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這大家都知道,現代雖然有列印技術列印籤字,有鉛芯所制的鉛筆,有油墨所制油性筆,使用及儲藏非常方便,隨身攜帶,隨手可寫。
但是在古代,人們主要的書寫工具只有毛筆,而且光有毛筆也不行,還得蘸墨,用之前還得磨墨。
雖然現代書法已經發展出了便於書寫的硬筆書法,但是想要學習原汁原味的書法藝術,還是得從源頭學起——寫毛筆字。
那麼蘸墨,寫在紙上,有墨痕,這還有什麼原理和說法嗎?
說的沒錯,但是太粗糙,更多專業的秘密在裡面,三分鐘了解一下,對於提升你用墨的技巧會有很大幫助。
一、簡單卻很費勁
墨的主要原料是碳粉和膠,極細的碳粉嵌在紙纖維裡就形成了墨跡;堆積得多,厚,就深,否則就淡。
碳粉有好壞,工業炭黑均勻度最高,也黑,但是沉悶一致,所以沒有韻味,但是最便宜。
用油或者松樹枝幹燒出來的炭黑,不均勻,所以反而有韻味,油煙亮,松煙暗。油煙比松煙成本高。
膠是用來固化成型和懸浮墨粉的,墨汁光有水不行,因為碳粉不會均勻地懸浮,所以無論是墨錠還是墨汁,都需要膠;
膠多了,會黏稠,讓筆鋒不靈敏,膠少了,墨錠會散會裂。所以要把握膠的比例,不容易。
墨的好壞跟原料有關,但是最大的成本來自於工藝。
墨汁是工業化生產,成本低;
墨錠大部分環節是人工參與,所以成本高——最大的人力花在讓碳粉與膠充分均勻地混合,如同揉面,揉面次數越多,這個面就越勁道,墨也一樣,所以有種墨叫「一萬杵」。
二、什麼時候用墨汁,什麼時候用墨錠?
簡單說,寫大字,你用不起墨錠,磨墨一小時,幾個字就沒了;寫小字,儘量用墨錠。
何謂大字,大楷就算大字;何謂小字,小楷,書譜,尺牘,就叫小字。
小字,要精緻,所以墨的層次就顯得很重要,小字往往在比較熟的紙上寫,因此,透明的膠和炭黑之間的反覆疊置就能有效果,而墨汁很難有這種效果。
大字,要看氣勢,所以不太在乎很局部的地方,通過水、墨的多少,書寫的快慢,可以形成較好的墨韻。
三、怎麼用墨汁?怎麼用墨錠?
墨汁一般比較黑,膠重,所以需要適當加水,到不暈墨的時候為止。
如果不加水也暈墨,說明墨太多或者紙太生太溼,解決方案是,用墨錠研一研,或者少蘸一些墨,或者把紙熨一熨。
墨錠一定需要一個專業的硯,下墨快,發墨好;所謂下墨快就是很快黑了;所謂發墨,是指水墨交融得很深。很多同學不喜歡研墨是因為從沒有用過真正的硯,磨黑很慢,所以特別費勁,乾脆放棄。
研墨儘量朝一個方向,不要淹沒在水裡,也就是說水一定要少,磨一陣子看到墨汁像粥狀再加水;如果寫小楷,一般15滴水,磨100圈,也就3分鐘,寫半小時沒問題。
墨錠要注意保護,南方問題不大,北方乾燥,不用的時候可以用保鮮膜裹起來放在陰涼處。
四、油煙好,還是松煙好?
什麼說法都有,沒有一定之規。相同品質的,油煙貴;不同的紙張不同的風格,油煙松煙的反應有所不同,這個需要自己去試,根據自己的審美偏好。
我的個人偏好是,比較熟的紙,用松煙,比較吸墨的紙,用油煙。
說漂亮點就是,墨也要看緣分,需要自己去試,找到切實的感覺和體驗,這個東西靠嘴說,是說不清楚的。
五、墨汁、墨錠要花多少錢?
墨汁,工業化產品,當然便宜,但是好的墨汁也未見得,比如一些日本進口的。
但我的感受是日本進口的墨汁,效果比較呆板沉悶,而且太貴,是國產墨的4倍價格;如果是平常練字,顯然不合適,土豪就另說了。
平常用墨汁,500克的,約20多元;超濃墨汁,差不多貴一倍以上。
墨錠,文房四寶中的墨其實就是墨錠。墨錠的價格就非常玄乎了,好墨錠價格自然不菲,而且古墨具有收藏價值,一般人也不會用古墨去寫字。
這裡我們就談談一般的墨錠。九十年代初各大墨廠的墨比較好,質量不錯,價格能承受,大概千元一兩,也有早一點如70年代的墨錠,差不多兩千元一兩。
墨錠的廠家還是非常多的,根據製作的年代不同,價格也會有很大差異,網上搜一搜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