經驗模型。但所有這些模型都只是針對當前的地磁場強度所建立。
  • 地球磁場真的要翻轉了嗎?
    這些數據是由歐洲航天局的Swarm衛星收集的,該系列三顆衛星主要用來跟蹤測量地球磁場的強度、指向和變化。總體上,磁場衰減率的最新測量值是每年百分之五,這大約是先前估計值的10倍。但是這種衰減不是均勻的,有的區域衰減的更快一些,而有的區域的磁場反而在增強。收集到的數據清晰地表明,在北美高緯度地區,磁場衰減率大約3.5%,而在亞洲地區磁場卻以2%的比例在增強。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
    (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我們幻想出了很多世界末日的場景,其中之一便是地球磁場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這些數據是由歐洲航天局的Swarm衛星收集的,該系列三顆衛星主要用來跟蹤測量地球磁場的強度、指向和變化。總體上,磁場衰減率的最新測量值是每年百分之五,這大約是先前估計值的10倍。但是這種衰減不是均勻的,有的區域衰減的更快一些,而有的區域的磁場反而在增強。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圖)
    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雖然科學家說其中的地球毀滅和人類消亡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地磁兩極翻轉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想的。歐洲航天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地球的磁場在某些區域正在減弱,某些區域則在增強。這些數據是由歐洲航天局的Swarm衛星收集的,該系列三顆衛星主要用來跟蹤測量地球磁場的強度、指向和變化。
  • 地球「保護盾」磁場加速衰減 要大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小型鋯石晶體從澳大利亞西部內陸地區取出測試,結果顯示地球的磁場在42億年前開始形成,比先前估計的形成時間35億年早了許多。地磁場一直保護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抵禦著太陽風和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如果沒有它,地球上的的大氣和水將不復存在。
  • 南半球地磁場迅速削弱,衛星受輻射幹擾嚴重,或是地磁翻轉前兆!
    地磁場上一次發生翻轉是在78萬年前。這一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經過數千年的等待,甚至可能翻轉失敗。這聽起來似乎很瘋狂,但最新的研究已經證明如今的地球正處在磁極翻轉的重要過渡階段,但沒有人真正清楚地磁極是否會真的翻轉,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令人信服的硬性數據來佐證。
  • 日媒:地磁場以10倍速度衰減或致地磁倒轉提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16日報導,此前人們預計地磁場倒轉會在約2000年後發生,但這一天很可能提前到來。歐洲航天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的6個月內,地磁場正以預測速度的10倍衰減。相關學者普遍認為,地磁場存在的原因是地核內液態鐵的流動。
  • 年輕的地球磁場
    在1970年代,物理學教授兼創造論學者託馬斯•巴恩斯(Thomas Barnes)博士注意到,從1835年至今的地球磁場測量數據,顯示磁場強度每100年衰減5%,(另外,考古測量發現,在公元1000年地球磁場的強度比今天的高40%)。巴恩斯曾撰寫過一本著名的電磁學教科書,提出地球的磁場是由金屬地核中不斷衰減的電流所產生的。
  • 地球磁場倒轉會引發癌症?科學家:沒那麼嚴重
    人民網北京10月17日電(趙竹青)關於地球磁極要倒轉的言論隔段時間就會在網絡上湧現,2012年的時候甚至流傳過「地磁倒轉人類將迎末日」的謠言。近日,又有國外媒體稱地磁100年內即將逆轉,會導致輸電網絡癱瘓、癌症發病率大增等一系列嚴重後果。
  • 地球磁場可能會完全消失!科學補磁,刻不容緩!
    但是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還會發生磁場倒轉現象,即北極變成南極,南極變成北極。英國科學雜誌《自然》2002年4月11日刊登一篇論文,詳述了地球磁場日益嚴重的弱化,引起科學界對這個問題的普遍關注。
  • 變電站周邊磁場和電場強度輻射微乎其微
    在距離外牆1米時,電場強度為0.228伏每米,磁場強度為0.534微特,遠小於國家規定的4千伏每米和100微特。隨後,兩名檢測人員又將測量儀器拿到了距離變電站外牆5米遠的地方,在這個位置上,電場強度衰減至0.154伏每米,而磁場強度衰減的更厲害,不到先前數值的三分之一,僅0.161微特。而在變電站內,貼近警戒線位置時,其電場強度測量結果為117.5伏每米,磁場強度為1.583微特。
  • 光伏組件加速老化衰減測試研究
    光伏組件的加速老化衰減情況與綜合老化箱的溫度、輻照有關,為此,們開展了3 組組件加速老化實驗:第1 組為相同溼度、相同輻照強度、不同溫度的環境對組件的老化實驗;第2 組為相同溫度、相同溼度、不同輻照強度的環境對組件的老化實驗;第3 組為以西北荒漠地區典型氣候環境為依據進行的模擬老化實驗。
  • 地球磁場:生命的保護罩從何而來?
    1既然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地球是一個「恆久不衰的發電機」(能不斷發電來維持磁場長達「數十億年」),這理論就一定正確嗎?不一定。科學並不是大多數人說了算,而要看理論與事實數據是否吻合。第一個事實:地磁場的強度不斷衰減。從1835年至今的地球磁場測量數據顯示磁場強度每100年衰減5%。
  • 線纜高頻參數之衰減
    01衰減---Attenuation 單位 –dB高頻電子訊號在傳動時由於基本材料電阻,產生訊號強度(電壓)降低以外,尚有因高頻引發的Impedance,導致電子訊號強度再被降低,基本電阻的衰減取決於導體材質可稱直流衰減,電容電感的衰減取決於頻率高低可稱交流衰減,且頻率越高此衰減越嚴重;如果ATT數值越趨近於0時,表示訊號損耗的情況越少
  • 電動車電池衰減排名來了:特斯拉Model 3僅排第3,三菱衰減最嚴重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從中國市場的爆發,到在全球市場遍地開花,一時間佔據了汽車行業的關注焦點。新能源汽車較燃油車相比,有用車養車成本低、對環境汙染小,不過度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等優勢,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衰減問題一直是行業痛點,因此很多人對其續航和後續電池問題比較關注。
  • 北師大:這顆29300光年外的瞬變磁星,磁場強度高達220萬億高斯!
    磁星是具有極強磁場的中子星,比地球磁場強1千萬億倍以上,磁星中磁場的衰減,為高能電磁輻射的發射提供動力,例如,以X射線或無線電波的形式。 2014年發現的SGR J1935+2154自旋周期為3.24秒,自旋減速為14.3皮秒/秒,偶極磁場的強度約為
  • 北師大:這顆29300光年外的瞬變磁星,磁場強度高達220萬億高斯!
    磁星是具有極強磁場的中子星,比地球磁場強1千萬億倍以上,磁星中磁場的衰減,為高能電磁輻射的發射提供動力,例如,以X射線或無線電波的形式。2014年發現的SGR J1935+2154自旋周期為3.24秒,自旋減速為14.3皮秒/秒,偶極磁場的強度約為220萬億G(高斯),這證實了它的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