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科學家都曾表示:地球正在毀滅,人類正在走向災難。
霍金預言:地球200年內將毀滅,人類想要活路,必須移民外星球。
人類和宇宙
長期以來,宇宙浩瀚無窮,一直令人類心馳神往。
早在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就已成功將登月者送上月球。
阿波羅11號三位太空人
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止。
據外交部報導,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順利發射,這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攜回的月球土壤將可能含有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新能源。
此舉,是解決人類能源飢餓,邁向地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外交部發言人 趙立堅
面臨迫在眉睫的環境惡化和無法生存的威脅,人類試圖尋找一個可替代的星球,以供子孫後代共同繁衍。
既然有了星球移民的打算,人類在其他星球要怎麼永續生存?
紀錄片《地球太空船》中一群夢想家發起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實驗:複製地球生態系統,預演星際殖民後人類生存狀態。
《地球太空船》
Spaceship Earth
導演:馬特·沃爾夫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本片曾獲2020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陪審團大獎提名
生物圈2.0
60年代,一群以約翰為首的嬉皮士組建了「協作公社」。
他們創辦劇院,經營牧場,造船下海,涉獵戲劇、藝術、科研。
《地球太空船》預告片
當他們把目光轉向地球奧秘,人類發展,宇宙殖民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
「當你開始思考星際殖民時,你會突然想到在地球上過可持續生活。」
在石油大亨巴斯資助下,協作公社開啟了太空殖民實驗基地的研究,並取名「生物圈2號」。
協作公社召集了科學家們出謀劃策,也招募了八位在不同領域各有所長的實驗者參與體驗。
實驗者被派往世界各地,搜集將和他們在新環境共同生活的物種,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就像聖經的故事裡,他們用各個物種填滿諾亞方舟。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生物圈2號」的實驗室,一個巨大的玻璃金字塔崛地而起。
這是一座全人造的封閉生態系統,是人類在太空中的殖民地原型。
生物圈內包含了5大生態系統:雨林、沙漠、草原、海洋、沼澤。此外,還有大面積的農場土地,種植著各種農作物。
在這裡,人類史上最冒險、最重要的實驗之一開始了。
實驗者穿著「星際迷航」式制服,在媒體和大眾的見證下,進入了他們嚮往的「伊甸園」。
他們要被隔絕在這個模擬著地球生態系統的「自循環」環境中,整整兩年。
成功還是失敗?
生物圈2號曾被認為是繼登月計劃以後,美國實施的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
但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偉大的冒險,但並不科學。
「無論生物圈內發生什麼,他們什麼都無法證明,因為這項實驗無法經過複製進行雙重檢查。」
否定和質疑的聲音漸起。
這究竟是一場科學實驗還是「披著異教外衣」的生態娛樂真人秀?
危機接踵而至:氧氣含量濃度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食物緊缺,鼠蟲肆虐,動物不斷死亡....
忍飢挨餓的實驗者
生態難以維持平衡,這個看似完美的迷你地球逐漸開始崩塌了。
隨著生存環境惡化,怨言四起,實驗者之間開始針鋒相對。
無可奈何之下,項目組向生物圈2號提供了援助,從外界向圈內輸送了氧氣。
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它似乎失敗了。憑藉現有的科學技術,人類無法探究出維持生物圈平衡的奧秘,也無法克隆出一個可供人類持續生存的地球生態系統。
從另一方面看,生物圈2號內發生的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它模擬了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和自然災害,記錄了人們在面臨威脅生命的生態災難時的日常生活。
「大多數破壞都是由人類的無知造成的,巨大的變化正在發生,破壞地球,讓我們處於危險之中。」
作為一個保護環境的警世故事,它無疑是成功的。
人類和地球
無論如何,實驗證明了一個真理:地球,是目前全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
「只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循環,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裡離開了母親!」
——劉慈欣《流浪地球》
如果無法移民外星球或者創造成功的「生物圈3.0」,那麼人類的未來是否會拖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去尋找另一個溫和的行星系列?
原標題:《諾亞方舟:1991年的「美國騙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