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三號」首次潛水應用成功!!這些絕技了解一下

2020-10-20 國之軍科

北京時間4月4日,6000米級「海龍III」遙控水下機器人在西太平洋完成4500米級下潛試驗。這是「海龍III」業務化應用前的「終極大考」。至此,「海龍III」完成全部海試。

神秘而遙遠的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水下機器人由此應運而生。

  水下機器人目前大致可分為三類:載人潛水器(HOV)、遙控水下機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機器人(AUV)。「海龍III」ROV,這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水下工程研究所的「深海大V」,是我國「蛟龍探海」工程中的重器,它的精彩亮相,標誌著我國深潛設備和技術躍升到一個新水平。

  後來居上 「龍家族」再添新丁

  浩瀚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根據國際海底管理局的相關規章,最先探測到海底資源,並提供相應數據和資料的國家,能獲得優先開採權。也就是說,技術能力是一個國家在深海礦產資源開發中獲益的核心條件。

  深海水下無人遙控潛水器具有局部作業、定點精細探測等優勢,廣泛應用於礦區調查、礦區成圖、勘查取樣等領域。

  2009年,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無人遙控潛水器「海龍二號」入水。在當年的中國第21航次大洋科考任務中發現並精細觀測深海黑煙囪,標誌著我國深水潛水器的總體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不過,「海龍二號」也有自己的「短板」。其搭載高速調查設備和勘查取樣工具的能力有限,不能搭載如鑽機類的重型取樣工具。而大洋礦產資源勘探作業過程中密集的精細測量和勘查取樣,則要求潛水器具有更強的作業能力和搭載能力。

  面對硫化物礦區勘查不斷提出的新需求,上海交通大學研發團隊奮力攻關,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以提升系統的標準化、模塊化水平,最終為「海龍」家族再添新丁——「海龍二號」的小兄弟「海龍III」問世。

  精準作業 深海中遊刃有餘

  據悉,「海龍III」預計最大作業水深達6000米,作業功率達170馬力,具備海底自主巡線能力,與「海龍二號」相比具有更強的推力、高速和重型設備搭載能力,以支持搭載多種調查設備和重型取樣工具。

  深海中的水下世界神秘又複雜,要求潛水器要有精準的調查和避障的能力,能夠高效、及時地將它的「所見、所聞、所感」全部轉化為信息,穿透萬米水深,傳回母船。「海龍III」在控制功能上具備自動定向、自動定深、自動定高功能,在懸停定位與巡線控制方面,具備強幹擾力環境下精確定位的能力,同時能對動態幹擾力快速響應和補償,進一步發展了潛水器海底自主精細巡線技術,支持海底精細探測,保證其即使在陌生的深海,也能「篤定」前行。

  在取樣作業方面,「海龍III」擁有一隻七功能主從式機械手和一隻五功能開關式機械手,滿足海底多種形式的作業需求。在「海龍二號」工具包的基礎上,新添了巖石切割取樣器、沉積物保壓取樣器、沉積物取樣器等工具,預留的各路液壓電氣接口能夠支持搭載多種類型的調查取樣設備。

  同時,光電複合臍帶纜連接潛水器與水面監控動力站的纜控方式,使得「海龍III」在水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續航能力持久,可在深海環境下長時間作業,並具備為其他類型潛水器實時傳遞信息和實現精細控制的平臺功能。

  海試成功 6000米指日可待

  2018年3月,完成近岸試驗的「海龍III」躊躇滿志,在我國大洋科考功勳船「大洋一號」的帶領下,奔赴西太平洋,迎接業務化應用前的「終極大考」。在400米級首潛與2000米深潛連續告捷之後,北京時間4月4日,「海龍III」潛水器在西太平洋完成2018「大洋一號」綜合海試4500米級下潛試驗,圓滿完成其在本航次的全部海試任務,達到驗收標準。

  「本次下潛對潛水器的航行控制、水聲通信與定位、取樣作業等功能進行了系統的全面測試,潛器狀態良好,各項測試參數達到設計指標。同時,布放、回收等甲板作業流暢,各崗位工作人員操作嫻熟,滿足此次海試的整體驗收條件。」「大洋一號」綜合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楊磊介紹,此次海試的順利完成,為「海龍」系列ROV的發展與海上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6000米水深基本上覆蓋了中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科研人員打破技術瓶頸研發出「海龍III」,對我國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與大洋礦產資源開發有著重要意義。」綜合海試首席科學家初鳳友告訴記者,「海龍III」無人纜控的技術特性還將有效支撐我國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海上應用。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近幾年,我國的自主科技創新不斷湧現,隨著『蛟龍』『潛龍』『海龍』系統的日益成熟,一個致力於深海探索的『龍家族』業已形成。」 未來,「三龍兄弟」將有望協同作業,在地形地貌等基礎調查與精細調查取樣中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必將創造更多奇蹟。

相關焦點

  • 「海龍」捧出葡萄酒--記水下機器人首次成功「出手」
    水下機器人「海龍」號隨船首次赴青島一試身手,結果如何?昨天,記者獨家專訪了剛剛歸來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朱繼懋,他向記者轉述了海上令人激動的一幕。  筐子裡面有葡萄酒  「8月1日上午,『海龍』乘坐『大洋1號』來到黃海東部,我們選擇附近最深70米的地方進行首航試驗。
  • 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6名潛水員成功出艙
    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6名潛水員成功出艙 (1/3) "← →"翻頁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中新網黃海「中華復興」號客滾船9月15日電 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長十一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
  • 壞領導慣用的金蟬脫殼絕技了解一下
    壞領導慣用的金蟬脫殼絕技了解一下時間:2020-03-25 15:5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個會什麼意思什麼梗? 壞領導慣用的金蟬脫殼絕技了解一下 壞領導慣用的金蟬脫殼絕技。幾乎可以作為任何不想做的事情的託詞。
  • 揮刀斬海龍,能挽救逐漸下沉的百度嗎?
    作者 | allen  今天,不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上市14年以來的首次虧損,百度發布2019年Q1財報,營收24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的淨虧損為3.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6.94億元大幅轉虧。  二是一位服務百度14年的老臣子辭職,他就是負責搜索業務的百度高級副總裁,二號人物向海龍。
  • 草海龍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它可長到45公分,它的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狀的附肢,可以讓草海龍偽裝成海藻,安全地隱藏在海藻叢生、水流極慢、且未受汙染的近海水域中棲息與覓食。海龍沒有牙齒,它們的嘴像吸管一樣,能把浮遊生物與像小蝦的海蝨吸近肚子裡。
  • 嫦娥四號成功「奔月」 這背後的「寧波技術」了解一下
    2019-01-06 09:08 | 中國寧波網1月3日上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剛剛,記者從兵科院寧波分院獲悉,探測器上的關鍵閥體是由該院負責檢測,為「嫦娥」順利落月提供了保障。
  • 淡水海龍 | 國產的紅肚子海龍--七角海龍
    筆者之前也介紹過完全淡水的印度腹囊海龍(彩虹腹海龍)。而本期的主角是國內也有分布,生活在入海溪流的七角海龍(Hippichthys heptagonus),商品名也叫紅腹海龍。因為七角海龍是河海洄遊魚類,魚苗會隨著洋流飄到各地,所以廣泛分布,海南島、臺灣、日本等地都有採集記錄,fishbase上記錄的分布地是從非洲、亞洲到大洋洲,南非、肯亞到索羅門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湖泊。
  • 中國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
    就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一天,今日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三星任務。資源三號03星及搭載的2顆小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海龍如何泡酒 海龍怎樣泡酒
    受健康養生文化理念影響,很多愛喝酒的朋友都喜歡自己泡一些藥酒,像在酒裡放藥材、海馬、海龍、人參、枸杞、蠍子等,據記載這些酒泡好了之後有養生的功能,很受人們歡迎。 海龍被譽為「海中三寶(海龍、海馬、海燕)」之一,相對大家比較熟悉的海馬,海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 上海6名潛水員完成首次300米飽和潛水 順利出艙
    東方網1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上午9時,來自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的6名飽和潛水員在完成減壓後順利出艙,身體狀況良好,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取得成功。靠泊在深圳赤灣碼頭的中國首艘飽和潛水工作母船「深潛號」上,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局長沈灝宣布了這一消息。目前,500米飽和潛水作業已被交通運輸部列為下一步的攻關課題。
  • 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北鬥三號」收官 正式服務...
    北鬥三號作為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與北鬥二號相比不是簡單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歷史性跨越。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最後一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北鬥正式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
  • 又有兩產業地塊成功出讓!海龍科創區已落地項目13個
    1月11日,隨著網上競價活動結束,荔灣區海龍科技創新產業區白鶴沙AF021920-1地塊一和龍溪大道AF030534-2地塊一通過廣州公共資源交易網成功掛牌出讓。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
    據新華網報導,北京時間9月15日上午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某海域,用長徵十一號HY2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9顆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至此,長徵十一號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火箭院長徵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動力船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彭昆雅說,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 海底森林中最優雅的泳客——草海龍和葉海龍
    草海龍的顏色發紅,但其實在海底自然光環境下呈現的顏色偏深,和它們生存的海藻森林顏色非常接近,因此不易被捕食者發現。而這些葉海龍的照片主要是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拍攝的,之所以得名葉海龍,是因為它們全身覆蓋著葉狀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並不能作為它們前進的推進力,而只是為了完美地擬態。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20-09-15 一次性將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航空基地生產鎂鋰合金材料在「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成功應用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周婷婷 通訊員 田笑笑)12月25日零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發射升空!據了解,本次發射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航空基地入區企業——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KG,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作為鎂鋰合金材料的研製方,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於2006年12月註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