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什剎海後海西端的野鴨島,是北京城聞名的旅遊網紅打卡景點之一,野鴨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民和遊客的關注。
秋風漸起,為了給遷徙的野鴨們提供更好的歇腳處,9月5日下午,野鴨島島主曲喜聖(右)對鴨舍進行了每兩年一次的維修保養工作。
野鴨島上,不同年代建造的鴨舍各具特色,不少鴨舍中已經有野鴨開始產蛋準備孵化。三五成群的野鴨在水中歡快地追逐嬉戲,水面上一片生機盎然。
據了解,後海野鴨島是什剎海碼頭的負責人曲喜聖在2000年7月為野鴨們張羅搭建的小島,先後經過8次改造,全部採用玻璃鋼浮臺搭建,目前已達200平米。如今,島上越來越漂亮,不但建有鴨窩,還種植了幾十種植物,可容納上百隻野鴨棲息繁衍。
據了解,後海野鴨島是什剎海碼頭的負責人曲喜聖(右)在2000年7月為野鴨們張羅搭建的小島,先後經過8次改造,全部採用玻璃鋼浮臺搭建,目前已達200平米。如今,島上越來越漂亮,不但建有鴨窩,還種植了幾十種植物,可容納上百隻野鴨棲息繁衍。
面對島上繁茂的景象,野鴨島島主曲喜聖告訴記者:「這些鴨舍都是採用碳化木材料製造而成,每過兩年就需要刷一層木蠟油進行保養,在秋冬季到來之前抓緊時間開展維護工作,可以有效保護鴨舍的安全和牢固,讓野鴨安全過冬。」
什剎海,是北京城裡惟一的一個開放型大湖,住在湖邊的大多都是世代生活在這裡的老北京人。
自從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加,在湖裡棲息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鴨的數量也是逐年在增加。
休閒時節,許多市民和家長帶孩子來野鴨島看野鴨,已成為約定俗成的「環保親子必修課」。
野鴨島島主曲喜聖說:「從建島到現在的20年間 ,隨著鴨島上的野鴨數量逐年增加,所以鴨舍的增添和維修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這麼多年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是自己堅持做好什剎海地區野生動物的保護和野鴨島的生態建設工作的信心所在」。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踐行環保理念,特別是孩子們開始加入到環保隊伍中來。早在2004年,柳蔭街小學就在此設立環保崗,一屆又一屆的小學生們陪伴著一批批小鴨子成長。
2008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夫人也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野鴨島。可以說,野鴨島已經成為北京市一張美麗的生態名片。文並攝/汪震龍
編輯/胡克青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