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氣層而來的隕石,猛烈撞擊地表產生了奇特的物質

2020-09-05 科學大觀園雜誌


石英。

當隕石穿過地球大氣層,猛烈撞擊地表時,會如何改變著陸點的礦物?這種極端撞擊事件涉及的短暫化學過程,能否讓科學家們了解行星深處、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礦物信息?

《科學進展》雜誌8月26日發文稱,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CIS)、普林斯頓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等,分析了劇烈衝擊壓縮條件下,矽礦物石英的晶體結構。

項目負責人、CIS研究人員Sally June Tracy解釋說:「石英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之一。在實驗室裡,我們模擬了隕石撞擊過程,希望有新的發現。」

石英是一種由矽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四面體晶體。分析石英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結構變化,有助於研究人員揭示地球的地質歷史細節。

當一種材料受到極端壓力、溫度作用時,內部的原子結構會產生改變,導致性質發生變化。例如,石墨和金剛石由碳製成,然而,低壓條件下形成的石墨柔軟、非透明,而在高壓條件下形成的鑽石則硬度極高,並且是透明的。

碳原子的排列情況決定了石墨、鑽石的結構和性質。反過來,這又會影響它們的應用。

儘管矽礦物的研究已有很長歷史,但科學家們對撞擊事件(或者Tracy等設置的動態壓縮條件)中,二氧化矽的結構形式仍有爭議。

一部分人認為,在衝擊載荷作用下,二氧化矽通常會轉變為緻密晶體——超石英,這是一種可能存在於地球深部的礦物。另一些人則認為,由於衝擊時間較短,二氧化矽將變成緻密的玻璃狀結構。

Tracy等使用一種類加農炮氣槍,將彈丸以極快的速度射入石英樣品中,並用一種特殊的X射線儀記錄了撞擊後、不到百萬分之一秒內形成的物質的晶體結構。

他們發現,當石英受到超過30萬倍大氣壓的動態衝擊時,會進入一種新的無序晶體相,這是一種介於完全結晶的超石英和完全無序的玻璃體之間的過渡相。一旦強烈壓力消退,過渡結構就不復存在了。

Tracy總結說:「動態壓縮試驗有望平息這個長期爭論。更重要的是,撞擊事件為理解行星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持續研究可以揭示這些過程中的新信息。」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Max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26151306.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隕石撞擊可能會產生奇特的二氧化矽
    石英當隕石穿過地球大氣層,猛烈撞擊地表時,會如何改變著陸點的礦物?在實驗室裡,我們模擬了隕石撞擊過程,希望有新的發現。」石英是一種由矽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四面體晶體。分析石英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結構變化,有助於研究人員揭示地球的地質歷史細節。
  • 近20億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對地表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研究人員前不久對這一遠古地質結構中的巖石展開了分析,發現了一些在撞擊後熔化的巖石,以及劇烈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碎片。這一結果說明,隕石撞擊可引發長時間的火山活動。這些火山活動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隨著地殼融化、地下深處的物質伴隨密集的火山噴發噴湧而出,地表形態、甚至地球氣候也會隨之改變。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隕石撞擊可能會產生奇特的石英
    當一顆隕石穿過大氣層撞擊地球時,猛烈的撞擊會給著陸點的礦物帶來哪些變化呢?這些極端的撞擊所產生的短暫的化學過程,能否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在地心深處、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礦物信息?由卡內基大學的莎莉·瓊·特蕾西(Sally June Tracy)主持的一項新研究檢測到了撞擊壓力下矽礦物石英的晶體結構,長期以來,這種普遍存在的物質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的狀態一直爭議不斷,特蕾西的這項研究對這一爭議提出了挑戰。這項研究結果已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
  • 人類對小行星撞擊「又愛又恨」,南極隕石發現火星「生命」證據?
    在白堊紀晚期的滅絕事件中,一個十公裡寬兩萬一噸重的小行星碎片墜入地球,撞擊到了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附近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和強烈的地震,撞擊所產生的氣體灰塵飄到大氣層,形成了高溫高密度的雲彩。隨後,太陽光被遮擋在了雲層外無法照射到地面,這就是地表的溫度迅速降低最後是植物枯萎。
  • 直徑800米左右的隕石撞擊地球,可以讓地球毀滅嗎?
    1千米以下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在地球歷史上時常發生,地球歷史上可能遭受過一顆大小相當於火星的太陽系原始行星的撞擊,使得地球地表物質被大量剝離,這顆原行星的撞擊也沒有使地球徹底毀滅。要想將地球完全毀滅,所需要的能量最低也要超過重力結合能,地球物質質量萬萬億噸,要想完全破壞地球,就是太陽爆炸也可能做不到。
  • 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那麼隕石坑在哪?隕石又去哪了?
    小行星在撞擊的過程中,因為強大的撞擊力瓦解掉了,並與周圍物質融為一體,最後只剩下明顯的隕石坑。  在上世紀,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發現一個直徑180公裡,深度3公裡的隕石坑,該隕石坑以一個名為Chicxulub的村莊位中心,所以也叫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 隕石:來自太空的「禮物」
    ,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熱量會讓它們燃燒。據科學家估計,太空中每年大約有22萬噸地外物質進入地球大氣層,可以說地球每時每刻都被隕石撞擊威脅著。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保護神,大多數天體碎片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就被燃燒掉殆盡了,只有少數較大的碎塊能順利穿越大氣層並墜落在地球上,而且經過燃燒,大的碎塊常被消融或破裂成小塊掉在地球,對地球的傷害大大降低。
  • 多大的隕石在掉到地面之前會燒成灰?
    隕石掉入地球大氣層中拖出來的明亮的尾巴,主要是因為和空氣層摩擦產生的高溫形成的等離子體發出來的光。而且在隕石掉入地面之前,被一個高速飛行器從後面追尾並且撞碎,極大地減緩了隕石的撞擊威力。如果隕石保持完整撞擊地面,會產生大約3萬噸TNT當量的爆炸威力。
  • 青海天降隕石發出強光,落地無明顯撞擊坑,找到很困難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隕石掉入地球的大氣層,但是大多數事件都沒有被察覺到。大部分隕石落在了無人區,更多的隕石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被氣動高溫加熱所蒸發。在隕石不破碎的情況下,直徑5米的冰球,直徑0.6米的巖石,直徑0.18米的隕鐵是穿越大氣層掉落到地面的下限。大部分情況下,隕石都是由於外太空彗星帶來的。
  • 人類歷史上五次神秘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地球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隕石撞擊地球事件,最著名的有以下五個。5、昂西塞姆隕石事件昂西塞姆隕石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隕石,它1492年11月7日墜入法國的昂西塞姆小鎮,這顆重149公斤的隕石落入小麥地裡。隕石若干部分部分被收入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其中最大的一塊被安放在昂西塞姆王宮裡。
  • 隕石墜落吉林是怎麼回事 隕石墜落吉林的全過程
    地球上時常會有來自太空的隕石墜落,近日,我國吉林據說看到隕石墜落。有目擊者稱,該隕石帶著火光。具體隕石墜落吉林是怎麼回事?墜落的具體位置在哪?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隕石墜落吉林的全過程及位置。
  • 如果一顆隕石以光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受強大摩擦力的影響,地球大氣層會開始以此速度同步參與核聚變,藉助這種等離子加熱,該隕石很有可能在還沒抵達地球表面之前就被徹底撕裂,並解體,但是其產生的眾多碎片卻依然會散布到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這些碎片在撞擊地表瞬間所釋放的能量比有史以來人類曾造出的最大核武器沙皇炸彈還要高出1000多倍,同時以撞擊點為中心,附近100公裡範圍內的所有區域都將在五秒時間內被完全摧毀
  • 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坑是在哪裡?
    隕石在和大氣層摩擦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熱量,使得隕石撞擊地球後,大量的物質被高速拋射出去,形成塵埃雲飄散在地球上。隕石的母體被徹底氣化或者與地球的物質融為一體,只出現了隕石坑而沒有隕石。,一部分的物質被大氣層所消耗掉,另外一部分摩擦產生的高溫與地球的物質產生了結合,則剩下的物質就被撞入地球的內部從而形成了隕石坑。
  • 不同大小的隕石撞擊,會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俄羅斯發生2次
    不同大小的隕石撞擊,會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俄羅斯發生2次許多科幻災難片裡面都有隕石撞擊地球的橋段。而這也是許多科學家設想的。地球災難或末日的可能性之一。。現在人類還沒有辦法對抗這樣的災難。你們認為恐龍的滅絕就是。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小行星後來哪去了?
    這顆直徑達到十公裡的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大部分物質都留在了地球,少部分物質逃出了地球,撞擊坑位於現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撞擊坑的深度和直徑都非常驚人,分別為五百米和一百八十千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恐龍,大約毀滅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毀滅的根本因素是源自一場猛烈的小行星撞擊事件
  • NASA通過智能軟體發現火星上的奇怪結構,是隕石撞擊形成的?
    ,前不久AI軟體在一片沙漠地帶找到一處疑似由隕石形成的洞穴群,然而許多UFO愛好者並不認可這些奇怪的圓洞會是隕石撞擊形成的。,而目前在沙漠中發現的這一組坑洞被識別為隕石坑並不被人接受,因為隕石撞擊後會在坑洞周圍形成大面積的揚塵現象,而且很少出現隕石碎片集中落在一起的情況,顯然AI智能軟體分析出的結果值得懷疑。
  • 北美黑隕石
    當時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在隕石撞擊地球過程中,由於隕石大部分都以每秒11-74公裡的速度穿越大氣層進入地球,在此途中與地球大氣層產生摩擦,表面會因熾熱而融化,其中沒有被燃燒完的殘留物降至地面後,就是黑隕石。
  • 地球大氣層能「燒掉」多大的隕石?答案超出你的想像!
    而且絕大多數的隕石在經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會被「燃燒」殆盡,所以很少出現火流星,尤其是像青海玉樹的這顆巨大的火流星。那麼,究竟多大的隕石能夠穿過大氣層落到地球上呢?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簡單!地外隕石的組成一般情況下,根據地外隕石的組成,可以簡單將它們分成三類:彗星類隕石巖石類隕石金屬類隕石不同類型的隕石在穿越地球大氣層的過程是不一樣的。
  • 隕石撞地球還不足以把恐龍徹底抹掉,還要有地點、時間和角度
    這個「恐龍殺手」被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他們說,如果小行星撞擊的位置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巖層蒸發和硫化物就不會那麼多,陽光仍可照射到地表他說:「在45至60度撞擊的情況下,巖石碎屑汽化程度極高,融化的巖漿向高空猛烈噴射,進入大氣層
  • 大氣層的逃逸,對火星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探索一個行星前,先了解其大氣層及磁場情況,是最基本的考察。大氣層是保護行星的一個屏障,因為大氣層的存在,可以使得行星免於直接暴露在宇宙當中,但在太陽系中的眾多行星中,並不是每一個行星都擁有大氣層的,因為大氣層的存在與地磁場的束縛有關。火星,便是擁有大氣層的行星之一,但火星的大氣層卻有些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