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龍蝦得「哈夫病」?吃反季蔬菜、蜂王漿、速生肉會早熟?楊梅「注膠」增重保鮮?空心西紅柿打了激素不能吃?節能燈有毒並且致癌?……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關健康類的謠言依舊「風生水起」,下面就讓消道長來為你道破這些謠言吧。
謠言一
吃小龍蝦得「哈夫病」?
在世界盃「標配」——「小龍蝦+啤酒」被熱捧之時,一則號稱「吃小龍蝦會導致哈夫病和肺吸蟲病」「小龍蝦致命」「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國人蒙在鼓裡」的消息又火了。
真相
問題不在於小龍蝦,而在人
早在2016年,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孫亞飛就曾發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龍蝦會導致哈夫病和肺吸蟲病」的流言,指出問題的癥結不在小龍蝦,「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在飲食上過於追求山珍野味,並且在烹飪方式上又過於追求原味冷鮮」,此外就是「黑心商販」的問題了。
換句話說,小龍蝦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還是在於人。即使食用後出現了問題,也多是由於養殖、運輸、烹飪加工等環節的人為因素。而這些因素,在食品安全生態不夠健康、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適用於所有食物。
謠言二
吃反季蔬菜、蜂王漿、速生肉會早熟?
早前,深圳一個5歲的女寶寶出現了早熟症狀,醫生檢查後發現,竟然是吃了一些食物造成的。新聞裡,列舉了諸多種會導致早熟的食物,比如反季蔬菜、蜂王漿、油炸食品、速生的肉類等。
真相
反季果蔬和當季的並無太大差別
經過科學家驗證過,明確的導致性早熟的因素只有下面幾點:腦部和其他機體病變、腫瘤;
營養過剩以及由此帶來的肥胖;看太多包含性暗示的畫面或愛情動作片;誤服藥物,比如避孕藥。
蜂製品、蜂王漿蜂製品和蜂王漿是每次說起早熟話題就會被提及的食物。其實,蜂蜜和蜂王漿中激素非常少,比雞蛋的激素都低得多。
反季的蔬果除了口感略差一些,營養成分稍微少了一點,其他和當季新鮮水果沒什麼兩樣。早熟?不存在!
炸雞、薯條、奶油蛋糕、漢堡所謂的「垃圾食品」是因為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肥胖才是性早熟真正的高危因素,因為脂肪會促進雌激素形成。
謠言三
楊梅「注膠」增重保鮮?
最近,在網上傳出了一則「楊梅注膠」的視頻流傳甚廣。其中,有人拿楊梅在水龍頭下搓洗擠捏,最後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就說楊梅都注膠的,影響身體健康。
真相
楊梅注膠後增重不明顯且易被識別
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工作人員將注射了食用明膠的楊梅冷藏後進行稱重發現,原本重量為15.14克的楊梅,注膠之後增重到15.36克,僅增重0.22克。
冷藏實驗結果顯示,冷藏環境下,24小時後注膠的楊梅因溫度較低表面會有不均勻的膠體析出,外觀上的異常,消費者僅憑肉眼就能識別,且用手觸摸該楊梅會發現有明顯的粘性;48小時後,注膠楊梅果肉出現塌陷現象,這是注膠過程的物理傷害和明膠凝固聯合作用導致的。
謠言四
空心西紅柿打了激素不能吃?
最近兩年,關於「空心西紅柿打了植物激素」的傳言在網上廣為傳播,傳言稱,「空心的、帶尖尖的、外表紅裡面綠的西紅柿都打了植物激素,這些西紅柿有毒不能吃」。
真相
你可能誤會了植物激素
某些植物激素的確能促進西紅柿果實的坐果和果實膨大,如果使用的植物激素濃度過高,則可能導致西紅柿空心。但導致西紅柿空心的原因很多,包括光照不足、養分供應少、受精不當、外界溫度過高、施水施肥不當等。同時,空心是瓜果種植常碰到的一種生理性病害,空心西紅柿屬於畸形果實,但其只是形態有點問題而已,並不能說明其有害。與此類似,屬於畸形果實的還有尖形、桃形、瘤形、帶疤的西紅柿,這主要是由其花芽分化的質量決定。另外,西紅柿的顏色主要受基因調控,果皮和果肉由不同基因組合會表現出不同顏色,這些都跟植物激素沒有太大關係。
所謂的「打了植物激素」,大多是指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國際上,至今為止從未發生過因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國,使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對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
因此,只要是在正規商店購買的西紅柿,消費者在食用時就不必過於擔心。
謠言五
B族維生素能驅蚊?
近些年來,B族維生素能驅蚊的偏方在網上廣為流傳。一種說法是「維生素B1和清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出的水可有效驅蚊,且驅蚊效果長達7個小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外出遊玩時,出行前幾天服用複合維生素B片,能避免蚊蟲叮咬。」
真相
用維B驅蚊不靠譜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曾明確指出:目前,尚無充分數據表明口服維生素B1進行驅蚊的做法是有效的。國內學者也曾按照網絡上的配方,將用水配好的維生素B1噴灑到身上,但這絲毫沒擋住蚊蟲的叮咬。
從安全性上來說,維生素B1是水溶性的,將其水溶液噴灑於皮膚不會產生副作用,但維生素B1在水中不穩定,且見光容易分解,噴灑後的藥物一會兒就完全分解了。而網上流傳的口服維生素B1驅蚊的配方中,其劑量接近人體日常所需劑量的100倍,這種長期、大量服用的做法存在安全隱患。成人每天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在1~1.5毫克,肉類、豆類、堅果中都含維生素B1,一般不需額外補充。
謠言六
節能燈有毒並且致癌?
節能燈泡含有劇毒物質汞元素,是誘發多種癌症的超級癌源——這一說法,近日在人群中流傳。
真相
幾百隻燈同時碎掉才可能有危險
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節能燈的紫外線輻射總能量只佔節能燈釋放總能量的6‰。也就是說,15瓦節能燈的紫外線功率僅為0.09瓦,而且節能燈裡的長波紫外線不會穿透人體的真皮層。因而,只要符合我國相關標準的合格節能燈,把紫外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另外,節能燈泡中含有劇毒物質汞元素,一旦人體吸入了2.5克就會導致死亡,並非危言聳聽,節能燈確實是通過讓燈管內的汞原子釋放出紫外線,打到燈體內壁上的螢光粉塗層上,然後再轉變成可見白光的。但是,一隻節能燈中只有幾毫克汞,且被封在燈裡面,即使燈打碎了,也要幾百隻燈同時碎掉,並且是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環境下,全部被一人吸入才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謠言七
自來水煮食物致癌?
微信朋友圈流傳,蓋著鍋蓋蒸煮食物時,自來水經過加熱後,其中含有的氯會全部包覆在食物上,而氯有致癌的危險。傳言據此稱,蒸煮東西不能用自來水,要用開水或已過濾掉氯的水。
真相
尚無足夠證據表明氯是致癌物
該說法誇大了餘氯的影響。目前,我國自來水消毒大都採用氯化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數據,人體對氯的耐受量為每天0.15mg/kg。假設這些氯全部來自於飲用水,則自來水氯的允許含量為5mg/L。我國規定自來水出廠的餘氯含量為0.05mg/L-4mg/L,而且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表明氯是致癌物。更重要的是,蒸煮東西時大部分的餘氯會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後者不會影響健康,所以完全沒必要擔心有氯「包覆在食物上」。
(責任編輯:DF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