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作曲家劉索拉的音樂一直以特立獨行聞名於世。她一直致力於將人聲與樂隊的器樂演奏相融合。元月3日,劉索拉和她的民族精英樂隊一起,將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為觀眾奉獻一臺新年音樂會。她和她的朋友們不僅演奏之前反響頗佳的《雞趕廟會》、《行路難》、《爸爸椅》等,還將她在美國創作的《藍調在東方》重新拿出來演奏。她說:「我們的音樂不是一般的實驗,而是尋找每種民族樂器發揮其極致的融合。」
劉索拉說:「我們上音樂學院時學習了很多古典和學院派的東西,但我在國外闖蕩並運用民樂進行試驗的這些年中,發現我們學的東西遠遠不夠表現當今的社會,因此我開始不斷吸收各種音樂。我曾深入到美國黑人布魯斯音樂的部落中,嘗試把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糅合進爵士樂中。」她還研究過古老中國薩滿教的歌曲,並找到了同非洲音樂、搖滾樂和舞蹈音樂相似的東西。她同中國最好的獨奏藝術家合作,並要求他們有「試驗」的快樂,需要的是樂器與靈魂的合拍,從而形成了今天的音樂。
在劉索拉的樂隊中,她特別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前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李真貴。劉索拉說:「沒有李真貴老師的開導,就沒有今天劉索拉的樂隊。還是在美國的時候,一次李真貴老師帶著民族打擊樂樂手到美國演出,他叫我聽聽民族打擊樂的節奏,我一聽就迷上了。後來,我就和李老師探討在民族音樂方面的實驗,這種實驗不是過去我們聽到的那種表面的實驗,而是探討發揮每個樂手特長的可能性。現在,我們的樂團每個樂手都是個頂個的棒,每個演奏員在我們的作品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劉索拉和她的朋友們的音樂會中,劉索拉以人聲的角色出現。有記者問她是否在新年音樂會上還會唱?劉索拉笑著說:「確切地說我不是一個歌者,我的角色是一個人聲的樂器,這與歌者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作為樂器,就要完全融入整個演奏,而不是誰依附於誰,不是一種伴奏與演唱的關係,而是樂隊中的一個聲部。」
說到元月3日的新年音樂會,劉索拉說:「其實不會有太多的新意,而是每一次演出都很不同,有很多即興的發揮。當音樂家們完全進入狀態時,你會發現演出能夠帶領觀眾也進入音樂狀態,所以,我們的音樂會每次都會讓觀眾很嗨。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將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以一種更新潮的方式演繹給聽眾們。」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