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儘管氣溫驟降,
除了冷冷冷之外,
海東依舊有許多生動的畫面,
讓人感受到無限的生機。
深冬時節,
湟水河樂都段部分結冰,
成群的野鴨排排「蹲坐」,
成為冬日裡一道別樣的風景,
吸引了許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拍照。
這美麗時刻被記者用鏡頭記錄
快看↓↓↓
每處野鴨的數量為十到二十隻,它們在河中漫遊嬉戲,警惕性特別高,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飛走,然後就無影無蹤。
許多人都知道,野鴨對棲息的水環境要求特別高,稍有異味就不會繼續呆下去,另覓他處。
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餘個種類。廣義的野鴨還包括很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裡。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釐米,體重約1千克;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野鴨習慣生活在水源充足,水質好的山塘、水庫或河湧邊緣。
這說明了啥?
說明海東的河道水質好啊
近幾年,海東市將湟水河流域水汙染治理作為實施「五四戰略」、推進「一優兩高」的重要舉措,採取「水陸統籌、水岸同治」的治水方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水十條」及省市一系列水汙染防治措施,系統推進流域水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湟水河在變,流水潺潺,魚兒遨遊,鳥鳴啾啾,河岸綠樹成蔭……
湟水河是海東水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野鴨是一群「見證者」,它們見證了海東改善環境、保護生態的決心和力度,也見證了海東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碩果。
在相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海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不少野生動物來做客!如此和諧的生態環境令人開心不已,但也需要廣大市民們共同珍惜和維護。
本報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