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宵)「看!那高高的松樹枝上的野鴨窩!」河北省承德市水泉溝鎮高廟村支部副書記李丙俊指著松林中密密麻麻的野鴨窩驚詫且自豪地介紹。
每年都要來承德武烈河畔安家的綠頭鴨這兩年竟然飛臨承德市區的「城中村」——高廟村並築巢繁殖,這在承德市是多年來從沒見過的「奇觀」!
近年來,承德市的生態環境有了可喜的變化,青山蔥蘢,綠水潺潺。許多野生鳥類都紛紛來這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據民革野生動物救助協會會長高華峰介紹,近年來在承德生活的鳥類就有野鴨、金翅、黃鸝、布穀、伯勞、錫鳥、黃鳥、噪鳥、柳鶯、夜鷺、貓頭鷹、鸕鷀、白鷺、麻雀等等數十種,美麗的各種鳥類在武烈河橡膠壩碧波粼粼的水面上翩翩起舞,求偶飛翔,為這座山城平添了一道道瑰麗的風景線。
大多數市民非常愛惜這些遠道而來的美麗精靈,救助受傷鳥兒、手工為鳥兒造巢、舉報捕害鳥類或撿拾鳥蛋行為、宣傳保護野生鳥類等等事跡層出不窮。
水泉溝鎮高廟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在承德「十大景」——風魔嶺下,民謠承德十大景中「風魔嶺上望東晲」一句便是說的這裡。高廟村佔山地面積9000多畝,山上育有松、柏、楊、槐、椿、榆、柳等各種樹木。數年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護林防火等等措施使得遠近山上林海濤濤,鬱鬱蔥蔥。許多野生動物及鳥類都來這裡安家落戶。過去,有人到這裡的山上布網捕鳥或在樹枝上塗膠粘鳥,村委會幹部號召黨員村民與護林防火隊員積極護林護鳥,遇到布網便拆除,看見塗膠樹枝就折下,有效地保護了大量的野生鳥類。
去年春天,村民張建勇在山上發現飛來了一種特殊的鳥兒,它比一般鳥大,頭頸部有漂亮的翠綠羽毛,便馬上拍照發給村委會,村委會當即聯繫了林業部門,經專業人員鑑定,這種鳥為綠頭鴨。奇怪的是,綠頭鴨一般是棲息在水邊、溼地或山洞裡,在樹林中築巢尚屬首次發現。村委會領導便指示所有村民:一定不許驚擾來山林中築巢繁殖的野鴨,給它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這樣,20多個野鴨窩就在風魔嶺下的松林中安安穩穩地築成了。
沒想到,今年,居然有100多對綠頭鴨來到這裡築巢安家。據高會長介紹:野生鳥類也是有語言有記憶的,它們會把信息傳達給群族,大家都知道有適宜生存的環境後,便集體來這裡棲息生活。100多對野鴨在高高的松樹上築起了100多隻鴨巢,(此處圖片6)產卵、孵化後,300-400隻幼鴨在鴨父母的帶領下凌空翱翔,實實在在為風魔嶺增添了無限「鴨(雅)趣」!
高會長介紹說:野鴨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並不高,它們在河邊的蘆葦叢中產卵孵化時,根本不用築巢,只要安全安靜不被侵擾就可以順利繁殖,對食物也不挑剔,小魚小蝦、草籽樹葉均可飽腹,冬天到零下十幾度都不畏寒冷,在承德武烈河畔,這幾年來有好幾群野鴨過冬不遷徙。但在樹上築巢繁殖實屬首見,可能是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野鴨生活的緣故吧!
說起高廟村保護野生動物的事兒,李丙俊非常自豪地如數家珍:早在六七年前,咱村孟泉溝山崖邊飛來一隻非常大的大鳥,翅膀展開有3米多長,脖子和頭上沒有羽毛,這隻大鳥就在山崖上築巢生活下來,還繁殖了幼鳥,後來經專家鑑定,竟然是飛禽中最猛的猛禽:禿鷲!
據說,禿鷲在承德實屬罕見!
前些天,村民張俊江在山上見到一隻腿受傷的貓頭鷹,連忙抱起來趕到山下,報告給林業部門,由於治療及時,貓頭鷹很快恢復了健康。
那天晚上,一隻野鹿跑進村民家,比馬駒子還大的野鹿竄跳時把村民的房頂踩塌了,這位村民看守了這隻野鹿一夜,第二天早晨趕緊向村委會匯報,聯繫有關部門把野鹿送到保護部門,村委會對村民予以補償及安慰。
現在,山雞、野兔、獾子經常到即將成熟的農田裡大吃大嚼,村民們只是趕走就算了,從不傷害,而對損失也毫無怨言。淳樸憨厚的村民們懂得: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高廟村,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及保護野生鳥類的突出事跡,日前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愛鳥護鳥 文明鄉村」稱號。
風魔嶺下的小山村,已經成為野生鳥兒們的天堂樂園!