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理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你去超市買瓶水也是一種拍賣

2020-10-17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

北京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兩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諾獎委員會授予二者 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在很多普通讀者的印象中,「拍賣」就是藝術品、珠寶、住房等資產的銷售方式。但事實上,「拍賣無處不在,還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甚至從廣義上說,你去超市買瓶水,也是拍賣的一種。」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鄭㼆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道。

在業界來看, Milgrom和Wilson兩位學者此次獲獎,毫無疑問是實至名歸。

「以Milgrom和Wilson在學界的地位,不是諾獎證明了他們(的價值),而是他們證明了諾獎(自身的價值)。」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對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鄭㼆更是直言,「他們得獎完全沒有什麼意外,更不存在什麼『爆冷』之說。」

諾獎委員會在頒獎辭中寫道,「他們運用自己的見識,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設計出新拍賣形式。他們的發現,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拍賣理論」究竟是個啥,竟有如此的「魔力」?怎麼理解兩位教授的突出成就,他們的發現又如何深刻地影響了現實?

從「看不見的手」到「設計精巧的手」

這不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次頒給拍賣理論研究者。早在1996年,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就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獎。一個小細節是,Vickrey不幸在獲獎後去世。當時,就由同領域內享有盛名的Milgrom代為領獎和致辭。

從更大的學科範圍來說,這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多年之後,再次頒發給博弈論研究領域。

于洋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拍賣理論在經濟學上的理論意義非常深刻。此前,價格的形成更像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謂「看不見的手」。而基於拍賣理論則設計了一個機制,讓價格能夠形成。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學之外,拍賣理論也對計算科學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拍賣理論對於人類的重要影響不僅是學術,更是一個重大的、原發性的進展。」于洋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說,「它使得什麼時候需要拍賣、如何設計拍賣成為了一個值得系統研究的問題,並且構建了整個研究範式。我們在1990年代、2000年代的網絡經濟,以及今天的人工智慧經濟,乃至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之所以成為可能,就是構建在拍賣理論的重大理論突破之上。」

他進一步解釋道,比如,就算有人工智慧的算法,如何對於算法定價?正是由於拍賣設計的存在,才構建起了經濟體對於這類高技術服務的價值付費機制。

更難能可貴的是,Wilson和Milgrom 不僅發展了拍賣理論,還將理論成果應用到了現實的拍賣機制設計中。

他們被認為是塑造了整個現代電信業的功臣。他們與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頓·麥卡菲(Preston McAfee)一起為1994年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舉行的無線電頻譜拍賣開發了一種新形式。

1994年,FCC第一次使用競拍方式出售十張無線許可證,收益6.17億美元,同年12月再出售99張寬頻個人通訊服務許可證,收益達到70億美元。

據史丹福大學官網介紹,這他們設計的形式隨後被無數次效仿,用於數十個全球範圍內涉及數千億美元的無線電頻譜、電力和天然氣的拍賣。

時至今日,從日常的網絡廣告、算法推薦,到政府工程招標、土地使用權拍賣、電力市場設計,拍賣設計已經無處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國(包括我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的設計基礎也是基於拍賣理論。2019年,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成立了「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諮詢委員會」,Milgrom教授受聘擔任諮詢委員會主任。

去超市買瓶水也是一種拍賣

雖然生活中你可能離「拍賣」很遠,但是拍賣理論已經滲透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部分人理解的拍賣就是在索斯比拍賣行,大家不斷的加價競買,但其實拍賣的內涵遠高於此。」鄭㼆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說,其實,在生活中的每一次市場化交易中,我們都是在進行拍賣。從理論上看,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也意味著一次拍賣的成功。這就稱之為「take it or leave it」,相當於超市出了個價,你要買就買,不買就走。否則其他人會購買這瓶水。

鄭㼆介紹,許多經濟活動是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從根本上看,有四種典型的拍賣方式:升價拍賣,降價拍賣,一級密封拍賣和二級密封拍賣。

具體而言,常見的珠寶拍賣就是升價拍賣(英國式拍賣),價高者得;而對於花卉、海產品等,則是降價拍賣(荷蘭式拍賣),這類物品較易腐爛,因此價格會不斷下降;土地使用權的拍賣一般採取一級密封拍賣,大家各自獨立報價,公開之後價高者勝;二級密封拍賣(Vickrey auction) 則被廣泛用於網際網路廣告位拍賣之中,每一位競拍者都對每一個廣告位出價,首個廣告位也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但獲勝者以第二高的價格成交,然後再依次類推。

這個廣告競價機制也是由一位經濟學界大牛,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範裡安(Hal Ronald Varian)教授在擔任谷歌(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時設計的。眾所周知,Google在技術上的創新使其成為了搜尋引擎的NO.1,但廣告收入對於其商業上的成功則是決定性的。

鄭㼆介紹,經濟學家開始用博弈理論對拍賣進行研究還是上世紀60代之後的事。開山之作就是 Vickrey於1961年發表於《金融雜誌》上的經典論文,他證明了拍賣理論中有著奠基性意義的「收益等價定理」:四種經典的拍賣機制給賣家帶來的預期收益是相同的。

「但Vickrey的結論是基於一個重要假設:所有競拍人對拍品的估值都是相互獨立的。但現實中,競拍人對於拍品的評估,往往還依賴於他人對拍品的評估,比如字畫等等,不但取決於自己對化畫作的喜好,還取決於未來打算出手的時候其他人可能會出多少價。」鄭㼆說,「Wilson的貢獻就在於,他考慮了另一個極端情況,發展了共同價值物品(Common Value)的拍賣理論。」

具有共同價值特徵的商品拍賣中,該商品的真正價值對每個出價人都是相同的,但在拍賣時價值是未知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該商品估價,比如油田開採權。Wilson發現,對於共同價值物品進行競拍時,理性的競標者會把它的投標價定的低於共同價值的最優估計,這是因為擔心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

什麼是贏家的詛咒?

還是以油田為例,最終獲得油田開採權的人,會覺得自己獲勝的原因是我的出價比別人都高,這就說明自己的出價有偏差。

作為Wilson的學生,Milgrom考慮了一種更貼近現實的情況,即商品既有私人價值,又有共同價值,從而提出了一種更為普適的拍賣理論。Milgrom發現,競標者在投標過程中,如果對彼此了解得更多,賣家的預期收入就會更高。

「以油田為例,賣家可以通過主動勘探,公開資料,減少競拍者對於共同價值部分的不確定性,使得競拍之間的價值聯繫一起。這種情況下,賣家的預期收入會提高。」鄭㼆說,「大部分這樣的商品是公共產品,賣家往往是政府,採取這樣的方式對於納稅人是有利的。」

1994年,Milgrom,Wilson和McAfee共同設計了「同時升價多輪拍賣」 (Simultaneous Multiple Round Auction) 的機制,並主持了FCC首次對無線電頻率許可證的拍賣,被多國仿效。其後,他們又參與了其它的新型拍賣機制的設計。

鄭㼆介紹,兩位教授的創新也有其現實基礎。上個世紀70、80年代,現實中的拍賣還往往局限於傳統的單物品拍賣,如字畫、珠寶、油田等等。而在80、90年代,經濟自由主義思潮興起,柴契爾、裡根上臺後也進行了私有化改革,再加之各行業管制的放鬆,這對以市場化方式分配公共資源、提供公共服務產生了要求。

因此,當自由派開始要求對於公共物品進行市場化方式拍賣的時候,在經濟學理論上就出現了難題,兩位教授的發現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使得可以更多的物品都可以進行市場化交易。如無線電頻譜資源(包括3G\4G\5G),電力市場,新能源發電量的消納等等,拍賣設計已經無處不在。

「這樣的市場可以說是完全由經濟科學主導設計的市場,而並非自發產生的市場。」 鄭㼆說。

于洋亦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Milgrom和Wilson「入世」的成名作,就是FCC對於無線電頻率資源的拍賣。二人也有不少關於電力市場的討論,不同的拍賣機制會對電力市場的穩定有效、綠色環保等目標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影響。

「諾獎的獲得,不單單在於其理論可以具體應用到哪些事件領域。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構建了整個研究,啟發了很多人,使從前大家不知如何研究的問題有了方法。」于洋補充道,「把願意出價多少、能接受多少價格等信息挖掘出來,挖掘這個事情,本身就為計算科學展現了全新的研究疆域。如今,在EconomicComputing(經濟計算)領域,主流的研究還是圍繞拍賣設計、合同設計等一系列問題進行。」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拍賣理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你去超市買瓶水也是一種拍賣!
    諾獎委員會授予二者 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在很多普通讀者的印象中,「拍賣」就是藝術品、珠寶、住房等資產的銷售方式。但事實上,「拍賣無處不在,還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從廣義上說,你去超市買瓶水,也是拍賣的一種。」
  • 今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拍賣理論」究竟是什麼?
    諾獎委員會授予二者 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在很多普通讀者的印象中,「拍賣」就是藝術品、珠寶、住房等資產的銷售方式。但事實上,「拍賣無處不在,還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從廣義上說,你去超市買瓶水,也是拍賣的一種。」
  • 解讀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人生贏家,要懂拍賣理論
    如何買股票才能賺大錢?校花為什麼嫁的不是最好?產品z怎麼才能賣個好價錢?為什麼你排隊半小時買的奶茶覺得不好喝? 一切都在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經濟學乃當世顯學,學好了能為國藩籬經邦濟世,學不好也能經世致用小富即安。 然而,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講拍賣的,解讀就有點難度。
  • 斯坦福「師生組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改進了拍賣理論
    保羅·米爾格羅姆提出了一個更具普適性的拍賣理論,不僅考慮了共同價值,也納入了對每一個競標者來說都不同的私人價值。他研究了多種拍賣形式下的拍賣策略後指出,當競標者在投標過程中對其他人的估價了解更多時,這種拍賣形式會給賣家帶去更高的預期收入。
  • 解鎖拍賣理論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槌定音」
    萬眾期待之下,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45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此殊榮。
  • 解鎖拍賣理論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槌定音」
    萬眾期待之下,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45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此殊榮。作為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拍賣設計師,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型拍賣形式的發明」成為二者獲獎的主因。
  •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拍賣理論」 事實上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
    而也許你想不到的是,網紅主播在直播平臺上向消費者詳細展示商品、演示商品使用方式等,並通過自己的流量去和供貨商「砍價」,幫粉絲們要到更優惠的價格,這樣的方式在廣義角度上,也屬於拍賣。 昨天傍晚,街道華燈初上,下城體育中心街頭籃球場傳來陣陣歡呼聲,不僅是體育運動,你甚至還能在體育中心南面的星巴克、羅森等體驗到這條體育休閒經濟帶帶來的不同樂趣。
  • 「拍賣理論」折桂,斯坦福兩教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發明了新的拍賣理論在生活中,拍賣無處不在。人們不僅以拍賣的形式在網際網路上買賣物品,電力市場、金融資產、碳排放配額、無線電頻譜也均通過拍賣運轉。但是,人們在拍賣中的動機各不相同。一些賣家追求最大化收益,而另一些賣家則有其他目標,比如以拍賣作為一種工具減少碳排放或最大化公共價值。
  • 拍賣理論與實戰經濟學——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爾遜是米爾格羅姆的博士生導師,其學生中還有阿爾文·羅斯(Alvin Roth)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öm)分別於2012和201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尤利伊·桑尼科夫(Yuliy Sannikov)於2016年獲得有「經濟學小諾獎」之稱的克拉克獎,經典教科書《博弈論基礎》的作者羅伯特·吉本斯(Robert Gibbons)也是其學生,可謂是星光熠熠。
  • 拍賣這件事,為何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丨思客問答
    近期,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 )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因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月1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獎宣布現場電子屏幕上顯示兩位獲獎的經濟學家。
  • 拍賣理論為何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視覺中國拍賣理論為何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現年83歲的威爾遜此前已有兩名學生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米爾格羅姆是繼阿爾文·羅斯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本特·霍爾姆斯特羅姆之後,威爾遜第三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生,而此次師生共同獲獎,似乎彰顯了諾獎對拍賣理論的重視。
  • 兩位拍賣理論學者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事實上,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並非是最早從事拍賣理論研究的學者,但兩人不僅研究了拍賣理論,還在實踐中作了非常好的指導,包括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務(例如無線電頻率)設計了新的拍賣形式。「雖然兩者在拍賣理論上不是最早的先行者,做的理論研究也相對基礎,但在實踐應用上,兩者的貢獻卻是很大的,因此,他們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算是實至名歸。」曾剛如是說。
  • 「拍賣理論」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官方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已於今天揭曉,獲獎者為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表彰了他們在「拍賣理論」方面的貢獻。 據悉,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拍賣方面的理論。頒獎方認為,拍賣理論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他們創新的拍賣方式已被用於實際,如無線電頻率出售案例。 希望該理論能夠給人類在更多方面帶來解決問題的思路。
  • 改進拍賣理論和發明新拍賣形式 兩美國經濟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北京時間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兩位來自美國,且同為史丹福大學教授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改進了拍賣理論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拍賣理論為什麼能獲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兩位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獲獎理由為「改進拍賣理論,發明新拍賣形式」。什麼是拍賣理論?這兩位經濟學家又為何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青睞?拍賣理論為什麼能獲獎?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商品、服務都是以拍賣方式進行的,這令拍賣理論成為近四五十年來經濟學學科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
  • 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拍賣理論」究竟是什麼?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方面作出的貢獻。
  • 他倆革新了拍賣形式,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獎者為美國的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2020年的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改進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模式,使全世界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據諾貝爾官網介紹,保羅·米爾格羅姆於1948年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目前任職於美國史丹福大學。
  • 斯坦福師徒倆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改進了拍賣理論
    斯坦福師徒倆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改進了拍賣理論史丹福大學的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拍賣理論和操作的研究,他們改進了拍賣理論,並利用自己的研究為那些以傳統形式難以出售的商品和服務創造了新的拍賣形式,這使得全世界範圍內的賣家、買家和納稅人都受益。
  • 改進拍賣理論 「斯坦福師徒」摘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金融聚焦
    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本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表彰他們對通過創新的拍賣理論,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 澤平宏觀:拍賣理論與實戰經濟學——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爾遜是米爾格羅姆的博士生導師,其學生中還有阿爾文·羅斯(Alvin Roth)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m)分別於2012和201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尤利伊·桑尼科夫(Yuliy Sannikov)於2016年獲得有「經濟學小諾獎」之稱的克拉克獎,經典教科書《博弈論基礎》的作者羅伯特·吉本斯(Robert Gibbons)也是其學生,可謂是星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