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老人,走5公裡到城裡擺攤賣農產品,很便宜,我們能做什麼?

2020-12-03 寧陝小萬萬

這位65歲的老人,5點多起床,拉著架子車步行5公裡,就是為了街邊擺攤,把自家的農產品賣出去,補貼家用;[淚奔]

逛街時發現這位老人在街邊擺攤,賣自家的土特產,南瓜,大紅袍花椒,還有芝麻等,問了一下價格,南瓜0.5元/斤,大紅袍花椒30元/斤,芝麻8元/斤;

她身邊的人說她是拉架子車從鄉下到城裡來的,看著這個架子車,我就在她這裡買了一些土特產,想留她的聯繫方式,但她記不住電話號碼,給我了一個紙條,上面有她兒子的電話,我記下來後,希望能通過自己後期的努力,幫助她賣一些土特產,這樣她就不用跑這麼遠的路了;

城裡人吃得農產品價格不便宜,但是農村的很多土特產賣不出去,或者賣的價格很低,不知道這中間有什麼問題?

相關焦點

  • 賣彩虹圈原來那麼好賺!擺攤一天能賺1800
    擺攤20多年的大姐:一天能賺1800元  大姐40幾歲,擺地攤已經有20來年的經驗了,日賺(純利潤)幾百元不是問題。擺攤認識這位大姐時,我這寒酸勁兒勾起了她對往事的回憶。她說自己擺攤有20多年,當年也是這麼傻乎乎的,以60元的成本出道,直到今天出攤成本上千元。
  • 兩位60歲老人種了5年樹,第1次結桃就遇滯銷,果農掙點錢真是難吶
    「這一園子種了5年了,今年第一次結果,」我們來到桃園的時候,兩位老人正在園裡摘桃子,他們每天會在桃園裡巡視一圈,看到快要成熟掉落的果實就摘下來,往電動車三輪車上一裝,拉到附近集市上賣。按說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可為什麼兩位老人臉上看不到半點笑容,反而有些發愁?
  • 農村有房,距離城裡不到5公裡,有必要買房嗎?答案很現實
    一些農村並不偏遠,可能離縣城只有不到5公裡的路程,這種5公裡左右的路程,也是不少城裡人上班的路程。5公裡其實並不算遠,不到半個小時就能走完的路。那麼,農村有房,距離城裡不到5公裡,有必要買房嗎?答案很現實。如果有錢,建議買房!無論農村自建房離城裡多遠。其實這個問題,問有沒有必要,多數是錢不多,或是沒打算在城裡買房的人會疑惑的。
  • 每天堅持跑15公裡!商洛65歲老人:跑步就像奮鬥人生
    每天堅持跑步15公裡1月10日是三九的第三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早上六點,在這樣一個天氣寒冷的清晨,天還沒亮就可以看到一個奔跑在丹江河畔的身影,65歲的彭文仲老人已經開始晨跑了。華商報記者在跑道邊看到彭文仲老人時,他身著運動服裝、保暖到位,剛剛結束15公裡晨跑。彭文仲告訴記者,自己每天五點半起床,做好拉伸六點整出門跑步,結束後再次拉伸放鬆肌肉。
  • 山東冠縣:65歲老太太扛100斤化肥,當搬運工一天能扛幾十噸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對於65歲的老太太來說,一般應該都是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或者在家照看孫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近日,有山東聊城網友拍到這樣一幅畫面:在冠縣東古城鎮某農業化肥銷售的門市部裡,一位65歲的老太太正在忙著給店裡卸化肥,一袋化肥100斤,一天最多能扛幾十噸。
  • 開豪車去擺攤,熱度已過有人還在堅持,賣的東西稀奇古怪能掙錢?
    前幾個月,擺地攤在全國範圍颳起了一股流行風,可這股風來得快去得也挺快,從最開始朋友圈裡到處都是蠢蠢欲動想要去擺攤的人,到後來很快一陣風過,似乎都沒幾個人還記得擺攤這回事了。雖說大眾的關注度越來越低,但現實中依然還有不少人還在默默堅持,特別是那些開著好車去擺攤的。
  • 65歲長沙老人騎行甘孜稻城亞丁 猝死巴朗山
    騎行途中 意外倒下  死者肖某和另外7名老人從湖南長沙出發,計劃騎行到亞丁。他們翻越巴朗山時,肖某先騎行上山,隊友在離他6公裡的山腳下。他出意外的時候,身邊沒有同伴。8日,臥龍鎮派出所所長介紹,派出所在接到報警後,現場勘查排除了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的可能,在和家屬取得聯繫後,聯繫殯儀館車輛將死者遺體運送到都江堰,家屬前往都江堰處理善後事宜。  翻越巴朗山  65歲騎友倒在路邊  「有一名老人倒在路上,好像出事了!」
  • 單身老人,需不需要再找個伴?這位6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下面,我們來聽聽這位65歲的單身老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也許會給正在思索這個問題的老人一些啟示吧。65歲的崔阿姨我今年65歲了,獨生女兒結婚生子了,老伴走了有10年了。也不是我有多麼現實,既然是兩個人在一起相伴,就要拿出真心真誠相待,而不是算計著對方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如果是這樣的再找老伴,我寧願一直自己過,也不願意找個生活裡的麻煩。
  • 大爺街頭賣「菱角」,城裡很少見,只有在這個季節才能吃到
    美味的食物我們稱之為美食,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路邊攤小吃,它不分貴賤,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中國美食文化綿延千年,每個地域也有它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這不前幾天去集市時看到一位大爺在賣一種特色美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菱角,這是夏天才有的美食,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大爺街頭賣「菱角」,城裡很少見,只有在這個季節才能吃到。
  • 9嶽麓山下歲男孩周末獨自擺攤 賣涼粉豆腐腦1年多獲點讚
    獨自練攤一年多 網友點讚嶽麓山下9歲涼粉男孩  八九歲,應該是在父母膝下承歡的年紀,而在長沙嶽麓山下,卻有一個小男孩,每周末都在路旁擺攤賣豆腐腦、涼粉。近日,網友微博爆料,在麓山南路附近,看見一個賣豆腐腦和冰涼粉的小男孩,笑容溫暖可愛,勤快又懂事,評論紛紛點讚「要是我的孩子也能這麼懂事就好了」「勞動光榮」。
  • 疫情後,報復性出門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後浪:開著五菱去擺攤!
    疫情後,報復性出門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後浪:開著五菱去擺攤!五菱品牌的口號: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一說起五菱,想必立馬就會想到國民神車五菱宏光。在國內五菱宏光一直都是國民級別的神車。生產此神車的上汽通用也是不一般的車企。
  • 假如館長、編輯、繪本作家都去擺攤,銷售冠軍會是?
    那麼如果寶媽、圖畫書創作者、閱讀推廣人、童書館長甚至是動畫導演去擺攤,能賣點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開開腦洞吧!下圖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宮X駿先生就趁著擺攤熱,直接售賣一手票源,他的宣言是:走黃牛的路,讓黃牛無路可走!
  • 路邊常有老人擺攤賣魚,如何區分它是野生還是養殖的
    為了柴米油鹽過日子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菜市場,路邊都能看到擺攤賣一些野生魚的農民,特別是一些穿著樸素的農村老人,魚的價格自然就高一大截,不過,買的人還不少。如今,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食物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賣不動」的何止板慄?又一農產品遇到難題,老農有苦說不出
    最近網絡上關於家裡頭種的板慄上市之後,價格非常的低,以及集體喪失之後,已經讓市場出現了泛濫的情況,所以現在種植戶們也是非常的著急,怕到時候板慄在家裡面大量的堆積就賣不出去了,一開始本來就是考慮到行情不好,想等到年底價格上漲了再賣的,可沒有想到市場的價格仍然沒有任何的起色。
  • 女大學生擺攤賣大米,利用「一個米糠枕頭」,一個月收入10萬
    有時候做生意就是要找到一個突破點,點燈熬夜不如巧幹,找到正確的思路和經營方法才能在傳統行業殺出一片天。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特別的存在,因此每個人的人生大不相同,你又期待擁有怎樣的未來呢?是平平凡凡的過完你的這一生,還是期待著你的一生過得跌宕起伏,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將來去努力,沒有什麼能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 40歲男子7年走5千公裡 手繪貴陽周邊徒步路線圖
    周末一到,很多朋友都是「老三樣」,逛街、喝奶茶、唱KTV,街逛來逛去還是那個樣,奶茶換了這麼多家也漸漸膩了,唱歌唱多了嗓子不舒服,還有什麼新鮮的節目嗎?徒步狂人李云為你支招,他從2005年開始徒步,足跡遍布貴陽周邊的500多個村寨,行程近5千公裡。徒步前,他還隔三差五的感冒,徒步後,7年沒有生過一次病。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成功背後,藏著艱苦的5年。  「2013年我22歲,大學剛畢業,決定回到家做農民,種田。」汪琰斌說。這樣的舉動讓親戚朋友「大跌眼鏡」,他們不明白這個打小聰明的孩子,怎麼大學畢業了不在城裡當「白領」,非要跑回來做「農夫」。  「在很多村裡人的眼裡,考上大學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寧可在大城市找個工資不高、朝九晚五的工作,也不該回老家種田。」
  • 擺攤設點、車輛亂停、舊物堆放 昆明立交橋變身「大賣場」
    黃土坡立交VS舊貨市場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鞋子便宜賣啦,20塊一雙。」在黃土坡立交橋下的一塊空地處,幾名小販一邊吆喝著,一邊將鞋子從盒子裡抽出來,包鞋子的塑料紙隨手扔在地上,堆成了小「山」。除了擺地攤的,賣燒洋芋、炸豆腐的小販各自為「店」,三三兩兩地分布在立交橋周邊,油汙、飯盒、一次性筷子遍地都是。
  • 80歲奶奶直播賣杏成網紅,「你看我牙齒掉光,一次也能吃七八個杏」
    操著一口佟湘玉的關中方言,80多歲的崔淑俠奶奶對著手機,一邊介紹杏,一邊大口試吃。因為直播賣杏,陝西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太平堡村的這位「40後」老人火了,穿著花外套,她直播帶貨起來興致勃勃,毫不怯場,跟比自己小半個世紀的主播們「打擂」也一點不害怕。除了受數萬網友矚目,媒體採訪也要排著隊來,即使在央視的攝像機面前,她也笑得爽朗。
  • 老人逆行3公裡拉廢品,只為多掙1毛錢,多少老人不能安享晚年?
    近日,一個老人在隧道逆行3公裡拉廢品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在相關視頻中,這位大爺拉著一堆紙皮、塑料瓶等廢品在隧道中逆行,而過往的車輛疾馳而過,看得人心驚膽戰。當視頻的拍攝者前去勸說大爺時,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只是為了將所拖廢品,拿到3公裡外的廢品站賣掉,因為每斤的價格會比附近的高1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